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多角度分析 巧拟分论点
2022-07-30
来源:星星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期 2008年7月 中小学教学研究 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学 科 教 学 学会多角度分析(朝阳市北票第三高中,辽宁现在中学生作文学习中存在一种弊病:不愿下工 夫训练思维能力,导致分析事理的能力很低;作文时, 只用事例代替分析。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少学生急功近 利,盲目追随应试作文的潮流:看到高考中有“故事新 编”的作文得满分,于是,全国各地写文天祥、王昭君、 巧拟分论点 朝阳122100) 叶相珍 我们就可以看出“不能宽容”的一些原因:①狭隘;②自 我中心、个人至上;③境界低下……当然,我们也可以 联想反面的事情,如有些“宽容”会带来”农夫与蛇” 的后果,进而比较得出:宽容是有原则的。 然后,再将这些独到的发现当作作文的分论点,就 这类的故事到处都是;看到议论文散文化易得高分,学 /4=又都学着将作文散文化。-' 作文贵在有独到的见解,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提 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洞察 力、分析能力等,从而提高其思维水平。 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深知中学生写作能力有限; 也知道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并非易事。尽管如此,在 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还是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其中, 最有效的是从抓最基本的分析思维训练人手——训练 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会列出分论点的能力。 对任何一个事物(话题)多角度的分析,都有可能 发现其中的丰富事理。角度越多,得出的道理就越多。 把这些道理分层列出并加以阐述,它们就成了作文的 分论点。这样的作文就不会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总论点 和几个事例的简单框架,而是有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并 有了进一步深入发掘的脉络。 那么,怎样多角度分析事物话题,进而列出分论点呢? 一、具体联想。事中抽理 1.联想。比如遇到“宽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马上 联想表现宽容精神的名人事迹,如“祁黄羊举贤不避 仇”的故事,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事例分析。对事例进行分析,可分析其原因、本 质、价值等等。如从“祁黄羊举贤不避仇”的事例中发 现,祁黄羊之所以宽容自己的仇人并向国君举荐他,是 因为祁黄羊本人有正直的人品,从中得出一个道理:宽 容是一种正直。从关于“宽容”的其他事例中我们可以 看出: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如蔺相如);宽容是一种 高远的境界(蔺相如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宽容了廉颇, 境界非凡)。我们还可从外国名人故事中悟出道理,如 林肯认为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变为朋友,由 此看出,宽容也是一种智慧,一种41=敌为友的智慧。 经过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关于宽容的四 个本质特点。作为备用的分论点,这已经很丰富了,就 每一点阐述,都可以写一大段文字。而如果我们一开始  ̄x,l-“宽容”进行抽象思考,会费力很多,也难有这么独 到的发现。 3.同类归纳。上面讲的是就一个个的事例进行的分 析,其实,我们还可将同一类事例进行合并,发现其共 同点。如在上述三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的共同价 值:①有利于自己;②有利于国家;③带来和谐;④培养 美德……这些也是不错的分论点。 4.差异比较。我们还可将有差异的相关事例进行比 较分析,从中发现一些道理。如将廉颇与蔺相如比较, 8 每一点展开阐述,进行二次分析,讲道理,举事例。这 样,作文不仅有了独到的分析,还有可能闪烁出睿智的 光芒。 此外,平时要广泛阅读,要有意识的扩大见识,储 备素材。掌握的事例多,就能自如地运用“事中抽理”的 方法;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发散思维。多向列举 利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对事物(话题)进行多角度分 析,思维发散得越开,分论点就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 就越大。 1.猜测各种可能性。透彻分析事理,特别是对原因、 方法的分析,都离不开对可能性的全面分析与列举。例 如,写关于“谦虚”的作文,如果要对谦虚的原因进行分 析,就应全面推测——人之所以能谦虚,是因为:①受 教育影响;②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③个人见识、经历、 教训;④个人修养;⑤认识到谦虚的好处……有了这么 多见解,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取舍或安排 文章内容的详略了。 2.细分各种要素。例如,谈“成功”的品质,可以分析 决定成功的各要素:①志向;②自信;③坚韧;④勤奋;⑤ 智慧;⑥决断的能力;⑦隋商……这样详尽的分析,可以 带来独到的见解。比如⑥和⑦:现代社会,对人的判断力 和决断力要求很高,比尔・盖茨当机立断创立微软公司 就是明证;社会学家的研究证明: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由此可引出健全人格对实现成功的重要性。很显然,选 择写这两方面的作文更具时代性,作文更容易出众。 3.循序发散思考。在多角度分析问题时,如能确定 一个发散顺序,将有利于思维顺利展开。如可以将“宽 容”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依 次展开分析,这样角度自然就丰富了。 4.多种关系的辩证分析。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 系。例如,发现“位置与价值”,可先从两者统一的角度 分析:良好的位置有利于发挥好个人的价值,从而启发 人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人尽其才”等。再从两者 矛盾的一面看:位置不等于价值,引申出“平凡的岗位 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等。还可以分析将“位置”转化成 “价值”的关键条件有哪些。总之,“统一、矛盾、条件”是 进行多种关系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 三、追根溯源。层层剥笋 1.由表象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自己 独到的见解。例如,对于话题“认识自己的特长”,可这 样分析:能正确认识自己特长的根源是什么:是对“寸有 所长”的自信;产生自信的根源是什么:是积极的自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期 2008年7月 中小学教学研究 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学 科 教 学 评价;积极的自我评价的来源是什么?是实现自我价值 的渴望……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分析,我们可以一线 “挫折”:爱迪生面对实验室被焚毁,其态度是淡定、乐 观;勾践的态度是忍辱负重;林肯频遭挫折,却越挫越 串珠地分析出许多“认识自己特长”的本质观点:①自 信;②积极的自我评价;③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这 些都是很好的分论点。 勇。这样我们至少分析出对待挫折的三种方式,即三个 分论点。 3.正反比较。将正反面的事物对比,使认识更深刻。 成功范例满分作文《情与理》将范仲淹坚守理智“先天 下之忧而忧”与唐玄宗放纵感情导致“安史之乱”进行 对比,总结出以理驭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确,-orjj瓯J宇。循序分析 2.由此及彼。对事物话题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使 作文避免肤浅,从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话题 “每一朵花都可以盛开”,对这种比喻型的话题,如果不 能由此及彼进行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联想分析,作文就 不会有较大价值的立意。我们由花及人进行分析:花可 盛开,那么人人都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人人都应受到尊 重;花盛开要有一定的条件,那么,社会就要为人发挥 才干创造公平合理的条件或环境;花盛开需要自己吸 收水分和阳光,那么,人的成长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 这样由此及彼的分析,使得立意具有现实针x,/性 ……确立顺序,思维可以按顺序展开,分析的角度也可 丰富起来。满分作文《天地之秤——诚》中,重点写诚信 “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其思路是 依“自己——他人——社会”的顺序来展开分析的。 和启迪性,很容易写出见解独特、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多向比较。求同推异 1.同类比较。将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归纳出它们 的共同特点。 2.相似比较。对大体相似又略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 较,可以使我们看事物更深入、更细致。比如,同样面x,t 常用的顺序还有:①正丽、反面、侧面等方位顺序; ②过去、现在、将来等时间顺序;③由小到大、由易到 难、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④ 卜人、集体、国家等范畴顺 序;⑤近处、远处等地域顺序・・…・ 总之,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进而学会巧拟分论 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有了分论点就有了进行深入 阐述的良好基础。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写出内容充实、 分析透彻、且层次分明的好文章。 (责任编辑:梁媛) (上接第5页)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但有的数学思想方 法、思维规律在教材中并没有做具体的介绍,而是渗透 于数学知识当中,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 要通过教师的提炼、总结和培养才能形成。如七年级上 册第3章的阅读材料“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取材 于实际生活,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解决问题中, 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 课标教材的编写来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除在正文 编排了如“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思考”、“讨 论”、“探索”等内容外,还在“阅读材料”中编排了大量 的探索性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空间。如九年 级上册第26章“电脑键盘卜‘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 列”,让学生统计一篇文章中的总字母数、每个字母出 现的频数及频率,探索出灵活手指管辖的区域中的字 母出现的频率一般较高,这样就体现出了不按字母顺 先把问题“退”到最简单的情形,流水线上有2台机床时 考虑,然后再增加到3台、4台、…、n台,渗透了从特殊 到一般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又如,八年级上册第12章 的阅读材料“为什么说、/ 不是有理数”不仅让学生了 解无理数的发现,体会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而且让学 序排列的优越性。又如I,九年级下册第28章“硬币滚动 中的数学”先通过对硬币沿直线轨道滚动和沿圆周轨 道滚动的研究,再进一步尝试一些新的实验探索硬币 滚动中隐藏的数学规律,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人手,建 立起“硬币滚动的圈数是那个滚动的硬币的圆心移动 的距离与滚动轨道长度之比”这个数学模型。从理论上 生领会了反证法的思考方法。而“、/ 的算法”一文中求 、/ 的近似值的过程中则渗透了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八年级下册第19章“图形的‘裂缝…这篇阅读材料在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缺形时 直观,形少数时难人微”的深刻含义,揭示了数形结合 得出上述结论后,又通过多次实验,证实了建立的数学 模型的正确性。这一阅读材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 思想的重要作用.同时图形的“裂缝”也说明视觉上的 错觉往往会欺骗我们,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证明的必要性。 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需要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验证。 “幻方”(第1章)、“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第15章)、 “由尺规作图产生的三大难题”(第19章)等则介绍了 数学思想方法是思维的工具,是形成数学能力的 必要条件,而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需要在教师平时 教学的及u,l-总结、不断提炼、悉心培养中形成.教师如 几个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探索性问题,这些问题的提 出留给了学生立志于数学研究的广阔空间,从而激发 果能从阅读材料中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五、大量探索性的“阅读材料”。是数学课外活动的 良好素材 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像以上这些探 索性的“阅读材料”,正是我们的教学所关注的。 总之,“阅读材料”穿插于课文间,有其不可替代的教 学功能,教师若能深入领会“阅读材料”的编写意图,切实 搞好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使数学课更 具有特色,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张华伟) 9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 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 学习方式,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薯生获取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