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办学理念与实践

2023-01-03 来源:星星旅游


子云小学办学理念与实践

一、理念的形成

1、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公元前58年, 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曾在绵阳西山结庐读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经典。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从此,子云亭享誉海内外。原成都铁路分局绵阳铁路职工子弟小学,就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为传承历史文化,以子云亭历史背景为依托,创办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现代小学,经绵阳市教育局、涪城区人民政府批准,从2005年4月4日起,绵阳铁路职工子弟小学正式更名为“绵阳市子云小学”。

2、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是人们的普遍要求。在这种情形下,学校如何生存和发展就成为每一位校长苦心思考和研究的课题。2004年7月1日,绵阳铁路职工子弟小学移交涪城区人民政府管理。同其他学校相比,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相对薄弱,长期缺乏同地方教育系统的联系交流,与地方教育的差距逐步扩大。要想改变学校状况,只有具备了办学特色,才能扩大知名度,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社会的关注、家长的信任。

3、我的办学理念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教育新的挑战,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根据学

1

校的位置特点和历史传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办有特色的学校,育有生气的学生”。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特色是学校个性的体现。特色不同于特长,应体现一种办学模式。因此,根据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学校文化传承,明确了我校的“特色”就是创建“成长教育”模式。简单说就是“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

“育有生气的学生”是指我们的育人目标,就是让学生有 “三性”——“人性、理性、悟性”,“三气”——“大气、才气、灵气”。

二、创办特色学校的基本思路

(1)注重特色管理制度建设

管理特色是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特色管理制度是推动学校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一所学校的负责人,应该具有科学的管理水平,注重人文精神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建设,使学校的自然优势、信息优势、管理优势上升为质量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无形资产优势,最终使教师与学生对学校产生一种归属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根据办学理念,确定学校的校训、校风

“树人律己、智博德馨”是我们的立校之本、治校之训。

“树人律己”,就是指塑造有用之人,为他人树立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培育祖国幼苗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这要求老师们严格要求自己,作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树

2

人律己”是对老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

“智博德馨”,是指我们培育的学生应该知识渊博,品行端正。这种知识即包括我们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在课外学到的知识;既有文化知识,也有做人的知识。“德”是一种做人的诚实之德;做事的锲而不舍之德;爱家爱国的忠诚之德;宽容他人、善待他人的仁义之德;孝敬父母的孝顺之德;尊老爱幼的礼貌之德;勤俭节约的简朴之德;刻苦学习的勤奋之德。我们希望这美好的德行,馨香四溢,源远流长。

“崇真向善,志存高远”是我校校风的精髓所在。

“崇真向善”,就是要求师生们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做人求真,做事求真。讲诚信,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同时,我们还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容的心,仁爱的心,对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不歧视弱者,不畏惧强者。

“志存高远”,就是指我们应该有远大的志向,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立鸿鹄之志,绘锦绣前程。每个学生都应该胸怀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之志。

(3)发挥小班教学优势,突出经典诵读特色

我校由于环境限制,只能追求办学的“小而精”,因此班额小,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同时,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作为我们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本着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打底,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活动的快乐的宗旨,学校开发了1—6册的校本教材《经典●子云》。教材广泛收集经典诗词,让孩子们在书山中探寻经典宝藏,在学海里自由游弋,让孩子们汲取营养,阅读积累,快乐成长。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读美文,诵经典,在大量的

3

阅读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三、我的办学策略

在办学理念形成之后,需要把它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统一的教育信念。校长要善于全面正确地向教师阐述自己的办学理念,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把它转化为教师的思想。

(1) 观念引领行动

2004.7月我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涪城教育激烈的竞争也使老师们感到极大的不适应。为适应学校管理体制的改变,我一方面深入友邻学校调研,熟悉地方教育管理模式,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并坚持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帮助教师调整为师心态、转变为师观念、提高为师水平、规范为师行为,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以优异的工作实绩应对学校的移交。几年来,我先后进行了《心态决定命运》、《教育需要智慧》、《我的教育思考》、《我的办学理念》、《专业技能、专业地位与专业权力》等专题讲座,同时邀请李镇西、李玉龙、刘先强等专家学者及蒋开健、王超等特级教师到校讲学、听评课,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向老师们传递先进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班级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素质,真正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提升。广泛开展教师读书和专著解读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育随笔。学校研制的《教师成长手册》受到区教研室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区推广。

二、制度规范行为

创办学校特色就是要不求完美但求卓越。学校的管理应着眼于升发为文化层次的教育机制,从制度管理中求教育质量,再把教育质量上升为教育品牌。当学校管理制度深入人

4

心,变成了职工的自觉行动后,它就升发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存在,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舆论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违反规定而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都会因为“众怒难犯”的强大心理压力而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维护学校管理制度的严肃性。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实际,先后制订了《教职工奖惩条例》、《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奖惩条例》、《“新三好学生”评选办法》等一系列常规管理制度,力求做到奖励按规章,惩罚有依据,使管理工作公平、公开、公正。几年的实践证明,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学校的管理规范化建设、校风、师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受到区教文体局表彰,并在全区介绍经验。

三、质量塑造形象

教学常规是促进教育教学稳步开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教学管理中,认真做到“实”、“细”、“严”,即:管理重在“实”。坚持行政人员听随堂课,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抽查,了解各年级各班科教育教学情况;组织重在“细”。严格开足、开齐各门科目,严禁随意调课、改课、增减课时,着重抓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检查重在“严”。坚持常规月查制。开学初查计划,每月底查教学实施情况,期中抓整改,期末抓总结。通过几年努力,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有了长足进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获得教研室好评,也受到社区家长的广泛认同,学校在社区的声誉有了明显改变。

四、科研提升素质

教育科研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我校过去是企业办学,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学校教师一部分教师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要使这样一支队伍尽快地磨合成一支富有特色,素质较高,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我带头学理论,作讲座,写读书笔记,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为提高教师的理

5

论水平,钻研教育理论并用于实践,学校开展了教师读写活动,要求教师每年读2-3本教育专著,写5000字的读书笔记,将自己的点滴感悟、教后反思,收集整理,形成观点,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长期加强与教研室和名校之间的联系,经常邀请他们到校指导科研工作,定期邀请名师到我校听课指导。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参赛,参与高层次教学研究活动。我们鼓励教师承担课题、参加赛课、发表论文、制作课件,根据《子云小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为依据给予奖励。一批市区级学带教师、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教育科研成果喜人,学校学年人均获奖率居全区前茅。

五、网络强化师资

网络是一种“便捷、高效、经济、互动性强”的学习交流方式。把握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方式,就把握了未来教育的钥匙。因此,借助网络的优势,搭建教师队伍建设的平台,形成新的交流共享环境:要求所有教师将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业务资料建立在学校FTP上,把个人的业务活动与成长经历展现出来,大家可以毫无障碍地互相交流,彼此发现他人的长处,为自己学习借鉴;教师全员参与了全国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在网络上进行摘录及反思;同时将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及在A61网站上的活动情况作为教师的考核标准之一。通过网络实现了开放式的教师培训,从而形成群体发展的态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创新型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以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为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教育教学水平,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展。目前全校教职工都能较熟练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相当一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达到计算机D及2人,C级22人,B级2人,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测试合格21人。学校教育现代化、办公现代化水品跨入了全市先进行列。

6

六、特色创造品牌

通过对学校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的深入调研,近年来,我校提出了“成长教育”的特色发展模式,以培养学生“文明守礼、健康活泼、兴趣浓厚、坚强自信”的良好品质,建成“管理规范”、“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示范小学为学校“二五”发展目标。

“成长教育”就是立足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以心理健康为基础,以生命感恩为前提,以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是对青少年群体最基本的一种人文关怀,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也是培养学习型与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基本前提。

“成长教育”模式,是在先贤精神引领下,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关注师生成长,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利于素质教育开展。

学校构建了有利于“成长教育”开展的学校管理和学术研究机构。成立“教师成长部”,着力开展教师成长的综合研究和实践;成立“学生成长部”,下辖“人格心理素养教育研究室”、“文化知识素养教育研究室”、“艺术素养教育研究室”,着力开展学生成长的研究和实践;成立“学校发展部”,着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和综合发展研究与实践。

“教师成长”以”人格修养、课堂教学、阅读、教育反思”为切入点;“学生成长”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为切入点。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特色建设有了显著成绩,受到区教文体局的充分肯定。

七、环境陶冶情操

校园环境是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体现,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长期积淀。我们注重育人环境

7

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我们以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和师生名言装点校园;结合学校经典诵读的特色,在走廊上悬挂名人名言及图文并茂的经典古诗;结合各功能室的作用自行创编了标语,既起到激励的作用,又突出了各室的功能特点;在校门口醒目位置修建荣誉橱窗,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的累累硕果;进行教室个性化布置,让每一面墙都成为孩子们展示才干、倾吐思想的天地;充满童趣的少先队专栏,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校园的每个角落,都体现独特的文化渲染。校园文化建设正沿着“学习子云、成长子云、文化子云”的主题发展。

二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未敢懈怠,一直努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做点理性的思考。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在成人的过程中实现成才,让每一位教师在敬业过程中完成创业,让每一处环境在有形的变化中体现无声的熏陶,把子云小学办成”管理规范、设备先进、质量上乘、规模适中、特色鲜明”的小学,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