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例及反思

2023-09-20 来源:星星旅游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例及反思

作者:张善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3期

张善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中学,江苏淮安223331)

摘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每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用教材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77-02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苏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涉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

课例

一、预习,为有效课堂做准备

1.预习准备。提前两个星期让学生把家养的盆花放在窗台。农村留守学生较多,以宿舍为单位,可以把蒜头掰开,放在水中培养,并放在宿舍阳台,注意要及时换水。

2.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对植物向光性有感性认识,但只是直观的,只存在于表象。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小实验,不仅仅是让学生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生长发生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在学生脑中出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为有效、高效课堂做基础。

二、展示现象,引入新课

1.教学活动。学生展示:以宿舍为单位展示蒜叶生长现象。教师课件展示:向日葵、红豆等生长现象。教师引导:你们发现什么共同现象没有?学生活动:讨论得出植物弯曲生长。教师进步引导:向什么方向生长?学生活动:讨论得出向光生长,并进一步引发问题为什么会向光弯曲生长。

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急切的求知欲,以维持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互动探究,新课教学

1.回顾方法,寻求思路。①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回顾一下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学生回答: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师进一步提问: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哪些原则?学生回答: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②设计意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提出问题后,直接点出解决问题先要找到思路、方法,这样,策略正确,方法明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应用方法,解决问题。探究实验:①教学活动:提出问题:植物是否有向光弯曲生长现象?做出假设:认同有。设计实验:教师提问:需要几组实验?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回答略)。教师评价小结:实验基本原则对照原则中区别对照组和实验组方法。实验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中区别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方法。得出结论:植物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②设计意图。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验证猜想。一方面强化方法,另一方面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体验合作愉悦学习的成就感与对自我的认同感。这样能激发学生在课堂继续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及时反馈矫正,归纳总结

1.练习评价。①教学活动:学生当堂做练习。②设计意图: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方法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能够反馈学习的效果,便于教师及时予以评价矫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归纳总结。①教学活动:用填空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内容。②设计意图:点明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以及了解自己掌握的情况。

反思

本节课是我校进行教研活动改革中的一节校内示范课,侧重于从新课程理念,用科学探究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和合作交流,在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整合教学资源,用教材教。省标中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要求是“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笔者的解读是:一方面要感悟科学研究的逻辑推理

和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另一面要在此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有效教学。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导航者、设计者、帮助者、评价者等。本节课笔者联系前面学习的探究步骤讲方法,再进行探究。

在此过程中不断用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相应的发挥。

3.问题驱动,引导思维。在本节课的每一环节中设置了系列问题,如需要几组实验?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

等等。还有在进一步探究时,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哪部分?感受单侧光刺激又是哪部分?你有什么猜想?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衔接和过渡顺畅,更为重要的是引导了学生的思维,给予了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驱动力。

二、本节课的不足

1.学情了解不全面。这节课我是借用的高二某班学生,而且是苏教课本,因而了解不够。对于探究的一般步骤学生基本还是能说出来,但是对于实验基本原则的应用也就是实验设计的关键处,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2.评价方面不到位。有些地方该学生自己就可以评价的,只需教师稍加用个小问题引导,但笔者临场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是代替了学生。因而在以后的课堂上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的掌控。本节课对小组合作学习上的评价不全面。如本小组回答的同学得到了笔者肯定的回答,但其他成员本应该共享的,但笔者未评价。评价本小组时,未注意到其他小组的态度和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评价小组个人、小组、其他小组和整个班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