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点整理

2024-08-20 来源:星星旅游


《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概述

1、企业、管理及企业管理的概念及概念分解:

(1)企业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a.企业必须依法设立

b.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c.企业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d.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

(2)管理: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活动,合理整合,分配,协调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的高管人员或管理机构按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营利目标的活动过程。

2、企业两种主要法律形式的要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3、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手工业生产时期,工厂生产时期,企业生产时期

4、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关系明晰,

(2)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出资者按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度享有所有者的权益。

(4)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

(5)企业适应全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

企业的特征:生产性,封闭性,客观性,高效性。

5、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文技能,构想技能,设计技能,诊断技能,分析技能,

6、 科学管理、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要点;

(1)科学管理是就微观层面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内容包括

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2)组织管理理论就宏观层面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3)梅奥的霍桑实验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内容包括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7、企业的作用有哪些: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可提供就业、缴纳税收、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章 企业管理的职能

1、管理必须解决好的三个基本问题:

(1)组织适应环境(2)人适应组织(3)组织适应人

2、 企业管理的概念

3、决策:管理的本质;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是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决策的过程:识别问题,明确目标,预订备选方案,评价并选择方案,执行方案,评价决策效果)

4、 计划职能: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是指预先明确所追求的目的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

(1)计划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造性;

(2)计划的分类:按综合性程度分为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按时间长短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职能空间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按明确性分为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按程序化程度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3)计划的编制:明确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拟定备选计划,评选并选择可行性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5、 组织职能: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6、领导职能:领导职能指领导者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利,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下属人员完成领导任务的职责和功能。

7、控制职能

8、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合作!

8、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群关系学论主要理论要点有:

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②满足工作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④领导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组织集体工作,即发展持久的合作。

第三章 战略管理

1、战略的概念: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性的重大问题的策划和指导。

2、 企业战略的特点:全局性,长远性,指导性,竞争性,风险性,相对稳定性,适应性。

3、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和战略措施;

4、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一个规范性的,全面的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评价,战略实施及控制三个阶段。

5、 战略环境的概念及分类、重要性:

战略管理环境指影响和制约企业及企业管理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重要性:

a.影响和制约企业管理的行为和效果

b.影响和制约企业的阶段目标与总目标

c.是企业管理必须依赖的因素

d.为企业管理指明方向

e.是企业管理的动力来源

f保障企业合法经营,打击违法行为

6、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

7、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管理思想

8、新经济时代的特征

9、企业的经营具

10、业战略必须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你的目标是什

么?”、“你想如何实现你的目标?”

第四章 市场营销

1、市场的概念:市场是指具有特定需要和欲望而且愿意并能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或欲望的全部潜在顾客;

2、市场机制的概念、各种具体机制:市场机制只市场交换过程中,参与市场活动的各主题无不受到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要素的制约,这些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就形成了市场运行的形式和制度,它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具体机制有竞争机制―关键机制,风险机制―制约机制;

3、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政治、人口、经济、文化、价格;

4、市场营销产生的必备条件:

a.买方市场的出现

b.产品营销只能通过公平的竞争实行而非其他

c.有健全的法制来保障和维护

d.经济利益的追求

5、购买行为的产生过程:认识需要,信息收集,备选产品评估,购买决策,购后行为;

6、消费者的购买模式:复杂的购买行为,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习惯性的购买行为,多样性的购买行为;

7、市场营销研究的内容及基本策略:

A.内容包括:

(1)市场情报,市场环境,市场观念

(2)市场需求,营销组织,营销战略

(3)营销策略

(4)涉及企业全部的经营活动――研发,供应,生产,销售,售后服务

B.基本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

8、市场促销策略概念及具体形式:

A概念:促销策略指企业如何通过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销售促进等各种促销方式,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产品信息,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已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B.具体形式:推式和拉式策略,人员促销,广告促销,公共关系促销,销售促销;

9、TM 表示注册中的商标、R表示注册商标

第五章 质量管理

1、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A.质量:质量是指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B.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是组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围绕质量而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

2、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3、质量的特性: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

4、 质量管理主要内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5、TQC的含义、特点

6、PDCA循环的含义、特点:

A.含义: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B特点:(1)PDCA循环顺序进行(2)大环套小环,相互推动(3)螺旋式上升

7、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由软件、硬件和湿件三个方面构成。

软件: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

硬件:包括厂房、设备、设施;

湿件:是指人员。

第六章 生产管理

1、 生产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生产是指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设备,物料,信息,技能,能源,土地等。

2、 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历程

3、生产的重要性: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必然内容;满足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行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4、名牌的特征:“四高”(知名度、信任度、购买度、盈利性)

5、生产管理的目标:高效、低耗、灵活、准时、清洁

6、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生产是围绕市场需求展开的,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

A产品更新换代加速;

B买方市场的形成;

C产品同质量化现象日益加剧;

D竞争导致规模经济时代的到来;

E市场规范化管理程度日益加高;

F品牌和服务越来越重要;

7、生产过程的构成:P163生产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8、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P163连续性,比例性,平行性,均衡性,适应性;

第七章 企业物流管理

1、物流的概念及价值。

概念: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讲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价值: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保证,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物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

2、企业物流的分类:按运输线路分类: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城市内运输,厂内运输;按运输作用分类:集货运输,配送运输;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一般运输,联合运输,多试连运;

3、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P212服务最优、质量最优、快速反应、总成本最低、库存合理化;

4、企业物流系统管理内容:

采购管理(包括六个模块,即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订货管理、退货管理、付款管理及采购价格管理等模块)

销售管理(包括七个模块,即门店订货管理、物价管理、批发管理、退货管理、销售日报、销售分析、应收账款管理)

库存管理(包括入库、出库、损溢、盘点、预警、综合查询等模块)

运输管理(包括运输计划、配载管理、运费结算、车辆信息维护);

5、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三个层次。

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力的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

2、人力资源的特点(主导性:、社会性:、主动性、成长性、复杂性和双向性)

3、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a.供给和需求的比较结果,

b.阐述在规划期内,企业对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各种人力资源配置的总体框架,阐明人力资源方面有关的重要方针政策和原则;

c.确定人力资源投资预算;

(2)人力资源业务规划,指总体规划的分解和具体化;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能极对应原理;

5、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准备阶段、预测阶段、实施阶段、评估阶段。

第九章 企业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现金平衡原则、收益风险原则以及利益协调原则。

2、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3、会计的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4、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个主要报表

5、企业的资金循环: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货币资金开始,经过若干阶段,资金依次转换为不同的形态,并最终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称为资金循环(周转)。资金循环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资金筹措、资金的投放使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及分配。

6、企业的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是指在企业的资金循环过程中,企业必然要与有关的方面发生经济关系。包括:

⑴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所有权的性质,反映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产权和经营权关系。

⑵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债权与债务的关系。

⑶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国家以政府管理者身份参与企业资金分配的关系——主要通过税收体现。

⑷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经济利益关系。

⑸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7、企业资金筹措(即资金来源):投入资金形成企业所有者权益、借入资金形成企业的负债。

8、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承担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上述三者有如下的平衡关系: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9、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和作用:

A、企业负债表的概念:资产负债是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年末、季末、月末)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由企业的经济资源即资产、债务和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组成,是以财务角度反映企业某一时刻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B、资产负债表能提供如下信息:

⑴综合反映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及资产的结构与分布;

⑵反映企业资金来源构成,了解企业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

结构,掌握企业的偿债能力;

⑶可以预测企业的财务趋势。

10、资产项下的主要内容:

⑴流动资产、⑵长期投资、⑶固定资产、

⑷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⑸其他长期资产。

11、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下的主要内容:

Ⅰ——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

Ⅱ——所有者权益:即企业的净资产。

12、流动资产管理:流动资产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和发出商品等。流动资产管理的意义及必要性、特点:

①在企业的全部资产中占的比例很大;

②形式变化很大,很快;

③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是

间接关系。

13、现金的特点:

(1)现金是企业可以立即作为支付手段的资产;

(2)本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料中,现金的流动性最大。

14、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赊销出去商品或劳务而形成的应该收回的款项,是企业活动资产的一部分——其实质上是相当于企业向客户提供的短期贷款而不需贷方支付任何利息。

产生目的: ①为扩大产品销路;②获得客户; ③竞争的需要。

不利之处: ①占用资金;②影响资金周转;③增大企业的风险。

15、损益表

(1)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由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组成,是动态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会计报表。

(2)损益表的作用: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为预测企业盈利能力提供重要依据;为企业管理人员决定未来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16、财务效果指标:财务效果指标是用来判断企业经营效果和财务状况的各种数值。它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主要有如下四类:盈利能力比率、负债比率、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

第十章 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的特征:民族性、客观性、独特性、综合性、继承性、人本性

2、企业文化的内在构成及内容: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

3、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内容: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

4、企业文化的内涵: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主题是以人为本、管理方式是软性管理为主、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