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是中学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合唱艺术以其普及性强、参与面广的特点,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合唱是一种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它不仅能够使人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谐的美、生活的美、健康人格的美。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团结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匈牙利着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
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能够培养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合唱的训练学习,既能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也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 一、合唱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现状
作为一名从业了近二十年的音乐教师,教育政策的数度改革变化,从来没有真正改变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的“副科”的地位。他一直以一种无地位、无组织、可有可无的状态存在。经常让道主科而名存实亡。在城市中小学情况好一些,而在农村中小学情况尤甚。每年的国庆节,学校都会举行班级合唱比赛。历年我都会问刚入学的新生 ,学过什么歌曲,大多数回答都是没有音乐课不会唱。(他们大多来自乡镇) 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合唱的概念就是大家一起唱。目前我国的县级以下中小学合唱教育几乎是空白。学生不懂什么是音高、节奏、调式等,更不用说什么和声、唱腔、情感之类的艺术
要素。中小学领导音乐教育观念的淡漠,全国教育大纲的混乱,(有的简谱,有的线谱和简谱结合,缺乏规范的训练模式)以及家庭教育的忽视,是合唱艺术滞后的主要原因。在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就改革了小学音乐教育,所有学生从6岁开始使用五线谱进行多声部训练,并提出“合唱队里没有我,只有我们”的教育理念。如今日本早已是合唱大国。日本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一直被全世界所肯定,我想跟他们从小在合唱课堂上的这种训练是有关联的。 二、合唱对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合唱作为一种多声部的艺术形式,和声织体的变化以及旋律的交错进行,使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独特的声音效果。可以使学生形成争取的审美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合唱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参加合唱的成员即是合唱的参与者,又是作品的聆听着和欣赏者。每一个合唱队员在演唱的同时,不仅演唱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作为直接聆听着也增强了他们的聆听和鉴赏能力。尤其在演唱那些古今中外的经典曲目时,无论是音乐上那种沁人肺腑的美感,还是歌词赋予作品的内涵,都会使演唱者从中受到感染和感动。学生在分享合唱带给他们艺术享受的同时,愉悦了精神并潜移默化的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使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形成了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合唱是一种群体性表演艺术,表现的是一种群体的情感和艺术。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与秩序。合唱可以使学生保持思想意识保持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想演绎好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每个成员都要做到声音上的统一和谐,在音乐表现上
要默契的相互配合。追求高度的和谐统一是合唱艺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是衡量一个合唱队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每个合唱队员都要有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从表现作品的大局出发,声部之间、队员之间、队员与指挥之间都要互相倾听,从而达到步调一致、配合默契。这种顾全大局,善于与人合作的团体意识,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合唱艺术一直在履行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职能。参加过合唱的人都有体会,在演唱那些情绪激昂的歌曲时,会令人精神振奋。优秀的合唱歌曲特别是爱国主义歌曲,都是与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让学生演唱这类歌曲,可以让他们重温历史,学习历史,从而激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学生心中,深化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例如《长征》、《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在革命时代,时至今日,人们在演唱时依然充满了革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在演唱这些作品时,会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会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将推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积极向上,是他们的生活充满力量。 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高级形式,同时又是一种集体审美活动,合唱将教会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对待他人,使他们养成一种宽容与慈爱的情怀,从而成为高素质的文明的现代人。我们应该认识到合唱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改造社会道德风尚的深远意义。
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合唱艺术在我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当代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
地位。这是全民素质提高,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合唱艺术无论在艺术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在向着更成熟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合唱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发展能够起到更加显着的功效,真正的体现历史了赋予它的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