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品是以药物为原料生产的、有特定使用范围的特殊商品。 药学的发展史:
1、古代: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2、现代: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人工合成品、生物制品 3、先秦时期西周:《诗经》涉及植物和动物药共有300多种;《山海经》载有100 余种;《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 4、西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总结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 中、下三品。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陈退黄。
5、南北朝:《炮炙论》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副作用。
6、唐朝:《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药典学著作。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药物图谱,并附文字说明,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7、宋朝:国家药局是北宋的一大创举,它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的规范。
8、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著,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十七世纪末近代随着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发展,药学逐渐的形成和发展: 9、 19世纪初 实验药理学整体动物水平研究 10、 11、
19世纪20年代 器官药理学研究
20世纪初 人工合成及改造的化合物作为药物来源
12、 20世纪30-50年代 新药发展的黄金时代
13、药学(pharmacy)是研究药物的科学,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药学也是研究药物来源、成分、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管理的科学。 14、新药开发: A、设计 B、合成 C、帅选
D、动物实验 E、剂型 F、I期临床 I、II期临床 J、III期临床
K、应用/IV期临床
15、临床前研究:
• 靶标选择:基因、酶、受体、离子通道等
• 筛选与发现
• 先导化合物优化
• 临床前研究:化合物生物学活性、安全性、毒性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16、研发中新药申请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IND)
临床前试验完成后,制药公司需向FDA提交IND,批准后才能进行药物的人体试验。其中包括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生产工艺、体内作用机制;先期试验结果;后续研究方式、地点及对象等。
17、I期:健康志愿者,样本量少,测定药代动力学特性、剂量水平、安全性、耐受性、剂
量效应关系
II期:患者,样本量加大,在诊断患有研究疾病的患者中确定安全性特征、最佳剂量方案、初级有效性
III期:患者群体,大样本量,与安慰剂或活性药物进行比较,证明统计学意义上的优势或等效
18、新药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NDA)
通过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若能成功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药公司向FDA提出NDA,包括药物的一切相关信息,获得批准后药物才能上市。 19、IV期临床研究
上市后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测,进一步考察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包括扩大临床试验、特殊对象临床试验、补充临床试验。
20、
数学(药物统计学等)
数理化基础 物理学
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
生命科学基础(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
病源生物学科(微生物学、寄生虫学)
医学基础
功能学科(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学科(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论、内科学等) 药物化学
药学科学
专业基础 生药学 药理学
专业应用 药剂学 药物分析学 药事管理法
人文交叉 药品名称:
医药文献学 医药伦理学
1、药品名称包括通用名称、化学名称、商品名称:
通用名称:全球统一的国际非专利名(INN)及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ADN),即中国药典委员会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 化学名称: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予以命名。
商品名称:又称商标名,以区分品牌,具有专利性质,不得仿用。商品名通过注册即为注册药品,常用R表示 (Registered),未注册的用TM (Trade Mark)表示。
2、A、处方药(POM, prescription only medicines):需凭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也可简称Rx药。一般为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如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镇静催眠药物。 药物本身毒性较大,如抗癌药物。 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自2004年7月起,购买抗菌药物必须有医生的处方
B、非处方药(OTC, over the counter):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一般为,西药非处方药(23类):解热、镇痛药,镇静助眠药,抗过敏药与抗眩晕药,抗酸药与胃粘膜保护药,助消化药,消胀药,止泻药,胃肠促动力药,缓泻药,胃肠解痉药,驱肠虫药,肝病辅助药,利胆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感冒用药,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维生素与矿物质,皮肤科用药,五官科用药,妇科用药,避孕药。中成药非处方药(7个治疗科):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 3、非处方药的特点:
• 适用范围明确
• • • •
应用安全 疗效确切 质量可靠 说明详尽
• 应用方便
4、药品说明书:
应印有批准文号、药品名称、主要成分、药理作用、适应证、 用法用量与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贮存条件等。
文字表述应当科学、规范、准确,非处方药说明书还应通俗易懂,便于病人根据病情与掌握的医药知识作出自我判断,选购药物。
5、注意药品的主要成分(component)、药理作用(effect)与适应证(indication)、禁忌证(contraindication)及注意事项等是否符合自己的病情 慎用(prudent):使用后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忌用(avoid):使用后很可能产生毒性反应
禁用(prohibit):使用后一定会产生毒性反应,属于禁忌证者不要擅自使用。 6、有效期是指药物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保持质量的期限
进口药品上印有英文exp date (失效期) 或 use before (在……前使用) 字样 批准文号与注册商标及生产单位也应过目,以防伪劣假冒。 7、批准文号:
统一格式为“国药准(试)字+1位汉语拼音字母+8位阿拉伯数字”
“准”字代表国家批准正式生产的药品,“试”字代表国家批准试生产的药品
国药准(试)字后的1位汉语拼音字母代表药品类别,分别是H代表化学药品,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分装药品,T代表体外化学诊断试剂,F代表药用辅料,B代表
保健药品,Z代表中药。汉语拼音字母后的8位阿拉伯数字中的第1、2位代表批准文号的来源,其中10代表原卫生部批准的药品,19、20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第3、4位表示批准某药生产之公元年号的后两位数字,第5、6、7、8位数字(即最后四位数字)为顺序号。 8、 口服:po • • • • • • • • • • • • • • •
药品的不良反应:
1、凡是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2、药物剂量过大或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称为毒性反应 • 一般比较严重,应该避免发生。 •
3、过敏反应: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健康状况均有关系,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 过敏反应程度差异很大,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到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
• 中药、西药都可能引发药疹,中药如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等,西药包括
抗生素、磺胺类、碘制剂、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等
4、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如有些病人的红细胞膜上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若服用磺胺类、阿司匹林、磷酸伯氨喹等药物,易出现溶血性反应(“蚕豆病”)
5、后遗反应:已停止用药,血药浓度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仍然残留的药物作用 • 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
• 6、依赖性和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药物产生生理性的或者精神性
的依赖和需求,分为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急性毒性
皮下注射: 或 H ,皮下 静脉注射: 或iv,静注 肌内注射: 或im,肌注 外用:ad us. ext. 片剂:Tab. 注射剂:Inj. 溶液:Sol. 贴膏剂:Emp. 胶囊:Cap. 软膏:Ung. 糖浆:Syr. 水剂:Aq. 合剂:Mist. 酊剂:Tr. 擦剂、洗剂:Lot.
• 生理依赖性具有停药症状,即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长期服用普萘洛尔治疗高血压,突然停药导致血压及心率反跳性升高
• 精神依赖性是需要药物缓解精神紧张、情绪障碍,但无停药症状,吸毒患者停药后,
生理和精神方面均出现一系列症状
• 7、药物的体内过程主要包括吸收 (absorption)、分布 (distribution)、代谢 (metabolism)、排泄 (excretion)
• 8、常见给药途径:口服、吸入、局部用药、舌下给药、注射给药等
• 9、口服给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方便,安全性好,大多数药物吸收良好
• 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胃的排空、肠蠕动的快慢及饮食的性质,都会影响药物
的吸收,吸收速率较慢,且有首过消除
• 10、注射给药:注射分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 •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直接与外界接触
• 真皮位于表皮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与表皮的界限是基底膜
•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深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贮存脂肪,与真皮无明显界限 • 11、肌肉注射指药液注入肌肉组织,主要选择臀部,血管丰富易吸收,且刺激小 • 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输液)直接进入血液,发挥药效迅速
• 输液除了给药之外,还可以补充体液和营养,稀释体内毒素、促进毒物排泄等 •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 12、什么时候输液:
• 吞咽困难,及无法应用其他给药途径 • 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
• 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达到高浓度才能处理的紧急情况
• 13、吸入给药:治疗性气体、容易气化的药物或极微细粉末气雾吸入,肺血流量丰
富易吸收
• 舌下给药:由血流丰富的颊粘膜吸收,避免首过消除
• 局部给药:在皮肤、眼、鼻、咽喉和阴道等部位产生局部作用,不必通过吸收过程 • 14、吸收速率由快到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舌下给药、直肠给药、口服给药、皮肤给药
• 15、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事实上胎盘对药物的转运无屏障
作用 • 血眼屏障:吸收入血的药物在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浓度远低于血液
• 血脑屏障: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且毛细血管外表面几乎均为星形
胶质细胞包围,此种屏障阻碍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通过
16、代谢: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代谢或生物转 化,药物经代谢后一般药效降低或消失,但个别代谢后药理作用或毒性增加
17、肝脏是最主要的代谢器官,肝细胞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肝药酶)在药物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人种,甚至不同个体的肝药酶活性不同,某些药物或食物也可以改变肝药 18、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主要经尿排泄,其次经粪排泄,肺、汗腺、乳腺也是排泄途径 19、药物剂型是指将药物制成适用于临床使用的形式,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 20、A、普通片
B、 包衣片: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改善片剂的外观等
(糖衣片、肠溶片等)
一般病人服用药片应至少饮用100ml温开水,并保持站立1.5min,不能干吞药片,防止
药物黏附、刺激食管粘膜 C、咀嚼片
• 在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常加入蔗糖、薄荷油等甜味剂及食用香料调整口味,适宜幼儿服用
• 常用于维生素类、解热药和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如氢氧化铝嚼碎后能快速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
• 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 D、泡腾片
• 主要供口服使用,放入水中在泡腾崩解剂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气泡(CO2),片剂迅速崩解溶化,多见于可溶性药物
• 一般宜用100-150ml凉开水或温水浸泡,待药物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饮用;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
• 药液中有不溶物、沉淀、絮状物时不宜服用 • 少数泡腾片供阴道外用 E、泡腾片
• 主要供口服使用,放入水中在泡腾崩解剂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气泡(CO2),片剂迅速崩解溶化,多见于可溶性药物
• 一般宜用100-150ml凉开水或温水浸泡,待药物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饮用;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
• 药液中有不溶物、沉淀、絮状物时不宜服用
• 少数泡腾片供阴道外用 • F、分散片
• 放入水中可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在20oC左右的水中,一般3min内完全崩解,加快药物吸收,多见于难溶性药物
• 可加水分散之后口服(儿童)或直接口服
• 给婴幼儿喂药时,应将患儿抱起,用手捏住下巴,以小汤匙盛药液,慢慢紧贴孩子的口角轻轻灌入 G、. 口含片
• 含于口腔内缓慢溶解,能对口腔及咽部产生持久的药效,用于局部的消炎、消毒等 • 含片应含在口腔中或近患处,待其自然溶化分解,不能口服或咀嚼;含片是治疗药,
并非预防或保健作用 H、舌下片
• 舌下给药,药物快速溶解吸收、发挥疗效,同时避免首过消除
• 药片含服于舌下,不能咀嚼或吞咽药物,含后30min内不宜进食或饮水 I、丸剂(pill)
• 将药物细粉(多为中草药)或药物提取物加适宜粘合辅料制成的圆球型固体制剂,主要口服应用,也有其他给药途径(如舌下)
• 粘合剂可用蜂蜜、水、米糊或面糊,所制成的丸剂分别称为蜜丸、水丸、糊丸 J、胶囊剂(capsule)
• 将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硬胶囊)或弹性软质胶囊(软胶囊)中而制成的制剂,一般供口服
•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提高药物稳定性,有利于胃肠道分散、溶出、吸收
• 一般情况下胶囊应整粒吞服,不便于吞服的情况下(儿童)可考虑拆开服用,但应
注意没有胶囊保护时药物的刺激性或药效变化(肠溶胶囊)
K、颗粒剂(granule)
• 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
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 冲入水中饮用,溶出吸收速率较快
L、栓剂(suppository)
• 将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包括直肠栓、阴道栓和尿道栓
M、软膏剂(ointment) • •
将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乳剂基质制成的易于涂布的软膏剂成为乳膏剂
涂敷前清洗干净皮肤;破损、溃烂、渗出部位不应涂敷;若有灼烧感、发红、肿胀、出疹等反应,应局部将药物洗净,停止用药;不宜涂敷于口腔黏膜或眼结膜 N、气雾剂(aerosol) • •
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使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滴喷出 可在呼吸道、皮肤或其它腔道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 优点:速效、局部用药,易定位
• 提高药物稳定性
• 避免首过消除 • 准确控制剂量
缺点:生产成本高
• 制冷作用刺激皮肤引发不适 • 氟氯烷烃可能造成心律失常 抗菌药物: 1、A、局部感染
• 呼吸系统:化脓性鼻窦炎、化脓性扁桃腺炎、细菌性肺炎等 • 消化系统:菌痢、细菌性肠炎等 • 泌尿生殖系统:细菌性阴道炎等 • 心血管系统: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 运动系统:化脓性关节炎等
• 其它:疖、痈、破损皮肤感染;化脓性中耳炎等 B、全身感染 • 菌血症、败血症等
•
2、化学治疗 (chemotherapy):对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
• •
抗菌药 (antibacterial drugs):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 (antibiotics):是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即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能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物质。 3、目前常用的抗菌药有:
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磺胺类:磺胺嘧啶等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四环素类:四环素、强力霉素等
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4、青霉素: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杀灭细菌 5、 头孢菌素类: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抗菌机制同青霉素类 6、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想比:
。对水解酶稳定性高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
。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5~10%) • •
7、喹诺酮类:抑制DNA合成,杀灭细菌
8、其他:磺胺类:磺胺嘧啶等,广谱抑菌作用,由于耐药性及不良反应严重(过敏、
结晶尿、 新生儿黄疸等),目前主要用于流行性脑膜炎、鼠疫等
•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G-菌能力强,但不良反应严重,
尤其是耳毒性
。四环素:抑菌作用,耐药性及不良反应严重(四环素牙),目前少用 。氯霉素:抑菌作用,不良反应严重(再障等),只用于严重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 普通感冒的家庭用药: • 1、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鼻咽、咽喉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需用抗生素) • 鼻咽部症状突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伴或不伴发热 • 病程有一定自限性,无并发症情况下,通常5-7天痊愈
• 2、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
药物,又称非甾体抗炎药 •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双氯芬酸(扶他林)、布洛芬(芬
必得)等 • 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月经痛、手术后疼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3、抗过敏药:感冒时体内会产生过多的组胺(一种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从
而产生诸如鼻子发痒、流鼻涕、打喷嚏等类似过敏的症状;因此在感冒药中常常会添加具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来缓解这些症状
• H1受体阻断药对抗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抑制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此外
多数药物可有中枢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嗜睡,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阿司咪唑(息斯敏)、氯雷他定(开瑞坦) • 4、镇咳药:咳嗽:一种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排出痰液、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畅通,轻度咳嗽不必用药,剧咳需用镇咳药
• 痰:呼吸道炎症时由支气管粘膜产生的分泌物,可引起咳嗽或呼吸困难;痰又为呼
吸道感染提供了条件,需用祛痰药
• 5、减轻充血药:感冒时鼻腔粘膜中的小血管充血肿胀,鼻粘膜继而肿胀,导致鼻子
不通气;减充血药能让血管收缩变细,使得呼吸顺畅 • 伪麻黄碱是感冒药中用于缓解鼻粘膜充血的主要成分 • 6、常用感冒药配方:
• 解热镇痛药:退热、缓解头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如对乙酰氨基酚; • 鼻粘膜血管收缩药:减轻鼻腔粘膜血管充血,缓解鼻塞,如伪麻黄碱;
• 抗组胺药:使上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变稠,减少打喷嚏和流鼻涕,轻微镇静作用,如
氯苯那敏; • 中枢兴奋药:加强解热镇痛药的疗效,抵抗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如咖啡因; • 镇咳药:如右美沙芬; • 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
• 7、感冒的中医理论:风寒感冒
•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 • 风热感冒
•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
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 治法应以宣肺清热、辛凉解表为主,服中成药可选用小柴胡冲剂、银柴冲剂、板蓝
根冲剂、银翘解毒片、维C银翘片(含对乙酰氨基酚和氯苯那敏)、双黄连口服液等
• 暑湿感冒
• 暑湿感冒是人体感受了夏季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
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所以症状表现外则
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若暑湿犯肺,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粘,鼻流浊涕的症状
• 治发以清暑祛湿为主,中成药可选用藿香正气丸、祛暑丸、暑湿感冒冲剂、清暑益
气丸等 • 8、流行性感冒(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全身症状重,急起高热(体温39-40度),畏寒,有显著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
身症状;同时有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但一般全身症状重,呼吸道症状
轻
• 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途径传播 • 9、流感又分为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 • 季节性流感
• 由以往已存在的流感病毒引起 • 流行具有季节性,冬春季多发 • 人群存在一定免疫力 • 流行常局限于一定范围
• 10、导致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三个先决条件: • 出现新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普遍没有抵抗力 • 新型流感病毒可以在人体内复制,引发严重病况 • 新型流感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
11、流感病毒分为A、B、C型(甲、乙、丙型) •
A型变异最快,传染性最强,可导致世界性流行;B型变异次之,传染性一般,可导致局部流行;C型少见变异,传染性最差,常散发流行
12、流感的临床类型
• 单纯型:最常见,骤起畏寒发热,体温24小时内升至39-40度,发热3-4天,退热
后全身症状好转,上呼吸道症状持续1-2周后消失,轻症类似普通感冒。 • 肺炎型:起病与单纯型流感相似,发病1-2天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剧咳、血
性痰、气急、发绀等,若病情轻,1-2周可进入恢复期;若病情日益加重,5-10日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
• 中毒型:少见,出现高热、循环功能障碍、休克、DIC等,病死率高。 13、流感的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营养,多饮水 • • •
对症治疗:解热镇痛药等 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
中药治疗:板蓝根,双黄连等
• 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消化系统疾病的家庭用药:
• 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
结肠、直肠)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小唾液
腺、胃腺、肠腺等),大消化腺包括三对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
和胰。小肠的主要作用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食物在小肠内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小时),提供了充分吸收时间;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200平米),提供了充分的吸收面积。 • 小肠的第一段为十二指肠,相当于人的12个手指排列的宽度,约长25厘米,十二指肠形态曲折,外形呈马蹄形(或称“C”形)。 • 小肠的第二段为从十二指肠到盲肠的一段,依次分为空肠和回肠两部分,约长6米。 • 2、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其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免疫功能,
外界的细菌、病毒、毒素很容易入侵胃肠道,免疫能力是保证有害微生物免于危害机体的关键。
•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70%以上的免疫细胞位于肠黏膜内。
• 肠道中还存在着长期寄居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其数量巨大,对健康有益无害。
(细菌数目1014个,人体细胞数目1013个) •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是肠道中有益菌的代表。
• 3、乳杆菌:其主要功能包括抑制病原菌和调整正常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与抗癌,调节血脂,促进乳糖代谢等
• 4、双歧杆菌:其主要功能包括抑制肠道致病菌、免疫调节与抗肿瘤、调节血脂、抗
腹泻与防便秘、合成维生素和分解腐败物等
• 5、止泻药:
• 腹泻:指排出稀薄大便,或含未消化食物甚或脓血,且排便次数频密,伴排便急迫
感、肛周不适、失禁等症状
• 腹泻有保护作用,常无需特殊治疗,但腹泻会丢失大量肠液,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
特别是丢钾过多出现全身不适 • 若腹泻持续不止或伴脓血便、剧烈呕吐或高热,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 6、腹泻的简单分类
• 慢性功能性腹泻:肠胃功能较差者受凉 • 消化不良性腹泻:暴饮暴食,常见于幼儿 • 肠炎性腹泻:饮食不洁,细菌感染 • 其他大肠疾病引起的腹泻:溃结、癌症等 • 全身疾病引起的腹泻:甲亢、糖尿病等
• 7、腹泻的简单诊断
• 急性腹泻,水样便,伴/不伴发热,脐周痛:可能为胃肠炎,多为食用不洁、变质或过敏的食物引起
• 急性腹泻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大便带脓血:可能为菌痢、阿米巴痢,但也不排除溃结
• 慢性腹泻伴发热:常见于慢性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和结肠癌等 • 粪便量多,恶臭,呈灰白色油脂状:一般为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碍所致 • 8、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 抗菌止泻:服用黄连素、痢特灵等药物,或使用诺氟沙星等其他抗菌药
• 补液:口服葡萄糖盐水,不能口服的可输液
• 禁食:症状严重者应禁食,禁食6-12小时后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恢复期也要多
喝水、饮食清淡为主 • 9、便秘的原因 • 食量过小
• 进精食而不食粗粮
• 纤维素摄入不足:没有足够的食物残渣 • 水分摄入不足:水分可以软化大便
• 脂肪摄入不足:脂肪可使大便柔滑,脂肪酸也可刺激肠道使肠运动加快 • 10、饮食疗法治疗便秘 • 多喝开水
• 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多吃蔬果
• 适当增加脂肪的摄入:血脂偏高者,多食植物油 • 增加食量:多运动
• 不宜用辣椒、浓茶、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 食疗验方:麻油拌菠菜、芝麻粥、北杏炖雪梨、无花果蜜糖粥
• 11、常用的导泻药物
• 刺激性泻药:酚酞片,刺激肠粘膜,促进肠蠕动,睡前服用,晨起排便,疗效维持3-4天
• 润滑性泻药:液体石蜡,睡前服,服后不吸收,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久服影响钙、磷等元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甘油栓或开塞露,将药物直接给入直肠,润滑肠壁
• 容积性泻药:硫酸镁,在肠内形成高渗溶液,使大量水分集中于肠内,肠内容积增
大,刺激排便
• 12、助消化药:消化不良的症状:食欲不振,食后腹胀,钝痛或不适,伴恶心及嗳
气;舌苔厚腻及上腹深压痛或不适,均为非特异表现
• 原因:慢性胃、十二指炎、胆囊炎、胰腺炎、肝炎;全身疾病在胃肠方面的表现,
如感染、发热、毒血症、尿毒症,贫血、甲低等疾病 • 13、治疗原则: • 治疗相关疾病
• 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干酵母等增加食欲 • 助消化西药促进胃肠道消化过程,大多数是消化酶的主要成分,常用药物有胰酶片、
胃蛋白酶合剂、乳酶生等
• 中成药包括健胃消食片(以山药、麦芽、山楂、陈皮等理气消食的中药为主 )、保
合丸、大山楂丸、木香顺气丸等
• 减肥药:
• 1、肥胖是机体内脂肪过度存积,超过正常的生理需要,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一种病理状态。
• 2、瘦体重包括骨骼、肌肉、内脏、体液及其他组织的重量
• 生理状态下,瘦体重反映骨骼与肌肉情况:青春发育前期,骨骼增长;青春发育中
期—成年期, 肌肉组织增长;老年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瘦体重逐年减少 • 3、肥胖的类型:
• A、病理性肥胖
• 继发性肥胖: 并发于柯兴氏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胰岛细胞瘤等内分泌疾患 • • • •
医源性肥胖: 服用药物后引起的肥胖(类固醇、氯丙嗪、雷米封等) B、单纯性肥胖
无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或用药史 多有明显家族史或营养过剩
• 全身脂肪分布较均匀,以躯干腹部为主
• 成年起病型:脂肪细胞体积较大,数量不增加
• 幼年起病型:脂肪细胞肥大,数量增加
• 4、减肥方式:病理性肥胖的治疗:以治本为原则
• 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主要解决热量供给与消耗的平衡问题,辅以:
饮食疗法 药物疗法 运动疗法 外科疗法 行为疗法 老年人用药:
1、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
•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体弱多病
• 常同时患多种疾病,不得不同期接受多种药物 • 药物对防治老年性疾病不可缺少
因机体肝、肾等器官功能进行性衰退,对药物处置能力下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 2、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
(>=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 3、非药物治疗
• 改变膳食结构:限钠,低脂,增加蔬菜和水果 • 保持正常体重 • 节制酒精摄入
• 坚持适量体育运动 • • • •
戒烟
注意心理卫生,改脾气,学放松 药物治疗
基础降压药:心得安、卡托普利、氯沙坦等
• 4、使用降压药应注意 • 正确选择基础降压药
• 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当不能充分控制血压时,换用另一类药物或联合用药 • 逐渐降低压血压,长期服药用维持
• 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自觉症状和血压水平来调整用药的剂量(遵医嘱)
• 降压药主要副作用有体位性低血压和中枢神经的症状,如嗜睡、反应迟钝等,可据毒
副反应程度来调整药物的剂量。
• 老人血压不宜降得过低,高血压病人在起坐、站立等体位变动时动作宜慢,更不宜
参加较为剧烈的运动。 • 5、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
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突然发生的胸骨后紧缩或压榨性疼痛,向左前胸区和左上肢放射,心绞痛的病因:氧的供需失去平衡 • 临床表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猝死 • 6、治疗心绞痛代表药物:硝酸甘油 • 迅速缓解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发作 • 疗效可靠、使用方便 • • • •
有头胀头痛,面红等副作用
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l~ 2分钟起效 可维持20~30分钟
7、糖尿病典型症状: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 8、糖尿病分型:
• 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起病急,病情起伏波动大且不易控制,须终身用胰岛素治疗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多发于成
年人,初始治疗以运动和饮食控制为主或加用药物 • 妊娠糖尿病
• 9、老年性痴呆是大脑原发性退变性疾病,起病缓慢,病程呈进展性,病因至今未明 • 常见老年性痴呆分为:
•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脑实质细胞退变性
• 血管性痴呆:由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衰退 • 10、药物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 延缓或阻止痴呆程度的加重 • 改善病人的记忆力
• 抑制或逆转痴呆早期关键病理变化 • 提高病人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减少并发症,延长存活期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