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技推广现状与发展

2020-06-25 来源:星星旅游
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

一、全市农技推广工作现状

(一)推广体系现状。目前,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了由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各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机构的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全市种植业有市、县、乡三级技术推广机构59个,机构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中市级1个,县(市)级5个(四个城区没有推广中心 ),乡(镇)级53个。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数419人,其中,市级编制34个,实有27人,空编7个;县级编制190个,实有158人,空编32个;乡镇编制(不含四城区的8个乡镇)195个,空编24个,实有171人;四城区的乡镇站实有9人;在乡镇站实有的180人中,有14人占推广站的编完全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有120人既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又兼职政府的农业统计、信访、计生等其他工作,只有46人专门在乡镇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目前,全市农技推广部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54%,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40%左右。市县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的办公

场所、设施设备较好,乡镇农技推广站财产流失较为严重。2001年乡镇合并前全市共有76个乡镇农技站,其中有42个乡镇农技站有独立办公场所。后来陆续被当地乡镇政府拍卖、侵占或挪作他用。目前,全市53个乡镇仅剩8个乡镇农技站仍保留独立的办公场所,其他的乡镇农技站

1

均在政府楼办公,给1-2个办公室。

(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职能。根据省各业务部门机构设置,市、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内部设置了栽培技术推广、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经济作物、农业环保等内部机构。乡镇统一为农技推广站,没有内设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十一条 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 (一)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 (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 (四)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

(五)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 (六)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主要工作情况。一是推广农业新技术。全市各级农技推广机构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产出率和农产品品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每年落实实施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40多项,累计新技术应用面积2800多万亩次。推广应用的水

2

稻大中棚钵体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单产由当初的300~4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推广的玉米大双覆栽培技术项目使玉米单产由普通栽培技术的400~500公斤提高到近千公斤,增产幅度超过50%;近几年重点推广玉米、大豆、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对俄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安全高效防控技术等十大重点推广项目,累计推广面积2000万亩次。十多年来共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196个,完成省、市推广项目108项,获省、部级丰收计划奖76项次,获省(部)级和市级科技进步奖28项;已建成县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带15条,科技示范园区50处,种植业科技贡献率已由30%提高到现在的45%,有效推动了我市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多年来,全市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农业结构调整,通过集中办班、广电讲座、流动课堂、现场讲授示范、科普展览、科技三下乡等形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已连续10年举办了农业新技术师资培训班,编写了《农艺师之友》、《农业实用新技术》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农业科技书籍和培训教材13种,年举办技术培训班30多期,年直接培训农村干部和农民3000多人次。全市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每年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00多期,并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科技大集、田间课堂、,培训人数达20万余人次,基本实现了户均一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在抓好科技培训的基础上,农业科

3

技人员经常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进行技术咨询指导服务,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传授到田间地头。三是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开辟农技社会化服务新途径。通过创办科技示范场和建立示范基地来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目前全市已建成国投农业科技示范场2个,省投农业科技示范场1个,自投创办科技示范场5个。通过开办“农技110”、农业信息网和农业信息“村村通”等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2003年市农技推广总站开通了两部农技“110”咨询服务热线,已进行电话咨询服务1800多次,解决技术问题300多个。2003年全市实施了农业信息“村村通”工程建设,有641个村实现了信息进村,占全市有信号的845个村的74%,发布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农业技术、市场供求和价格等各类信息4200多条。开展科技对接活动,直接送科技到农户。全市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每年有50多名科技人员与20多个村的40多个科技示范户建立常年联系,带技术、带项目入户,实行面对面指导,使新技术、新项目能及时的得到推广应用,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科学文化水平。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单位、涉农龙头企业以及一些专业协会的合作,共同推广新技术。

二、当前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作为科技与生产之间桥梁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然存在

4

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些地方和部分干群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有的地方还没有把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到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高度;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了解;对农业科技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决定性作用认识不足。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在很大程度限制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在非市场化农业条件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适应不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主要是:现今的农技推广体系是80年代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适应短缺经济的体系,不能很快从以高产为核心转到以优质高效为核心,无法适应新阶段农业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增加收入的要求;农业技术管理体制不畅,前几年的行政体制改革使“三权”下放,导致县乡两级业务断链,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管理职能虚化,在业务上难于管理。推广机制不活,推广手段落后,后续服务不到位,仍用管理行政机构的方式管理推广机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只管推广技术,不管产品销售,只管技术先进,不管经济效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广大农民的要求。

(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薄弱,服务“断层”。一些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常年被抽调去搞各种“中心工作”,技术推广人员又多又缺。

5

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现象普遍存在,非专业人员顶岗占编较多。农技推广机构人才断层,知识单一、老化问题严重,近几年来县以下农技推广系统很少进大学毕业生。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中没有深造更新知识的机会,现有的农技知识跟不上当前的科技发展形势。每年参加在职进修的人更是廖廖无几。部分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偏低,不具备必须的农业技术知识和推广技能。农技推广部门的人才结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掌握常规技术的多,了解新技术的少;懂生产性技术的人才多,懂加工贮藏的人才少,单专业性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四)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由于各级政府财政困难,普遍削减或取消了预算内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各级推广部门陷入困境。一些农技推广人员下乡无相应的工作经费,少数乡镇站甚至没有最简单的技术设备,处于下不了乡、讲不了课、搞不了活动的状态。有的乡镇农技人员的工资都不能足额按时发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意见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点看,还是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看,农业科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显著。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

6

展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中,农技推广工作已成为关键环节,农技推广体系肩负着重要使命。为尽快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技推广步伐,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针对当前制约我市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市农技推广工作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依靠力量。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的重要任务。一是加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稳定和健全机构,明确公益性职能,提高人员素质,增加推广经费,改善工作条件,促进体系发展,发挥好“国家队”主力军作用。二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工作,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牵带型、示范园区展示型、专业协会带动型、科研院校引领型、农资部门牵动型、科技大户经营型等多种类型的社会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构,改变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打天下”的局面。三是继续开展好“送农业科技下乡”、“科技结良缘”、“科技之冬”、“农业科技大集”“农业科技百十一”等活动,以这些活动为载体,把专业性与群众性、经常性与季节性、培训与示范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普及农业新技术,为农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部门与农业

7

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及涉农龙头企业的合作,形成以公益性推广服务为主体,企业服务,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介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推广服务模式,积极探索用产业化形式推广新技术,并通过创办优质农产品基地等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生命在创新,创新的途径在改革。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建设适应市场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总体思路,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科学界定职能。改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评聘、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推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健全完善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使农技推广人员的“责、权、利”相结合。二是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到县。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任务是县一级承担的,乡镇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力量较弱,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困难。目前我们以行政区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符合市场经济和产业化的要求,应进行改革创新,理顺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将乡镇站“三权”上收,作为县(市)区农技推广中心的派出机构,由县中心统一管理。在事业单位改革前,要搞好调查研究,把有限的资源尽量向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集中。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要因地制宜设置机构,按经济关系、利益连结机制设置机构。

8

(三)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调整,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技推广体系必须抓住机遇,主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各级农技推广机构要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转变推广工作重点。一是建立主导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我市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多样,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建立什么都有、什么都管的推广体系。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重点搞好大豆、玉米、水稻、蔬菜、食用菌等的技术推广,要围绕主辅换位和地方特色经济,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市委、市政府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战略对应起来。二是建立质量效益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围绕发展绿色外向型农业、围绕推行农业标准化、围绕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围绕农民增收找任务,找位子,找出路,把推广工作目标从以生产技术指导和增产为主转向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为中心,实行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把推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第一位的任务。三是转变推广工作方法,与企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互助关系, 通过培养专业合作组织中的技术骨干力量和农村科技带头人,带动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支持。各级政府要按照《农业法》和《农技推广法》的要求,逐步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要把编制内的人员经费和推广经费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确保现有经

9

费不减,并逐步增长,保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正常运行。市县两级政府的农发基金每年都要安排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经费。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抓住国家增加对农业,特别是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机遇,积极编报项目,争取资金。

(五)加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改革的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农技推广的服务领域,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延伸。二是创新推广机制。要从传统的“农技推广”转向“农业推广”或“农村推广”,改变过去传统的技术示范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自上而下”的推广方法,树立以人为本“自下而上”、“参与式”的推广新理念。要不断创新推广方法,通过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农技110”、建立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搞好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手段。三是改革内部管理制度。要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结合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考核实绩、奖优罚劣的机制。四是关心技术推广人员、特别是有成就的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最大限度保留技术骨干。五是加强专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要切实树立人才观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利用优惠条件吸引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同时,要下功夫搞好在职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