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区概况
1.1采区位置及范围
西二二区位于杏花煤矿井田范围的西部,为城F60、DF19、F108断层所夹地块。西二二区北部为西二中部层,由F108断层所隔。东部为西二三区,由DF19断层所隔。西为城山煤矿,以城F60断层为界。西二二区平均走向长在675米,平均倾斜长在1300米。西二二区范围内共有8个钻孔,有4个钻孔将煤层全部揭露。通过钻孔资料来看,该采区内可采煤层有36#、37#、39#、48#、54#共计5层,地质储量 411.7万吨,可采储量349.9万吨。上部层23#煤层已开采完毕,采区正在回采28#、30#煤层。地表标高在246米-200米。
1.2地质构造情况
从开采23#、28#煤层来看,采区内地质构造情况较简单。在采区中上部发育FA、FB两条断层,该断层均为实见断层。在实际揭露中,断层均无淋水和瓦斯突出现象。断层面较完整。
2 采区设计方案
根据西二二区(36#、37#、39#、48#、52#、54#)采区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特点及现有生产系统等,采区三条道布置在DF19断层右侧,单翼开采。拟定三套设计方案(详见图1),其设计方案如下:
2.1方案Ⅰ:
由二区主运巷施工反倾斜穿层下山绞车道找36#、37#、38#、39#、48#、52#、54#煤层;由二区30#层皮带到最低点施工下山皮带道,反倾斜穿层找36#、37#、38#、39#、48#煤,利用30#层皮带道及二区煤仓,反倾斜皮带道见煤后沿煤布置采区三条道(绞车道、皮带道、风道),36#、37#、38#、39#中部煤层组联合布置(36#、37#、38#、39#中部煤层组采取联合布置,48#、52#、54#煤下部煤层组采取单层布置)。
2.2方案Ⅱ:
由二区主运巷施工反倾斜穿层下山绞车道找36#、37#、38#、39#、48#、52#、54#煤层;重新施工采区装车站及采区煤仓,由采区煤仓上口施工下山皮带道找36#、37#、38#、39#、48#煤,见煤后沿煤布置采区三条道(绞车道、皮带道、风道)(36#、37#、38#、39#中部煤层组采取联合布置,48#、52#、54#煤下部煤层组采取单层布置)。
2.3方案Ⅲ:
由西二二区主运巷施工石门找36#、37#、38#、39#煤,见煤后沿煤施工采区绞车道,其它与方案Ⅱ相同。
3 设计方案比较
根据三套方案设计,在采区形成首采面而且三条道构成合理的开拓系统后,工程量如下:
3.1方案Ⅰ:开拓总工程量4000米,其中岩巷840米,半煤3160米。
3.1.1优点
(1)反倾斜穿层绞车道能够揭露出所有煤层,方便下步施工。
(2)反倾斜皮带道充分利用原有生产系统(二区30#皮带道、二区煤仓)节省开拓工程量。
3.1.2缺点
(1)皮带道维修工程量大。
(2)运输战线长,转载点多。
(3)辅助运输环节多,需施工联络车场,出面晚。
3.2方案Ⅱ:开拓总工程量4370米,其中岩巷920米,半煤3450米。
3.2.1优点
(1)穿层绞车道和皮带道可找到中部层组和下部层组所有煤层。
(2)充分利用原有的系统。
(3)新掘巷道维修工程量少,便于管理。
3.2 缺点
(1)辅助运输环节较多。
(2)初期施工穿层绞车道配套工程较多。
(3)需重新施工一个采区煤仓,采区岩石总工程量最多。
3.2方案Ⅲ:开拓总工程量4150米,其中岩巷600米,半煤3550米。
3.3.1优点
(1)系统简单,无需联络车场。
(2)首采面出投产工程量最少,工期最短。
(3)穿层皮带道可找到中部层组和下部层组所有煤层。
3.3 缺点
(1)主运石门无法揭露下部层组所有煤层,开拓下部煤层组(48#、52#、54#)需从新打系统。
(2)需重新施工一个采区煤仓。
3.4 结论:
综上所述,方案Ⅲ岩石工程量虽然最省,但主运石门无法揭露下部层组所有煤层,开拓下部煤层组(48#、52#、54#)困难,首先予以排除。方案Ⅰ工程量虽省,但维修工程量大,形成首采面时间长,且运输环节过于复杂。方案Ⅱ运输环节、投产工期及巷道维护等方面均优于方案Ⅰ,故采用方案Ⅱ。
4 体会
合理规划采区开拓系统,实现快速投产,增加巷道布置的灵活性,既合理规划设计采区,又兼顾下部接续采区;提高巷道的利用率,减少掘进及采煤运输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为我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