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耕地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介绍耕地质量的概念、耕地质量的现状、耕地质量的评价方法探讨关于耕地质量的管理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条件,一些轻工业的生产原料也来自于耕地。耕地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给农村人口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条件,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当人口在逐渐增加的时候,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这就意味着我国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要依赖很多的新技术、新条件实现。因此,对耕地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一方面的工作,研发新技术、创造新条件是要做的另一方面的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对耕地进行保护和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耕地;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管理措施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但中国的耕地总面积在世界耕地总面积中只占7%。因此,我们的生存压力还是不小的。我国在2009年提出的耕地红线是对耕地进行保护和管理一种表现。耕地红线的概念是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最小值,这是一个基本值,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踩这条红线。为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我国到2022年的时候要实现10亿高标准的农田的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对耕地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不仅要做好这项工作,还要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耕地的有效管理。
1.耕地质量的概念
耕地的质量主要是指耕地在栽培一定的农作物的时候,耕地对农作物的生物生产力的大小(耕地地力)、适宜性、耕地利用后产生多少经济效益以及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这四个方面。 2.耕地质量现状 2.1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是土壤受或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底层的盐分逐渐上升到地面上,当水分被蒸发掉以后,盐分留在了表层土壤的过程。我国盐渍化的土壤具有范围较广,类型多样、面积大等特点。盐渍化土壤的人为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不合理的施肥方式的选择,当对土壤使用化学肥料的时候,一部分肥料被农作物吸收,一部分肥料则以其他方式留在了土壤中。那些被留在土壤中的肥料带来的影响就是土壤自身的供肥能力不足,进而使得土壤在化学性质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变化。生物肥料看似是一种绿色的肥料,殊不知,现在对牲畜的喂养,存在饲料饲养的情况。饲料中有一定的盐分,这些饲料被牲畜吃掉然后排泄出的粪便里同样会有一定量的盐分存在。这样的生物肥料被施到土地里,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盐渍化。另外一方面就是施含有某种含量较多的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使用,会减少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再有就是不关注有益微生物菌的补充,微生物菌可以帮助作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随着土壤使用频率的增加,有益微生物菌的含量会减少。如果不及时补充微生物菌,就会出现土壤板结、根系无法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吸收等恶性结果;二是对劣质肥料的使用。劣质肥料的使用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进而造成破坏作物的根系;三是长期运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长期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浇灌,会造成土壤被压实。如果对黏性土壤进行大水漫灌,会出现土壤的耕层进入厌氧状态,从而抑制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土壤的盐分含量被加大。对沙性土壤进行大水漫灌,一些微量元素会逐渐被淋到
土壤的深层,使得土壤的盐分含量增大。土壤盐渍化会带来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作物的生长;二是易发生病虫害;三是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2.2灌排基础设施不足或老化
一些地区的排灌基础设施是很久以前修建的,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及时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缮,导致其灌溉功能不能很好地实现。甚至有一些地区根本就没有排灌设施,这样地区的灌溉主要就是靠雨水和人工灌溉,雨水灌溉因其不确定性会让土壤时干时湿,同时也不能及时补充土壤所需要的物质。人工灌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及时添加相关物质和肥料,但其灌溉的程度往往会不彻底。 2.3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不高
土壤的有机质往往会对作物的产品有很大的影响。当土壤缺少有机质的时候,往往会在作物的生长态势上表现出来。目前,我国耕地的土壤肥力不是很高。如果不对耕地施用化学肥料,那么就会出现生长出来的作物产量小,品质欠佳等状况。
3.关于耕地质量的评价
对耕地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是实现对土壤有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选取适合的耕地评价体系和适用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是得到更合理的评价结果的前提。目前,在对耕地进行评价的时候,影响因素有许多,要选择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大、稳定性强并且能够确切地反映出耕地质量的差异性因素进行评价。全国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要遵从统一性、主导性、敏感性、实用性、独立性、稳定性的原则。具体到各地区,就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敏感性和主导性的原则,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各地区的耕地特点不一样,其评价指标和方式也会不一样,因此各地区要密切关注本地区的耕地质量。 3.1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合理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需要的结果,无论选取什么样的方法,最终都是要反映耕地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经验判断指数和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实际测产的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法。 3.2经验判断指数和法
经验判断指数和法的应用时间比较长。这种方法是依据经验来判断参评因素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占比。该方法在选择参评因素的时候主要以调查访问和经验为基础确定各因素在参评指标中的占比多少。这种方法根据评价单元累计参评因素的指数之和,再对照事前设置的不同耕地登记指数范围评定各单元的耕地质量。 3.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最早运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这是一种将复杂的内容进行模型化和数量化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大小。运用这种方法的人可以将复杂的系统性的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和多个参数,在各参数之间进行合理地比较和计算,最后得出不同方案的优劣势,以实现为最佳方案提供选择依据。耕地质量评价是多项因素的影响结果。层次分析法可以增强科学性和客观性,降低具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法。
3.4模糊综合评价法
当前,耕地的各种差异使得耕地的质量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因为耕地质量的好不好之间没有明确、具体的标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主要优势就是应用范围比较广。其主要劣势就是不同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耕地的质量评价上,会选择不一样的影响因素,就会导致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3.5基于实际测产的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法
根据要评价的区域的具体特征,考虑耕地的土壤质量。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具体包含耕作使用情况、自然环境、空间关系、基础设施的配备以及社会经济情况等因素。根据适当的比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类型、土壤类型、管理水平对田块进行作物产量的测算。以此实现作物产量与参评因素的联系的建立。 4.耕地质量的管理对策 4.1平整土地
对土地进行平整,可以降低土壤返盐以及盐斑的形成速度,可以让地面的受水更加均匀。同时也能实现在水资源的耗量上实现降低,还能提高土壤的脱盐率。 4.2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随着党和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的增加,可以较好地实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当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后,要对其设施进行合理地利用。使农作物的灌溉更加科学、合理。
4.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各地区要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该项工作可以说能从根本上改善耕地土壤的质量。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时候要遵从“田成方、路相通、树成行、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基本原则,可以实现有效引导耕地集中连片,对耕地的多功能布局进行优化。
4.4大力推行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适当结合。在对商品有机肥进行推广的时候,也要考虑秸秆直接还田也会对耕地有积极的影响。秸秆还田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比较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能对土壤的综合质量起到积极的影响,还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的生长和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实现土壤生物活性的提高。由此,推行秸秆还田是一种绿色的、环保的改善土壤质量的方式。我们应在接下来的农业生产中积极运用这一方式。 5.结束语
耕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因此,做好耕地质量评价,并对耕地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可以直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佳松,刘秀华,廖兴勇,等. 南方丘陵区土地整理新增耕地质量评价研 究. 西 南 农 业 大学学 报: 社会 科学版,2004,2 ( 1) : 30—33.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耕地质量演变趋势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 社,2008.
[3] 鲁明星,贺立源,吴礼树. 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2006,15( 4) : 866—8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