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陆续建成并投产了一批又一批大型企业。但是,小企业也一直是国民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深化,党中央提出:“抓好大的,放活小的”的战略部署,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如何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企业改革的一个突出课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企业规模两极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企业组织演化的一大趋势,因此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性问题在我国仍然存在,有的甚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描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小企业机构支持、财政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支持、法律支持等方面来予以解决。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分析 问题 策略 一、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本身是一个基于规模差异的相对概念。当它作为企业的初始形态存在的时候,人们定义的只是企业,只是因为大企业的出现才有了与之对应的中小企业概念。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没有统一恒常的界定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往往有不同的规定,而界定的标准则较多地取决于界定的目的。
详情请见附录1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
由于中小企业在界定和划分标准上存在着不统一、不全面的情况,所以要对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做出比较确切的、系统的概括也面临着困难。而且由于中小企业为数众多,各个企业之间既存在生产规模和技术等数量上的差异,又存在着管理结构和组织形式等实质上的区别,因此很难得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中小企业的比较一致的特点概括。我们只能把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大型企业相比较而言来说明他们的特点和性质。
1、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
这是一般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从外部来看最明显的特征。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创业资本和营运资本相对匮乏,而且因资信程度低,生产设备落后,工艺陈旧,更新缓慢,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差,花色品种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小。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小企业中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平均素质均低于大型企业或科技型企业
2、竞争力较弱,受市场和外部冲击的影响较大
由于中小企业在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使其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产品和技术大多属于模仿性质,处于生命周期中“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发展阶段,竞争强度大,很难与拥有充足资金、成熟技术和销售网络的大型企业,外资企业相抗衡。加上中小企业缺乏全面引进设备和技术的资金来源,而自身又难以承担基础研究和科研创新的任务,就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相对于大型企业和成熟企业来说,平均寿命较短,倒闭的可能性和频率很高。因此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客观因素制约而导致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小企业收到的打击尤其严重。 3、数量众多,分布面广
中小企业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因此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广泛的竞争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现代经济不仅仅是一种集中化的过程,同时也必须存在着一种分散的过程。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除了航天、金融保险等技术、资金密集度极高和国家专控的特殊行业外,广泛地分布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个个行业,尤其是集中在一般加工制造业、农业、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和其他社会服务业等。 4、经营灵活,形式多样
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应变能力强。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所需的资金额和技术力量“门槛”较低,投入少、见效快,而且可以选择的经营项目较多,因此进入市场比较容易,经营手段灵活多变,适应性强。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受资产专用性(具有某种固定用途而不能轻易转为其他用途的资产,如专业性很强的生产设备)和沉淀成本(一旦投入生产,在生产停止后无法退出或者得到补偿的成本,如某些固定资产或不变成本)的影响较小,或者换句话说,其机会成本较小,
投资的风险性不大。中小企业课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甚至转行,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的新的需要。同时,中小企业在组织结构上也相对较松散,在处理生产管理和人员安排问题等方面,比起层级繁多、组织结构复杂的大企业来说也要灵活、简便得多。
经过市场经济几百年的发展,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的重建和衰荣的经验教训,应该说,如今,中小企业已经得到各国政府、理论界、金融界及其它各界的普遍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健康发展,对于抑制大企业的垄断、保护市场的有效竞争、保持产业内部的活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供就业方面发挥着无以替代和日益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小企业对经济之外的其他方面,如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等方面,也在产生这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势及成果
在现代经济中,中小企业越来越显示出其发展优势,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战以来,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美各国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并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大企业的发展,防止其垄断,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通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我国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优化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力量。1998年,仅私营企业户数已达120.1万户, 比上年增长25.01%;注册资本7198.06亿元,比上年增长40.04%;总产值5853.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22%;实现营业收入53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71.9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59.3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64.95%。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积极投身国有企业改革与调整,主动承担改革成本,在盘活国有资产、分担改革成本、优化所有制结构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发挥了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去年, 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7 万家, 技工贸收入超过6000多亿元,上交利税260亿元,出口近100亿美元,涌现出像四通、联想、北大方正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带动了一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由于自身的外部环境的原因,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中小企业向何处发展,中小企业如何解决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吴义国处长曾就此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吴义国认为“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难点,制定相应的措施”。他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一)、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 非国有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由此决定了中小企业是以发展为重点。
(二)、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 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劳动密集型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劣势。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含量,实现第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 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四)、中小企业主要是地方企业。
(五)、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由于这一原因, 决定了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应走为大企业配套的路子。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呈现与大企业竞争的态势,事实上,中小企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大规模发展,多年来,国家的政策是向大型企业倾斜。因此,中小企业在其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难点和不公。
1、是体制不顺,多头管理。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多,出台政策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致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真正有困难时无人管,坐失商机。
2、是政策不公,市场无序。多年来,国家一直强调发展大企业,大企业在融资、税收、土地使用政策方面有诸多优势。此外,目前市场无序,假冒伪劣商
品猖獗,中小企业的产品更易于假冒,执法部门打击不力,中小企业又无实力自己打假,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中小企业受的冲击大于大企业。
3、是融金难,告贷无门。据对上海市2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真正能获得长期贷款的只有3.2%。 中小企业借贷难主要是因为银行为中小企业准备的贷量不足;中小企业借贷缺乏足够的信用保证;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辅导不够,银企之间信用度差等。
4、是产权不清,缺乏动力。产权不清对中小企业的危害很大,轻则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重则导致中小企业解体、破产。 三、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中小企业机构支持体系
中小企业的发展既需要其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部的支持。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机构支持机构体系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各国(地区)中小企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支持体系的基础。一个健全、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体系能保证对中小企业各项支持政策的有效实施。
1.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
2.鉴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根源在于其信用不足,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该体系应由城市担保机构、省级再担保和全国统一的再担保机构组成。
3.建立一个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给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4.鉴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的支持机构体系。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资金问题是困扰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难点之一,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和信用担保。这不仅在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是如此,而且在发达国家亦如是。为此各国政府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据加拿大达卡尔顿大学的学者统计,截止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这类体系,在五大洲都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还有如亚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欧洲投资基金等区域性国际组织。作为一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而建立起来的信用担保制度,在国外已有
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
1.重塑社会信用机制
2.加强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中政府的作用
3.建立激励记者和监督机制,赋予信用担保机构商业化运作以动力和压力。 4.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补偿机制,保证担保机构体系的称其稳定运行。 5.建立和健全信用辅助机构,帮助降低担保体系的风险概率。
6.完善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法规建设,以保证其依法运行。 (三)建立人力资源支持体系
人们已经比较充分的认识到,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是资金、信息和技术。在过去或目前,确实如此。然而,如果从长远观点来看,中小企业要得到可持续发展,人才却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人力资源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所以,西方发到国家都十分重视给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
1.实施优惠的职业培训政策,提供经费补贴。 2.提供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帮助或指导中小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运用。 (四)建立中小企业财政支持体系
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部门,在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竞争中,作为一个天然的弱势群体,却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需要政府予以一定的扶持。
1.依国情选择好财政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类型。 2.构建完善的税收政策支持体系。 3.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补贴制度。 4.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 5.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投融资制度。 (五)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融资约束是各国中小企业面对的最为普遍并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践证明,许多国家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运行的效率很高,为本国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构建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核心原则。
2.构建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框架。 (1)、放开市场准入,大力发展各种中小金融机构。 (2)、疏通各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4)、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机制。 (六)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不是以技术起家的(高科技小企业除外),在技术和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缺乏售后服务等问题,在竞争方面大都采用竞相压价的手段,几乎所有的假冒伪劣产品都与中小企业有关,许多产品质量事故都是中小企业所为。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我们以前的市场是个封闭的不规范的市场,一个企业可以不通过走技术之道而通过其他途径发家致富,如假冒伪劣、走私贩私、虚假广告、官商勾结、垄断经营等。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从观念上认识不到技术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1.规范市场行为,建立保护知识产权机制。 2.完善各种科技计划,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
3.成立专门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鼓励各种专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与活动。
4.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5.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6.风险投资必须要有很好的推出机制。 (七)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体系
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是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信息获取的便捷,使信息的搜索成本大大降低。这样,作为高科技发展的结晶或成果——信息化不仅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而且也引起且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的巨大变化,在大企业不断通过强强联合、规模扩张,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新格局时,信息化时代孕育着的经济大变革也为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创造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 1.转变观念,提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2.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3.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4.整合中小企业内部资源。 5.加强各方面之间的合作。 6.加快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立法。 四,中小企业发展的展望
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中小企业不但没有像一些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走向没落,反而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甚至还有人断言21世纪是中小企业占主流的年代。从企业管理的实践看,许多世界性的大公司也纷纷提出“像小企业一样运转”的口号,将整个公司拆成一个个战略业务单位。这些现象都表明,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不仅是企业领域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各国经济大局。 附录1:
表1-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标准。
国家及地区 美国 名称及界定标准 质的规定:凡是独立多有和经营并在某行业领域内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 量得规定:制造业:雇佣人数少于200~1500人; 零售业:年销售额在200万~800万美元; 批发业:年销售额在950万~2200万美元; 建筑业:年销售额在100万~950万美元; 农业:年销售额在100万美元; 注:量的规定在各产业内又因具体行业的不同而不同,此处数值为上限标准的区间。 德国(原西德) 质的规定:1.不能从资本市场直接筹集资本; 2.经营者直接承担风险; 3.经营者独立并与从业人员一起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小企业:制造业、服务业中雇佣人数为49人以下,年销售收入100万马克以下。
中企业:制造业、服务业中雇用人数为499人以下,年销售收入100万马克以上、1亿马克以下。 英国 质的规定:1.市场份额小; 2.所有者一句个人判断进行经营; 3.所有经营者独立于外部支配。 小企业:制造业:从业人员在200人以下; 建筑业、矿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 零售业:年销售收入在18.5万英镑以下; 批发业:年销售收入在73万英镑以下。 欧盟 微型企业:员工人数1~9人; 小型企业:员工人数10~49人; 中型企业:员工人数50~249人; 澳大利亚 质的规定:所有制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由一个所有者进行全部重要的经营决策。 小企业:制造业雇用人数在100人以下,服务业雇佣人数在20人以下; 中企业:制造业雇用人数在100~499人,服务业雇佣人数在20~499人。 巴西 中企业:雇用人数为50~249人; 小企业:雇用人数为5~49人。 日本 中小企业:制造业等: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 批发业: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或资本金在3000万日元以下; 零售服务业: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或资本金在1000万日元以下。 资料来源:邓荣霖,《中小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台)吴惠林等,《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之研究》,中华经济研究院,1996年;C.巴罗,《小型企业》,中信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文献]:
[1]李庚寅、周显志.《中国发展中小企业支持系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1
[2]周立群等.《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
[3]袁红林《小企业成长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2.
[4]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第三册)[M]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F.赫赛尔本等:《未来的组织》[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经济白皮书:《2000年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