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政党制度60年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0-07-17 来源:星星旅游
透视 中国政党制度6口年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邓凌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重庆南岸区400064)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历史形成的新型政 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回顾建国以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60年的风雨历程,总结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发展 的基本经验教训,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政党制度,构建和谐政党关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推进我国民 主政治建设,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中国政党制度;60年历程;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0)01—0021—05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 国情背景和社会基础,而这些阶级力量的 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 组合、联盟,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 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 度产生的社会基础。”【2】 程序的制度性规定Ilj。它是现代国家政治制 鸦片战争以后 近代中国由一个独立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 的封建帝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 31 “对外推翻帝 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它既 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竞争制, 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 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适 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 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 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3]63 在民族、民主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经过新中 革命的双重任务之下,为改变国家和民族 国成立以来60年的发展,我国的政党制度 的命运,中国社会各革命阶级相继而起,领 已经比较成熟。回顾历史,总结基本经验教 导人民奋力抗争。 训,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 义和实践价值。 一自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国步人了政党政治时代。当时全中国政党 “四党、三派、两阵营”的政党格局。1911年 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中国同盟会产生后,各种政党相继产生.中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确立是中国 多达300余个,可谓政党林立.最后形成了 、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形成,并不是由 辛亥革命胜利,诞生了中华民国,以西方资 人的主观意志决定,而是由特定的历史条 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为蓝本的南京临时政 件、社会阶级结构和政党本身发展决定的. 府宣告成立,确立了共和政体。1912年8月 是各种政治力量长期斗争、分化、组合的结 10日,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公布.西方的多 果,这是政党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 党制议会民主正式被本土化试验。1912年 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近代这种 第一次国会选举,由同盟会演化而来的国 多阶级、多阶层的社会结构,是中国多个现 民党赢得国会多数,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然 代政党(包括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产生的 而就在力主内阁政治的宋教仁踌躇满志 收稿日期:2009—11—02 作者简介:邓凌(1978一),女,汉族,重庆南岸人,硕士,重庆社会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统战理论的教学和研究。 透 时,袁世凯派人于1913年3月刺杀了宋教 民主革命时期与中国共产党面临相同的政 仁,同年10月袁世凯被选举为正式大总 治处境,有着争取民族独立、反对独裁、追 统,1 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1 求民主的共同政治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 月又宣布解散国会。宋教仁遇刺身亡和第 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 一届国会的解散,宣告了民国初年资产阶 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并在抗日根 以共产党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制的雏形。各 级多党制在中国的破产,表明资产阶级多 据地中普遍建立起“三三制”政权.创造出 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4]。 民初多党议会政治失败之后。孙中山 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也在长期实践 吸取教训,“以俄为师”。明确提出“以党治 国”的主张。把国民党改组成为一个与下层 社会广泛联系、具有现代化高效率权力体 系的革命政党。但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和 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1927年至1949年新 中国成立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实行一党 专制,提出“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 袖”(蒋介石)、“一个主义”(三民主义),独揽 国家一切权力,对于其它政党,或者宣布非 法、进行镇压,或者抑制其活动,或者作为 其陪衬,实际上实行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的法西斯独裁统治。这种一党制违背了 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最终被历 史所抛弃[4Tr7 ̄。 历史实践表明,资产阶级两党制、多党 制和一党独裁制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 走一条崭新的政党政治发展道路,开辟和 创造一种适合中国土壤的新型政党制度。 这一历史使命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 共同承担了起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纲领,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为实 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 福而奋斗。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 1945年)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成立的各民主党派。其社会基础是民族资 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两个阶 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是 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2】。中国各民主党派在 中经过比较,自觉、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1948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口 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 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民主党派的响应。 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起参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 立。 二、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党制度的嬗 变与发展 从1949年到现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 已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实行了整整6O年。纵 观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6O年,大致经历了 以下四个阶段[51: 第一阶段(1949--1957年),是中国多党 合作制的初步发展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时 间.是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发展 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有了法 律的确认和政权的体现,有中国共产党正 确政策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 的共同努力,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得到了 全面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制 定了对各民主党派的正确方针和政策,在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正式提出了“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从根本上保证 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全面健康发展;以 政协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以《共 同纲领》作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从组织 政党制度透 上政治上保证了多党合作的全面健康发 针政策的政治协商变成了形势教育和情况 严重损害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 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各民主党派自 汇报,身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发展。总人数从新 第三阶段f1966--1976年),中国多党 中国成立时的1.1万余人,到1956年底的 合作制名存实亡时期。十年文革,中国民主 1O万余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各民主 党派遭到了灾难性的打击,中国多党合作 党派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自觉投 制度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严重挫折。在错 身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 误理论指导下,把民主党派作为反动党团, 反五反”、社会主义改造之中;建国初期中 把民主党派的成员打成敌人,把广大知识 共与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合作 共事得到全面发展.取得巨大成功 第二阶段f1957--1966年),多党合作制 度的严重削弱时期。从1957年反右到1966 年文化大革命发生.是中国多党合作制遭 到严重削弱的时期。这一时期,多党合作的 格局虽仍然存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 方针也没有被放弃,但由于“左”倾错误的 影响,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受到严重损 害,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和作用明显下降,其政治功能亦逐渐丧失。 全国有55万人被划为右派分子,民主党派 受到严重打击。截止1958年1月统计,民 盟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人达6000多人.约占 当时盟员的20%:民建成员中被划为右派 分子的达3147人.占会员总数的13%:民 革成员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占全体成员总数 的9.4%;民主党派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 员被划为右派分子的35人,占委员总数的 20.2%;省市一级组织的委员被划为右派的 153人,占委员总数的23.1%l5 。他们中半数 以上失去了公职。相当多数被送劳动教养 或监督劳动,很多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在组织方面,各民主党派在整风期间停止 组织发展,此后,组织发展也长期处于停滞 状态。反右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损害了民主 党派与中共长期形成的亲密合作关系,使 民主党派由中共的亲密朋友变成了被彻底 改造的对象;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由双向 监督变成了单向改造:由对国内外重大方 分子列为“专政”对象.多党合作制度被根 本否定。从1966年8月下旬开始,各民主 党派、各级政协机关陆续受到大规模的冲 击,被迫停止办公.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形 同虚设。民主党派人士惨遭迫害,一大批政 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遭到揪斗,有的被 “隔离审查”,有的被非法逮捕关押,以致被 迫害致死,造成令人痛心的后果。在十年浩 劫期间,人民政协的作用被践踏:民主党派 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制度被取消;民主 党派组织被解放.成员被迫害:民主党派与 中共长期合作的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警 Q 第四阶段(1977年至今)。中国多党合 作制恢复、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从粉碎 “四人帮”到中共十一届 中全会召开,这 两年是我国在政治上徘徊和过渡的时期 中共中央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方针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平反冤假 错案,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此后,中国多党 合作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 度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会文件中正式确定 下来。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意见》,明确提出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 透 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派的包容性。第2O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从 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执政党的角度赋予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阶 ∞1] r00∽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 段的新任务:“民主党派可根据自身特点, 展”载人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中国多党 开展有代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 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1997年,中 作。”在中共的支持下,各民主党派的组织 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79年各民主党派恢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人中国共产 复活动时,其总数约为6.5万余人。到2008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02 年达到了7O多万人。 年中共十六大又将坚持完善这项制度写入 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2005 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 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 明我国政党制度进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 化的新阶段。 同时,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有了很大 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积 极支持和帮助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尤其支持他们独立地开展工作。1980年12 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在各民主党派各级组 织中一般不再发展中共党员的规定。1982 年1O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统战部《关 于民主党派撤出我党人员问题的报告》。这 两项决定对民主党派独自开展工作起了很 大作用。1996年,各民主党派中央联合召开 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在协商基础上形成 《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 纪要》,开民主党派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的先河。从1998年起,各民主党派都重新 制定了党章或党纲,这些新党章显示出各 党派自身的一些特色。2004年1O月我国八 个民主党派中央共同下发的《进一步做好 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对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明确了基 本要求和条件。2005年3月,《意见》适时地 将民主党派的构成界定为“一部分社会主 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 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扩大了民主党 三、中国政党制度6O年的基本经验及 启示 (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历史形成的 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保障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迥异于世界各国政 党制度,是历史形成的一种新型政党制度. 是中国人民的一项创造。它既不是西方意 义上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是一党制,而 是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即“共产党领导、 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 与以往认为政党的基本特征或要素(即“通 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各种活功,广泛争取非 党群众支持.竭力争取执掌或参与国家政 权,以实现自己的政纲”)不同,我国各民主 党派并非以上台执政为目的,不是执政党, 执政并非其功能,它们的功能是参政,这也 就是说。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出现了以参 政为目的而活动的政党。这是一种新思路、 新实践。为政党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 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 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维护了安定团结 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力推进了我国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地发展,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的有力保障。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基础和根本 前提 制度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 认识这一基本经验。 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005年中共中央在《意见》中进一步系 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统表述了中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 用.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民主党派 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最基本经验。 6O年的多党合作历程中表明,各民主 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  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坚定地接 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受共产党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要按照“十六字”方针,保持和谐的政党关系,共同致力 路.两者“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亲密合作。荣辱与共”,不管在何种历史时期,何种困 难面前都经受住了考验。中共对各民主党 派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而不是组织领 导。中共的这种政治领导,不是在国家管理 中行使强制权力,直接向各民主党派发号 施令或者下达任务,而是通过参政议政等 途径。把执政党制定的发展目标和重大方 针政策.同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听取意见 和建议.从而使之更加正确、科学、合理。 中国多党合作制不是游离于国际环境 之外孤立运行的封闭的政治体系。新时期 新阶段,民主党派更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只有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包括各民主党派在 内的所有力量凝聚起来,从根本上抵御西 方议会制、多党制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发展 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保证多党合作的 正确政治方向,保证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 的全国人民集中精力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三)正确认识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 和作用,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是中国政党 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关键之一 我国政党制度曾遭到巨大的破坏.重 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对民主党派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反右斗争以后我国 政党制度二十多年的曲折表明.正确认识 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构建和谐的 政党关系,是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和完善的 关键之一。新时期新阶段.我们更要清醒地 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政党关系 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和谐不是没 有矛盾,不是要消灭不同和分歧,而是注重 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解决方式; 和谐也不是无原则地一团和气,而是注重 对矛盾的正视和妥善处理,在求同存异中 各得其所、互相协调、融洽相处。和谐的政 党关系应该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共同发 展。坚持执政党建设同参政党建设的互相 促进。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参政党的 参政能力:应该是政党之间的相互信任和 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政党制度 望 的功能,体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巨大优 Q 越性。 鑫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16.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N].新华每日电讯 报.2007-11—16.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c】l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31. 【4】刘铁成, 鼎焕主编.中国政党制度概论【M】.长春:吉林 人民出版社.1992:51-57. 【5】王德夫,向勤.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抉择fM】.武汉:湖北 人民出版社1993:214-249 责任编辑:刘开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