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动经济学64615

2023-08-18 来源:星星旅游


 定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的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

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 研究对象: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 目的:开发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际是什么?”

两个假设: 稀缺性 人是有理性的 2、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应该是什么?” 根本价值尺度:互惠原则

 没有人在交易中遭受损失; 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  有受益者,也有损失者,不过受益者的程度和数量超过损失者的程度和数量。 现实问题:不知情 交易障碍 价格扭曲 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围绕劳动关系展开研究 与劳动力市场的特性联系在一起 第一章 劳动经济中的人口因素

一、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人口数量: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人)/面积(平方公里) 二、人口性别结构 衡量性别结构的指标: 男性或女性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总人口数

三、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指标: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中位数:年龄中位数可用于同一时期不同人口的对比分析,也可用于同一人口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 人口抚养比:少年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总人口抚养比。 人口年龄金字塔:一种结合年龄和性别分析人口年龄构成的图形。

 几种类型: 下宽上尖 —— 比较年轻的人口; 两头尖中间宽(橄榄型)——开始变老的人口; 下窄上宽——更加年老的人口。 第二节 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决定因素 一、中国人口发展历程P31图 1、人口转变的共同阶段:

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导致低自然增长率 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导致高自然增长率 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导致低自然增长率

2、中国人口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较早实现了人口转变。 3、自然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更为突出 (一)孩子成本—效用理论

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莱宾斯坦(H·Leibenstein) 他在1957年发表了《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论著,明确提出这样的理论观点: 父母在家庭中的生育决策,主要通过对孩子生产的成本一效用(效应)分析、计算、比较,作出边际孩子选择,这也是他们对家庭规模的选择。 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 --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 孩子生产的成本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新生儿的效用 消费效用(Consumption Good) 生产动力效用(Productive Agent) 保障效用(Potential Source of Security)

家庭收入变化,孩子的成本效用也发生变化1从成本角度来看,随着家庭收入提高,抚养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提高。2从效用角度来看,新增孩子的效用随着家庭收入提高而下降。 推出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倾向于少要孩子,生育率下降。

(二)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很重要大家要看书呀,全部看p26`31)

 1960贝克尔(G·S·Becker)发表了题为《发达国家人口和经济变化的生育率经济分析》的论文。 贝克尔在莱宾斯坦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消费者行为理论可适用于生育率决定的分析上

 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就是在消费者需求理论引导下,研究父母(消费者)如何在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

 市场劳动时间:投入到劳动力市场用以赚取收入的时间。非市场劳动时间;孩子数量的影子价格:假定孩子的质量不变,新增一个孩子的成本.

 贝克尔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假设前提:把孩子看做耐用消费品。

 几个概念: 孩子净成本:(父母抚养孩子所花费的费用+父母投入抚养时间的影子价格的现值)- 孩子为家庭提供的货币收入及服务的现值

孩子效用最大化:在一个家庭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父母将购买商品和抚养孩子之间进行配置,并通过这种配置获得效用最大化。 父母偏好

1、对孩子数量的需求

从相对价格方面来分析: 孩子的相对价格是孩子数量的价格/市场商品价格。  假定家庭收入一定,家庭效用函数表示为: U=U (n ,Z )  n—家庭需要孩子的数量 Z—家庭从市场上购买的商品数量  家庭预算约束式: πnn+πzZ=Y 

πn表示孩子数量的价格,πz表示从市场上购买的商品价格,Y 为家庭收入  假定πn,πz,Y 为定值,则n,Z由下式决定:

结论:在家庭收入给定的情况下:

如果孩子的相对价格上涨,对孩子数量的需求会减少,对市场商品的需求会增加。 如果孩子的相对价格下降,对孩子数量的需求会增加,对市场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2、对孩子质量的需求

 孩子的质量是指孩子的健康和人力资本等状况。孩子的质量与数量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  孩子的成本:数量成本和质量成本

 孩子数量的影子价格和孩子质量的影子价格

孩子数量的影子价格上涨,孩子质量越高;孩子质量的样子价格上涨,孩子数量越多。

家庭对孩子数量和质量的选择,受家庭收入、孩子数量的影子价格、孩子质量的影子价格、父母偏好影响。

 在家庭收入和父母偏好一定的情况下,从价格上来看:孩子数量的影子价格上涨,导致对孩子需求减少,导致孩子质量的影子价格下降,对孩子质量的需求增加;对孩子质量需求的增加,提高了孩子数量的影子价格,对孩子的数量需求会进一步减少。 家庭收入的变动对孩子质量需求的影响

 贝克尔分析这个问题,往往用人口出生率的变动来表示家庭对孩子数量需求的变动,用受教育人数的变动来表示家庭对孩子质量需求的变动。

 这说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对孩子人数的需求减少了,而对孩子上更多地投资,以提高孩子的质量。

 在经济发达和较发达的质量的需求上升,即父母愿意在孩子的教育、培训条件下,家庭人口数量增长同家庭收入会成负相关关系,而人口质量提高同家庭收入是正相关关系。 三、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的意义

 贡献:1.解释中国为么没有出现人口膨胀的现象.2如何实现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减少质量影子价格)3深化收入制度的改革,使高素质人孩子获得高回报! 三、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 严格来说,任何完成了人口转变的国家,都会出现这样一种“ 人口红利”。  人口转变产生人口红利 2、人口红利和中国经济

(1)“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人口红利”或者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

 一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2)需要指出的是,“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

第二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一节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索洛残差 黑死病于与战后复苏 说明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 3、人力资本与摆脱贫困

人力资本缺乏是贫困的根本原因 贫困陷阱 “贫穷—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贫穷”的恶性循环 三、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其特点

1、人力资本的含义:任何个人对自身进行的知识、技能、智力和健康的投入,如果能够给投入者带来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并有其占有和支配这部分价值而产生更大的投入积极性,那么,这种投入所形成的价值就是人力资本。  人力资本也有数和量的规定 2、人力资本的特点

1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2人力资本的所用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 四、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1、凡是有利于形成与增强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行为、费用和时间都是人力资本投资。 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各级正规教育 职业技术培训 健康保健 劳动力流动 3、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 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第二节 教育决策与回报 (2)净现值法的运用(图+结论)

 所谓净现值法就是把未来的收益与成本按预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后,再来比较两者的差额。  净现值法在大学教育决策中的运用:

上大学的人的投资净现值PVCOL=上大学后的收益-上大学的成本 高中教育的人的投资净现值PVHS=高中教育的收益-高中教育的成本  如果PVCOL>PVHS,该人选择上大学

PVCOL<PVHS,该人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

 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则,就是使净现值为非负值。

① 其他条件不变,上大学总成本降低,对上大学的需求增加;

总成本上升,对上大学的需求减少。

② 其他条件不变,收入流差距越大,对上大学的需求增加。 ③ 其他条件不变,收益时间越长,对上大学的需求增加。 二、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回报

1、教育—收益关系曲线(图2-4+分析 图2-5+分析 )  图2-4 工资率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

特征1曲线向上倾斜 2该曲线斜率反映了增加一年教育收益会增加多少 3该曲线是凹的。 结论

(1) 受教育时间越长,未来所取得的回报越高。

(2) 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获得的收益是不断变化的。 (3) 随着教育投资的增加,这种变化的收益是递减的。

2、教育的边际收益率(图2-5)结论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边际收益下降。贴现率搞得人,受教育年限短。原因1,人的时间是稀缺的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工作的时间越短,后的的收益越少 2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劳动过程中也有体现

MRR = %Δω/Δs= Δω/ω = Δω/Δs  Δs ω 三、教育水平与工资差异

1、教育水平的差异引起工资收入的差异。 2、教育水平的差异的原因

 不同贴现率影响到个人的受教育水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贴现率。 图2-6 贴现率差异导致工资差异

 边际收益率也是引起受教育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边际收益率。 图2-7 教育边际收益率的差异对工资率的影响 四、教育回报率的估计

1、教育资本投资与教育回报的关系

表2-1 不同发展水平下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回报 2、教育回报率

 教育回报率: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收入所产生的比例变化。反映了受教育年限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

log ω = βs+其他变量+ ε

ω表示劳动者的工资率,β表示该劳动者的教育回报率

s表示该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ε表示未被模型解释的随机误差

 当接受教育的唯一成本是受教育期间的机会成本,并且受教育年限导致的收入增加比例在其一生中都保持不变,那么劳动收入的自然对数和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呈线性关系。

2

3、Mincer方程 log ωi = βsi+δ1t1+δ2t+其他变量+ εi 4、研究教育收益率的意义p53:

 教育收益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教育收益率可以为评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投入到教育收益率的资源的判断标准,提供资源配置效率信息。2可以判断教育收益率内部资源分配的合理性。3,研究教育收益率对制定,调整,收入,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有重要影响。 表2-2:1: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要大大高于私人收益率,2:初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个人收益率比其他要大,3: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相对于社会收益率人增长幅度比其他两个都大,因此个人更愿意投资高等教育

第三节 中国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1、中国教育投资现状及问题 (1)现状: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2)问题: 总量问题:表现为我国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整体水平偏低和国家教育投资数量偏低。 人均受教育年限仍然很低,教育投资占GDP 的比重还是很低,表1 质量问题:表现为教育投资效率偏低,培养的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原因是:我国高校培养目标不清晰;高校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不够,表2、表3;高校教育重视概念,缺乏实践

结构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表4,地区教育投资水平不均衡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均教育经费越多,反之越低。

2 、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方向p58-60 发展方向:进行教育多元化改革,建立需求导向型的教育体制。 教育需求多元化 教育供给多元化

第四节 就业培训(很重要,要看书)

在职培训(OJT):

指劳动者在参与劳动力市场后对特定技能的学习过程。

1、 成本 直接成本,机会成本

2、收益

 培训的收益:VMP2-VMP1

 企业(雇主)收益:必须把培训收益和成本 折算成现值进行比较。PV=VMP-C

 个人(雇员)收益:工资及能力的增加  图1 培训对边际产品曲线的影响 三、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

 关于在职培训,企业需要做出两个相关决策: 投资多少用于培训?

如果投资培训,如何设计培训间和培训后的工资? 1、一般培训

 根据边际劳动产品价值等于工资率的原则:员工培训之前边际劳动产品价值为VMP1,员工应得工资为W1;员工培训时边际劳动产品价值为VMP*,员工应得工资为W*;员工培训之前边际劳动产品价值为VMP2,员工应得工资为W2。  两种情况:

(1)培训时,员工所得工资仍为W1,培训后,员工工资低于W2

(2)培训期间,员工所得工资低于W*,培训后,员工所的工资为W2

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进行一般培训的,这一类培训一般由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员工若想获得一般培训,成本和收益均有员工自己承担。

2、特殊培训

 培训时,员工所得工资仍为W1,培训后,员工工资低于W2  培训时,员工所得工资仍为W4,培训后,员工工资等于W3。

3、有关在职培训的总结

 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都涉及成本和收益。

 在两种情况下,人们对训练的支付都是通过在培训期间接受一个比市场均衡工资更低的工资来进行的。

 再有特殊培训的工作中,人们所得在培训期间大于其VMP,此后则少于VMP 。

 风险的存在。

五、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

 企业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重视程度不高,而执行力更弱。  企业对培训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很大,企业需求和培训相脱节。  多数企业的培训成本偏低。

 培训效果差,培训后难以学以致用。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 劳动力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资源人口 二、劳动力供给曲线

1、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表示劳动力供给数量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提高。图3-1(a) 2、垂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表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数量没有影响。图3-1(b)

3、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表示在一定阶段,劳动力供给数量随着工资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工资率增加到一定水平后,随着工资率的增加,劳动力供给数量反而减少。图3-1(c) 4、 水平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表示当工资率为W0时,劳动力无限供给。图3-1(d)  刘易斯转折点:由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短缺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p72 1、劳动力供给弹性

 劳动力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数量随工资率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 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 劳动力供给曲线五种情况:

劳动力供给曲线富有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1; 劳动力供给曲线缺乏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1; 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单元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1; 劳动力供给曲线完全缺乏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0; 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无限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 四、劳动参与率

1、劳动参与率反映了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对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相对水平的重要指标。

 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资源人口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

2、 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 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

第二节 个人劳动力供给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行为 1、效用与无差异曲线

 效用:直接效用(闲暇)&间接效用(工作的货币收入)  无差异曲线p76(图3-2很重要):指能够给消费者

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 无差异曲线的几个特征:  无差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 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 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 在该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交叉;

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现状。 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

2、个人预算约束线

 个人预算约束线:指在统一资源总量下可能得到的不同资源配置状态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工资率。 

预算线的几个性质:  斜率为负;

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 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线将随之变化;

 当存在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上移动。 3、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 在均衡点X,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 当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时,劳动者个人达到效用最大化。 4、不工作的决策

 如果劳动者期望的工资率比实际的市场工资率高,他选择不参加工作,从而达到效用最大化。 二、非劳动收入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 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使得劳动者工作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多,反之,则相反。 三、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1、什么是个人劳动力曲线  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带来个人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加;在此工资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会带来个人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个人劳动力曲线向后弯曲。  图3-7 工作决策与个人劳动力供给 2、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 通常情况下,在工资率比较低的时候,劳动者总体收入水平较低,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则反之。

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没有课件,不会作图,大家好好看书,认真看图!)

边际产品p93: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投入变化所引起的产出变化比上劳动投入的变化的比值

边际投入p93:是边际产品的价值量,是以货币度量的,因此也是在不同的企业间可比的,它等于产出品价格乘以边际产品

边际成本p94:企业多雇佣一个单位劳动所为这个工人支付的工资率。

企业短期长期雇佣决策p96 短期1图4-2如何决策 2 最终决策 长期1等产量线 2 等成本线 3图 4-5 决策

P102规模效应,替代效应 图4-7 分析

需求弹性p103 GDP弹性p104 自身弹性p105 代替弹性107 第五章

1人工搜寻模型含义1,只要保留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最低工资,找到工作的怪率就会小于1,并且会导致一些搜寻性失业的出现。2,由于保留工资总是地域与失业者的技能水平相当的工资水平,因此失业者从新找到工作,其实际上就处于就业不足状态。3人力资本条件完全相同的人,最终可能会获得不同的工资水平。4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有助于失业者与雇主匹配。5如果一个人成为失业者的成本下降,它将提高保留工资。 意义 1 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即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流动以改善他们的状况。2,解释了为什么劳动力市场上个人受训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不一致。3 这些模型表明任何减少失业成本的因素都会增加工作搜寻时间和失业的期限。4工作搜寻理论对经济周期中的失业的反周期运动提供了解释。

2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从上一个工作到下一个工作转换的过程中造成的失业! 原因 1劳动力市场具有的一种类在的动态性,2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3失业者与雇主相互搜寻需要发时间。特点1影响了较大的数目的人,2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 3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4和其他类型的比较,不仅带来明显的经济成本,还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治理手段1 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流动 2改革失业保险 3改变雇佣方式

结构性失业 原因1是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和劳动力实际供给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现象,2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地区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现象。特点 1倾向于集中在特定的群体 2是长期的 治理手段 政府提供并资助培训项目,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民间培训事业的发展,提供公共服务

周期性失业 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 当市场总需求下降引起的劳动力总需求下降时,周期性失业就会出现。特点1随经济扩张与收缩表现的不一样 2 倾向于整个经济的范围 治理手段 调整财政或货币政策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贝费里奇曲线(借同学的抄一下) 第七章劳动力迁移

1 概念,在某些情况下也称劳动力流动,一般包括多重涵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职业间流动。

形式 地域流动,行业流动,职业间流动

刘易斯模型p149 图7-1 1,现代工业部门略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在劳动力流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工业部门可以在现行的工资水平雇用任何数量的农村劳动力。2,当农村劳动力全部被工业部门吸收后工业部门雇主提高工资,劳动力供给增加。 托达罗模型p151图7-2:内容1劳动力迁移取决于城乡的预期收入差异 2预期收入差异有实际的城乡工资和城市得到的就业机会概率共同决定 3城乡一起收入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失业率上升。

结论:在任意一时期,迁移者在城市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概率概念现代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成正比,与城市失业人数成反比。

优点:弥补了传统的人口流动模型的不足,解释了为什在失业率高的的情况下还有农村劳动力往城市迁移。

缺点:概率不能只从预期收入,还应包括家庭因素,生活因素。2 只考虑了收益,没有考虑成

本,像子女教育成本。

政策意义p152 1,首先发展中国家应尽量减轻城乡经济不均等现象,其次要努力提高农村收入和增进农村就业机会。 第八章劳动力市场歧视

定义:在生产率特征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某个劳动群体只是由于身份不同而在劳动市场上受到不同的待遇,这事就可以说,该群体存在劳动力市场歧视。 两种形式:工资歧视和就业歧视。

工资歧视:在生产率特征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从事相同的工作,仅因所在群体而得到较低的工资

就业歧视:在生产率特征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一部分人仅因所在群体而而被禁止或限制进入某些就业岗位,及时啊没完全有能力胜任。

歧视理论p173-182 重点是雇主歧视 有个人偏见产生的四种歧视(四个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