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2024-07-15
来源:星星旅游
教学课题 15、搭船的鸟 1. 认识“父、啦、鹦、鹉、悄”5个生字,会写“搭、亲、父”等13个生字,教学目标 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翠鸟的样子和其捕鱼时的特点。 难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师:课前咱们首先来欣赏一张图片吧,你们从图上看到 了什么? 预设: 生:我看到了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正在坐船。 生:我看到了河上有一条小木船,船头的小木桩上还停留着一只小鸟。 师:这只小鸟长什么样儿呀?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一下? 生:这只小鸟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腹部是黄色的,羽毛是翠绿色、翅膀是蓝色的。 师:你观察得真细致。你喜欢这只小鸟吗? 生:喜欢。 师:那么这是一只什么鸟呢?见多识广、博览群书的你们,谁能准确地叫出它的名字呀? 生:这是一只翠鸟,我是通过预习课文得知的。 师:那对于翠鸟,你们了解有多少? 生:我知道翠鸟喜欢捕鱼吃。别的就不太清楚。 教 学 过 程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翠鸟的小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翠鸟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师简单讲解,并引出课题:这只站在船头的翠鸟打算干什么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3、范写时强调“搭”的读音及书写:“搭”读第一声,是指“乘坐”的意思。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右下“合”字撇捺要舒展,“口”稍扁,不要漏掉“口”上面的横。 二、自主朗读、疏通词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想一想自己从听读中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的了解(我知道了我和母亲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天下着小雨,船夫还披着蓑衣、翠鸟长得比鹦鹉还漂亮、翠鸟是个捕鱼能手、翠鸟很聪明,还会搭“顺风车”......),教师肯定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朗读,师出示要求: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桌、老师,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主朗读情况: (1)依次出示生字词: ①母亲 外祖父 指名读 师:谁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母亲的爸爸就叫外祖父) 师:记清楚,下次可别闹笑话啦。(齐读两词) ②鹦鹉 指名读,相机强调“鹦”是后鼻音,出示拼音,再指名读。 师:请观察两个生字,想法儿记住它们的字形。 生交流预设:“鹦、鹉两个字合起来是鸟的名字,所以都有“鸟”旁,而左边的部分都是它们的读音..... 师适时点拨这时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鼓励学生利用形近字比较、熟字加偏旁等多种记住生字。 师出示鹦鹉的照片,生看图读词。 ③翠鸟、羽毛 师:鹦鹉已经很漂亮了,有一种鸟比鹦鹉更漂亮,是谁呢?(相机出示翠鸟一词及图片) 师:一起跟它打打招呼,齐读。 师:翠是什么颜色?(绿色)是的,一般纯度较高的绿色,我们称之为“翠”色,那绿色的柳树叫——生:翠柳;绿色剔透的玉石叫——生:翠玉。翠玉在玉石里是最好的绿色之一。那绿绿的柏树叫——生:翠柏。 而小鸟的羽毛是绿色的,我们就叫它——生:翠鸟。 当然,翠鸟因为种类的不一样,有的羽毛是翠绿色,还有一些是翠蓝色。 同时出示“翠鸟、羽毛”两词,生对比记忆“翠”“羽”两字:减一减(翠-卒=羽) 这么美的羽毛、这么可爱的样子,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吧——齐读:翠鸟、羽毛。 ④沙啦沙啦地响 师:小雨从天而降,淅淅沥沥;大雨落到地面上,哗啦哗啦;而当雨点儿打在船篷上,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呢?(相机出示词组:沙啦沙啦地响) 多么清脆悦耳的响声呀,咱们想象自己就呆在船舱里,听着头顶的船篷上有雨点落下,一起模仿一下——齐读:沙啦、沙啦。 师:这个“啦”字是个多音字,有时读轻声,比如:好啦,行啦。 “响”字是一个——生接答:形声字。 师:细心的同学已发现了,“响”字右边是个“向”字,左边一张口,表义。 谁为“响”字组组词?指名答(响亮、响声、很响...) 再一起扮演小雨滴,来读读这个词组。(齐读) ⑤捕 嘴 吞 师:能愿意当当小老师,领读这几个生字(指名领读) 有什么好方法迅速记住这几个生字吗? 预设: 生1:记偏旁,“嘴、吞”都与口字旁意义相关。 师:那口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咽、喝、吃...) 生2:借助动作可以记住“捕、吞”两字。 师:那你来表演一下吧。(生演示) 生3:借助“吞”的字形记住它,上面的“天”字像一张张开的大口,而“口”字则是食物,一下子把食物给吞进去了。“捕”字右边的部分看起来则像一张大网,将鱼儿等其他小动物都给捉住了。右上角的那一点,看起来就像是网子的锁扣一样。 师:你很有想象力呀! 生4:还有组词法,如捕可以组词捕兽、捕鸟;嘴可以组词大嘴、嘴巴;吞可以组词吞下、吞咽。 师:你的积累很扎实! 师: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咱们可以通过造句,在运用这几个字的同时,不仅熟悉它的义,还记住了字音字形。 相机出示句子:翠鸟一下子冲进水里开始捕鱼啦,它一会儿就飞起来,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停留在船头,它一口就把小鱼吞了下去。 谁能读得又正确又流利?(指名读) 一起读句子、认字词吧。齐读。 ⑥出示“悄悄地” 师:别看翠鸟捕鱼的动作凌厉敏捷,可它来到船头时,可是轻轻地、悄悄地(出示词语),谁也不知它停在船头有多久了。想象着它的动作,女同学们读一读。 “悄”字和谁长得很像(相机出示:俏、捎) 指名辨别组词,相机出示词语,齐读。 (2)集中出示词语 师:文中的生字词现在排排站好,我们再一齐和它们打 打招呼吧。(男女生读、齐读) (3)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搭、亲、沙、啦、响、羽、翠、嘴、悄、吞、哦、捕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等特点,看看在书写的时候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聚焦“翠、嘴、吞”三个生字,并指名三位同学板写生字,其也同学进行书写评价,教师适时进行修正与范写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相机圈出相应部分: “翠”上面的“羽”要写得稍扁且竖钩变竖画,下面“卒”的中间部分要紧凑,另外最下面的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 “嘴”左边的“口”,右边上半部分的“此”写得略扁而宽; “吞”上展下收,上面的“天”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口”则要写得扁而阔。 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临写三个生字,同时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检查书写情况,及时予以书写强调指导。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 三、整体感知、认识翠鸟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每段话的意思。 (1)学生读书思考,交流思考结果,师适时予以点拨归纳: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母亲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 第2自然段写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 第3自然段写小鸟引起了“我”的好奇; 第4段写小鸟捕鱼本领很高; 第5自然段写母亲告诉“我”小鸟是一只翠鸟。 (3)指导学生试着根据每自然段的意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用简单的话讲清楚即可,师再次补充归纳(主要写了“我”在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初遇了这次可爱的翠鸟,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搭船的鸟》,走近这只胆大聪明的小鸟。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复习生字词 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去看望那只可爱的翠鸟,两手空空去看它可不合适,不如给它准备点小礼物,它最欢吃什么呀?(鱼),那咱们就去捉几只鱼送给它吧。 (出示课件:捕鱼认词语) 2、出示翠鸟的图片 它非常喜欢我们的礼物,开心地和我们打招呼呢。(出示翠鸟的图片和播放叫声)不过,它还想考考你们,它想 问问大家,围绕翠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呀?能简单地概括一下主要内容吗? 指名说(主要写了“我”在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3、过渡引入:又通过了考验,翠鸟已深深地喜欢上你们了,那我们也多多了解一下我们的这位新朋友吧。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呢?让我们再读课文,先找出描写翠鸟样子的段落,看看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走近翠鸟 1、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圈画,试着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翠鸟样子的 词语和句子。 (2)根据学生的朗读,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样子美)同时引导他们再读文段,看看这段话中作者先总写了美丽,之后重点抓住了翠鸟样子的哪一方面特点来写的。 (3)学生继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主要是抓住了翠鸟的颜色来写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看看都写了翠鸟哪些地方的颜色。师适时圈画关键词并归纳板书:羽毛、翅膀、嘴巴 ,标红“比鹦鹉还漂亮”一句并同时出示翠鸟以及鹦鹉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色彩美(板书:色彩鲜艳),并与鹦鹉进行对比,体会其“漂亮”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翠鸟的样子美。 2、学习第一段 过渡引入:孩子们,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河面上行驶的 小船上,你都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①引导学生认真、正确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似乎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②学生读书想象,全班交流(似乎看到了雨下得很大,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响......),教师适时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到看到的、听到的相关描写,体会雨下得很大。同时抓住最后一句体会船夫在雨中摇橹十分吃力的样子。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画面感以及“雨大”的特点。 3、学习第三段 谈话激趣:雨停了,“我”看见一只美丽的鸟儿站在船头。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时你会有什么想法? (1)学生思考交流: 预设: 生1:咦?这是什么鸟呢?怎么会这么美丽? 师:是的,刚刚我们已经见识了它美丽的样子,因为它浑身都是鲜艳的色彩。 生2:它是什么时候飞来的呀?我怎么没有注意到? 师:雨太大了,你确实没有注意到。 生3:我要是能把这只鸟带回家,让它天天陪伴我该有多好啊! 师:确实是一只人见人爱的鸟儿!孩子们,课文中的“我”跟大家的疑问差不多,小脑瓜里一连冒出来三个问号。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自己的疑问语气。 (2)(出示第3段),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强烈的疑问语气。 (3)讨论交流:当你读到第3自然段时,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师适时引导他们体会“我”善于观察思考的特点。 4、学习第4段 过渡:这样一只美丽的翠鸟,还有一个本领呢,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翠鸟的“本领”是什么。 (1)学生交流(捕鱼),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第4段,边读边思考,看看这段话中作者抓住翠鸟捕鱼时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学生思考交流,师归纳板书:动作快、技术高,同时引导学生再读这段话,看看自己都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翠鸟捕鱼动作快的。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圈画关键词语并板书:冲、飞、衔、站、吞。 (3)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都是动词),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这几个动词中体会翠鸟捕鱼技术也很娴熟。捕鱼动作的神速,以及抓住“一下子”“没一会儿”这些词组,让学生感受到翠鸟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整个捕鱼、吃鱼动作,动作快 (4)情境表演:指名表演翠鸟捕鱼的过程,师生评价,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抓四个动词体会动作“快”的特点。 适时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引导学生边看边深感知。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注意强调几个动词。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第5段),看看“我”是如何了解关于翠鸟的知识的。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告诉我”这句话,懂得学习不一定都来自课本,还有其他的途径(如观察自然、询问他人等)。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我”豁然明白的感觉。 6、指导学生将课文连起来朗读,注意读出翠鸟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文中的“我”怎样的情感,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翠鸟的感知,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板书:爱动物) 引导学生想象人和鸟共搭一船的画面,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翠鸟会继续站在船头捕鱼,一直到“我”下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从画面中体会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感觉,同时体会“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补充板书:爱自然) 2、教师小结:正因为人不伤害鸟,才欣赏到了鸟的美丽与可爱。更因为鸟不害怕人,才出现了这么和谐、美好的画面,才发生了这么温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做个爱鸟爱自然的人吧,相信你也会遇见很多美好的瞬间。 15、搭船的鸟 样子美: 羽毛、翅膀、嘴巴 颜色鲜艳 爱动物 爱自然 动作快 冲、飞、衔、站、吞 技术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16、金色的草地 1、认识“蒲、英、耍”等6个生字,学会“蒲、英、盛”等13个生字。理解教学目标 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主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了解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对某种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看看它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引出课题 1、师:喜欢猜谜语吗?嘘!听好了,出示谜语: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对,谜底就是蒲公英。(出示词语:蒲公英)咱们再来读一读。 请注意哦,蒲公英是一种植物,所以它是什么偏旁?(草字头,上下结构),千万别看成了三点水旁的左右结构。请跟我美美地写写它的名字吧。 教 学 过 程 师在预先写好“公”字的田字格里范“蒲、英”两字,生跟着书空。师边写边补充强调:“蒲、英”的草字头略宽,下面的“浦”右半部分注意横画之间紧凑、等距,不要漏掉“甫”右上角的点。 2.介绍蒲公英, 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你来说一说? 师:瞧,这就是蒲公英,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蒲公英的图片资料: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绒毛里带着的白白的,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你瞧,这朵蒲公英花就已经展开了自己金色的花瓣。这金色的花瓣簇拥在一起,不但美丽,而且把整片草地都染成金色的了。 3、引入:孩子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这片金色的草地上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字词 (1)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同桌检查一下字词的预习情况。读错的请帮对方及时纠正。(集中出示词语) 钓鱼 使劲 合拢 大喊 假装 反而 观察 有趣 睡觉 喜爱 玩耍 蒲公英 朝着我 打哈欠 盛开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①师:全都对了的举手,真了不起。我来抽查一下大家,这个字怎么读?(出示:耍) “耍”字是我们本课的生字,你能帮助大家来记记这个字吗?(而+女)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要字的“西”换成而),你用了换一换的方法。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区分这两个字。(板书:要)引导分别给两个字组词(相机出示两个形近字的组词,齐读辨别) ②师接着出示“钓”字谁来单独认读这个字?真细心,没把它和“钩”字给混淆。(出示“钩”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别组词,相机补充词语,齐读。 ③(出示“打哈欠、合拢、大喊、盛开、睡觉、观察”几个词) 谁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指名领读)师适时予以纠正指导,重点指导读准”拢、盛”的后鼻音。 师:咦,发现了吗?这些词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动词) 那我想邀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这些词,其他同学负责读词考考他。(指名表演,其他同学举手出题) 那位同学真是表演得惟妙惟肖,咱们一起来边读边做动作吧。(齐读) ④(出示“一本正经”)你来读读这个词,你有不同意见?你再来读读。你读得非常正确。“经”字应该读一声,而且它还是后鼻音(出示拼音),大家不要和口语混淆在一起。一起读两次。 (2)再次集中出示词语 师:在这些生字当中还有两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假、朝,学生组词,相机出示预设词语) 将多音字送回句子,指名根据语境正确朗读。 (3)学习本课生字词 师:在本课的生字当中,你认为哪几个掌握起来有困难?(集中出示要会写的生字) 预设: 察:上下结构,下面是个“祭”需要提醒学生注意。 喜:笔划有点多,上面是“士”字,两个扁扁的“口”之间夹着一个“点撇横”。 盛:上面的“成”要注意斜钩略微舒展,与下面部分呈半包势,下面的“皿”要注意写得扁而略宽。 睡:睡要特别注意右边“垂”的笔画安排及笔顺,其中第三笔是中间长竖,第四笔横画最长,同时要注意横画之间的等距、紧凑。 讲解的同时出示这几个难写的字。 学生书写练习,师巡视指导,适时范写或口头讲解。 投影展示1-2名学生的书写情况,师生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2、课文感知 (1)师: 孩子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生字和词语,接下来我们交流一下:课文主要讲了“我”在金色的草地上的哪两件事? (2)请同学们听读《金色的草地》,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学生听读课文。 (4)指名回答问题。(第二段讲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以及第三段写我们发现草地会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 师:你归纳得既简洁又明了。(板书:玩耍 变色) (5)师:本课共有四个自然段,谁来读一下? (指名读,学生点评,生再读。) (6)师:通过这几位同学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预设: 生1:我知道课文写了小哥俩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把蒲公英的绒毛往对方脸上吹。 师:那片草地在哪儿呢? 生:就在“我们”的窗户前面。 师:真好!窗户前就有一大片草地,来到草地上,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2:我还看到了草地上开满了蒲公英,非常多。 师:在这样的草地上玩耍,难怪故事中的两个孩子会觉得非常开心。 生3:我还从课文中知道了草地是因为蒲公英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 师:真奇妙!但是老师更为你们第一节课就能知道这么多关于课文的知识而感到高兴。 (7)引导学生在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予以补充(本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并通过仔细观察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的事情)。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金色的草地图,教师说道:“看,那片神奇的草地就在眼前了,看着图,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 生1:我觉得这真像一片金黄的稻田,看上去一望无际,很美。 生2:这真像一张巨大的金色绒毯,让人想睡在上面打个滚。 生3:绿色的草地变成了金色的,多神奇呀! 师:同学们,快看,草地上除了小草,还有什么? 生:还有很多蒲公英。 师: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蒲公英的颜色吗? 生:是金色的。 师补充出示金色蒲公英的图片,能再说说你的观图感受吗?(预设:好美的草地,好美的蒲公英呀) 2、这么美的草地,谁想读读?(出示第一段,指名读) 学生闭上眼,师补充描述:蒲公英盛开了,在你能所看到的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样美轮美奂的地方,想去吗?那将我们的渴望和喜爱之情送进句子里吧,美美地读读第一段吧。(齐读) 四、课堂小结 课上到这儿,相信大家一定跟老师一样,在脑海里产生 了一个大大的疑问——草地为什么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变化颜色呢?难道是被谁施了魔法不成?孩子们,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上课之前,我们想考考你们,你都见过金色的什么呢?(出示词组填空),学生自由发言(相机补空:金色的阳光、金色的童年、金色的秋天、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田野等)其实,还有一片金色的草地(出示最后一个答案),这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咱们又怎能错过呢。现在让我们出发吧,飞舞的蒲公英一直为咱们指路呢,让我们礼貌地和它们一一问好吧。 2、出示读词游戏 开小火车读。 3、集中出示词语,齐读复习。 感谢它们的帮助,让我们再次大声和它们打招呼吧。 4、引入:终于来到了金色的草地啦(出示图片和第一自然段,让我们在文字的指引中进入草地吧。(齐读第1自然段) 二、融情入境、学习第二自然段 1、如果将你置身于这金色的草地,你最想做什么? 预设: 生1:我特别想躺在上面晒太阳、打滚。 生2:我还想跟小伙伴们在这样的草地上开心地玩耍呢。 师:那书中的小朋友做了什么呢,我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大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第二段及听读要求) 2、指名读,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情形) 3、再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们玩耍时“快乐”的感觉,划一划,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他们快乐玩耍的情形。 4、指名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这段话中的 第2、3、4这三句话。根据回答相机标红一些关键词,并引导学生看看兄弟俩都是怎么玩耍的,抓住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加入一些适当的想象,来体会他们心中的快乐,可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展开细节的想象。 (出示要求:我会演)指名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玩耍的过程,让过程更具体可感。 随文理解“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指名表演,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一本正经”说一句话。 5、课件出示第5句话:“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除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外,可能还有哪些有趣的情形?(比赛看谁把蒲公英吹得更远更高......) 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蒲公英给兄弟俩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他们自然非常喜爱蒲公英,同时随文理解“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6、(出示填空,学生补充)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注意想象画面美,体会孩子们心中对于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二、探究交流,体验快乐 (一)学习第三段 1、发现变色 (1)师:小哥俩是怎样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现在请 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师:为什么要强调很早去钓鱼呢? 生1:说明作者平常起得不是这样早。 生2:作者以前起得不是这样早,没有发现早上的草地与自己以往见到的草地有什么不同。 师:你说得真好!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是呀,这里强调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作者说——标示绿色“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引生齐读) 师:我们品读文章就要做到咬文嚼字,一个“并”字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 师:是呀,可是这一次的发现却打破了作者以前的认识。 师: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连起来说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 草地是会变颜色的。 我发现早晨草地是__________,中午是___________,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_。(板书:早晨绿色…,中午金色…傍晚绿色) (2)指导朗读 师:如果你是文章的作者,此时面对如此多变的草地你的心情怎样?生1: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我一直认为这片开满蒲公英的草地是金色的,可是它也有变色的时候! 生2:我觉得太奇妙了!这片草地居然会变色! 生3:有了这样的发现,我感觉非常兴奋! 师:是呀!多么奇妙的“变色草地”,发现这样的奥秘怎能不让人感到兴奋,那么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份感受表达出来吧。出示句子 (指名读)你来试试。 师评:从你语调的渐渐升高中,我感受到了你的惊讶。来,让我们也学着这位同学的方法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2、寻找原因 师:看到如此神奇的草地,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它为什么会“变色”? 师:让我们赶快再来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又发现了什么?找到了用波浪线划出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你能找到具体的词语来谈谈作者的发现吗? 生:我从“张开”可以体会到蒲公英开花时是金色的,“合上”时把金色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张开”“合上”两个词语。我们读书的时候就要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1:比喻的方法。 师:真神奇呀!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来做做蒲公英花变化的样子。合上、张开,合上、张开。 花朵张开时,——(出示课件: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一朵蒲公英张开,能让草地成为金色的吗? 那第二朵谁来开?你读 第三朵,谁来 第四朵, 所有的花朵一起张开时——引读: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并出示两张图片) 师: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说,你也来说说。花朵一朵、一朵合上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呢?(草地又变成绿色了) 师:看来,这秘密就在这蒲公英身上了。 师:终于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现在这样美妙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播放不同时间不同颜色的草地),那你能按照时间顺序,结合蒲公英这一特点,为这些美妙的画面配音,并介绍草地变色的原因吗?(学生练习复述) 依次出示提示语: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 早晨,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 根据交流出示答案: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张开的; 傍晚,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 (二)学习第四段 师:面对着这片草地,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引读:(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师:所以作者说——标绿“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能理解这句话吗?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生1:这句话非常生动。我们起床时,蒲公英的花就开放了,到了晚上,我们睡觉时,蒲公英的花就合上了,就像和我们一起睡觉一样。 生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是呀!这怎么能是一株普通的蒲公英花呢?它就是我们一位可爱的朋友!面对这样可爱、神奇的朋友,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呢?那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1、指名读句子。 2、师:学到这里你明白草地为什么会变色了吗?(指名回答) 过渡:原来草地会变色是与蒲公英有关啊!这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有趣啊!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吧!(齐读)师: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中你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 ……) 师: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 预设: (1)(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师:如果将句中的这两个“!”改成“。”后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了还是浅了?你体会到了吗?(出示课件对比) 过渡:所以,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思考:作者把蒲公英当做成了什么来对待? (把蒲公英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蒲公英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知 1、探究交流:文中的“我”为什么会发现草地的颜色发生变化并找到其中的原因的过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要学会认真观察事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观察不仅能够让人发现更多知识,而且还会给观察者带来很多乐趣。(板书:认真观察) 2、出示课后“交流平台”的句子,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师适时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观察的作用(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方法(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学生交流课前对某种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情况,说说它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含羞草、秋天树叶会变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说清楚,必要时予以纠正、补充。同时,仿照课后“初试身手”中的示例,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与同学交流。(出示“初试身手”) 四、课堂小结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神秘的现象正等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孩子们,只要你们能够认真观察自然,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像文中小男孩那样发现潜藏在大自然中的无限奥妙呢! 早晨 绿色 16、金色的草地 中午 金色 认真观察 要 傍晚 绿色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1、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进一步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认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教学目标 惯。 2、学会并掌握从多方面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为自主习作提供写作指导。 3、掌握正确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事物的变化。 4、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有重点地对事物或场景进行观察。 难点: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 预设发言: 生1:我从《搭船的鸟》这一课认识了漂亮可爱、捕鱼本领高强的翠鸟。 师:对,翠鸟不仅色彩鲜艳、样子美丽,而且还有高超的捕鱼本领,难怪你喜欢它。 生2:我从《搭船的鸟》及《金色的草地》这两课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动物、植物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师:是的,人只有与动植物、自然之间和谐共处,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复习“交流平台”,重温“观察”的重要性 (1)师出示课件 ①师:在《搭船的鸟》中作者因为留心观察而认识了漂亮可爱、捕鱼本领高强的翠鸟。 在《金色的草地》中,作者因为留心观察而发现草地的奇妙变化。那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新的发现。) ②师: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 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师:那你们又从中明白了什么呢?(只有深入细致地持续观察才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是啊,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即细致的观察。这个单元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任务——课件出示教材63页单元“提示”中的话:“体会作者是怎样留 教 学 过 程 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二、探究交流,感知观察方法 (一)过渡引入:好的文章总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更来源于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真观察和细心品悟。老师这里有两篇美文想分享给大家,一篇是写动物的有趣文章《我家的小狗》,另一篇是经典美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这节课我们就来认真读一读《我家的小狗》这篇,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写小狗的。 (二)学习《我家的小狗》 1、自由朗读《我家的小狗》,说说:你觉得“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板书:淘气、可爱、勇敢) 2、围绕“王子”的淘气可爱,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展开描写的?请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生交流:文章主要写了“王子”的可爱样子,跟“我”学习的情形以及同火车赛跑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表现小狗的淘气可爱。(板书:三个方面) 3、细读例文,理解“王子”的“淘气、可爱”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王子”的“淘气、可爱、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王子”的“可爱”呢? 师根据回答,出示第一段并相机标红句子:是我们村里长得最花、毛色最漂亮的一只狗。 它跑得特别快,我总也追不上它,不过”王子“很乖,它总是在前面等着我。 这一自然段中,作者除了介绍了“王子”的外形,还有什么呢?——生接答:性格。(板书:外形、性格) 学生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第二段和图片(狗学认字的样子) (适时标注重点词语:“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挺爱上课的” “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 当学生讲到“我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时 师可适时引导:从这一句话,你还可以看出什么? (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小狗学其他字没有兴趣,只是学习“狗”字才最认真、最有兴致,而且,作者不仅观察得仔细,还认真揣摩“王子”的想法,使“王子”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 谁能把“王子”的这种可爱的样子用朗读表达出来呢? “挺爱上课”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狗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②.从哪又能看出狗很“淘气、勇敢”呢? 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和火车赛跑的图片) (学生交流: 预设:“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感觉这样的“王子”像个小朋友一样不服输,输了比赛还会沮丧发脾气,很有意思。 师:小狗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所以作者抓住它叫声、动作、神态的变化,来表现出它的淘气可爱。(板书:行为的变化) 师:如果只客观地描写“王子”的动作、叫声等,去掉作者对小狗想法的揣摩,你们觉得读起来怎么样呢? 是的,可能会减少许多的趣味,也让“王子”的一举一动失去明确的用意。让我们读起来有点犯糊涂。 当然,作者之所以能看懂“王子”的一举一动,还是源于他对“王子”的细致观察、耐心陪伴以及浓浓的喜爱。 想一想,“王子”还有可能和什么赛跑呢? 4、总结写法 教师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小狗写得这么可爱、有趣呢? 师总结: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是因为作者对小狗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作者不仅观察了小狗的外形,还观察了小狗行为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还用心去揣摩。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动物的方法。 5、课堂练笔 (1)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抓住特点去写,写出它的行为的变化,观察要仔细。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①要抓住动物的特点来写,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②把事情的变化写清楚。 (4)学生动笔写。 (5)写后集体评议 ①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好 在哪里?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何借鉴之处?你对习作有何建议? ② 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第二课时 一、猜谜引题,趣味导入 1、出示第一则谜语: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 相机出示谜底:草莓。(因为羊把草吃没了) 接着出示第二则谜语:又来了一群狼,再打一水果。 相机出示谜底:杨梅(羊被狼吃光了) 老师话锋一转:“你们可真厉害呀,全都猜出来了!说到杨梅,是南方的一种水果,由于它色鲜、味美,很多人都喜欢吃杨梅。有一位名叫王鲁彦的作家,他的故乡盛产杨梅,他也特别喜爱杨梅,就特地写了一篇赞美杨梅的文章,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课题),要求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2、抓文眼 师:从题目看,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是什么?”学生很准确地找到了“爱”这个词。 师: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呢?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文章,思考问题:围绕着“爱”,作者描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 预设交流结果:颜色、味道、形状,教师相机板书 2、师:这些都是写杨梅果的,课文还写了什么呢?(杨梅树)那文中是怎么描写杨梅树的(板书:杨梅树),谁给大家读一读?(相机出示第二段)指名读,师趁机总结:这一段写的是杨梅树。(出示杨梅树图片) 三、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1、默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作者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并用笔把这些词语画出来。 学生交流 预设: (1)根据回答“贪婪”“吮吸”“甘露”,相机标红“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老师相机正音,强调“吮”的字音,师在黑板的右侧板书音节“shǔn” 教师和学生讨论:吮吸一词常用来形容小孩子喝奶的动作,在这里是指谁吮吸什么?(是杨梅树吮吸春天的甘露) 教师启发学生:“作者为什么用吮吸来形容杨梅树呢?”(因为作者很喜爱杨梅树) 关于“甘露”一词,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这里指春天的雨水。 教师适时告诉学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作者对杨梅树的喜爱。 教师继续追问:“这一段还有运用拟人或者类似的修辞方法吗?” (2)根据回答再适时标示“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也是拟人。 (3)“细雨如丝”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4)找准这些词句之后,教师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提示要重读关键词和关键句子。 师评:“大家读得很有感情,真是太棒了,如果声音再 放开一些,就更令人陶醉了!”(再次齐读,有所提升) (5)教师总结:“作者准确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板书)表达了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那么,他又是如何描写杨梅果,表达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呢?我们继续往后学习。” 2、体会对杨梅的喜爱 自主研读4-6自然段,并完成表格,体会作者是如何按照“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来写杨梅的?(出示表格) 学生自读,然后完成表格内容。可与同桌交流答案。 交流填写内容、出示答案 (1)外形: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教师适时强调:对,杨梅表皮长有小刺,这是它的外形特点,不管描写什么水果都要抓住特点来写。 教师追问:如果现在描写的是香蕉的外形,还能写小刺吗?(不能,应该写香蕉像弯弯的小船,它的外皮很光滑) 老师:如果来描写西瓜的外形呢?(应该写西瓜很大很圆)西瓜像什么?(皮球、橄榄球等) 老师:那葡萄呢?(像水晶球,像宝石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聪明,你们在刚才的描述中不仅抓住了水果外形的特点,还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让你们的表达更准确,这就是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说着教师板书:抓特点 比喻 (2)颜色:淡红、深红、黑色、新鲜红嫩、鲜红 ①理清层次:师:哪是表皮的颜色?(生答:淡红、深红、黑色)哪些是果肉的颜色?(新鲜红嫩)汁水的颜色?(鲜红) ②梳理顺序:教师再采取引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按顺序描写颜色的变化的,如下: 师:杨梅先是( ) 生:淡红的, 师:随后变成( ) 生:深红 师:最后几乎变成( ) 生:黑的了。 师:它不是真的 生:变黑, 师:因为 生:太红了, 师:所以 生:像黑的。 师: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 生:新鲜红嫩的果肉, 师:嘴唇(chún)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 生:鲜红的汁(zhī)水。 师总结:第五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表写起,先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描写表皮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这就是写作顺序。(板书:按顺序 由外到内) ③学生根据自己事先对喜爱的水果的观察,用上“先---随后---最后”说一句话。 (3)味道: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①师:为了具体说明自己爱吃杨梅,作者写了一个具体的事例,请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2-4句话。 ②教师:我们去掉事例,再读一下第一句话吧(全班读)有什么感觉?(这样写感觉不到作者很喜爱吃杨梅,减少了说服力。)师:那加上事例再齐读。感受有变化吗?(这回就具体地体会到作者真的很爱吃杨梅。) ③师:你们也举一个例子说说自己爱吃的某样水果。 预设 生1:很小的时候因为吃香蕉吃多了拉肚子。 生2:自己很爱吃草莓,妈妈买了两兜都被自己吃光了。④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自 己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事例加以证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运用事例来表达情感。(板书:先总说,再举例) 三、回顾全文 从课文内容、情感升华、写作方法进行总结: ①围绕“爱杨梅”,课文的主要写了杨梅树和杨梅,而写杨梅的时候依次写了它的形、色、味。(根据板书回顾) 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但题目为什么要加上“故乡”呢?(杨梅树长在故乡,作者爱杨梅就是爱故乡,从而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③作者在表达方法上抓住杨梅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描写,生动、准确、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对杨梅的深深的喜爱之情。(根据板书回顾) 四、读写结合、仿写练习 1、过渡:如果把课文题目改成《我爱吃杨梅》,那么,课文中哪些材料可以不要?”(可以删掉写杨梅树的第二段,只需要写杨梅果的那三个自然段。) 2、(教师又擦掉“杨梅”二字,课题就变成了“我爱吃--- ”) 师:就以“我爱吃---”为题,写一种自己爱吃的水果吧。 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说清楚,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为什么这样水果能深深地吸引你,好吗? 3、学生动笔写。 4、写后集体评议。 (1)请小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好在哪里?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你对小作者有什么建议? (2)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五、课后作业 1、找到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删除与习作无关的内容,补上需要增加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谈话导入: 前两次课我们阅读了《我家的小狗》与《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文章,大家对文中的”王子”和杨梅一定记忆犹新吧?其实,能够让文中所描写的事物如此生动形象,少不了文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世界永远是五彩缤纷的,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和品悟。 同学们,你觉得你生活的世界美丽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美丽的事物,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相信你一定有了更多有趣的发现,对吗?这一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出示课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二、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1.师:当然,我们不可能写下整个世界的模样,出示题目,请自由朗读文题,看看今天我们要写什么呢? 2.这次习作写什么?(相机板书副标题:一种事物、一处场景) 写作范围是怎样的?(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写几个印象深刻的?(一种或一处) 三、选择交流,了解要求。 1.学生认真回顾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情况,从中聚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想一想自己都是如何观察的,又观察了事物(或场景)的哪些方面? 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大树、上学路上的情景、课堂上的场景),引导学生有所启发,准确进行回顾整理。 2.将整理好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师深入到小组间了解他们的交流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引导他们注意将自己对事物特点的了解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然后针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再予以询问、质疑。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 生:我认真观察了我家小区里的一棵桂花树,一开始我只是闻到了香味,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后来我认真寻找观察,才发现香味原来是桂花树散发出来的。 师:老师不是很明白,这段时间已经过了桂花开放的时间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刚开始我也不明白,后来问妈妈,她告诉我这是“月桂”,一年会开很多次花,只是香味淡一些罢了。 师:你通过认真观察、询问等方式有了新的发现,增长了知识,不错! 4、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再次提醒他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真观察 ,又要运用到多种方式(看、听、摸、闻),同时,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段发生的变化(课件出示要求:(1)观察时要细致一些。(2)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3)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引导学生再次根据本单元学到的几篇文章简单理解要求的意思: 预设: 《我爱故乡的杨梅》描写杨梅时,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用眼睛去观察它的大小、颜色、外表的刺;用舌尖去碰触,感觉到细腻而柔软;味道 是那鲜嫩多汁、酸甜可口。 《我家的小狗》作者捕捉到了小狗的淘气可爱,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选取的两件事,也是主要描写它行为的变化,而非静态地描摩“王子”,“王子”的一举一动让人忍俊不禁。 《搭船的鸟》一文中,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最后是从翠鸟的外形、捕鱼时的动作两个方面来展开描写,突出了它颜色鲜艳、动作敏捷的特点。 《金色的草地》本文写的是生活在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在窗前草地上玩耍时,无意间发现草地在不同时间里会变色,并通过进一步观察和思考,了解变色原因的故事。 师:要写好任何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细致认真的观察 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观察并不意味着只用眼睛看,你们可以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用舌头品尝、甚至充分调动你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去不断完善你的观察结果,如果事物本身在变化,你的观察也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你随物动,因为很多事物并非是墙上的一张画,静立在那不动的。 四、补充一些写作要求: (一)要写好一种事物: 1.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板书: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课件出示片段)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草地的特点。 2.抓住最突出的特征(板书:抓住特征) (课件出示) 《我家的小狗》:淘气可爱 《搭船的鸟》:颜色鲜艳、捕鱼本领高强。 3.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板书:理清顺序) (课件出示片断) (1)空间顺序:走进校门,迎面吹来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风,旁边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喷水池,柳树的枝干正在随风飘跳动。向里走就有三百棵大树巍然屹立在大路两旁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再往里走就是我们的操场了,操场里设备齐全。最后就是我们教学楼了,那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特别显眼。 (2)时间顺序: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二)要写好一处场景。 1.场景哪里找?(出示课件)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在上学的路上,在市场、商店或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场景。只要我们认真回想这些场景的全过程,如场面的环境、气氛,参加的人有什么表现,神态怎样。然后在其中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面,作为习作材料。 写作时,首先应确定这个场面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也就是要表现一个什么中心,围绕中心写出的场面才会生动具体,让人看后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阅读例文(课件出示例文) 随着欢快的下课铃声,两栋教学楼的楼梯顿时涌出了数不清的学生,如爆发的火山。操场上,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欢快的声音,到处都是人影。打球的,踢球的,追赶的……都玩得不亦乐乎。只见操场中央围了一大群人,走过去一瞧,原来是在看高一的几个女生比赛跳绳,其中一个小个子跳得脸上红扑扑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她的手不停地摇动跳绳,脚尖在碰地的一瞬间又离开了地面,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蝴蝶。最终她以一分钟150个的成绩取得了胜利,围观的人都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她喘着粗气,脸上却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各小组交流总结写作方法,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示: (课件出示) 第一:交代场景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描述场景要抓住场景氛围和特点。 第三:对场景描述要抓住场景中代表性人物的神态、言行。 第四:在描述中还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板书:场景发生的时间 地点 氛围 特点 人物神态、言行) 六、自主练写,交流评价 1.学生将自己对事物或场景的观察写下来,提醒他们用上课件和黑板上出示的方法,从不同方面写清楚自己的观察与发现。(课件出示要求:(1)观察时要细致一些。(2)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3)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2.学生独立撰写习作初稿,教师巡视了解习作练写情况,及时予以个别学生点拨指导。 3、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自主评价。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习作初稿,边读边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错别字,并能够针对不通顺的语句进行修改。 (2)小组同学互相读自己的习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3)小组评选出优秀习作,小作者读文章,老师、学生评议。(这篇习作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写作者对事物(或场景)的特点有没有进行具体描写来评议。 另外,还要对语句及内容的条理性进行评价。 七、课堂小结 苏联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出示:观察、观察、再观察),说出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不仅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自然奥妙,同时,也能提升我们的习作能力呢!孩子们,让我们继续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这样世界才会呈现给我们五彩缤纷的样子。 习作指导 第一课时《我家的小狗》 可爱的样子 外形、性格 和我“学习”的情形 行为的变化 同火车赛跑 板书设计 淘气、可爱、勇敢 第二课时《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比喻 拟人 形状 抓特点 比喻 杨梅果 颜色 按顺序 由外到内 味道 先总说 后举例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一种事物 一处场景 描写事物: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抓住特征 厘清顺序 描写场景: 场景发生的时间 地点 氛围 特点 人物神态、言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