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乡村小镇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美丽的乡村小镇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乡村小镇作文1
想着应该有一场雨,在树上鼓掌,野火一样蔓延的迎春花,竟然穿过厚厚的大雪,从田埂一直蹿到屋檐下。就等桃花嫣然一笑,似乎这个春天,才能被我的乡村明媒正娶。
春风,应该在凌晨进村,不可能多硬多铁,它本身也受到雪的欺凌。它首先来到麦田,借着麦苗酥软的腰身,它揪了揪,一场小小的游戏,让麦苗高兴得前仰后合。那些比蝉翼还薄的雾,舞起来就是村子上空的魅,像露珠轻轻呼吸。阳光带着刀,小片小片地削去孩子脸上堆积的寒,让溪水加快脚步,一旁的油菜花趁机与蜜蜂捉起迷藏。
立春,是春风的码头。从这一天到立夏这段期间,都被称之为春天,随时都有小股的风抄近道而来,有时不敲门径自到院子里,拾起一地的稻草屑翩跹。有时越过屋顶,强行搂着母亲生起的炊烟,同样是舞,这时只有“袅袅”两个词可以成全人们的比喻,恰到好处地勾勒出村子里呼吸着的炊烟那怯懦的样子。
母亲就在一炷炊烟的根部,正往灶窝里添柴,再干的柴火,都会制造出炊烟。炊烟究竟到了哪里,只有春风清楚。炊烟自有远方,那些离开村子在城里打工的人的梦里,炊烟就变成他们心中含泪的云朵。而火灰就是炊烟的根,适合焐红薯、粑粑、牛肉与芋头,掺进火灰的粑粑就叫火灰粑粑,这火灰不是事先在面粉里放入,而是在火灰中烧制的时候洇濡到粑粑里面去的,吃起来有一种火灰的清香味,据说还有健胃健脾功能。锅里是牛吃的料,猪等着的食,火的光焰舔着母亲脸上的疲惫,母亲用火钳将个头大的炭粒夹到一边,等其熄灭后放进竹篮,她要给她城里回来的孙子营造几个温度适中的夜晚。
做完这一切,酒饭早就煮熟了,那是山坡上与无数场暴雨无数阵风搏击之后的收成,晒干扬净之后的玉米,像镀了一层水晶,比阳光还光鲜,煮过之后,就都成为行将分娩的女人,温厚而雍容。伴上酒曲,就会把时间发酵出醉人的水。没有酒的村子注定是寂寞的,酒走上乡村的宴席,左邻右舍都是亲人,围着酒杯,就没有多余的话。一年,犁头翻动泥花碎飞,从育苗到移栽,从薅锄到施肥,一场丰收得经过多少灾难啊?
喝酒就喝酒,不管求雨时跪拜多少次,洪水已将新垦的农田蹂躏得面目全非,毕竟还有收成实实在在地归仓。梁上悬挂的玉米,就是无声的语言,一粒有一粒的血质,一粒有一粒的冲动,但现在不说,现在是春天。吊在横梁的年猪肉,穿成串子的朝天椒,在锅里起暴的糯谷,很快就制作出麦芽谷花糖来。
村子也有总结需要动用文字,用一些干净的文字总结一年,就像我在单位里的发言里说的,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的明天一样,村子也需要表达,对联就是村子言简意赅的总结。尽管我也会写点字,父亲说你三叔写得实在,写得客观,就请他写了。起初我有委曲之情,不就是一副对联吗,用得着那样?三叔研墨时摇头晃脑,提笔时一气呵成,父亲大三叔许多,只能在三叔面前忙前忙后,按三叔要求裁纸,压对联脚,然后拆洗被风吹白的旧对联,待纸上的墨迹稍干,虔诚而工整地贴到门楣上去。父亲贴上对联,一定同样工整极了地看一遍,仿佛对联是他的作品。父亲一仰头,就看见乌黑的瓦当上比盐巴还白的霜,无需探亲的麻雀吵得瓦花头晕。
我回到村子里,实际上已经是正月初二了。团圆的年夜饭已经结束,姐姐回婆家了,说是要修水泥路进村子,得投工出力。哥也开始忙开了,说今年多签订了十亩烤烟种植计划,原来一间烤房不够,决定再盖一间。去年种了七亩,纯收五万多元,哥说,再干两年,就可以把家里全部屋子变成洋楼了。父亲的任务是放羊,四十三只羊新添九只小羊羔,父亲不用做重活,山上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就是他的财富,羊吃草,难怪父亲喂养的一只大公羊就为我家创下三千元的记录呢。
父亲陪我绕道寨子里走走,他指着我童年伙伴三顺家的钢筋混凝
土的大楼说,三顺还怪有出息呢,靠制茶起家,现在已经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实业家。在一辆停在路边的大货车前,父亲停下来,对我说,你清不清楚,那个找你让你帮介绍打工的阿根现在混得不错,这已是他第三次换车了,车越换越大,钱越赚越多,村子里新建盖老年活动中心,就有你捐的一笔款呢。父亲站在村头的老椿树下,整个寨子三十四户人家好像都是他棋盘上的子,他如数家珍一一讲解着每一户人家的现状,脸上显得奕奕神采。
老椿树虽然掉光了叶子,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我看见在枝条间挤出挤进的春风。那些鼓起的芽苞作证,我没有说谎,春风吹到了乡村。
美丽的乡村小镇作文2
渺无人迹的山林里,掩映着粉墙红瓦的度假村。我在这个安静的地方休养、写作,早上起来,发现外面下起了春雨。想起前番夜读的诗句:“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禁不住感慨万千。曾几何时,这里还充溢着浓厚的颓腐之气,经冬的草虫独来独往,穴洞之内偷自安生。仅几天的日月轮回,便焕然“喜泥润,燕归南浦”,天地之间“花香之气漫烟缕”了。俏丽的'紫云英垂下紫韵,低矮的蒲公英探出花盘,朴实的荠菜花风中摇曳,就连无名的小米粒花,也毫不显弱地绽出花蕾,青草,碧树,新芽,玲珑剔透,令人目不暇接。
一阵清脆的鸟鸣从空而落,扰乱短暂的思绪,望着山头笼罩的雨幕,不由欣赏起这早春的雨来。一开始,雨下得很小,像天空洒下的薄霭,然而不久便洋洋洒洒起来。是那杏花开时常下的杏花雨。早春的雨,有一点儿微凉,但并不觉得有半丝寒意,果真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人置其中,别有一种轻凉柔美的感觉。想,天气和暖,杨柳吐青、杏花盛开的时节,细雨蒙蒙,挟着杏花的芬芳,衣衫袂袂,渐沾渐湿,伴着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欣赏这杏花天影,百鸟啼啭,是何等的惬意。这原本的明眸流睇之美,如今罩上了雨雾缭绕的神秘,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莫不是出自春天的手笔。这样的一种景致,难免教人动情动心。
蒙山的雨,是花香浸润过的雨,蒙山的风,是花香浸润过的风,
烟雨隐没了万壑的耸峻,空山流转着脆鸣的鸟语,使山林绿意更浓,空气更加纯净。我沐着春雨,举伞信步向山林走去。山路修葺得规整扎实,一桥一柱,一石一阶,无不曲折逶迤。沿着台阶,行至流碧桥上,依偎栏杆俯瞰桥下的深涧,一块巨型岩石形成了平展的坡面,传说八仙喝酒的场所,又说是王禅看戏的地方,名曰“戏台石”。如今,戏台石已被山溪占领,就像浮于涧中的一片荷叶,四周卷曲,边缘棱起,“荷叶”里面水波如镜。我把这里称作“莲花台”。这里没有山花的妩媚,没有瀑布的喧声,唯有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块石之上,响声悠远,婉转动听,流水打着弧状的伞花,形成水帘倒卷的自然美景,一份清泉石上流的境界。
沉浸在蒙山的雨中,我目光遍览,茫无目的,却又身心满足。一排绿影从眼前闪过,我惊讶了,原来是一蓬修竹,于雨中亭亭而立。竹为人类所喜之物,自宋代以来,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它的虚心而刚直,而被看作是高洁、正直的象征。很难想象,冬季寒冷的蒙山,会有这么一片挺拔常青的修竹。竹本青翠,雨中的竹,更加葱茏,更加秀美。我在心中赞叹不止,于竹林里听风观雨,又是一番绝好的佳地。翠竹独有的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山里有了翠竹,便有了精神面貌,有了生命的活力。一声吆喝,划破了湿凉的空气,我转头,听见另一面山坡的呼朋引伴。有谁比我更早地进山赏雨呢?隐隐约约的远山,但见悬崖峭立,树木更幽,有松树、杉树,还有众多说不出来的树木,皆被雨雾绕裹,就像披上一层素白飘逸的绢纱。
这茂盛的修竹,这飘逸的森林,不一会便随着身影的移动,一步步隐入了桥西桥东,隐入了另一个岩石峭陡、古木斑驳的世界。继而,画面里出现了金黄的连翘,长长的枝藤从灌木中伸展出来,一簇簇挂满了山崖,一坡连着一坡,美丽的花朵,开得金碧辉煌。蓬勃的生命,构成了山野诗般的绚丽。我知道,蒙山的春天不乏山花烂漫。这烂漫的山花,正好让绷紧的心弦,可以自如地放松下来,缓慢徜徉,浏览欣赏,获取修养身心的享受,体会它的深邃精妙之感。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话深有道理。不论山有多高,都是以人为尊。人在山上,山在脚下,方知“小鲁、小天下”。物像如
此,心境亦然。
蒙山的春雨,来得悄然,走得也无声无息,就当我欣赏玉兰花树之时,一道明媚的霞光跃出云端,只剩洁白的薄纱环绕低处的山腰,形成了它唯一优美的余韵。河流变得澄明清澈,浑浊的空气被冲洗的清香怡人,阳光升腾出千万缕暖意,像一束束饱满的野花,扑啦啦开放,将天地映照得绚丽迷人。只是那雨,仿佛从没有下过,山路光洁,草地青葱,一洼积水不见。再看远处的景致,杨柳和风,山桃润红,杏花粉白,梨花胜雪,风一吹,花瓣漫天……让人想起那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淡泊,宁静,致远,悠然于天地山川草木之中。
这时的蒙山,不再是一个人的蒙山,僻静的棠梨树下,悬索桥旁,游人摩肩接踵,开始了新的攀登。当人们远离自然,涌向城市之后,寂寞的便不再是山中的风景。绿色的行动在祖国大地纵深拓展,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追求自然生态之美已深入人心。山影之中,我仿佛听见新的登山杖上,又一轮笃笃行进的跫声。 美丽的乡村小镇作文3
车驶里浙江湖州城区八公里,眸视妙峰山,就进入眉眼盈盈、妩媚与厚重的浙北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山脚下,就是水土洁净、空气新鲜、温情与野趣兼具的茶禅圣地楂树坞村。相传一千二百多年前茶圣陆羽,曾在此写就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现留有后人为纪念“茶圣”而修建的陆羽墓、慕羽坊、三癸亭、皎然塔、栖贤寺等人文景观。
一眼望去,楂树坞村居就像碧波上荡漾的七八朵水浮莲。农屋散落在已泛着金黄的稻田之中,青翠欲滴的竹林,灿若彩霞的桃园,映入满眼的翠绿,满鼻的绿氧,还有白鹭空中展翅,令人疑入世外桃源,简直像山水画一样。村民过着悠闲日子,与世无争。如果不是阴天,这一带风光更美得不得了。
走进挂着“湖州连盛西红花专业合作社”招牌的培育房内,一片淡紫色的花苞、形状像郁金香跃入我的眼帘。循着这诱人的花香,在百余个高低床六层格的木框里,一朵朵、一簇簇紧紧地挨在一起的西
红花,正开得娇艳,长势喜人,花香袭人。我怀着一种奇妙的心情,看着花里那如同在燃烧着一般的红色雌蕊。
“西红花,又称藏红花。是一种被誉为‘红色金子’的名贵药材,原产于西藏雪域高原,而在离湖州不远的上海崇明岛就有一个西红花的种群繁育基地,繁育出了能在江南一带种植生长的西红花品种。西红花的经济价值极高,五年前,我引进了西红花的种植,也带动了村里不少农户种起了西红花,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我是第一次见到西红花。听着西红花的主人,村支书杨连生的介绍,不禁心动。
“其实,它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就跟家里种蒜差不多。妙西的生态环境优良,土质又十分适合种植西红花。”从种球繁殖复壮、栽培管理、鲜花采收……杨连生笑着对我们说,他今年种下的十亩多西红花试验田已经收种了。
西红花花期每年只有一次,必须在10月份花朵绽放时采收,整个采摘、焙烤过程也必须人工进行。到11月下旬秋收结束以后开始种植,第二年5月夏种前收种,完全不会耽误粮食种植,而且在种过西红花的田里种粮食用的肥也少。眼下,每公斤烘干花丝市场价竟已飙到三万多元,并且是供不应求。花丝和种子都可卖钱,每亩西红花收入可达二万元。杨连生已将自己种植的西红花注册为“红花王”商标。目前,合作社里西红花的种植面积已有二百多亩,年产干花丝一百多公斤,三十多户村民凭着小小的西红花“红花王”致富了。
“有钱大家赚,同走致富路。”杨连生微笑着说。种植西红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和晚稻实现轮作。“西红花的球精在晚稻收割之后,种到稻田中,到了第二年的5月份,在球茎上方会长出新的球茎。”杨连生说,这样科学种植西红花,不仅可以与粮食轮作,还可以提高粮食产量30%左右。
谈笑间透露着聪明和干练的杨连生告诉我,西红花花蕊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活血化瘀。最神奇的是,当用开水冲泡后,水的颜色变柠檬黄,而花的鲜红的颜色却不会变色。
回到村部会议室,杨连生着手为我们冲上一杯。只见他拈三五丝西红花,放入杯中,冲入开水,西红花便曼舞起来,水中,西红花渐
渐晕出金黄,如薄云中透出的万丈霞光。放上十来分钟,水中的金黄越发耀眼,汤色清亮。品上一口,有西红花淡淡的清香,回味。不知又添了几次水,水中仍是耀眼的金黄,而西红花却始终保持不变的本色,依然是浓重而美丽的鲜红。
不禁对西红花钦佩。其实这个过程,一如人生。经历过风雨,有人将风雨视为洗礼,将人性中的美好洗礼后显得更加的晶莹剔透,而有些人则随波逐流,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和曾经本色的自己,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颜色。在这个世上,无论经历过怎样的风雨都不褪色,始终保持生命本色的人,能有几个呢?杨连生不正是一朵“红花王”么,从五年前一个门外汉,到如今成为当地西红花种植的高手,村里致富的领头人。
西红花,这些小小的植物背后肩负着自己的使命,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的生命创造着奇迹。我不由想起谢宗玉在《遍地药香》一书中的赞叹:“草木掌握着人类生命的秘密,倾听草木的声音,寻找遍布山村的草木的灵魂,把它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很多的草木生长在我们身边,一直在暗中保护着我们,培植着我们的心性。”
正值温馨的深秋,整个楂树坞村开着幸福光鲜的花朵,弥漫着西红花成熟的味道,带着丰收的气息,花农们在那一堆一堆花朵簇拥的美梦中畅想着希望、计划着未来。我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也相信会有,与楂树坞村“红花王”再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美丽的乡村小镇作文4
“正月十五大似年!”这是家乡的一句俗语。
“十五玩龙灯,大红灯笼高高挂;十五敬龙神,祈福一年风调雨顺!”这是家乡的风俗。元宵节这几天,玩龙灯成了家乡的一种时尚,它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代表家乡人心里一种怀念和向往之情。
说来这龙灯也并非年年一定要玩的,一般是上一年的年景比较好的时候,玩龙灯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些。另外,在家乡有一种不成文的讲究,那就是玩龙年不玩虎年,龙年和蛇年是一定要玩龙灯的,但遇到虎年一般是不会玩的,其他的年份没有硬性规定,遇到灾年,家乡人也是一般不玩龙灯的,这样的风俗传承,几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
一直没有改变。
往年玩龙灯,一般是正月十三出灯,十六粲灯。举事的村事先一般要放出话来,叫做打闹台。新年一过,家家户户便准备扎龙灯、扎花灯、制彩旗彩衣,总得要十多天的时间忙忙碌碌。然后,临近几个村子的头人或者村干部要亲自上门去请,这叫请灯。请灯不白请,是要送红包的,即送卖蜡烛的礼金钱,多少不论,三五百也行,四五千也可,反正是多多益善,如果请的村落多了,龙灯玩不过来,就只好提前出灯,去年是龙年,龙灯玩得异常热闹;今年是蛇年,请的村落也一定较多,举事的村落便也决定提前到正月十一就要出灯了。
正月十一出灯那天,太阳还没有落山,玩灯的锣鼓就“哐当哐当”地敲打起来,敲得震天响。据说这也是一种仪式,叫做祭灯。闹台打过之后,还要祭拜头灯,头灯即老龙灯,算作是龙神的一种敬意。每年出灯之时,还要专门请来能说会道的老先生说“缎头”,“缎头”的内容无非都是一些祈求风调雨顺、歌颂国泰民安、各行各业兴旺发达的喝彩词,当然也是一种祈福和祝愿的意思。
龙灯出灯那日,最先玩的往往是地方政府机关,然后是学校。第一场往往是场面最大、最壮观的。如果是九龙下海,那玩转起来就需要很大的场子,只见九条龙灯缠绕翻转,你追我赶,流光溢彩,真的就像龙在江海里翻腾之势,直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只觉得眼前五彩缤纷、异彩纷呈,彩浪翻舞,加之烟花的炸响,爆竹的鸣响,那种天上人间光彩的衔接,形成一个整体的美景。
龙灯每到一处,家家户户必摆上香案,香案上除了放上一条鱼,一块腊肉外,也可以摆放上一些点心、糖果、水果之内,当然也少不了放上几条上好的香烟,殷实的人家,也要另外备上几个红包,这样算起来,每户人家的花销一般都在千元以上。但似乎并没有人计较这些,新春里,花上一点钱,落得个快乐,愉悦高兴就是。
龙灯到来之时,往往是锣鼓彩灯开路,我们这里的风俗叫做明路,彩灯一到,主人家就要开始鸣放烟花爆竹了,噼里啪啦好一阵子之后,等到老龙灯到来之后,除了送上香烟和红包之外,许多人家还要在老龙的头上搭上一块红绸布,行跪拜之礼,这便是敬龙神。老龙过后,
还有余下的子龙幼龙,虽然可以不一一敬拜,但礼品还是少不了要敬上一份的。
我们这里的龙灯俗称火龙。龙头高约丈余,两只眼珠子就有碗口那么大。口中含的珠子直径起码有半米长。龙灯扎得五颜六色,当然也忘不了绣上诸多的图案,如八卦图,八兽图等,绣的和画的图案真的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龙玩顺水船玩逆水!”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即龙灯一般是从水的上游往下游玩,彩船则是才下游往上游玩。因此,龙灯后面一般不跟彩船,只跟狮子和蛙蚌舞。
龙行顺水,寓意风调雨顺;船玩逆水,寓意鱼儿争上游。这样,龙灯舞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就体现出来了。
每年玩龙灯,组织者总要动用几百人的队伍,仅举头灯的人就多达几十人,要不断地交替人手,而且大都是一些青壮年轮流替换。此外,彩旗、彩灯锣鼓手、号手等等,一长排排开,起码有一里多路长,加之看热闹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地簇拥着,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样的场景,真的让人很感动,都是投热闹,新年了,快快乐乐,是大家的期望和祝福!
到了正月十六,就是粲灯的日子,一般来说,粲灯就是把龙珠和龙眼取下供奉,其余的就一直舞到燃烧殆尽为止,但近几年稍微有所改变,粲灯只作形式,并不烧灯,舞完之后,仍然拆卸保存来年再用,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
家乡玩龙灯,实在是一种很典型的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也代表民众的一种祈福和祝愿。
龙腾盛世,殷切地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和睦安宁,幸福美满 美丽的乡村小镇作文5
云南晋宁县上蒜镇,这个我曾经工作和生活了15年的地方,提起来总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那些年,双休日或晚饭以后,我和妻子都会徒步到附近走走看看,主要是为了散步和锻炼身体。可以说,以单位为中心的五、六公里范围内的村寨我都走遍了。
这次有机会应邀以文化考察和采风的目的来上蒜,意义就和以前
不同了,有人接待、陪同考察和介绍情况,这样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一带的历史古迹、村民的民风民俗及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情况。
先说说金砂村,据说是因村后山上有很多金黄色砂子而得名,又因山上有个寺庙,所以这个村子还有一个别名叫金山寺。传说,滇池水位还没有下降的上千年以前,这里还是滇池水域的一部分,曾经沉过一艘拉金子的船。直到现在,金砂山依然像船的形状,而山上的金砂就是船上那些金子变成的。在700多年前,由于昆明松华坝水库的建设和海口河的疏泾、盘龙江的治理,滇池水位下降,陆地显现出来。最早来金砂这片地方居住的是张、杨两姓人家,至今,村中老人还流传着“张家先来半个水,杨家后来半个山”的俗语,高度概括了张杨两家来村中的时间和位置。
再说说大名鼎鼎的石寨山,全世界都惊叹于村中那几十米高、几千平方米的小山居然埋藏了以“滇王之印”为代表的众多国家级的文物。村中老人说,很久以前的石寨山是个小岛,山形就像一条浮在水面上的石鲸鱼,还有张开的两翅。在水位下降以后,这里才有人居住,因这片地方石头很多,所以村子就叫石寨村。只可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炸石头盖房子,把原来的山形破坏了,也破坏了村子的风水。
据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在20xx多年前的汉代,这个小山是个孤岛,也是滇王及家族的墓地。由于滇王反叛大汉朝庭被战败,他的军队来到祖宗的墓葬地,匆匆的把大量的金银、生产生活用品、战斗武器和滇王金印埋在了小山上。考古人员从挖掘出来的还没有完成就匆匆下葬的金缕玉衣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当年不把金印传给下一代滇王或者随身带到别处,而是把金印埋葬在坟墓里的原因。因为在汉代,金缕玉衣一般只由朝庭统一制作,也只由皇帝赏赐给功勋着著的刘姓分封王。滇王自制金缕玉衣,也是其反叛的一个重要证据。据考证,在滇王墓地出土的这件金缕玉衣的玉片的出产地也和其他的玉衣不一样。
而古滇国的这些珍贵遗物,可能在古代就已经有人发现和挖掘。村里人代代相传着山上有金马出没的故事,还流传着这样的话:“张
家来得早,认着个荒山脑;王家来得迟,认着堆鹅卵石;冯家敲得只金马脚,从山买到河”。这些话不仅说明了村子里几个大姓的居住位置和时间顺序,也预示了冯家人从山上得到了财宝。
据当年参加发掘并亲眼看见挖掘出“滇王之印”的王老先生说,在他小时候,山上的青铜剑有的甚至只埋有一、二公分的土层,随便找根树枝就可以刨出很多来。他还说,在山上挖掘出来的一些铜人的服饰、装扮居然和日本国的传统和服一样,这一物证还曾经引来众多日本专家、学者的好奇和考察。
这一天,我们一行四人在上蒜主人们的陪同下,先后来到金砂和石寨村的田间地头、农民家里,在滇池边划小船体验渔民生活的同时,还详细了解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新农村建设情况及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这些以种植花卉、蔬菜以及打鱼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村民,在生活富足以后,摩托车、面包车、轿车这些现代交通工具进入了他们有生产生活,村里还建有业余的文艺宣传队,在广场跳健身操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随着村庄道路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以及卫生厕所的修建、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村容村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环湖南路修通以后,村民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每个村子通过几百米的村庄硬化道路就可以接到环湖南路上,以至于我已经认不出、找不到了几年前来这些村庄的村间土路。
糟鱼、臭豆腐、新鲜鱼虾、鲜花是这一带的特产和美食,趁着美食和陈年老酒的兴致,我们一行十余人荡舟滇池,游览白鱼河湿地公园,无障碍的说笑、交流、留影。在白云青草间远观滇池风光,近看滇池水域治理成果,享受田园、湿地的新鲜空气以及大自然的安详与静匿。
想着这次采风的目的是要为上蒜的村民写一组有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民歌,所以我认真的记下了这一天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悟以及上蒜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和美好新生活。
【美丽的乡村小镇作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