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振兴湖南路径建设湖湘特色美丽乡村
近年来,湖南省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对湖南“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符合湖南实际的乡村振兴路
4径,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仗
认真贯彻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精神,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域覆盖试点省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治房、治厕、治垃圾、治污水、治废弃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以拆除“空心房”为重点“治房”。开展“一户多
宅”清理整治,对农村危旧房、闲置房、违建房等应拆尽拆,对腾退出来的土地实施复耕复绿,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筹措农民拆房补助和集体建设资金。全省拆除“空心房”41.8万间、3464.78万平方米,新增耕地面积3.35万亩。坚持拆建管并重,制定农村建房管理办法,实施湖湘新居工程,引导规范集中建房,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二是以推广卫生厕所为重点“治厕”。开展全省改厕专项调查,出台了“厕所革命”行动方案,把厕所改造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全省农村大力推广旱厕改造和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公害卫生厕所,对改厕农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
乌
兰
户每户补助1000元,补助额超过改造成本的55%。2018年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00万户,预计到2020年将顺利完成改厕任务,实现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的目标。三是以垃圾分类
减量为重点“治垃圾”。按照减量化、资
源化、无害化要求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基本思路,全面实施,2018年新
建200个乡镇垃圾中转设施,洞庭湖区已实现乡村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全覆盖。积极推进示范县建设,因地制宜探索了垃圾回收量与定期换取日用品或兑换现金挂钩的“绿色存折”模式,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
的“四分”模式,拆除垃圾池、分发垃圾桶的“桶进池退”模式和卖一点、沤一点、烧一点、埋一点、收一点的“五点减量法”等多种有效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实施。四是以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率先推行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的污水治理模式,长沙县、株洲市渌口区等4个县市区成为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百强示范县。全省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40座,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的行政村达到4000多个,在相对偏远的村庄,采取人工湿地、净化槽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生活污水治理问题。五是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治废弃物”。近3年共投入畜禽粪污治理和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资金近20亿元,建设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大中型沼气工程4100多处,新建有机肥加工厂73家,全省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7.8%。2018年,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长沙召开,
湖南经验得到推介。
打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升级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贯彻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打通微循环,让乡村道路
“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