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6-02 来源:星星旅游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双牌县职业技术学校 唐 峥

摘要: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目前,该专业在生源、师资、教学和就业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本文试从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教法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应用专业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要求的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这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能否在这一趋势中适应社会发展,就要看学校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专业教学、教学实践是否能适应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国内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尝试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现状与问题

1、生源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和大学的扩招,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数逐年在减少。另外,由于人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认识错位和对职业教育的忽视也客观的造成了中职生源减少。因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已经成为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最后不得已的选择。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对于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常常超过50%来自贫困的乡

- 1 -

村,在此之前很少接触计算机,基本的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几乎为零;城里的学生倒是经常使用计算机,却是沉迷网络、游戏的“高手”;面对这样的生源状况,如何开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出合格的“信息蓝领”,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师资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中职教师不仅要求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求老师及时掌握专业方面的新信息和产业技术的新内容。如果作为教师掌握的技能都不是目前较先进、前沿的技术,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能适应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不可能实现“零对接”。本来,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老师要求每年2个月的对口企业实践,是充分考虑了该问题。但是,这个要求并不符合中职的实际。主要原因是中职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空余时间少,学校的资金有限,在各地区不能出台相关政府行为支持的前提下,能接收教师的企业少之又之,即使不考虑时间,单靠学校或老师个人根本无法实现每年大量的企业实践。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快,远远超出了其他行业。与之相呼应的,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实训设计与企业工作实际脱节。

3、教学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用“高不成低不就”来形容比较贴切,无真正的一技之长。学生是什么都学过了,但实际操作起来是什么都不会,用人单位用不上,具体实际的业务又不会。这与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模式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及实习实训的设计不合理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条件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均计算机台数、互联网、网络设备师资数量不足、知识陈旧,没有行业从业经历,职业实践经验不足,缺少对企业生产实际的了解,缺少对日新月

- 2 -

异的IT技术和行情的灵活应变能力。

(2)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名称混乱,办学重点不突出,与社会需要脱节;课程内容陈旧,落后于实际,也没有反映生产实际对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

(3)适合中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不足。教材资源奇缺,大部分中职校采用偏重理论的大专教材,这些教材理论性较强,有许多知识对于中职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还有许多知识对指导实践的意义不大;软件企业开发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数量少、质量差。

(4)教学、实习方式不合理。中职校的课堂教学总体原则是适宜、有用、有趣。许多学校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学生希望“所学的东西现在就是有用的”,或是“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中职校应在专业分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地适应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此外,学校的实训基地不够完善,缺少企业实训基地。

4、就业

作为国家四个紧缺型人才培养的专业之一,计算机应用专业成为许多学校争相开设的“香饽饽”。然而,许多学校本身办学条件不足,难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这样一种现状势必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发展,这对学生的就业势必就留下极大的隐患。从目前的就业的现状来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较低,背离了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初衷。

另外,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率低也与学校对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有关。学校及专业教师对行业及职业的变化敏感度不高,缺乏市场调研、考察;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准备不足;对毕业生的工作的态度、心态、责任感、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劳动的品质培养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3 -

二、对策与方法

1、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普遍使用计算机作为办公的必备工具,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人才。同时各行业广泛使用图文编排、视频处理编辑,对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学校应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特别是本地区状况,以及本校的实际来确定培养的目标和进行专业定位。目前比较适合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方向的有:

(1) 办公应用:以文印店的工作内容、技能和人员素质要求为培养目标。以各企事业单位的基础办公文秘人员、文印店的店员或业主为岗位。

(2) 网络管理:以计算机的安装(批量安装)、计算机的安全防范技术、机房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为培养目标。以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局域网,学校的机房和网吧的管理及维护人员为岗位。

(3) 计算机安装维修:以装机、机房布线、常见软硬件的故障检测和维修、计算机的销售技巧为培养目标。以网络公司、电脑城、电脑维修站为岗位。

(4) 平面设计:以图形图像处理、简单平面设计、装帧技能为培养目标。以广告公司、网络公司、照相馆、商场为岗位。

(5) 影视动漫:对中职来说,这是目前新兴的专业方向。以摄影、摄像、后期的编辑、动画的制作技能为培养目标。以县级以下的电视台、婚庆公司、摄像师、动漫公司为岗位。

- 4 -

2、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突出专业特色;

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保证专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学生培养必须走专门化道路,要有一技之长,同时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扩大学生的择业面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注重培养“一技之长”,突出专业特色。“2+1”的中职办学模式,第一学年安排320—340节的专业课,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中英文录入、办公软件应用、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和微机的安装与简单维护;第二学年则按照学生自愿、教师根据学生特长和性格等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原则给予引导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分方向学习,安排180节的专业课和160节的专业选修课,根据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就业需求,可分为高级办公应用、平面设计、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维护维修及机房管理、影视动画等几个专业方向。第三学年的实习,在不断进行市场调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准确的专业定位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职业素养渗透的基础上,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对口实习,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

3、重视市场调研,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市场调研为中职学校紧贴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依据。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应该是: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即以中职学生就业的岗位群及其对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为依据,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使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尽可能地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1)课程决策分权化。中职课程设计多方参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单位、教研组、专业组或专业部门牵头,聘请行业(企业)与用人单位,以及教育、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建立专业管理委员会,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在发达国家,中职校、行业等共

- 5 -

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比较普遍。

(2)课程目标综合化、具体化。总目标表述参照行业特点,分目标与子目标尽可能行为化。目标必须合理,经反复研究,能充分反映职业能力、岗位(群)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多方面需要。

(3)课程理论适度化。对理论课的要求是少而精,够用为度,大胆进行取舍。

(4)课程设计动态化。根据客观需要,新的知识、技术成果,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予以调整修正。

(5)课程结构模块化。知识单元化、操作模块化,达到模块最大利用,方便动态管理。

4、体现“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重构教学模式

中职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小组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但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需要我们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即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跟上考核方法的改革,才能相辅相成。考核的重点应转变为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技术,可以采用各项目单独考核、达标过关、分等级考核等多种形式实现考核实践化、达标化、等级化,更好地体现考核为教学服务。

目前我们经常应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由于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使现在的学生一门门课程学完了,却不知道在工作过程中如何运用,在他们的脑海里,是零零散散的一些知识。其主要的原因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为整个的学习过程设计一条主线,因此,针对某一模块,我们需要通过行业的调查及与企业的良好

- 6 -

的合作关系,获得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流程和真实的项目,并依此设计好模块教学的主线,让学生明明白白地知道他所学习掌握的每一个知识和技能在整个工作环节中的地位和用途,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在学习中获得工作的初步认识和工作经验,将来才有可能“零距离”上岗。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对学习者来说,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的,现在的学习是为今后的职业服务。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为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5、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建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我们必须考虑社会的需求并及时更新。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实用性应用人才,其教材应该着重于应用,就是怎样把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用到社会上,用到实际工作中。现有的教材明显滞后于教学的需要,积极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呈现出它的必要性,这也是体现学校的专业建设内涵的重要方面。

教材改革应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心,以技能训练为特色。教材应更好地体现为教学活动服务,为就业服务。进行教材改革,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创新型人才。设计好一个个的任务为主线来组织教材,创新教材内容的设计,打破现在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结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实用性,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应用等方式,构建技能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6、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结合的路子,营造良好的实训条件

实际的职业活动,培养学习者胜任实际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职业意识、职业道德、

- 7 -

职业素养、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安全意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工作过程和经历是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中职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走产学结合的路子,为学生的成才和就业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此外,鉴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的现状,积极进行校内实体的建设、工作室的建设,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切实落实,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积极的补充。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其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但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教学革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社会以及学校等多方的努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辽宁教育研究》

[2]秦虹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3]邢晖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职教论坛》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