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有质量吗》
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空气有质量吗》。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二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知道空气具有质量且很轻。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一、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二、学会使用电子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三、阅读资料了解1L空气的质量。三个活动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知道空气有质量,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了一定量空气的质量,最后通过资料让学生明白了空气的质量很轻以及科学家为我们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未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但对空气的认识却不多。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来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知道空气能够占据空间。但对空气是否有质量却是模糊的,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又恰恰是我们教学的亮点所在。
三、说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
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额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3.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验证空气有质量。
【教学难点】
借助小天平验证空气有质量,并借助熟悉的物体感知空气的质量。
五、说教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
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谈话:知道今天的科学课要探究什么吗?通过几个关键词,我们来猜一猜。
2.出示关键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3.交流: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没有同学要发言?或者补充、提出不同意见?
4.增加关键词:看不见、摸不着。
5.小结、揭示课题:【板书:空气】这些都是我们在低年级认识的空气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其实空气还有很多特殊的性质,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种空气的特殊性质。
环节二、认识质量
1.谈话:我准备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请看!【出示体重秤】它是用来?谁有胆量上秤称一称?
2.学生活动,教师拍照上传。
3.提问:秤上的数字是多少?单位是?用什么字母表示?表示的意思是?【相机板书】
4.解释概念: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秤上的这个数字表示人的重量。但是在科学上,这个数字表示的却是人的质量【板书:质量】。
5.播放视频,了解质量:让我们一起通过一小段动画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质量。
6.交流:质量是物质的总和。那么人体的质量就是构成人体的骨骼、肌肉、血液等物质的总量。
7.介绍:在我们的生活中,体重秤可以测量比较大的,像人体这样的质量。如果要测量比较小的物体,就可以使用它们。【课件】生活中常用的电子秤、还有实验室里常用的托盘天平。怎么样,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呀?
7.布置任务:【课件】请利用电子秤,测量下列常见物体的质量:一枚一角硬币、一枚回形针、一根牙签、一张卡纸。
8.学生活动并交流:一枚一角硬币的质量是________。
环节三、认识空气有质量
1.提问:我们再缩小一点,一粒绿豆有质量吗?怎么证实?一粒米有质量吗?怎么证实?小到我们都看不见的空气呢?空气有质量吗?【板书课题】你打算怎么做?
2.介绍提供的材料。
3.布置小组讨论。
4.交流、达成共识。
5.学生选择材料、分组活动。
6.交流汇报:空气有质量吗?空气的质量是_____。
7.提问:看到这些数据,你的头脑里产生了哪些问题?接下来你想怎么做研究?
环节四、总结全课
1.交流:现在在黑板上,我们能补充上空气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了吗?该补充什么?还有没有什么建议?
2.这样的记录的方式对于我们认识空气有什么帮助?
3.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空气
基本性质
质量
八、教学反思:
既然科学是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必然要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只有重视科学实验室规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引导孩子走进科学,感受科学魅力,体验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开展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虽然,在学期之初,我已经在课堂上强调过做实验的注意事项,但每当孩子们走进实验室看到林林总总的实验材料总会情不自禁地东摸摸、西看看,或者和周围同学聊聊天。这样非常不利于实验有序进行,在做《空气有质量吗》的实验的时候,同样也出现了此类问题。当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纪律问题:有人下座位,甚至有个别同学故意影响其他同学操作时,我是直接喊停的。后来又因为讲纪律而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验做得很仓促。现在想来,当时我的处理不妥当。首先: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在认识材料的同时,非常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流程,其次,当只有个别孩子出现问题时,一定要个别引导,指正,而不应该影响整个班级的实验操作的进度。最后,即使开学初就分了组,在平时做实验时,也应该考虑到全班同学,要面向集体。而不是每次都是同一批人操作,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孩子做实验的积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