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管棚作用机理分析和力学模型建立

2021-01-24 来源:星星旅游
工程施工技术l ConstructionTechnology J 【文章编号】1007.9467(2010)02-0121-03 管棚作用机理分析和力学模型建立 ■段亚刚(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建院,西安710043) 【摘要】对管棚支护的力学效应予以分析,给出了管棚注浆量 支护加固体系。 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简化后的力学模型,提出了 建立管棚支护体系力学模型的基本观点和简化原则。 【关键词】管棚;作用机JE;模型 【中图分类号】U_445.4 【文献标志码】B 2管棚支护效应分析 总起来讲,管棚主要有以下三个效应: 11梁的效应:管棚因前端嵌入围岩内,沿隧道工 作面推进方向布置的一端与初次支护结构体相联结 (如与砂浆锚杆出露端相焊接)而形成纵向支撑梁, 这种结构是最有效提供竖向抗力的布置方式。这是 典型的超前管棚的梁效应。但应该注意的是,隧道纵 1引言 管棚在浅埋暗挖施工辅助工法中有着防止隧道 坍塌,控制地层位移的作用,因而当前得以广泛应 用。管棚,就是把一些钢管沿己钻好的孔中打入地层 内,沿隧道开挖轮廓外排列形成钢管棚支承来自于 管棚上部的荷载,且兼作挡土插板用的管排。现代的 超前管棚预支护法,要向钢管内注浆,并通过钢管的 梅花形布置的注浆孔加之足够的注浆压力向地层注 轴方向管棚的板和壳效应,一定条件下也是存在的。 2)拱的效应:如图1所示,沿隧道横断面方向, 若没有超前管棚,则横断面方向的地层拱必须依靠 两侧墙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稳定土体作为拱脚来建立 拱平衡状态。而在施作超前管棚时,若间距适合或注 浆,以加固软弱破碎的地层,提高地层的自稳能力; 再与强有力的型钢或格栅钢拱架组合形成强大的预 量要求,才能促使其自觉执行施工程序、自检程序和 报验程序,保证施工质量。 定孔深到位、终孔到位、测沉渣到位、下钢筋笼到位、 浇灌混凝土到位、做试块到位。 2)督促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是保 证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当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施工 5结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的监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 管理工作,要求监理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 单位技术人员不进行自检就报验,监理成了实际意 义上的质检员。施工单位的质检机构应当有效运作, 预防和及时发现问题。监理应当通过督促、抽查起到 监控作用。 要求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及时纠正不正确施工方法 的能力,防范于未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3)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和报验程序是工程质量的 必要保证。监理应当在开工前就向施工单位明确:只 有上道工序得到监理签认,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并在 [II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JTJ 077.95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 开工伊始就严格执行该程序。如果其以种种理由不 执行监理程序,不报验就进入下道工序,监理应当及 时采取必要措施惩戒这种行为,以利今后工作的有 效开展。 【收稿日期]2009.09.21 蠹 符蕴伟(1970 ̄),男,江西抚州人,助理工程师,从事质量 监督管理工作,(oa子信箱)mhhu@163.com。 121 4)现场监理应认真做到“七到位”,即开孔到位、 I Constructi堡 onTechnolosy 浆饱满,各个超前管棚单元体问极易发生成拱现象, 管棚加固圈的注浆量可通过下式得出: 且其小拱跨度等于其支护间距,因此与原来可能形 Q:Ⅱr2 Lno13 成的拱跨相比,必将成倍地缩小。很显然随拱跨的缩 式中:Q为管棚加固注浆量;r为浆液扩散半径江为 短,调整和成拱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大为减少。因 注浆长度; 为地层空隙率; 为地层填充系数; 为 此,在建立了成组排列的拱脚以后,隧道很快就建立 浆液消耗系数。 起新的平衡,使边界为连续的小拱群严密控制,而小 浆液在裂隙岩体中的扩散半径计算: 拱下的土体则由随后的及时喷混凝土来约束,这便 裂隙岩体各个方向的渗透性大多是不均匀的。 是管棚的成拱效应。 由于无法确知裂缝形态和特征,如裂缝的宽度、分布 状况、裂隙表面形态等,要准确地分析浆液的扩展半 径问题是困难的。但可以将管棚注浆采用的水泥.玻 璃双浆看作为牛顿流体,即仅有黏度,不考虑其凝聚 力,此时可得到浆液在平面径向等宽裂隙中扩散流 动的牛顿流体基本方程式: ( ln 图1横断面方向超前支护体的拱群效应 po-p — 3)强化岩体效应:钢管插入后,用注浆泵通过花 式中,P。为灌浆孔裂隙VI处的灌浆压力; 为浆液的 管注入的浆液经壁孔挤入围岩裂隙或缝隙中加固围 岩,从而提高岩体弹模和强度。在浅埋的情况下,地 黏度系数;1"o为注浆管半径;t为浆液终凝时间;b为 表有结构物存在时,或隧道接近地中结构物,地下埋 裂隙宽度。 当p=O时,浆液失去继续流动的动力,停止流 设物开挖时,可以有效地控制隧道开挖的影响和防 止围岩的松弛。 动,浆液达到扩散极限,对以上方程式运用试算法, 即可推求浆液的扩散半径。 3管棚作用机理 3.3加固作用机理 3.1管棚的受力状态 对于松散地层,隧道开挖后,围岩会发生片帮冒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管棚的荷载传递途径为:所 顶,形成松动压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岩柱 有临时支撑完成后,上部荷载由管棚转移至钢拱支 理论和普氏理论。 撑上,支撑受弯矩和剪力,再以轴力和弯矩形式传至 岩柱理论适合于埋深极浅的隧道。岩柱理论认 基座。管棚侧面泥土压力主要由管棚承担。在永久状 为,在松散地层开挖后,由于洞项下沉及岩柱两侧摩 态时(当完成隧道拱形混凝土结构后),上部及侧面荷 擦力的存在,使顶部岩体卸载,而两侧岩层加载。根 载将以压弯和剪切形式传至混凝土拱形结构,再传 据岩柱理论,隧道开挖后边墙侧压很大。因此,在开 送到基座。 挖前必须进行超前加固措施,尤其应加强墙部的支 3.2管棚的加固圈形成 护,否则很难成拱,极易使顶板完全塌方。 管棚注浆法中的钢管是沿隧道开挖轮廓周边, 普氏理论适合于埋深较浅的隧道。普氏理论认 间隔一定的间距,沿洞轴以一定的外插角呈外插状 为,隧道开挖后,顶部岩体失去稳定,产生坍塌,并形 分布。钢管起双重作用:一是起超前管棚作用;二是 成自然拱。随之,隧洞两侧由于应力集中而逐渐破 起注浆管的作用。这样通过注浆加固围岩,拱顶以上 坏。因此,顶部坍塌并进一步扩大形成塌落拱。根据 被加固密实,形成结实体,整体稳定性增大,加之管 普氏理论,对上覆围岩破碎且埋深较浅的隧道,如果 棚的临时支护作用,可达到理想的开挖条件。 不进行超前支护,则隧道拱部极易坍塌。因此应加强 对隧道拱顶的支护。 工程施工技术I 采用管棚注浆法进行超前预加固时,加固圈将 起到“承载拱”的作用,承载拱上部的岩层重量,使拱 内部围岩与支护系统处于免压状态,拱内部围岩与 支护系统受到的力仅是由于拱向隧洞方向的变形引 起的形变压力。当管棚为惯性力矩较大的厚壁钢管 面扰动区和未扰动区。初支稳定区即初期支护结构 已封闭成环且已有相当强度的区段,拱顶沉降已稳 定;初支未稳定区是初支尚未封闭,或刚刚封闭,但 由于超挖、混凝土早期强度弱而仍处于松弛状态,拱 顶沉降尚未稳定的阶段;开挖区为单日进尺长度,可 且沿隧道开挖轮廓周边密布时,加固圈的变形较小, 因此隧道支护结构所承受的上部荷载大大减小。 视为无支撑区;工作面未扰动区为考虑工作面开挖 引起应力释放而导致基床系数相应减小的区段;未 4管棚支护的力学模型 模型的建立必须基于客观的土层条件、支护结 构条件和实际的施工步骤,才能真实地反映管棚的 受力和变形特点,描述各种因素对管棚支护的影响。 管棚支护结构在理想条件下,具有板、壳作用。 但实际施作时,很难保证每种作用都得到发挥,模型 建立时完全考虑管棚的作用,不仅使模型的复杂性 大大增加,而且也有安全性问题。所以,建立模型时 基于以下观点和简化原则: 1)由于隧道开挖对土体扰动范围在工作面前 1D(D为隧道直径)左右,所以管棚对隧道施工的支 护作用始于工作面前至少1倍洞径范围外; 2)隧道埋深低于2D时,预支护结构上的作用荷 载应以无承载拱条件考虑; 3)管棚的作用在于将其上的荷载通过自身的梁 效应转嫁到已施作好的隧道初支结构和工作面前方 的土体中,所以,在管内注浆和在工作面全断面注浆 有效地提高了土体自稳能力和管棚基础的承载力; 4)在管棚施工中由于是一次穿越,一次施作,不 考虑管棚问搭接; 5)管棚起始端由于固定于施工竖井井壁上,所 以可以看作为弹性地基梁的有一定垂直位移的固定 端,而管棚其它部分可以理解为弹性地基梁; 6)假设围岩为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 7)支撑管棚基础的围岩为线弹性半无限体,符 合Winkler假设。 根据以上分析,管棚支护结构的力学模型可以 图2表示。 根据管棚的支撑条件,在纵向上可以分为5个 区,分别为初支稳定区、初支未稳定区、开挖区、工作 扰动区即尚未受到开挖影响的区段。 土体荷载 。 [[[Ⅲ  .L 支稳定匡初童 稳定区 揎堕匹往亘盟 匡 盍 麴匡  『图2管棚支护结构的力学模型 在开挖区荷载最大,为计算的工作面扰动区范 围高度岩体重量,向两侧至扰动区边界和初支未稳 区边界处渐变为零。支撑与管棚孔口管焊成整体,此 时端部能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具有较大竖向抗力,可 以按固定支座考虑。此外,也可以在开挖一段距离 后,已初支作为管端支护的,此种条件下,模型中管 端无约束,为自由端。 【参考文献】 【1】伍振志,等.浅埋松软底层开挖中管棚注浆法的加固机理及 效果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5,24(6):1025-1029. 【2】顾问宇,等.管棚超前支护在平顶直墙隧道中的优化设计 [J].现代隧道技术,2009,46(3):48.52. 【3】徐干成.地下工程支护结构[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4】许家华,吴锋.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 2000,24(5):126—129. [51张川,左永江,杨春满.水平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 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0,28(1 1):36-39. 【6】常艄东.管棚法超前预支护作用机理的研究[D】.成都:西南 交通大学土建学院,1999. 【7】余静,刘之洋,等.超前围壁锚杆结构与作用机理[J].煤炭学 报,1986,(2):64-69. 【收稿日期]2009.1 1-6 段亚刚(1980 ̄),男,河北张家口人,助理工程师,从事 隧道和地下工程研究,(电子信箱)05121265@bjtu.edu.ca。 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