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的狭窄和血管介入治疗
2024-07-29
来源:星星旅游
包头医学2012年第36卷第3期 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mediated long range ehromosom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omoter and the 2493. [10]Chen ZY,Liang K,Qiu RX,Luo LP.Enhancing microRNA trans— fection to inhibit survivin gene expression and induce apopto— sis:could it be mediated by a novel combination of sonopo— distl elaement located within the 30一UTR.Nucleic Acids Re— search,2011,(39):11. 【8】M Voglerl,D Dinsdale,Bcl一2 inhibitors:small molecules with a big impact on Cancer therapy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ration and p0lyethylenimine Chin Med J(Eng1),2011,124(21): 4-3592. Cell Death Differ,2009,16(3):7-360. [9] Amaral JD,Xavier JM,Steer CJ,Rodrigues CM.Targeting the p53 pathway of apoptosis.Curr Pharm Des,2010,16(22):503— [11]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0. (收稿日期:2012—03—30) 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的狭窄和血管介入治疗 涂雪松 (北京脑血管医院 门诊,北京 101500) 【摘要】颅内动脉在结构上有先天不足。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卒中的首要炳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 窄亚洲人多见于欧洲、非洲人.颅外动脉则欧洲、非洲人多见于亚洲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卒中的发生率甚 高。开展血管介入治疗能有效减少卒中的发生率,但其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发症有脑栓塞、血管闭塞、血管 破裂等。术中密切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可及早发现并发症。手术操作准确、仔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可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颈动脉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 【中图分类号】R7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07(2012)03—0141-03 1 颅内动脉的解剖特点 样本(21例)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7%。对中国北 与其他部位的动脉相比,颅内动脉缺乏外弹力 层,中膜较厚,管壁较薄,外径较小,穿支动脉更细 小,走行更迂曲。据一项统计,与相似直径的冠状动 脉相比,颅内动脉中膜厚度为(0.52±O.06)mm,平均 厚度为(0.094+0.03)mm,大脑中动脉近端外径为 (2.41±0.41)mm,冠状动脉中膜厚度为(0.36---0.03) mm,平均厚度为(0.87±0.23)mm,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近端外径为(4.5±0.3)mm。颅内动脉穿支直径<250mm。 颅内动脉上述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其比其他部位的 动脉更容易发生破裂。 2颅内动脉的狭窄 2.1 狭窄的发生率 2.1.1 在尸检研究中 据两项尸检研究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在脑梗塞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5%和31.4%tl 12】。 2.1.2在临床研究中 京、香港、台湾的4组缺血性脑血管病(96例,705 例,66例,108例)进行的有关检查发现,颅内血管狭 窄发生率分别为51%、36.6%、33%、25.2%,颅外血 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9%、2.3%、6%,颅内、外血管 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0.1%、17.6%。Suht4 ̄对来自韩国 医院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颅内和颅外动脉 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6%和34%,颅内动脉和颅外动 脉均狭窄发生率为50%。 2.2狭窄部位 在颅内动脉的狭窄中,大脑中动脉发生率最高, 大脑前动脉次之。DONG和Huang统计的两组资料, 在颅内血管狭窄中.大脑中动脉分别占73.3%和 66%.大脑前动脉占35.9%。Akins对一个小样本(2l 例)的统计,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占49%,大脑中动 脉狭窄占20%,大脑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各 占11%,大脑前动脉狭窄占9%。颅内动脉狭窄发生 ①在普通人群中,外国学者在2000年对中国北 方农村506人TCD的检查,结果发现,颅内大动脉 狭窄的患病率为7%。②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群中, 项有症状前循环TiA的DSA检查结果发现,颅内 动脉狭窄发生率为83%,颅外动脉为85%f31。中国王 桂红报道,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检查的颅内动脉 闭塞发生率为80.7%。Thazeb报道,中国台湾地区小 一部位有种族差异。研究显示,中国人颅内动脉狭窄发 生率高白人和黑人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高。据两项 研究,中国人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3%,白人 和高加索地区白人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 14%和5%。 3颅内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据北京市卫生局通报.北京市l8 79岁常驻居 民卒中发生率,男1.73%,女0.96%,平均1.3%,60 岁以上5.55%。据统计10%的脑梗塞和8%TiA是由 颅内动脉狭窄所致。重度颅内动脉狭窄年卒中发生 作者简介:涂雪松(1947一),男,福建省长汀县人,主治医师,大学本 科,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率为10.7%I5]。在亚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占 卒中病因的33%~50%,甚至更高。颅内动脉狭窄占 白人、黑人卒中病因的8%。据对21例颅内动脉狭 窄病例的随访.两年后,48%发生了缺血性脑血管 病。MarzewhkiI6]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50%d的 66例病人长达44个月的随访后发现。脑卒中发生 率为46%。Cariget对5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 随访,脑卒中的发生率为43%。据统计,大脑中动 脉狭窄的卒中年发生率为7%~17.7% 。Segura提 出.5%缺血性卒中是由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一项 对小样本(102例)狭窄度>5O%有症状颅内动脉狭 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SICAS) 的3年追踪研究表明.狭窄血管区域内再次发生缺 血性卒中的风险率为38.2%[81。 4颅内动脉狭窄的分级、分型 根据TCD检查中收缩峰速度(Vs),McA狭窄分为 轻度狭窄(160≤Vs≤180cm/s),中度狭窄(180≤Vs≤ 220cm/s),高度狭窄(Vs>220cm/s)[91。祁凤等nOl对发 病在一周内的75例脑梗塞的105条血管进行了 TCD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 轻、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41.9%(44/105)、 34.3%(36/105)、23.8%(25/105)。根据狭窄的程度 和长度,颅内动脉狭窄分为三型。A型最轻,病变血 管狭窄程度不高,狭窄长度≤5mm。B型狭窄严重, 病变血管已完全闭塞,但时间≤3个月,狭窄长度 在5 10mm之问。C型最重,病变血管闭塞时间>3 个月.狭窄长度≥10mm,存在多处狭窄。 5狭窄的自然演变 有学者根据颅内动脉狭窄的增减情况,将颅内 动脉狭窄分为进展型、消退型、稳定型。据一项统 计:进展型和稳定型各占40%,消退型占20%;进 展型平均狭窄程度从43.9%增至51.8%;大脑前、 中、后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32.4%增至49.7%;颈 内动脉颅内段极少为进展型。 6血管介入治疗的意义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卒中的首要病 因…] 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外科治疗 有内膜切除术(CEA)和血管成形支架置人术(CaS)。 颅内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外科治疗,由于病变 血管位置深在,只能开展CaS。CaS不仅可应用于 颈内动脉颅内段的治疗.而且可运用于颈内动脉颅 内段大的分支如大脑中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和 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椎一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 。颅内动脉的直径较细以及走行迂曲,增加了血 管介入治疗的难度,也限制了其的开展。技术的进 一步成熟以及新型支架的研制会推动血管介入治 疗的进一步开展。 包头医学2012年第36卷第3期 7血管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7.1颈内动脉颅内段 有症状患者狭窄度≥50%:无症状患者狭窄度≥ 80%:经影像学证实,狭窄处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 狭窄远端未建立侧枝循环;目标血管直径>2mm[ ]。 7.2大脑中动脉 存在着反复发生的rriA,药物治疗无效:DsA检 查存在一个>50%的狭窄,而且狭窄血管是TiA的责 任血管:影像学检查提示,由狭窄血管供应的区域内 存在明显的缺血改变或血流动力学改变l l4l。 8血管介入治疗的禁忌症 目标血管直径<2ram:血管因扭曲或严重变异导 致导管不能通过到达目标血管:血管狭窄因炎性病变 所致:血管狭窄广泛;目标血管有动脉瘤或动静脉畸 形:不能耐受为减少血管介入治疗不良反应而开展的 相关治疗如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对造影剂和 手术器械过敏;存在增加手术风险的疾病:①严重房 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心肌梗塞;②恶性高血压未 获有效控制;③近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或内脏出血,或 有出血倾向;④6周内发生过缺血性卒中;⑤缺血性 卒中造成严重残疾;⑥有全身或局部感染,且感染未 得到控制m 7J。 9血管介入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 9.1选择支架 术前应根据目标血管的长度和直径选择合适的 支架.选择原则是支架长度和直径应比目标血管稍长 和稍大一些。应选柔顺性较好的支架,以利将支架顺 利的送至目标血管内。 9.2麻醉 最好采用局麻,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进行处理。 但对已经发生卒中,需要插管或病情不稳定的病例, 应全麻。 9.3术前、术中、术后用药 ①抗血小板治疗。术前3天口服阿司匹林,300mg/ d,术后服用3周。②镇静。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 ③抗凝。术中先以肝素70U/kg给药,全身肝素化,再每隔 1小时以15U/kg持续给药维持,同时监测出凝血时 间和凝血酶元活动度,以修正肝素用量。术后继续给 3次肝素纳,每次500U。术后3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 素,5000U/12h。④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前3小时静点 尼膜同。1~3ml/h。术后3天继用。控制血压在正常水 平。 10并发症及处理 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有栓塞,血管痉挛, 急性闭塞,血管破裂,分支或穿支动脉闭塞,过度灌注 综合征『l& 。密切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是及早发现 并发症的关键。在球囊扩张过程中如出现头痛或球后 包头医学2012年第36卷第3期 143 疼痛,应想到可能发生了血管的破裂;在支架放置完 『8]黄立安,宋雪文,徐安定.脑血流和灌注储备能力评价在有症状 后头痛仍然存在表示可能发生了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人过程中出现肢体无力可能 表示已发生了脑栓塞或动脉闭塞。为了避免或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操作应仔细、准确,切勿粗暴。在球囊 扩张时要严格掌握扩张压力及扩张时间,以免应扩 张过度导致血管破裂。球囊扩张和支架释放时是观 察症状和体征变化的重点时间段,因为这一时期发 生脑栓塞的危险最大。每次球囊扩张后应进行1次 神经系统检查,以发现有无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Moossy J.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ntracranial arterial thrombosis. Necropsy studi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Arch Neurol, 1996,14:199—213. 颅内动脉狭窄诊治中的价值fJ1.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9): 655. [9 Sli9】wka U,Klotzsch C,Popeseu O,et a1.Do chronic middle cerbral artery stenoses represent an embolic focus?A multirange tran— scranial Doppler study.Stroke.1997.28:1324—1327. 【1O】祁风,徐恩,陆雪芬,等.MCA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储备能力研 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i o):742. [11]王伊龙,王春雪,王永君.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流行病学 叨.2005,13(6):418—420. [12】Brountzos EN,Petemen B,Binkert C,et a1.Primary stenting of subclavian and innominate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a single center’S experience.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04,27:616— 623. 【13】江苏省神经病分会脑血管病组.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 架置入术适应症的建议叨.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6): 418—420. [2】Leung SY,Ng TH,Yeun ST,eta1.Pattern of cerebral atherosclero— sis in Hong Kong Chinese.Severity in intracranial and ex— tracranial vessels.Stroke,1993,24:779-786. 【14】缪中荣,凌锋,李慎茂,等.支架辅助成形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 狭窄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2,8:657—658. 【15】 A1-Mubarak N,Iyer SS.Carotid artery stenting for the hish [3 Ni3】shimam K,Mc Henry LC Jr,Toole JF.Cerbrl angiaographic and clinical differences in carotid systen transient is chenic attacks surgical risk pateentsJ Cardiovase Surg(Torino),2005,46:1-8. 【16】高连波,杨建,胡荣鑫,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 beween American Caucasin and Japanese pataients.Stroke, 1984,15:56-59. 中动脉狭窄[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2):903. [17】The EC/IC Bypass Study Group.Failure of extracranial-in— tracranial arterial bypass to reduce the risk of ischemic 【4】 Suh DC,Lee SH,Kim KR,et a1.Pattern of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stenosis in Korean patidnts with stroke:different in— stoke.r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tandomized tri1.aN Engl J Med,1985,313:1191—1200. volvement of intracranial versns extraetniala vessels.AJNR Am J Neuroradiol,2003,24:239-244. 【18】 Moil T,Fukuoka M,Kazita K,et a1.Follow-up study after in— tracranil percutaaneous tranaluminal cerebrl balaloon angio. [5 Chi5】mowitz MI,Kokkinos J,Steong J,et a1.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niaal Disease Study.Neurology,1995,45:1488- 1493. plstay.MNR Am J Neuroradiol,1998,19:1525—1533. 【6】张军,周定标.实用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3.484—491. 【19】Jimenez C,Duong H,Olarte M,et a1.Recurrent abrupt occlusion after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for basilar artery stenosis:case report.Neumsurgery,1999.44:210—215. 【7】Wong KS,Li H,Lain WWM,et a1.Progress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 and its relationshtp with further vascu・ lar events after stroke.Stoke.r2002,33:532—536. (收稿Et期:2012—04—11) 固体分散技术研究进展 郭喜寅,李秀芳,张建瑞 (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药剂科,内蒙古 包头014030) 【摘要】固体分散技术,将一些难溶性的中药有效成分应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固体分散物。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溶 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也有利于中药制剂的剂型改革。本文对固体分散技术的定义、特点、制备方法、制备目 的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固体分散体;特点;方法;目的;应用 】图分类号】R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07{2012}03一O143—o3 固体分散技术是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 技术,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SD)是指将药物 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一种载体 介质中所形成的药物一载体固体分散体系。将药物 制成固体分散体所用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技术。 作者简介:郭喜寅(1970一),男,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人,主管药师,大学 本科,从事药房调剂工作。 中药含有多种脂溶性成分,采用传统的丸散剂型.溶 解性不好,生物利用率不高,影响了中药的疗效。近 年来,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脂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 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成为缓释和控释制剂。很大 程度上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l1]。 1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的特点 1.1增加中药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若干中药成分溶解度很小,应用固体分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