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表现
情感是音乐表现的内容,音乐是情感表达的形式,音乐与情感互动准确地揭示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无论是动情的高歌,深情演奏,或者激情的起舞,都离不开发自内心的一个“情”字。
一、教学情感源于生活
音乐中体现出来的情感表现出人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的感受和产生的情绪、欲望等情感性的东西。如在教学生唱《可爱的家》时,全课紧扣“家”这个主题,课前布置教室,营造家的气氛,课中通过“想家——回家——到家——惜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情境中,并在这种情境之中学习。最后,引导学生由“小家”想到“大家”,使学生对家的眷恋之情得到升华——珍惜自己,关爱家人。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是具体有描述性的,在乐曲中甚至可以听到鸟鸣和流水声等。作曲家自己曾经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因而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一些感觉。”
二、教学情感是抽象的
有人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阿马德奥斯·奥托狄达克特:“音乐的源泉和根源是内心情感和感觉的世界。”音乐用自己独特的语汇描述着丰富的情感,因为它是从作为生活依据的具体情景事件中提炼出来的,它不再是具体的感受,不再是与具体人和事直接联系起来的喜怒哀乐,而是更具有概括性和一般性。也可以说,音乐中表现的某种情感不是个别、特定的,而是情感本身。如《卖报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歌曲,分析歌曲,充分发掘歌曲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反复的聆听,学生们的情感世界被打开,仿佛回到了旧社会,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学情感是直接的
为什么可以说音乐教育中表现的情感是直接的呢?现在电脑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了,可以利用优美的电脑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中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更能直接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上音乐课时,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四、教学情感表达方式——鉴赏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对于欣赏者心灵的感染是直接的,无需借助推理,也无需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听众把乐曲中的感情当作自己的感情体验,成为自己的“心声”。这种情感体验带有更直接的、个人的性质。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
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表现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在欣赏《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人们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学生们在学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欣赏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人们深深地打动。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学生,还是对于音乐教师,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的钥匙去开启唤醒学生,用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想象,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才能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意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