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在视觉传达中的多元化表现
作者:高铁
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第04期
摘 要:在视觉传达的概念中“符号”的意味尤其重要。文章通过研究符号的各种象征意味的表现手段说明符号在视觉传达中的多元化是必须和常见的,是符合设计需要顺应时代潮流的。 关键词:符号 设计“有” “无”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Consider the concep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the meaning in \"symbol\"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by studying a variety of symbols meanings, to make clear that diversification of symbols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is necessary and common, and this is conform to the design needs and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lso.
Keywords :Symbol, Design, Existence, Inexistenc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符号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图像,是我们抽象思维的产物,是艺术家再现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符号在视觉传达中更具有感性特征,这种感性特征带来了艺术表现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中的不确定性、危险性以及“误读”正是图形符号与象征意义转换的妙之所在。
认识生活的方式是多样的,但是我们在表述生活的时候是经过意识处理的。再现生活通常是通过文字、语言、图像等符号表达某种意味,就像诗人描述世界充满幻想、浪漫一样,艺术家在视觉设计中是用图示化、符号化的语言重构自然、社会、文化的概念。图像的符号化是艺术走向平面的必然之路,如果说图像叙事的直白和再现被摄影取代了的话,那么视觉符号就是对再现形象的升华,这种升华实际上是我们想象的扩容,就像水墨画中黑白中留有白底的意义,这种升华启发了观者丰富的想象,就算是泛泛的抓住了一些简单的颜色,这种符号化的力量也能转化成适合每个观者的声音到达你的耳畔。 一、符号化中“有”和“无”的意义
在视觉传达中传递手段的符号化过程是将简单的形象罗列转化成有节奏、有组织、有协调性的视觉对象,在符号化中升华成第二层叙事,这种叙事,包含视觉中的视知觉和错觉,我们欣慰和惊喜的正式这里的错觉的正解和偶然巧合的误用,迷失的主体和观者意识的交流和融合产生了我们通常说的“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不定和误读在视觉设计中是双刃剑,这种巧合在艺术家的设计作品而言不是乱用,所以更重要的是把握好符号化中“有”和“无”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有”的意味
那么“有”的意义正是符号中那些明确的、约定俗成的、客观存在的意义。如书本代表的是知识、信息、交流,这种显在的指代关系是表现设计作品和对象之间的关键,这种存在是不变的。那么这种存在为什么不能直接表现,而要约定俗成为符号化呢?是因为对象有可能是情感、社会意识形态,再现的单一、复杂、时效性等在视觉文本中不能很好的体现潜在的关系,这种约定的内涵意义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中的,不会因为课题的变化,时间的变化而随之变动。那么在视觉设计中这样的稳定支撑,这种所指反应了对象的内容和价值而又不受具象的约束从而产生能指。 (二)“无”的意味
那么点线面的重新组合是通过更抽象、更高层的意义来重构我们既有的对象。通过视觉化的感官导向物、社会、文化等等,这种功能从而牵带出了不定的外延意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也许是情感、也许是想象,根据观者不同的诉求而产生的不同意义。这种变量包含宽泛而又能准确的反应所指。“无”不是随便的,是艺术家有意而为之的“无”,这种刻意就需要我们的修辞手法。修辞的功能在于引导和劝说,这种技巧在于潜移默化中说服客体在“有”和“无”中建立联系。视觉设计中的修辞绝对不是简单的增加元素的装饰和叠加。修辞给我们提供了多样的方式来互通有无。
二、修辞方法中的“有”和“无”的关系 (一)传达相似性的隐喻
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隐喻、讽喻、换喻和提喻,这几种修辞方法从不同方面表现了“有”和“无”的关联。隐喻是一种隐含的比较,这就意味着符号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的不是直白的,这种认知模式达到主体所要表述的意义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观者有特殊的文化经验和视知觉联想引导我们重新理解这段经验,如果说观者没有这段经验,那么引导的触动只是简单地触动,如果说有经验而没有很好地视知觉对象的引导那也不能够唤醒认知。
隐喻赋予一件事物不来不具有的含义,设计师通过已知的经验和视觉符号的引导使我们获得更深层的含义。但是隐喻的优点也正是其特点,这种隐晦的相似性不是绝对的客观存在的,而是相对于人们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连接的。那么同样的经验也有可能有不同的意义。比如说,梅兰竹菊,在中国来说是代表一种君子的崇高精神,而在国外则不这么认为。又如红色,在中国代表积极、代表成功、代表力量,而在英国则代表消极的意思,因为红色代表血液,流血是暴力和危险的意思,那么看来红色是一种不吉利的颜色象征,而对中国来说红色则是幸运和富贵的象征。所以说来隐喻不是不定的。我们的宗教、文化、地域不同会给隐喻的使用带来不确定性,但是在视觉设计中隐喻又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如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的重复排列的运用体现了吉祥如意的追求,祥云的舞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和真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略带夸张气息的讽喻
如果说隐喻是在于符号传达“有”和“无”的相似性,那么讽喻在于对相反事物的模糊、柔和而有力的指示,但是讽喻的视觉表现确实夸张的,因为要把两种相反和对立的意义建立替代关系是要打破我们惯有的思维模式、惯有的经验和印象,让我们在逆向思维中更深刻的认知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真实属性。这种反向思维也会给认知带来困难。如果说隐喻带有一种诗化的意境,那么讽喻就是一种娱乐、轻松,化严肃于诙谐中的一种意义的转化。也就是通过对主体的阐述,符号作用中用一种反对的态度进行颠覆性的描述。
如在富士相机的镜头前,连躺在停尸房中的逝者都忍不住要做起来摆一个微笑的pose,可见富士相机的魅力和扑捉微笑画面的能力之大。在中正意反用的力量是强大的,又如有的香烟上印制的肺器官形象就是让吸烟者明白吸烟对肺的危害,在这种关怀下也就记住了所表现的主体。这其中的警示和反讽,还有自我批评,来自他者的人文关怀,马上就契合了观者的心理。讽喻的不确定性要小于隐喻。讽喻的危险也在于过激和你在娱乐观者,而观者不以为然,也就是观者当真了,这两种可能性在讽喻的手法中也是存在的。
艳俗、玩笑、戏谑这些玩世不恭的手法收到年轻人的喜爱,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不乏冷峻、理性、严肃的观者。所以说在视觉抽象中符号化的应用、讽喻的应用并且不是自说自话,对观者心理揣测也要到位。那么这种度的把握是对观者权力的探索,艺术家放弃了对客体的完整叙事,不是强行的把视觉元素堆积成一个客体,这种不公正的对待客体的态度给予观者一种视觉后的反思,但是这种反思之前的视觉符号没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也很容易让人引起反感。 (三)换喻和提喻的象征意味
换喻是视觉设计中通过直接关联建立的联系性。提喻是在同一类事物中用较宽泛的意义代替这一类事物中较窄的事物,而换喻范围比提喻更广,它不但是同类,只要是有关联的事物之间。换喻中有部分替代全部,有具体与抽象的替代,有种与属的替代感官与事物的联系的替代在视觉设计中给予观者一种残缺的、极简的审美,而如兰蔻标志玫瑰的标志,玫瑰石百花之王,从玫瑰花到兰蔻的转换,实际上是商品给予女性的特殊意义的转换的比喻。提喻和换喻也可能表现既有的、曾有的、也可能有的含义,主要在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关联也是多样性的。 三、符号多元化表现的重要性
那么在“有”与“无”之间,也就是说在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很多不确定的关系,那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符号化的抽象叙事模式呢?答案是否定的。说明艺术家在视觉设计中受到媒介的限制,正是这种限制要求设计具有更简练的叙事方法。而设计的符号化不是完完全全的抛弃传统的富有历史沉淀感的图示,因为没有传统图示的基础就谈不上符号化。在以上的众多修辞方法中可见在主体的意义转换中,设计的好坏还要在于观看者和艺术家的“取”与“予”的关系,并不是在设计中我们给予的信息越多越好,这种适量的关系才是恰当的,单靠情感交流不能解决,单靠想象不能解决,观者对作品的理解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所以说在观看和接受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的设计作品时,不是欣赏简单的点、线、面的重构,而是作者与观者之间的思想交流。符号作为传递和沟通两者的纽带,其多元化的表达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