农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吴雪兵
(绩溪县华阳农业服务中心,安徽 宣城 245300)
摘 要:我国是具有上千年传统的农业国,农业的发展是我国传统情怀的根源。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创新,我国主
要产业经历了由农业到工业再到第三产业的转化过程,但是农业的发展系于国计民生,更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随着科技力量的注入,农业生产中人力成分锐减,而对于农学专业化人员需求大大提高,鉴于此情况本文将对我国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展开思考。
关键词:农学;模式;对策;思考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06-0116
1.当前农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现状分析自13年以来,我国二部一局:农业部、教育部以及国家林业局相互协作共同进行我国农学人才培养教育的改革事业。“复合型应用”专业人才成为了我国农学人才培养的最新风向标,这就对农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可跨越学科的知识储备以及跨越不同工作领域的能力,这也是符合时代对新型人才需求的。而对于人才的培养,重在专业化的教育,各高校以及专业培训机构也已经对农学专业教育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尽管如此,如下问题还是需要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
1.1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内容相对单一
当前的农学教育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高校专业,其专业知识在课程的设置上沿用了:基础知识--基本专业概念--专业知识-- 社会实践--结业,这样的基本教育结构。而当前的农学教育过于重视农业的专业知识,将农学变相的演变成为了一种职业,而忽略了博大精深的农学知识。
1.2生源质量不高,轻农思想普遍存在
就我国当前形式来说,农学专业人才处在一个更新换代青黄不接的阶段,老一辈的专业人才虽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素质能力,但是由于这一代农业人的老龄化也造成了他们难以接受新的思想。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农业领域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然而农学教育并没有与农业发展的速度同步,每年向农业工作输出的专业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达到标准,农学专业领域的人才岗位严重匮乏。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农业发展史的农业大国,但是受社会思想变化的影响,国内的农业长期滞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也使得国人普遍轻视农业的重要意义。建国以来,城市发展迅速,但是拥有最广大农业资源的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一度越来·116·
越大,贫穷、艰苦、没有前途等实际问题成为了高等专业化人才通往农业一线的拦路虎,导致了大量农业人才的流失。虽然农学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和预期都展现了很好的态式,但是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进入农业院校学习的优秀学生还是大量缺乏,并且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对农业研究的专注度低下。
1.3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团队不完善
我国农业发展了几千年,农学是一项最基本也是最传统的专业,而且农学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极强,甚至农学教育已经成为了职业化教育。所以想要真正的培养出农业复合型应用人才难度相当大。而培养人才的重点在于教育,除了学生以外最重要的教育主体就是老师了,当前很多的高校师资力量并不匮乏,而真正缺乏的是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师资力量,而当前正是教师更新换代青黄不接的阶段,而且教师队伍的水平没有达到预期标准。众多的问题都成为了限制农学发展所难以避免的因素,这也是我国农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2.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 基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学不单单指的是农学技术的应用,农业的复合式发展需要现代的农学人才具有相当的专业性知识外延,比如农业销售、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等。另外农学人才掌握法律法规知识更有利于规避风险,保护农业发展。正因如此复合型应用农学人才在未来的需求将会日益迫切,尽快推进农学人才培养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
2.1加大资金支持与政策引导力度
在高新技术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于农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必定较为匮乏。而农学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农业现代化精英人才的成长,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将成为必然。当前
(下转第118页)
118
飞地知名度也逐渐提升。需注意的是,飞地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其他并不逊色的景观因宣传方式滞后、知名度较低,在经济效益上较低,若因此出现景点间恶性竞争,目的地旅游经济收入也受到影响。此外,旅游飞地情况的存在,也将导致环境承载力增大,可能对区域环境产生破坏。
三农论坛
地”现象,实际解决中可考虑引入“捆绑销”方式,其主要强调在目的地关注面上拓宽,使目的地景点之间保持和谐发展。这种模式,倾向于立足于游客喜好,辅以多种手段如情感营销、色彩营销,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需注意的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中,也需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包括交通运输部门、酒店、旅行社等,部门间的合作对提升目的地形象有积极意义。
3.旅游凝视下目的地形象建设相关建议3.1“舞台化真实”合理利用。针对旅游凝视下目的地形象所受影响,应考虑对舞台真实化合理利用。区域文化的形成是长时间积淀的产物,尽管部分地区传统风俗习惯在当代社会被视为不科学或无知,但也可从中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如川渝一带少数民族,古时在日食时会通过跳舞祈祷,将天狗赶走,经过长时间演变,这种舞蹈融入许多现代元素,且将古代人们的愿望融入其中。旅游目的地可将这种舞蹈呈现在旅游者眼前,更能加深游客体验。另外,应注意对目的地形象进行修改中,需坚持保护性发展策略,部分原始的文化形式,若承受破坏力较强,应置于前台,并向游客做好宣传工作,告知其景点保护的意义。
3.2“捆绑销售”与部门间的合作。对于“旅游飞(上接第116页)
的农学专业化教育发展实质上面临着支持力不足的窘境,资金投入不足、未来就业薪资条件不容乐观。所以投入资金也意味着提高农学对于优秀学生和专业化人才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另外需要加强对农学教育的方向性指导,针对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的形势开展农学教育信息化意识的培养;根据基因工程的发展进行农业生物化内容教育。全面深化教学深度和广度。
2.2加强农学专业思想教育
根据当前的情况,许多农学专业生其实并不是真的对农学专业感兴趣,而是受限于成绩等实际因素。而农学并不是像普通人所认为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农学其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并且具备很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所以必须加强学生和大众对农学思想的理解。首先应该在农业实际领域和农学专业学院之间建立对接关系,细化教学内容,根据农业一线的工作环境和问题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并且还可以在其他非专业的学科开设农学必修课程,普及农业知识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在激发农学专业生的学习热情以外更可以吸引更大优秀学生的注意力。
2.3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基础之一,建
结论旅游凝视下乡村目的地形象优化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实际优化乡村目的地形象中,应正确认识旅游凝视基本理论以及旅游凝视所带来的影响,采取多方面优化策略。这样才能使目的地形象优化,推动旅游业发展。参考文献:
[1]张潇伊,韩宜轩.旅游凝视下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J/OL].山东林业科技,2019(01):25-29
[2]何田田.从电影到旅游的凝视变迁——浅论甘肃电影文化与旅游的融合[J].社科纵横,2019,34(01):51-54.
作者简介:王占龙(1984—),男,汉族,河北滦平人,硕士研究生,任职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方面教学研究
设强大的师资队伍也是培养农学专业人才的必要因素,教育机关需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吸引高资历、高学历、高水平的老师,充实教师队伍,为农学教育奠定基础。
3.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对我国农学教育与农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总结问题与经验对我国农学教育提出了更多的发展方向与侧重点。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大力发展创新我国的农学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机制,为我国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最强大的助力。参考文献:
[1]巫 丹,曾 亚.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基于各专业岗位群的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
[2]张翔云,郑晓风.广西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3]柳 阳,吴 真.“大职教观”视域下的职业核心技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作者简介:吴雪兵(1974—),男,汉,绩溪,大学,职称:中级,工作单位绩溪县华阳农服中心,研究方向:农学和蔬菜
·1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