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概况与对策建议
作者:吴文静 陈宁 孙兴 陈军义 王璐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01期
[摘 要] 本文结合贵州省中药民族药(新医药)产业统计数据,对贵州省新医药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园区建设、医药企业实力、医药大品种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医药产业;产业园区;医药企业;医药大品种;贵州省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01. 083
[中图分类号] R2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1- 0159- 04 0 引 言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医药产业发展,把做大做强新医药大健康产业作为我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抓手,围绕“锻造一个千亿元级的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用大数据、新医药、大健康的思路,构建以中药、苗药为主,生物制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为新增长点,构建贵州特色产业体系的战略突破口,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谋求未来可持续发展,使医药产业成为贵州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极。2013年,贵州省新医药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苗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居全国各民族药产业之首。 1 新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1.1 新医药产业发展持续健康
为推进医药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新医药与健康养生产业,实施壮大提升中成药、苗医药工程,优势品种培育工程,企业整合并购工程,抱团集聚发展工程,“创、仿”结合工程,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构建工程六大工程,积极拓展新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具有贵州特色的医药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了产业推进工作体系和统计监测体系,落实各项推进措施,加大各类科技计划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全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2013年,全省新医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3.00亿元,比上年增长70.5%,占全省工业总投资4 051.00亿元的1.3%,占全国医药制造业总投资4 466.00亿元的1.2%,投入力度的加大,主要得益于国家新医改的稳步推进和基层市场的持续增长。2010、2011、2012、2013四年全省医药工业投资情况及占全国比例情况[1]如图1所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3年,在全国经济缓行压力之下,贵州新医药产业克服重重困难,加快重组整合,加快新版GMP改造,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和推进技术创新,医药行业的生产、销售基本保持稳步快速增长。2013年新医药产业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30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新医药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0%[1]如见图2所示,全国排名第23位,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5%,拉动全省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 2013年,全省新医药领域有8家企业共15个品种进入2012版国家基药目录,其中贵州独家品种8个,独家规格1个。全省新医药产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55.00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产值的1.2%[1]如图3所示。贵州医药销售逐渐扭转了2010年以来占全国比重持续下滑的趋势,一方面是因为苗药销售产值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全国医药工业销售平均增速低于20%,而贵州医药销售增速超过30%,从而带动了贵州新医药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国百分比的上升。 1.2 新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园区主要以民族医药产业化作为总方向,建设产、学、研结合的中药科技开发基地,以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中药产业,引导产业向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目前,通过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入为主,民间投资、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各种投资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搭建“政、银、企、保”融资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大中小制药企业及大项目向新医药产业园区(医药工业园区)集聚。
2013年,结合“5个100工程”的实施,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医药产业集群,加强对现有医药工业园区产业规划、集群发展、特色培育、金融支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指导,使贵州目前的7个现代医药产业园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产业集群特征更加明显、特色优势更加突出。此外还有13个医药产业园区正在建设中,未来将逐步形成以西秀、红花岗、兴义、凯里、大方、施秉、六枝、丹寨等一批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医药产业集群和“一圈多点、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
2013年,贵州7个新医药产业园区共入驻企业97家,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实现工业总产值194.01亿元,比上年增长55.0%,占全省新医药工业总产值的64.4%;工业销售产值158.47亿元,比上年增长55.1%,占全省新医药工业销售产值的62.1%[2];医药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全省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逐步实现了全省新医药产业规模化、集成化生产。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1.3 医药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在市场增长、投资加大、兼并重组等力量的推动下,贵州新医药产业领域企业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省经信委通过实行“一企一策”政策,精准化扶持企业,促进品种、技术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贵州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佰、百灵、同济堂、信邦、神奇等制药龙头骨干企业按照市场规律,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整合重组,组建大型制药集团,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改善医药产业过于分散的市场结构。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制药集团和各种资金投资我省制药行业,实现资源重配、资产重组、架构重建。以大集团带动和促进中小型制药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我省制药行业以大型集团为主导、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贵州省医药企业通过实施企业整合并购工程、抱团集聚发展工程,实力进一步增加。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 000万元以上)94家,比上年增加13家,制药企业的实力进一步提升。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55家,比上年增加9家,超过5亿元的企业15家,比上年增加4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9家,比上年增加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46家,比上年增加10家,进入全国中药企业50强的5家,超过5亿元的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6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4家,比上年增加3家[2]。全省制药企业发展情况如图4所示。
2013年,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公布了医药行业工业企业的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三项主要指标快报情况。从资产总额上来看,贵州共有两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85位,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100位;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排第99位,比上年上升3位,在全省医药企业中排名最高;从利润总额来看,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分别为第58位和100位。通过企业兼并重组,贵州大型制药企业规模继续扩大,排名继续提高。
1.4 新医药中药大品种发展势头良好
国家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是全国12个工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唯一的总体超过20%的行业,其中,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子行业成为我国医药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板块。中药名优大产品的做大做强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强力量。中成药、民族药是贵州实现差异化发展的最大特色,省科技厅通过积极实施壮大提升中成药、苗医药工程,优势品种培育工程等大品种培育工程等,开发了艾迪注射液、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肿瘤、心脑血管类重大疾病药,提高了仙灵骨葆胶囊、骨康胶囊、肺力咳合剂、抗妇炎胶囊、舒肝宁注射液、醒脾养儿颗粒等一批大宗常用药品的市场占有率;挖掘开发一批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疗效可靠的民间组方、验方,形成了黄芪甲苷葡萄糖注射液、七香筋骨通巴布膏、参花消痤颗粒、妇科花菊颗粒等新品种;同时促进“老药新用”研发,提升中药优势品种二次开发。 2013年,贵州共有药品单品种943个,其中中药民族药品种659个,在研中药民族药新药128个。药品剂型涉及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喷雾剂、滴丸剂、散剂、酊剂、贴剂、巴布膏剂等27种,主治病种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和外伤各科。其中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独家品种157个,占全省中西药制剂品种总数的16.7%,占中成药制剂品种的23.8%,并有76个品种获得了发明专利保护。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种有艾迪注射液;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品种包括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仙灵骨葆胶囊、骨康胶囊、肺力咳合剂;1-5亿元的有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抗妇炎胶囊、舒肝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维C银翘片、热淋清颗粒、复方斑蝥胶囊、咳速停糖浆等36种[2]。以贵州百灵的咳速停、贵州益佰的克咳胶囊、贵州神奇的枇杷止咳系列为代表的咳嗽药占全国中药咳嗽药市场的25%左右。以贵州益佰的艾迪注射液、杏丁为代表的肿瘤药占全国中药肿瘤药市场的20%左右。骨质疏松药、妇科药、泌尿药也占了较大市场份额。尤其是贵州百灵的独家品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被遴选为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成为贵州中药大品种新的发展机遇。
2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
贵州除益佰制药、百灵制药等少数企业进入集团性大型企业外,其他150多家企业均属于中小型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仅45户,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仅5家,32%的医药企业资产不足500万元,20%企业亏损。
2.2 医药产业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品种利用率低
中药、民族药占比超过90%,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机器械发展严重滞后。化学药品种批号资源与产值贡献背离,有超过一半的药品批号闲置,47%的批号产值贡献率仅为3.6%。 2.3 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新药研发、专利药首仿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较低,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慢,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知名品牌和优势品种。 2.4 经营理念滞后,缺乏整合动力
省内制药企业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观念,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够,对产业政策、市场信息分析研究不足、互补合作意识不强,经营模式僵化,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做大做强的动力。
2.5 区域和企业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在全省9个市(州)中,贵阳市的医药经济占全省医药经济权重的70%-80%,铜仁市、六盘水市仅有几家药企,导致区域发展、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全省医药企业中,2013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共有43户,其中上10亿元的企业只有2户,贵州益佰制药占全省比重10%左右,是唯一进入全国制药行业百强的贵州企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规划引导,搞好顶层设计
按照“集聚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绿色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思路,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医药发展规划,努力形成“一圈多点、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是着力打造“贵阳新医药产业圈”,以贵阳为核心,发展壮大益佰、乌当、修文、清镇、龙力、贵安等医药产业园,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医药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聚焦重点项目,形成全国一流的新医药产业示范区。二是发展壮大特色医药集群,鼓励西秀、红花岗、兴义、凯里、大方、施秉、六枝、丹寨等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医药产业,引导形成一批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医药产业集群。 3.2 加强新医药产业技术支撑,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组建创仿团队,密切跟踪国内外相关技术、产品和产业发展趋势;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对具备二次开发和品种升级条件的中药民族药、西药品种等进行深度开发和技术提升;三是对企业自主创新、二次开发成效显著的品种,进一步加大科技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四是将苗药基础研究工作列入省级科技发展重大专项项目,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委托贵州省内外相关公共服务和技术平台开展研究,力促早出成果,进药典见成效。 3.3 大力开展新医药与健康养生专业招商
招商是后发地区扩大产业增量、学习先进技术的快车道。建议把新医药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作为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专题招商方案和推进计划,选择产业发展较好、企业较为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地区持续招商,着力引进国药等国内知名优强企业,一方面,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中药和民族药规模;另一方面,立足补齐短板,培育发展化学药、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等。 3.4 抢抓衍生行业产业的巨大成长机会
贵州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只有把医药和衍生产业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我们自己的亮点。一是以贵州道地药材为原料,开发生产药食两用产品,实施一批药膳、药酒、药茶、保健品等药食两用的深加工项目,作为重要突破口,实现“蛙跳式发展”。二是开发化妆品、日用品、添加剂等产品,重点发展护肤类产品、洗发类产品及牙膏等。三是发展服务于健康管理的穿戴设备、家用产品等。
3.5 加快集聚新医药产业领域高端人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是制定贵州省新医药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开设一批学科特色鲜明、相对独立的中药民族药专业。二是强化重大项目实施、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一批能够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团队。三是贯彻落实科研骨干的引进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成果的新医药领域优秀人才来黔创新创业。四是引进一批两院院士和医药领域知名专家,帮助贵州出谋划策,谋篇布局,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解决产业发展、新药审批、进基药、进医保、进药典升国标、招投标、产品转移、企业回迁等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和咨询服务。
3.6 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支持企业的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产业格局。鼓励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加大对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快新产品的开发、现有品种技术提升、新版GMP改造,引进转化科技成果并实施产业化,提升竞争优势。 4 结 语
贵州省新医药产业抢抓医药新需求、新技术激发新产业模式的重大机遇,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打造大企业、培育大品种为目标,坚持走特色化、差别化、精准化发展路子,贵州医药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医药企业重组整合效果显著,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医药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报告(2013)[R] .2013. [2]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统计报告(2014)[R].201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