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下列各项中,能计入GDP的有(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3.GNP与NNP之间的差别(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 折旧 D.净出口
4.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是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5.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不对 B.一定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说法全对 6.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 )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
A.小于 下降 B.超过 不变 C.小于 不变 D.超过 下降 7.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
A. 存货 B.资本 C.投资 D.社会财富 8.下列哪项不是要素收入( )。
A.市长工资 B. 股票分红 C. 公司对希望工程捐款 D.居民的存款利息 9.在一个十部门的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0.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1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为2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
A.25亿美元和5亿美元 B.125亿美元和105亿美元 C.25亿美元和20亿美元 D.5亿美元和80亿美元
11.如果一个社会体系国民的消费支出为8亿美元,投资住处为1亿美元,间接税为1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与劳务的支出为1.5亿美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进口额为1.8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 )。 A.NNP是10.7亿美元 B.GNP是10.7亿美元 C.GNP是9.7亿美元 D.NNP是9.7亿美元
12.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等于4300元,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蓄是400元,那么他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 A.5000元 B.4800元 C.4700元 D.4000元
13.假设2000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美元,如果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价格比基年翻了一番,并且实际产出比基年增加了50%,则2005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 )。 A.750亿美元 B.1000亿美元 C.1500亿美元 D.2000亿美元
三、问答题
1.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中是否包括中间产品的核算? 2.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3.为什么要计算实际GDP?
4.试述GDP、GNP、NNP、NI、PI和DPI之间的关系。
四、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万元,B、C卖给和消费者。 其中B从A买200万元产品,C从A买2000万元产品,其余全部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为500万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卖给A,其余卖给消费者。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耗尽,计算价值增值多少。 (2)计算GDP。
(3)如果只有C有500万元折旧额,计算国民收入。 2.200年和2001年有三种副食品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 2000年 数量 单位价格(元) 2001年 数量 单位价格(元) 大米 食用油 面粉
2000 1 200 10 3000 1.5 2100 1 200 15 3500 1 求:(1)2000年名义GDP (2)2001年名义GD
(3)若以2000年为基期,2001年实际GDP。
(4)2001年GDP折算指数是多少,反映出价格水平的何种变化?
3.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真服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计算:(1)储蓄。(2)投资。
4.根据下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以及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单位:亿元 净投资 净出口 储蓄 资本折旧 政府转移支付 企业间接税 政府购买 社会保险金 个人消费支出 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125 15 25 50 120 75 200 130 500 100 50 80 同步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它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以总量分析为特征,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充值投资: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5.支出法:根据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德总支出来计算GDP。 6.收入法:根据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算GDP。
7.流量和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8.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9.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二、单项选择题
1.B。.从支出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收入。因此,B项不能列入GDP计算。
2.D。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所以A家务劳动不计;B出售股票的收入,这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不计入GDP;C拍卖毕加索作品同样也是产权转移活动,没有实际价值增值过程;只有
是劳务获得的要素收入,被计入GDP.
3.C。
4.B。GNP=GDP+本国居民在外国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GDP>GNP,则本国居民在外国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0,也就是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5.C。面粉可以卖给消费者,也可以被加工成面包出售。
6.A。名义GDP可以看作是当年产量×当年价格,而实际GDP是当年产量×基期价格;如果名义GDP上升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那么当年产量必然比基期有所下降,实际GDP由于已经限定价格不变,产量下降导致实际GDP下降。
7.C。流量是时期数,存量是时点数,区分的一个标准在于是否可以加和,如上半年的投资额+下半年的投资额=全年投资额,这就是流量;但上半年的资本和下半年的资本就不能相加,因为下半年的资本里可能含有上半年的数额,所以,A存货、B资本和D社会财富都是存量。
8.C。工资、红利和利息,亦即租金和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而C公司对希望工程捐款 属于企业的转移支付,虽然在收入计算GDP时予以统计,但并非要素收入。
9.A。
10.C。总投资就是本年新增的资本品25亿美元,净投资=总投资—折旧=25—20=5亿美元。
11..B。用支出法计算:
GNP=C+I+G+(X—M)=8+1+1.5+(2—1.8)=10.7。 12..B。DPI=PI—个人所得税=5700—900=4800。
13.C。2005年名义GDP=当年产量×当年价格=2倍的2000年价格×1.5
倍的2000年产量=3×2000年名义GDP=3×500=1500。
三、问答题
1.答: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包括了对中间产品的核算。虽然国民生产总值得统计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没有对中间产品的价值进行统计,但这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实际上,在最终产品的产值中已经包含了所有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创造的新价值。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中间产品的生产已经计入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中。
2.答:(1)四部门指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从支出角度衡量,国民收入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公式表示为Y=C+I+G+(X—M)。
(2)从收入角度衡量,国名收入则可写为消费、家庭储蓄、政府净收入和本国对外国的转移支付之和,公式为Y=C+S+T+Kr,或变形为I=S+(T—G)+(M—X+Kr),即为四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意为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3.答: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产品的价格变化是经常发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用名义GDP来比较各年的产出总水平,势必包含虚假信息,因为GDP是价值指标,其变动可能只是由于价格变化因素的影响,即去计算实际GDP。一般我们用GDP折算指数,即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来进行换算,GDP折算指数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4.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是一个国民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NP=GDP+本国居民在外国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即NNP=GNP——折旧;而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后的国民收入,PI=NI—公司留存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的余额, 即DPI=PI—个人所得税。 四、 计算题
1. 解:(1)A的价值增加=5000—3000=2000(万元) B 的价值增加=500—200=300(万元)
C的价值增加=6000—2000=4000(万元) 合计增值=2000+300+4000=6300 (万元)
(2)GDP最终产品价值=2800+500+3000=6300(万元) (3)国民收入=6300—500=5800(万元)
2.解:(1)名义GDP(2000)=2000×1+200×10+300×1.5=8500(元) (2) 名义GDP(2001)2100×1+200×15+3500×1=8600(元) (3)实际GDP(2001),以2000年价格计算=2100×1+ 200×10+3500
×1.5=9350(元)
(4)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8600÷9350=91.98% 提示:这一数值反映出价格水平比上一年下降了8.02%。 3. 解:根据四部分恒等式,有GDP=C+I+G+(X—M)=C+S+T
(1) 在未提及其他相关因素条件下,个人可支配收入DPI=GDP—T
因此T=GDP—DPI=5000—4100=900(亿元) 由GDP= C+S+T=>S= GDP—C—T
=5800—3800—900=300(亿元)
提示:可以想成,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国家税收之外,全部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2) 政府预算赤字=G—T,因此G=赤字+T=200+900=1100
又∵GDP= C+I+G+(X—M)
因此I= GDP—C—G—(X—M)=5000—3800—1100—(—100)=200(亿元)
4. 解:(1)GDP= C+I+G+(X—M)=500+(125+50)+200+15=890(亿元) 提示:I=净投资+折旧
(2) NDP=GDP—折旧=890—50=840(亿元) (3) NI=NDP—间接税=840—75=765(亿元)
(4)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
付=
=765—100—50—130+120=605(亿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605—80=525(亿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