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改如何突破提高与普及的瓶颈 关于学校课改的思考(中)

2022-11-14 来源:星星旅游
评论・博客 Columns 京海成功谈 课改如何突破提高与普及的瓶颈 关于学校澡改的思考(中) 文刘京海 课改已进行多年,课改的先进理念应该说已经 很深入人心。不是出现了许多公开课、示范课吗?上 课很精彩,而且一年比一年有提高。但是,作为校长, 我最关心的是家常课,如果平平常常的老师能够在 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上出像模像样的家常课,那才是 学生之大幸,家长之大幸,学校之大幸,校长之大幸! 这不是小问题,从各国的课改经验来看,也屡 屡出现这样的提高与普及的瓶颈问题,问题的成因 有很多,在我看来最根本的是旧的模型没有真正打 破,新的模型没有真正形成。人们总是习惯走老路 的,老路好走,轻车熟路,新路难走。理念是正确的, 那么具体的操作点是什么呢?怎么操作? 教学模型的破与立 提到模型,的确有人很反感。我以前也曾这样。 可是,课改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本身就是自觉 的行为方式,它可以是自觉的,但一定有自己的模 型,没有模型还怎么成为自觉的行为方式?我想, 改革就是一个不断地建立新的模型的过程。模型 具有稳定性和操作性,正因为稳定了也就有保守的 一面了。模型的建立就是要把操作过程中的一些 新的要素逐渐稳定下来。不过,模型的许多基本要 素本来就是不变的,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要 素能变吗?不能,只能从理念上给以新的因素。因 此,要简单地说把传统教学的模型打破,这是不科 学的。可以打破,但是必须重组,就是整合传统经 验,整合东西方教育经验,整合成功的教师的经验, 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化教育的模型。 建立模型也必须要求教师的参与,模型的建立 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 如果脱离教师的实践,那么这个模型是建立不起来 的。一般来说,少数优秀教师是创立模型,而多数 的普通教师是运用模型,所以对于多数普通教师来 说,必须提高规范水平,而对于少数优秀教师来说 婴简单地说把传统 敦掌的模型打 破,这 是不科学的。可以 打破,但是 必须蓖 组,就是粒台传统经 验,整合东西方教育 经验,整合成功的教 师的经验,建立一个 符合现代化教育的 模 。 教lj币精 i蹙l’}‘的f 题既要符合课程标 准的教学曰怀,义爱 符合学生 人知规律 与特点,既要避免问 题太容易学生不愿 尝试.也爱避免问题 太难学生无法尝试。 则是教无定法,应注重形成个性。两类教师不断互 动,两种力量不断转换,整个教学过程才能稳定、持 续、有效地不断创新。 普通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要经过三个过 程:首先是模仿,参照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 学;其次是理解,在掌握了优秀的教学方式后真正 理解这种方式的核心理念,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经 验;最后是创新,在熟练掌握基本教学方式的基础 上,创造出体现自己个性的新教学模型。 成功教育课堂模型的探索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们针对多数学校、多 数教师、多数家常课“以讲为主”的模型,经过长期 实践探索逐步摸索出成功教育课堂改革的模型。 一是“讲练结合”——帮助成功的课堂模型。 传统的“以讲为主,课后大量练习”的模型,是指向 完成知识目标的模型,虽然被学校教师广泛使用, 有意思的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一种质量很好。这样的学校往往是师资、生 源好的学校,教师讲得准、讲得清,学生听懂率、会 做率、做对率高,回家愿意大量练习加之学生自我 补偿的意识与能力强,即他们没听懂、不会做、做错 了会自己看看书,同学之间交流交流,实在不行他 们会求教老师。 第二种质量很差。这样的学校往往是师资、生 源较弱的学校。教师讲得不够准、不够清,上课效 率一般。这类学校学生回家往往不愿大量做习题, 最根本的是这类学生自我补偿的意识与能力不强, 既不会自主学习,也不愿与同学交流,更不会求教 老师,这就是许多普通学校也用“以讲为主”的课 堂模型,但质量始终上不去的原因。 上个世纪8O年代末,我们针对学习困难学生 集中的闸北八中进行了“讲练结合”课堂的探索。 这一模式压缩了教师的讲,及时跟进学生训 练,以教师的讲引导学生的练,使教师的讲和学生 的练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这种“讲练结合”,是“低、 小、多、快”原则指导下的讲练结合,针对学生实际, 我们精心设计“讲什么,怎么讲,练什么,怎么练” 的分层递进的序列。在练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 反馈,调节教学过程。 讲练结合使学生的成功机会增加,并迅速转化 为有形的事实,成功心理逐步形成,又由于当堂完 成了一部分习题,并且听懂了、会做了、做对了,回 家后的作业减少,学生能够且愿意完成,教学质量 自然就提高了。多年来我们实现了中下水平的生 源经过学校教育达到全区中上水平的质量,与教师 普遍实施这一模型密不可分,目前我们托管的农村 薄弱学校也把这一模型作为课堂改革第一阶段重 点实施的模型。 二是“讲想练结合”——尝试成功的课堂模型。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有许多同行来我 校听课,觉得闸北八中的课堂改革,不是先讲后练, 就是先练后讲,讲讲练练,练练讲讲,非常有实效, 但同时他们发现“讲练结合”的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调查告诉我们,学生觉得上课没劲。当时我觉 得很奇怪,我说:“你们不是听懂了、会做了、做对了 吗?你们不是成功了吗?怎么会觉得没劲?”孩子 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们说:“我们是听懂了、会 做了、做对了,但是所有的概念、定义、法则、例题如何 做,都是老师告诉我们的,我们只是‘机械操作工’, 所以觉得没劲。”这些反映使我们认识到,通过“讲练 结合”课堂模型的改革,学生知识学习是获得了成功,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这一水平的成功。 研究还发现,我们原来设定帮助成功,可以走 向自主成功,结果是分数确实提高了,但自主成功 的比例很低,尤其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不理 想,能力、人格等高层次素质难以充分提高。 简言之,帮助成功难以直接进入自主成功,需 要找到一个中介环节才能实现突破,一方面我们从 母亲教孩子学走路,由扶到半扶半放最后完全放手 让孩子学会独立走路的过程得到了启发;另一方面 作者系上海市闸北八中 我们从学生的不开心找到了学生主体作用可以进一 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 特级校长,上海市成功 步发挥的穴道。 教育研究所所长,首届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主体作用,就成为探索成 上海市教育功臣 功教育课堂改革的新模型的动力。答案在哪里?我 20¨.0【jA SI IANGHAI EDI jCATION 们清醒地认识到答案在实践中,在优秀教师的经验 中。我们曾花了大量时间到课堂听课,获得大量录像 课,并特别对优秀教师整个单元乃至整个学期的录 像课进行微格研究,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新的模型。 优秀教师常常有意无意把一些应该告诉、可以 告诉孩子的知识不说出来,而是变成一个问题或问 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的过 程。课堂观察发现每当这个时候,学生眼中都冒出异 样的光彩,整个课堂异常活跃,最后我们把这一经验 概括为“讲想练结合”——尝试成功的课堂改革模型。 这一模型的关键是:压缩讲练的时间不降低 效率,腾出时空让学生尝试。同时针对程序性、策 略性知识,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或者问题情境,激发 学生的尝试欲望和思维积极性。 这个过程的难度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既 要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又要符合学生认知规 律与特点,既要避免问题太容易学生不愿尝试,也 要避免问题太难学生无法尝试。 在此基础上,要重视尝试过程中的点拨引导。 让学生自主思维可能要比教师讲多花些时间,但这 样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能力,这对学生长远发 展意义重大。 尝试成功的课堂也有“讲”和“练”。这时的 “讲”是学生尝试基础上的讲,是针对学生尝试后未 能解决问题的讲,讲的时间大大压缩。这时的“练” 是在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发生应用过程中,理解水平 提高前提下的练,效率大大提高,改变了以往什么 都讲、什么都练的被动学习局面。 课堂模型在实践中革新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我们学校绝大多数教师、 绝大多数家常课都能贯彻“讲想练结合”——尝试 成功的课堂改革模型。我们的主要经验是充分发 挥优秀教师的作用,由他们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问 题与问题情境,精心设计点拨}I导学生的过程性资 料,在团队实践的基础上,收集经验问题,不断完善 修改,并不断地个性化,使整个课堂模型的改革始 终处在一个连续不断的革新过程中。 课改不是优秀教师和优质学校的专利,一定是 -每个教师、每个学校应该而且可以实施的,否则就 是纸上谈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