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
课题:海底世界——数数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
的乐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心里高兴吗?暑假前,大家都在不同的学校或班级上幼儿园,现在同学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从今天以后,都应该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我也是咱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3、师: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房子、制造汽车、电
视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放录象《海底世界》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热带鱼、珊瑚……)你们想不想看的更清楚些?
(课件:课本图片)板书课题。
2、师:图片上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 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数量。师:你是怎样数的?(生说:一行一行的顺序……)师
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
师: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的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画
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7、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8、师给学生渗透海洋生物的知识及进行环保教育。
三、拓展应用 1、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己表现怎么样?
五、课外延伸
回家数自己家里的物品,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6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能规范书写1~5各数。
3、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
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数10以内的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会写1~5各数。
教学难点:1~5各数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咱们美丽的校园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那就是你们,来到学校里高兴吗?遇到了哪些快乐的事情呢?(生说)有好多小学生也和你们一样,在学校里觉得非常快乐,你们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板书
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数数: 1、出示“快乐的校园”图,引导看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同桌互相说,比一比谁观察的仔细,说的全面。
(生观察图,同桌交流)
2、指名回答。
3、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谁能帮老师解决它?(师提问题:天上有几架飞机?可根据学生的回答
情况变换问题)
指名回答。
4、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2、3、……
5、在图中,1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
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2呢?…… 6、引导学生读数,(正数、倒数)
7、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规范的书写1——5各数。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数字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师示范写法。重点说明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每个字在格中的布局。
(3)引导学生进行写数练习。重点指导“3、5”的书写。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先说说图中有什么,然后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
2、本题是认数、写数的综合练习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在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
子图,最后进行1~5的写数练习。
3、交流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数家中物品的数量。
可先在小组内(或同桌)进行,然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教后札记
1、同学们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
的乐趣。
3、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4、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
的乐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第三课时
课题:练一练
内容: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6~7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能流畅地书写1~5各数。 3、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估计意识。
4、巩固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巩固对10以内数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知 1、指导学生正数、倒数。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1~5各数。
二、练习巩固
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了解5的组成。
可以拓展到其他数的组成。
第4题,本题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动物统计图。练习时,不要求学生叙述表格的含义,只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结合实物图填上合适的数就可以了。强调学生认真数出3种动物的数量,正确填写只数。
第5题,练习时,只要学生涂的个数与数对应起来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涂的方法。涂完后,引导
学生主动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双数。渗透相邻数。
第6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相互交流和订正中,完善自己的想法。练习时,教师可以设计
相似的题目,扩展到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5、第7题,提供的数的信息很多。练习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可现在不数的情况下说
出大约的数量来,然后再进行数数验证,以此训练学生的估计意识。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扎记
同学们能够准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能流畅地书写1-5各数,而且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估计意识。学生能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
学会了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的乐趣。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教学设计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第62--63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 和数位“个位”、“十位” 。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
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嗨!圣诞节快乐! 有一伙人在四处打听你,还说逮住你不会轻饶你,他们一个叫财神,一个叫顺利 ,领头的叫幸福!我问过烦恼了,它根本不爱你,还说永远不理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自做多情!还有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它暗恋你好久了并且一生不变! 提前祝你:新年快乐 要发给二十个人你这一年就会财源滚滚,如果删除不发,那你这一年就会破财。发吧!我也被逼的,谁叫你人缘好情,引入课
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领你们到海边去看一看,好吗?
教师出示:“海鸥回来了”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看到图,你想知道什么?提出你们的问
题。
学生看挂图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水中有多少只海鸥? 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学生自己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并汇报自己的结果与过程。教师可提倡学生多种数法,只要数
的正确就可以。 2、教学认识11和数位
(1)、如果用一根小棒表示1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多少根小棒?同学们快来摆一摆,摆完后并
观察小组内各同学摆得是否与你的相同?若有不同,你认为哪种摆法好,为什么?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体会比较可能想到把10根放在一起,1根独放,这样便可以一眼看出
11根。
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出10根在一起,1根独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认识。
(2)、学生看着展示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10根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十位”。十位表示有几个十,这1根
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4)、怎样用计数器表示“11”呢?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拔珠表示,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教师最后总结: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拔1个珠子,这1个珠子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拔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
(5)、教学“1”的写法
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1个一,在个位上写1。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出
较好的展示给学生们,其余同学模仿书写。
3、教学认识19
我们来看“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学生可以数一数,摆一摆,拔一拔。然后分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意见,讨论怎样一看就知道“有多少只海鸥?”那就写出来,教师指导学生练习“19”的书写,
4、教学20的认识
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一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呢?学生数一数,答20。那20,我们应怎样摆,怎样拔?学生操作。可能出现1个十和10个一组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珠,而在个位上拨10个珠,也可能出现在2个十放在一起,或要计数器的十位上直接拨2个珠,这样教师要及时
鼓励和引导学生要善于思考,找出最快最好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小组内拨珠比赛,一个小朋友说11、12……20,其余小朋友拨珠。
2、找朋友。教师发给学生数字卡与1个十和3个一,8个一和1个十,2个十,1个十和6个一,1
个十和1个一,分组活动找到自己相同的朋友。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还想了解什么?请学生上台说一
说,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
教后记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 和数位“个位”、“十位” 。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
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64页,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知道加减法
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看,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回答:
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同学们根据以前我们的知
识,能否列出算式?
1、摆小棒
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可能一根一根的摆放,也可能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共计15根,也就是12+3=15。也有部分学生先摆3根,再摆2根,最后放10根,也是15。即3+12=15。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学生说出自己计
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2、计数器
学生拨计数器计算12+3= 或3+12= 。学生独立拨,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拨法,
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板书12+3=15。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因为12叫加数,3也叫
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
3+12=15。(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小朋友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
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1、摆小棒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17-4= ,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 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生: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再用10根加3根就
是1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小组拨珠的过程。
3、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呢?有那么叫什么
呢?
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
三、估算
教师出示小方块,请学生看看,说说大约有几块,学生回答,4块、5块、6块,那么我们再来数一数,1块、2块……5块。教师再出示一大堆方块,请学生根据以上经验,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块?
生:30块 31块 40块 45块 35块
那么我们让一名学生上来数一数,共计多少块?
5块、10块 …… 40块
象这样我们从实际出发,用眼看大约有多少的过程叫估算。
四、巩固练习 估一估,数一数 65页第5题
五、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教后札记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知道加减法
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65—67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提高准确率。
2、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记数单位“ +” 和“—” ,明确11—20各数是有两个数位组成的。能正确比
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明确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集体数数,稳定情绪。
1、从0数到20,从20数到0。(建立数序概念)
2、男女生做接数游戏,可以2个2个的数或3个3个的数。(建立规律概念)
3、师生共做说写数游戏。教师说数,学生写数。(使学生养成认真听、写数的习惯)写后同桌交流。
二、教师操作,加强数位练习
1、教师用计数器拨数,学生说出所拨数及数位。
如教师拨17,学生答 17的个位上是7,表示7个一。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反复练习,增强
数位、数的组成及数的意义的认识)
2、师生做猜数游戏 ①1个十和5个一是( )
②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
③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 ) ④13的左边是( )右边是( )
三、学生操作,加强交流意识
1、学生用小计数器,每人拨一个数,并比较大小。
如,甲拨15,乙拨18。 甲说我的15比你的18小 乙说我的18比你的15大
......
2、学生用学具数字卡片做猜数游戏(20以内)
如,学生甲出示卡片11,学生乙说我要出的数比你的大的多。甲猜20,19,18......
四、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9题------全能练习 1、教师先指导每一个学生明确题意,再让学生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并重点指导学困生。
五、拓展练习(完成67页图画内容)——拓展思维练习
1、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都画的是什么? 2、估一估大海里的海鸥和船只各有多少只?
3、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愿意试试吗?老师
愿意随时帮助你!下节课我们继续共同探讨。
教后札记
1、继续练习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提高准确率。
2、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记数单位“ +” 和“—” ,明确11—20各数是有两个数位组成的。能正确比
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
教学目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备课
第2课时
课题: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练习课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立体图形,下面请与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并从学具中找
出相应形状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说一说,你想怎样摆下去。
此题是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正确答案,并说出理由,其他学生进
行评价。如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2、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分类练习旨在对前面所学的分类知识进行巩固。
可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要重视对第三、四组物品分类的练习。
也可让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圈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
通过摆方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巩固所学知识。练习时,可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先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
数法。
4、补充练习:教师教学用书79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三、整理评价
1、完成“我学会了吗”,数一数、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地分类数出各种形体后,填写简单统计表。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2、丰收园。
说说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到过我们所学的知识吗?今天你的表现怎样?
四、课外作业
1、用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搭出你想象的物体,并介绍给你的同伴听。
2、观察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
教后札记
1、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
课题: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7?58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
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
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师:小朋友在家里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屏幕显示:小朋友搭积木图。同学们想不想搭积木?现在,我们也准备了一些积木,同学们想搭什么就搭什么,看你还能发现什么,看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搭一搭。
(学生小组间可合作进行操作活动,然后汇报拼搭出的形状,并说明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同时放音乐,增强氛围,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进行汇报。
生:旅馆、幼儿园、别墅……
师:你们搭的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生: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师: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有些积木特别爱滚动?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
生:球、圆柱。
师:从积木中找出形状不规则的积木,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点学生找。我们一块研究剩下的积木。
据你搭建积木过程中的观察分分类。
(二)分一分。 学生分组分类,教师指导。 指名学生分类,投影显示。 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原因。
学生甲:长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学生乙: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正正方方的。
学生丙:球的形状象个皮球,面是曲的。
学生丁:圆柱的形状像个筒,它的两头是圆的,它上下一样粗,它的中间圆的,很光滑,像个柱子。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四种形状的物体。”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三) 拓展应用。 学生拿出学具盒放到面前,打开。
教师:里面有没有这四种形状的物体?有圆柱吗、球、长方体、正方体吗?
让学生数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面前。 师: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长方体。看谁搭的好?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对于学生的摆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师:用8个小正方体,能摆一个更大的正方体吗?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 要求学生把学具收拾好。
师:这四种形状物体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屏幕出示。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些形状的朋友吗?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有这些形状的朋友。可见,认识物体的作用可真不小!”
(四)课间休息
1、“老师说四种物体的形状,你来想他们的模样。”同时放音乐。 2、教师说名称,让学生从桌子上摸出这些物体,举给老师看。
3、请学生在封闭的口袋里摸,并说出它的名字。
4、小组之间进行摸物体游戏。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师生共同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59页第2题。
教后札记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
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在教材68—69页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判断左、右的方法。
2、在认识左右的方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领会“左右”的含义。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学会确定左右的方法。
3、通过“练一练”进一步巩固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2、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难点
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突破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与“左右”相关的实践
活动来领会“左右”的意义。
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感知左右,再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最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得以掌握确定物体
左右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小刀、一个文具盒、一把尺子。
学生准备
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小刀、一个文具盒、一把尺子。
教学步骤
一、做大小声游戏。老师大声说,学生小声说;老师小声说,学生大声说。
二、用左手、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教师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的小朋友举手。和同桌说一说好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左右”。(板书:左右)
3、体验左右。
提问:你们会用右手做哪些事情?
你们的右手真能干,那你们的左手呢?又能干哪些事?
左手和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很大。在你们的身上还能找到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4、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好吗,伸出你的左手转一转,伸出你的右手转一转;踏踏你的左脚,踏踏你
的右脚,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6、游戏。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好吗,老师发出指令,看哪个人做得又对又准。小学生准备好了吗? 摸鼻子,眼睛,眉毛,左耳朵,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肩……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桌交流左、右。
2、引导学生手指着说。 3、师生共同活动。
4、找多个学生说。 5、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三、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左边和右边。
教师活动 1、摆一摆。
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好吗?
2、数一数。
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了?
3、说一说。
“提问回答”游戏。小朋友,小朋友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4、再摆摆说说。
自己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回答。
学生活动
1、按老师的要求摆一摆好吗?在和老师,同学说一说好不好?
四、体验 “相对”,左、右的理解。
1、请同学们也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判断一下我举的是右手还是左手?(举右手)
2、请小朋友们也举起右手,和老师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教后记:
1.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判断左、右的方法。
2、在认识左右的方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问题
。
从而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69—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际或游戏中,体验前后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培养学生前后空间观念,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有兴趣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前后上下的意义。 难点:使学生确定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的突破: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前后上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与“前
后左右”相关的实践活动来领会“它们”的意义。
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位置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感知前后上下,再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最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得以
掌握确定物体前后作上下的方法。
教具:站牌、店牌与台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景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说一说喜欢什么动物,告诉大家好吗?老师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今天,在古老神秘的森林里举行运动会,想不想去看一看,?瞧,!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同学们这是400米跑道,猜一猜谁有可能来参加?电脑出示几个小动物,等枪一响我们开始给他们加油好
不好。点击枪声,同学们一起喊加油!
二、 主动探索交流
1、观察赛跑情景
师:现在谁跑在最前面,他的后面是谁,小松树跑第几,小兔又跑第几,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小朋友们可能观察的很仔细,观察仔细的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师:你们刚才说的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上、谁在下的位置及时的进行板书(前后左右)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同桌说,自己说,前后说等方法来完成,再说的同时,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同
学们说得真全面,说得真棒!使学生真正体现到了位置的相对性。
2、观察赛车
我们观察完了运动会,想不想看一看赛车,出示赛车场,小兔问大家,几号在前,几号在后,几号
在上,几号在下?想一想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学生回答。
三、 活动游戏,实践应用
乘车游戏:出示一个站牌,台阶让学生来辨认前后、上下的位置,活动过程多样化,加深位置的理
解,体会他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 讲故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边的生活实际编一个有趣的关于位置的小故事,讲给喜欢的
小朋友听,好吗?
五、 教师:“谁想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心情怎样?表现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学习?”
六、 作业:课下帮你的玩具排排队。
2、教后记: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际或游戏中,体验前后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培养学生前后空间观念,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有兴趣获得情感的体验。
课题:综合练习二
青岛版:第90—91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发给每小组一些数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课。
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那位
同学表现的最棒。 二、创设情境,指导练习。
1、教师出算式卡片:12-5= 8+7= 16-5= 9+6= (教师指名学生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想的。)
2、师:同学们你能不能独立完成90页的第1题。(生说:能。)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综合练习的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得数是11的算式8道;写13减几的算式8道;写得数是17的算式8
道。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发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三张数字卡片写出四个加减算式。 5、第4题,是小猴子、小狗在动物园里玩的情境图。教师先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小狗?然后指
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根据书上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推算两个小学生的年龄,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检查学生
的完成情况,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三、拓展练习
猜数游戏:“明明和丽丽的年龄都超过6岁,和是17,并且丽丽比明明大,丽丽几岁?明明几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教后记: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第92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发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一派丰收景象,你想去看看吗?
出示丰收场景图。 二、看图提问题
1、仔细观察图画,说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你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可在小组内先说说,再在班上交流。
3、解决提出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
(1)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到图中找与问题相关的已知条件,分清数字之间的关系,使用加法还是用减法。最后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试着尽可能多提出一些问题,
并从不同角度去解决。
(2)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内集体交流。
(3)刚才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结。
三、延伸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你在家里遇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记: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题:探索规律
青岛版:第9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一些数学思想方
法,形成初步探索规律的意识,开阔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课。
秋天到了,树上有很多美丽的树叶,黄的、红的、绿的,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课本上的树叶是按什
么规律排列的好吗?
二、探索规律
1、根据树叶排列的规律选择正确答案。练习时,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有序排列,产生兴趣后再
找规律完成练习。
2、魔术箱外面的起止数寻找规律,然后按规律进行填数练习。第一排魔术箱起止数的规律是相差5,
第二排魔术箱起止数的规律是相差6。
此题既练习加减法,又训练寻找规律,具有综合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3、规律填数练习。横着看,第二行是1、3、5、7、9、11,第三行是3、5、7、9、11、13,第四行是5、7、9、11、13、15,第五行是7、9、11、13、15、17。竖着看,除每一列的第一个数外,都是
按单数规律排列的。
二、活动小结。
这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记:
让学生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一些数学思想方
法,形成初步探索规律的意识,开阔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强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地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同一个题目可以用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口算。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新的问题,你们愿意动脑筋做一做吗?
二、自主练习 1、第1题。 方案(1)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9只小蝌蚪。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有几只?(9只)。
又有5只小蝌蚪慢慢游过来了。(老师再画出5只小蝌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蝌蚪,我们怎样来计
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9 + 5 = ( )只
指导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
方案(2)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个黑点子,再贴出5个黑点子。问:一共有多少个点子?怎样计算?让学生说
出算式。
9 + 5 = ( )个
让学生动手把1个白点子移到黑点子中去,并把它圈起来,这样就凑成了10个,5个白点子还有4
个。10个加4个就是14个。 同样的方法学习青蛙图和相应的算式。 通过学习操作,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
2、第2题。 数学游戏
分小组练习,4---6人一组,做说加法算式的游戏,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教师应先说明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说得数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1的算式全部找出来;说9加几的算式,就要把9加几的算式全找出来。还可以补充说得数是12、13、14、15等的算式;除了说9加几的算式,还可以说8加几、7加几等的算式。该游戏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
尽量有条理、按次序地说算式。
3、第3题。
通过找朋友连线,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
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
将这一道题制作成算式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让学生练得生动有趣。
4、第4题。 方案(1)
第4题是练习进位加法的口算题。算式是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次序排列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填写得数,在订正结果之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
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关系。不要求学生说清楚规律,只要能有体验就可以了。
方案(2)
将口算题制成卡片,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练习时,教师可补充小数加大数的算式。
5、第5题。 方案(1)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轻松一下。教师出示“小白兔拔萝卜”的挂图,让学生看图编数学故事,解决数学故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如:7 + 4
=11 、8 +5 = 13,这时可让学生说出列算式的理由,只要有充分的理由,就是正确的。
方案(2)
给学生创设“拔河比赛”情境,每边都有啦啦队。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找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6、 第6题。
出示小朋友在游乐场里游玩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可先解决“一共有多个学生”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棵树?”,“一共有多少棵花?”——引导学生讨论解答,
逐步培养自觉提问题,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自己做了哪些游戏,看到了哪些画面,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们玩得高兴吗?
教学反思:
教后记: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加强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
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76—81页内容备课
第一课时 领饮料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运动会插图,使学生得到很多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列式计算,进一步掌握20以
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使学生知道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
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谁参加过运动会?在运动会上热不热?渴不渴?热了渴了都喝什么?能喝多少?好,今天
我们学习《领饮料》这一课。板书课题:领饮料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出示“领饮料”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有几组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每个组都领的什么饮料,各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一组要8瓶矿泉水,7瓶可乐;二组要3瓶雪碧,4瓶可乐;三组要9瓶雪碧,5瓶
矿泉水。
三、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观察图形,根据插图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小组讨论。
2、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三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三个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一组和二组一共
要多少瓶饮料 ?一组和二组一共要多少瓶可乐 ?............)
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对提出较多问题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
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谁还有问题把它放在问题口袋
中,以后我们再讨论。
四、自主练习 活动一: 做77页的第一题:
分组写算式:北边的学生写7加几的算式,南边同学写4加几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写完后指名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全班同学交流。
活动二:做77页的第三题: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多种商品图及价格:钢笔7元、圆规5元、水壶9元、订书机6元、笔记本8元、铅笔1元、三角板2元、储钱罐4元。然后让学生说出,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其余同学列出算式,并计算
出结果。
活动三:做78页的第5题。
出示第5题的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讲一个小故事,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
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对提出较多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
五、游戏:投球
在若干卡片上写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分组发给部分小朋友,每个卡片当作一个球,在前面放好4个篮子,每个篮子上分别写上11、12、13、14。老师发出命令:开始,学生就把球放在相应的篮子
里。看谁放的又对有准。同学们轮流做游戏。
5+9= 6+8= 8+3= 4+7= 8+5= 9+4= 4+8= 7+5= 7+7 = 9+3
= 6+7= 3+9= 3+8=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教后记:
1、通过观察运动会插图,使学生得到很多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列式计算,进一步掌握20以
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使学生知道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
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位:韩店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备课成员:张呈岗 王传仓 审核人: 课题:《我 换 牙 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统计。
课时: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
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数学思考方面: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进行简
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引导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引导学生在与同学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
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卡、水彩笔、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牙齿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最近听说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在那里还可以让同学们了解许多有关牙齿的知识呢,大家想
去吗?(课件出示)
今天,咱们就跟着佳佳一起去爱牙宫参观一下吧!
二、教学新知:
1、首先进入护牙知识厅。(佳佳介绍牙齿的知识。)
教师相机板贴牙齿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换牙了吗?换了几颗?
如果老师想知道咱们班同学换一颗牙的有几人,换两颗牙的有几人,换三颗、四颗、五颗牙的分别
有几人该怎么办呢?(学生们分别说说自己换牙的课数。)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6人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老师发的题纸上汇总小组同学的
换牙情况。)
3、小组合作讨论活动结果汇报。
师: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汇总的?你能简单说一说吗?结果是怎样的?(教师相机提问一个小标志表
示什么?)
4、板贴题纸小格上图颜色的两份大图,指名小组长说说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分分类,再分别数一数,涂小格。另一种是一边问一涂边小格。)
5、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用的先分一分、数一数、涂一涂或一边问一边涂,最后再理一理的方法就叫做统计。
三、巩固新知: 1、走进开心电影城。
师:看了动画片,你记住了几中保护牙齿的好方法?(勤刷牙、用氟泰牙膏、找牙医、少吃甜食等。)
⑴统计小组同学每天的刷牙次数,看看有什么不同。
⑵统计小组同学每天一日三餐最喜欢吃的东西,看看大家的饮食习惯健康吗?
四、评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参观你有什么收获?
2、评比“最佳表现小组”。
作业设计:请你来当小小统计员,统计一下咱们班同学的生日!
课后小结:本节课中,主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数一数、理一理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让学生在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位:韩店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备课成员:张呈岗 王传仓 审核人: 课题:《我 换 牙 了》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页,自主练习。
课时:第八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知道统计结果。
2、在练习中,对事物进行熟练分类统计。
2、在练习活动中,感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获得统计结果。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让学生分组汇报,并介绍自己的统计过程及其方法。
二、 练习巩固
第一题,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和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解决统计图下面的(1)、(2)两题,再进行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统计图表,充分的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分析数据的能力。
第二题,教师借助书中提供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方法,体验分类统计的作用。教师先让学生交流图中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情况,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然后启发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将整理结果填在简单统计表中。如时间充足,教师可以联合体育教师组织同类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数据活动。在学生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
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三题,对学生进行调查,教师问学生喜欢什么小动物,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进行调查统计,小
组向班内进行汇报。 三、教师小结(略)
单位:韩店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备课成员:张呈岗 王传仓 审核人: 课题:《大蒜有几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统计。
课时:第八单元第三课时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经历大蒜瓣数的研究过程,知道所研究的大蒜瓣数的一般规律;巩固统计及有关知识。
2、使学生会用初步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体验研究的 活动准备:大蒜若干头,实物投影仪,大蒜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研究的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了:兄弟好几个,围着栏杆坐,脱掉白衣服,露出大肚子。
猜一猜,是什么?(学生举手猜谜)
师:对,是大蒜!这里有一头大蒜(出示一头大蒜),里面有很多的蒜瓣,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瓣。
1、2、3、……13,这头大蒜有13瓣。 那么,谁能对大蒜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①其它的大蒜有几瓣?②是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 师:对呀,是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呢?大蒜的瓣数有没有规律呢?
二、探索研究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大蒜的瓣数到底有没有规律,怎样去研究呢?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呢?请各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①数一数一头大蒜有多少瓣;②多掰开几个大蒜数一数;③记录下大蒜
的瓣数;④进行分析;⑤太辣,不能吃;⑥不能把蒜皮乱扔等等。)
师:大家想的办法真多,真好!请大家再商量一下,怎样才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你们小组研究的大
蒜各有多少瓣呢?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①用符号表示蒜瓣;②用数字表示蒜瓣等等。)
三、具体实施研究的方法
师: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的大蒜,就放在你们面前的小盒子里。
×××,你的大蒜是从哪儿收集来的?
×××,你的呢?
师:下面,咱们就按刚才讨论的办法进行研究吧!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四、收集整理数据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 (各个小组将记录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研究的结果:
师:能说一说你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各小组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表达的意思)
师:各小组都把自己本组研究的大蒜的情况展示出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我们班研
究的情况都展示出来呢?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①看一看我们班里每头大蒜的瓣数;②每个小组汇报,把全班的情况整
理出来,等等。)
师:我用(大蒜简图) 表示一头大蒜,在下面写上数字表示瓣数,象这样:
表示12瓣的大蒜有4头(师边说边演示粘贴图片)。
师:每个组选两名代表,一个报数,一个粘贴,其余的同学注意观察他们贴错了没有。
(全班统计的可能结果如下:
五、分析总结
师:观察一下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些大蒜的瓣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是:①我发现13瓣的大蒜头数最多;②我发现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③我发现最多的瓣数是19瓣,最少的瓣数是4瓣;④我发现11、12瓣的一样多;⑤我发现15瓣的比14瓣的、
16瓣的多;等等。)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大蒜的瓣数都不一样呢?②有没有超过19瓣的大蒜?③有没有1
瓣的大蒜?等等。)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本地产的大蒜,也可能其它地方的大蒜不是这种情况,小朋友们以后可以
去研究。
师:小朋友们,今天玩的开心吗?下次我们再玩,好吗?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备课
2008-09-14 09:06:18| 分类: 我的备课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
课题:海底世界——数数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
的乐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心里高兴吗?暑假前,大家都在不同的学校或班级上幼儿园,现在同学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从今天以后,都应该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我也是咱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3、师: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房子、制造汽车、电
视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放录象《海底世界》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热带鱼、珊瑚……)你们想不想看的更清楚些?
(课件:课本图片)板书课题。
2、师:图片上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 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数量。师:你是怎样数的?(生说:一行一行的顺序……)师
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
师: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的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画
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7、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8、师给学生渗透海洋生物的知识及进行环保教育。
三、拓展应用 1、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己表现怎么样?
五、课外延伸
回家数自己家里的物品,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6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能规范书写1~5各数。
3、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
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数10以内的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会写1~5各数。
教学难点:1~5各数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咱们美丽的校园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那就是你们,来到学校里高兴吗?遇到了哪些快乐的事情呢?(生说)有好多小学生也和你们一样,在学校里觉得非常快乐,你们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板书
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数数: 1、出示“快乐的校园”图,引导看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同桌互相说,比一比谁观察的仔细,说的全面。
(生观察图,同桌交流)
2、指名回答。
3、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谁能帮老师解决它?(师提问题:天上有几架飞机?可根据学生的回答
情况变换问题)
指名回答。
4、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2、3、……
5、在图中,1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
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2呢?…… 6、引导学生读数,(正数、倒数)
7、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规范的书写1——5各数。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数字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师示范写法。重点说明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每个字在格中的布局。
(3)引导学生进行写数练习。重点指导“3、5”的书写。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先说说图中有什么,然后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
2、本题是认数、写数的综合练习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在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
子图,最后进行1~5的写数练习。
3、交流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数家中物品的数量。
可先在小组内(或同桌)进行,然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教后札记
1、同学们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
的乐趣。
3、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4、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
的乐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第三课时
课题:练一练
内容: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6~7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能流畅地书写1~5各数。 3、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估计意识。
4、巩固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巩固对10以内数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知 1、指导学生正数、倒数。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1~5各数。
二、练习巩固
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了解5的组成。
可以拓展到其他数的组成。
第4题,本题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动物统计图。练习时,不要求学生叙述表格的含义,只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结合实物图填上合适的数就可以了。强调学生认真数出3种动物的数量,正确填写只数。
第5题,练习时,只要学生涂的个数与数对应起来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涂的方法。涂完后,引导
学生主动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双数。渗透相邻数。
第6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相互交流和订正中,完善自己的想法。练习时,教师可以设计
相似的题目,扩展到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5、第7题,提供的数的信息很多。练习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可现在不数的情况下说
出大约的数量来,然后再进行数数验证,以此训练学生的估计意识。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扎记
同学们能够准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能流畅地书写1-5各数,而且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估计意识。学生能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
学会了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的乐趣。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教学设计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第62--63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 和数位“个位”、“十位” 。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
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嗨!圣诞节快乐! 有一伙人在四处打听你,还说逮住你不会轻饶你,他们一个叫财神,一个叫顺利 ,领头的叫幸福!我问过烦恼了,它根本不爱你,还说永远不理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自做多情!还有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它暗恋你好久了并且一生不变! 提前祝你:新年快乐 要发给二十个人你这一年就会财源滚滚,如果删除不发,那你这一年就会破财。发吧!我也被逼的,谁叫你人缘好情,引入课
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领你们到海边去看一看,好吗?
教师出示:“海鸥回来了”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看到图,你想知道什么?提出你们的问
题。
学生看挂图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水中有多少只海鸥? 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学生自己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并汇报自己的结果与过程。教师可提倡学生多种数法,只要数
的正确就可以。 2、教学认识11和数位
(1)、如果用一根小棒表示1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多少根小棒?同学们快来摆一摆,摆完后并
观察小组内各同学摆得是否与你的相同?若有不同,你认为哪种摆法好,为什么?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体会比较可能想到把10根放在一起,1根独放,这样便可以一眼看出
11根。
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出10根在一起,1根独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认识。
(2)、学生看着展示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10根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十位”。十位表示有几个十,这1根
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4)、怎样用计数器表示“11”呢?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拔珠表示,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教师最后总结: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拔1个珠子,这1个珠子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拔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
(5)、教学“1”的写法
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1个一,在个位上写1。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出
较好的展示给学生们,其余同学模仿书写。
3、教学认识19
我们来看“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学生可以数一数,摆一摆,拔一拔。然后分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意见,讨论怎样一看就知道“有多少只海鸥?”那就写出来,教师指导学生练习“19”的书写,
4、教学20的认识
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一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呢?学生数一数,答20。那20,我们应怎样摆,怎样拔?学生操作。可能出现1个十和10个一组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珠,而在个位上拨10个珠,也可能出现在2个十放在一起,或要计数器的十位上直接拨2个珠,这样教师要及时
鼓励和引导学生要善于思考,找出最快最好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小组内拨珠比赛,一个小朋友说11、12……20,其余小朋友拨珠。
2、找朋友。教师发给学生数字卡与1个十和3个一,8个一和1个十,2个十,1个十和6个一,1
个十和1个一,分组活动找到自己相同的朋友。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还想了解什么?请学生上台说一
说,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
教后记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 和数位“个位”、“十位” 。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
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64页,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知道加减法
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看,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回答:
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同学们根据以前我们的知
识,能否列出算式?
1、摆小棒
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可能一根一根的摆放,也可能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共计15根,也就是12+3=15。也有部分学生先摆3根,再摆2根,最后放10根,也是15。即3+12=15。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学生说出自己计
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2、计数器
学生拨计数器计算12+3= 或3+12= 。学生独立拨,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拨法,
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板书12+3=15。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因为12叫加数,3也叫
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
3+12=15。(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小朋友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
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1、摆小棒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17-4= ,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 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生: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再用10根加3根就
是1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小组拨珠的过程。
3、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呢?有那么叫什么
呢?
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
三、估算
教师出示小方块,请学生看看,说说大约有几块,学生回答,4块、5块、6块,那么我们再来数一数,1块、2块……5块。教师再出示一大堆方块,请学生根据以上经验,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块?
生:30块 31块 40块 45块 35块
那么我们让一名学生上来数一数,共计多少块?
5块、10块 …… 40块
象这样我们从实际出发,用眼看大约有多少的过程叫估算。
四、巩固练习 估一估,数一数 65页第5题 五、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教后札记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知道加减法
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65—67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提高准确率。
2、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记数单位“ +” 和“—” ,明确11—20各数是有两个数位组成的。能正确比
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明确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集体数数,稳定情绪。
1、从0数到20,从20数到0。(建立数序概念)
2、男女生做接数游戏,可以2个2个的数或3个3个的数。(建立规律概念)
3、师生共做说写数游戏。教师说数,学生写数。(使学生养成认真听、写数的习惯)写后同桌交流。
二、教师操作,加强数位练习
1、教师用计数器拨数,学生说出所拨数及数位。
如教师拨17,学生答 17的个位上是7,表示7个一。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反复练习,增强
数位、数的组成及数的意义的认识)
2、师生做猜数游戏 ①1个十和5个一是( )
②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
③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 ) ④13的左边是( )右边是( )
三、学生操作,加强交流意识
1、学生用小计数器,每人拨一个数,并比较大小。
如,甲拨15,乙拨18。 甲说我的15比你的18小 乙说我的18比你的15大
......
2、学生用学具数字卡片做猜数游戏(20以内)
如,学生甲出示卡片11,学生乙说我要出的数比你的大的多。甲猜20,19,18......
四、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9题------全能练习 1、教师先指导每一个学生明确题意,再让学生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并重点指导学困生。
五、拓展练习(完成67页图画内容)——拓展思维练习
1、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都画的是什么? 2、估一估大海里的海鸥和船只各有多少只?
3、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愿意试试吗?老师
愿意随时帮助你!下节课我们继续共同探讨。
教后札记
1、继续练习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提高准确率。
2、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记数单位“ +” 和“—” ,明确11—20各数是有两个数位组成的。能正确比
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
教学目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备课
第2课时
课题: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练习课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立体图形,下面请与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并从学具中找
出相应形状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说一说,你想怎样摆下去。
此题是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正确答案,并说出理由,其他学生进
行评价。如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2、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分类练习旨在对前面所学的分类知识进行巩固。
可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要重视对第三、四组物品分类的练习。
也可让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圈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
通过摆方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巩固所学知识。练习时,可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先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
数法。
4、补充练习:教师教学用书79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三、整理评价
1、完成“我学会了吗”,数一数、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地分类数出各种形体后,填写简单统计表。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2、丰收园。
说说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到过我们所学的知识吗?今天你的表现怎样?
四、课外作业
1、用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搭出你想象的物体,并介绍给你的同伴听。
2、观察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
教后札记
1、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
课题: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7?58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
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
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师:小朋友在家里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屏幕显示:小朋友搭积木图。同学们想不想搭积木?现在,我们也准备了一些积木,同学们想搭什么就搭什么,看你还能发现什么,看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搭一搭。
(学生小组间可合作进行操作活动,然后汇报拼搭出的形状,并说明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同时放音乐,增强氛围,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进行汇报。
生:旅馆、幼儿园、别墅……
师:你们搭的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生: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师: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有些积木特别爱滚动?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
生:球、圆柱。
师:从积木中找出形状不规则的积木,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点学生找。我们一块研究剩下的积木。
据你搭建积木过程中的观察分分类。
(二)分一分。 学生分组分类,教师指导。 指名学生分类,投影显示。 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原因。
学生甲:长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学生乙: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正正方方的。
学生丙:球的形状象个皮球,面是曲的。
学生丁:圆柱的形状像个筒,它的两头是圆的,它上下一样粗,它的中间圆的,很光滑,像个柱子。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四种形状的物体。”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三) 拓展应用。 学生拿出学具盒放到面前,打开。
教师:里面有没有这四种形状的物体?有圆柱吗、球、长方体、正方体吗?
让学生数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面前。 师: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长方体。看谁搭的好?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对于学生的摆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师:用8个小正方体,能摆一个更大的正方体吗?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 要求学生把学具收拾好。
师:这四种形状物体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屏幕出示。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些形状的朋友吗?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有这些形状的朋友。可见,认识物体的作用可真不小!”
(四)课间休息
1、“老师说四种物体的形状,你来想他们的模样。”同时放音乐。 2、教师说名称,让学生从桌子上摸出这些物体,举给老师看。
3、请学生在封闭的口袋里摸,并说出它的名字。
4、小组之间进行摸物体游戏。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师生共同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59页第2题。
教后札记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
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在教材68—69页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判断左、右的方法。
2、在认识左右的方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领会“左右”的含义。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学会确定左右的方法。
3、通过“练一练”进一步巩固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2、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难点
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突破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与“左右”相关的实践
活动来领会“左右”的意义。
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感知左右,再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最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得以掌握确定物体
左右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小刀、一个文具盒、一把尺子。
学生准备
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小刀、一个文具盒、一把尺子。
教学步骤
一、做大小声游戏。老师大声说,学生小声说;老师小声说,学生大声说。
二、用左手、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教师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的小朋友举手。和同桌说一说好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左右”。(板书:左右)
3、体验左右。
提问:你们会用右手做哪些事情?
你们的右手真能干,那你们的左手呢?又能干哪些事?
左手和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很大。在你们的身上还能找到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4、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好吗,伸出你的左手转一转,伸出你的右手转一转;踏踏你的左脚,踏踏你
的右脚,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6、游戏。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好吗,老师发出指令,看哪个人做得又对又准。小学生准备好了吗? 摸鼻子,眼睛,眉毛,左耳朵,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肩……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桌交流左、右。
2、引导学生手指着说。 3、师生共同活动。
4、找多个学生说。 5、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三、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左边和右边。
教师活动 1、摆一摆。
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好吗?
2、数一数。
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了?
3、说一说。
“提问回答”游戏。小朋友,小朋友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4、再摆摆说说。
自己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回答。
学生活动
1、按老师的要求摆一摆好吗?在和老师,同学说一说好不好?
四、体验 “相对”,左、右的理解。
1、请同学们也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判断一下我举的是右手还是左手?(举右手)
2、请小朋友们也举起右手,和老师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教后记:
1.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判断左、右的方法。
2、在认识左右的方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问题
。
从而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69—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际或游戏中,体验前后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培养学生前后空间观念,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有兴趣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前后上下的意义。 难点:使学生确定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的突破: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前后上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与“前
后左右”相关的实践活动来领会“它们”的意义。
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位置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感知前后上下,再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最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得以
掌握确定物体前后作上下的方法。
教具:站牌、店牌与台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景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说一说喜欢什么动物,告诉大家好吗?老师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今天,在古老神秘的森林里举行运动会,想不想去看一看,?瞧,!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同学们这是400米跑道,猜一猜谁有可能来参加?电脑出示几个小动物,等枪一响我们开始给他们加油好
不好。点击枪声,同学们一起喊加油!
二、 主动探索交流
1、观察赛跑情景
师:现在谁跑在最前面,他的后面是谁,小松树跑第几,小兔又跑第几,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小朋友们可能观察的很仔细,观察仔细的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师:你们刚才说的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上、谁在下的位置及时的进行板书(前后左右)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同桌说,自己说,前后说等方法来完成,再说的同时,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同
学们说得真全面,说得真棒!使学生真正体现到了位置的相对性。
2、观察赛车
我们观察完了运动会,想不想看一看赛车,出示赛车场,小兔问大家,几号在前,几号在后,几号
在上,几号在下?想一想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学生回答。
三、 活动游戏,实践应用
乘车游戏:出示一个站牌,台阶让学生来辨认前后、上下的位置,活动过程多样化,加深位置的理
解,体会他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 讲故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边的生活实际编一个有趣的关于位置的小故事,讲给喜欢的
小朋友听,好吗?
五、 教师:“谁想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心情怎样?表现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学习?”
六、 作业:课下帮你的玩具排排队。
2、教后记: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际或游戏中,体验前后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培养学生前后空间观念,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有兴趣获得情感的体验。
课题:综合练习二
青岛版:第90—91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发给每小组一些数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课。
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那位
同学表现的最棒。 二、创设情境,指导练习。
1、教师出算式卡片:12-5= 8+7= 16-5= 9+6= (教师指名学生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想的。)
2、师:同学们你能不能独立完成90页的第1题。(生说:能。)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综合练习的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得数是11的算式8道;写13减几的算式8道;写得数是17的算式8
道。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发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三张数字卡片写出四个加减算式。 5、第4题,是小猴子、小狗在动物园里玩的情境图。教师先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小狗?然后指
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根据书上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推算两个小学生的年龄,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检查学生
的完成情况,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三、拓展练习
猜数游戏:“明明和丽丽的年龄都超过6岁,和是17,并且丽丽比明明大,丽丽几岁?明明几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教后记: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第92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发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一派丰收景象,你想去看看吗?
出示丰收场景图。 二、看图提问题
1、仔细观察图画,说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你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可在小组内先说说,再在班上交流。
3、解决提出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
(1)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到图中找与问题相关的已知条件,分清数字之间的关系,使用加法还是用减法。最后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试着尽可能多提出一些问题,
并从不同角度去解决。
(2)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内集体交流。
(3)刚才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结。
三、延伸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你在家里遇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记: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题:探索规律
青岛版:第9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一些数学思想方
法,形成初步探索规律的意识,开阔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课。
秋天到了,树上有很多美丽的树叶,黄的、红的、绿的,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课本上的树叶是按什
么规律排列的好吗?
二、探索规律
1、根据树叶排列的规律选择正确答案。练习时,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有序排列,产生兴趣后再
找规律完成练习。
2、魔术箱外面的起止数寻找规律,然后按规律进行填数练习。第一排魔术箱起止数的规律是相差5,
第二排魔术箱起止数的规律是相差6。
此题既练习加减法,又训练寻找规律,具有综合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3、规律填数练习。横着看,第二行是1、3、5、7、9、11,第三行是3、5、7、9、11、13,第四行是5、7、9、11、13、15,第五行是7、9、11、13、15、17。竖着看,除每一列的第一个数外,都是
按单数规律排列的。
二、活动小结。
这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记:
让学生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一些数学思想方
法,形成初步探索规律的意识,开阔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强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地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同一个题目可以用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口算。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新的问题,你们愿意动脑筋做一做吗?
二、自主练习 1、第1题。 方案(1)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9只小蝌蚪。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有几只?(9只)。
又有5只小蝌蚪慢慢游过来了。(老师再画出5只小蝌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蝌蚪,我们怎样来计
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9 + 5 = ( )只
指导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
方案(2)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个黑点子,再贴出5个黑点子。问:一共有多少个点子?怎样计算?让学生说
出算式。
9 + 5 = ( )个
让学生动手把1个白点子移到黑点子中去,并把它圈起来,这样就凑成了10个,5个白点子还有4
个。10个加4个就是14个。 同样的方法学习青蛙图和相应的算式。 通过学习操作,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
2、第2题。 数学游戏
分小组练习,4---6人一组,做说加法算式的游戏,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教师应先说明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说得数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1的算式全部找出来;说9加几的算式,就要把9加几的算式全找出来。还可以补充说得数是12、13、14、15等的算式;除了说9加几的算式,还可以说8加几、7加几等的算式。该游戏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
尽量有条理、按次序地说算式。
3、第3题。
通过找朋友连线,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
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
将这一道题制作成算式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让学生练得生动有趣。
4、第4题。 方案(1)
第4题是练习进位加法的口算题。算式是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次序排列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填写得数,在订正结果之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
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关系。不要求学生说清楚规律,只要能有体验就可以了。
方案(2)
将口算题制成卡片,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练习时,教师可补充小数加大数的算式。
5、第5题。 方案(1)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轻松一下。教师出示“小白兔拔萝卜”的挂图,让学生看图编数学故事,解决数学故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如:7 + 4
=11 、8 +5 = 13,这时可让学生说出列算式的理由,只要有充分的理由,就是正确的。
方案(2)
给学生创设“拔河比赛”情境,每边都有啦啦队。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找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6、 第6题。
出示小朋友在游乐场里游玩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可先解决“一共有多个学生”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棵树?”,“一共有多少棵花?”——引导学生讨论解答,
逐步培养自觉提问题,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自己做了哪些游戏,看到了哪些画面,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们玩得高兴吗?
教学反思:
教后记: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加强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
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76—81页内容备课
第一课时 领饮料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运动会插图,使学生得到很多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列式计算,进一步掌握20以
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使学生知道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
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谁参加过运动会?在运动会上热不热?渴不渴?热了渴了都喝什么?能喝多少?好,今天
我们学习《领饮料》这一课。板书课题:领饮料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出示“领饮料”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有几组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每个组都领的什么饮料,各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一组要8瓶矿泉水,7瓶可乐;二组要3瓶雪碧,4瓶可乐;三组要9瓶雪碧,5瓶
矿泉水。
三、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观察图形,根据插图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小组讨论。
2、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三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三个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一组和二组一共
要多少瓶饮料 ?一组和二组一共要多少瓶可乐 ?............)
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对提出较多问题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
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谁还有问题把它放在问题口袋
中,以后我们再讨论。
四、自主练习 活动一: 做77页的第一题:
分组写算式:北边的学生写7加几的算式,南边同学写4加几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写完后指名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全班同学交流。
活动二:做77页的第三题: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多种商品图及价格:钢笔7元、圆规5元、水壶9元、订书机6元、笔记本8元、铅笔1元、三角板2元、储钱罐4元。然后让学生说出,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其余同学列出算式,并计算
出结果。
活动三:做78页的第5题。
出示第5题的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讲一个小故事,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
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对提出较多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
五、游戏:投球
在若干卡片上写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分组发给部分小朋友,每个卡片当作一个球,在前面放好4个篮子,每个篮子上分别写上11、12、13、14。老师发出命令:开始,学生就把球放在相应的篮子
里。看谁放的又对有准。同学们轮流做游戏。
5+9= 6+8= 8+3= 4+7= 8+5= 9+4= 4+8= 7+5= 7+7 = 9+3
= 6+7= 3+9= 3+8=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教后记:
1、通过观察运动会插图,使学生得到很多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列式计算,进一步掌握20以
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使学生知道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
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位:韩店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备课成员:张呈岗 王传仓 审核人: 课题:《我 换 牙 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统计。
课时: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
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数学思考方面: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进行简
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引导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引导学生在与同学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
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卡、水彩笔、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牙齿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最近听说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在那里还可以让同学们了解许多有关牙齿的知识呢,大家想
去吗?(课件出示)
今天,咱们就跟着佳佳一起去爱牙宫参观一下吧!
二、教学新知:
1、首先进入护牙知识厅。(佳佳介绍牙齿的知识。)
教师相机板贴牙齿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换牙了吗?换了几颗?
如果老师想知道咱们班同学换一颗牙的有几人,换两颗牙的有几人,换三颗、四颗、五颗牙的分别
有几人该怎么办呢?(学生们分别说说自己换牙的课数。)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6人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老师发的题纸上汇总小组同学的
换牙情况。)
3、小组合作讨论活动结果汇报。
师: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汇总的?你能简单说一说吗?结果是怎样的?(教师相机提问一个小标志表
示什么?)
4、板贴题纸小格上图颜色的两份大图,指名小组长说说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分分类,再分别数一数,涂小格。另一种是一边问一涂边小格。)
5、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用的先分一分、数一数、涂一涂或一边问一边涂,最后再理一理的方法就叫做统计。
三、巩固新知: 1、走进开心电影城。
师:看了动画片,你记住了几中保护牙齿的好方法?(勤刷牙、用氟泰牙膏、找牙医、少吃甜食等。)
⑴统计小组同学每天的刷牙次数,看看有什么不同。
⑵统计小组同学每天一日三餐最喜欢吃的东西,看看大家的饮食习惯健康吗?
四、评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参观你有什么收获?
2、评比“最佳表现小组”。
作业设计:请你来当小小统计员,统计一下咱们班同学的生日!
课后小结:本节课中,主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数一数、理一理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让学生在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位:韩店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备课成员:张呈岗 王传仓 审核人: 课题:《我 换 牙 了》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页,自主练习。
课时:第八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知道统计结果。
2、在练习中,对事物进行熟练分类统计。
2、在练习活动中,感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获得统计结果。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让学生分组汇报,并介绍自己的统计过程及其方法。
二、 练习巩固
第一题,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和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解决统计图下面的(1)、(2)两题,再进行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统计图表,充分的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分析数据的能力。
第二题,教师借助书中提供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方法,体验分类统计的作用。教师先让学生交流图中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情况,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然后启发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将整理结果填在简单统计表中。如时间充足,教师可以联合体育教师组织同类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数据活动。在学生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
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三题,对学生进行调查,教师问学生喜欢什么小动物,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进行调查统计,小
组向班内进行汇报。 三、教师小结(略)
单位:韩店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备课成员:张呈岗 王传仓 审核人: 课题:《大蒜有几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统计。
课时:第八单元第三课时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经历大蒜瓣数的研究过程,知道所研究的大蒜瓣数的一般规律;巩固统计及有关知识。
2、使学生会用初步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体验研究的 活动准备:大蒜若干头,实物投影仪,大蒜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研究的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了:兄弟好几个,围着栏杆坐,脱掉白衣服,露出大肚子。
猜一猜,是什么?(学生举手猜谜)
师:对,是大蒜!这里有一头大蒜(出示一头大蒜),里面有很多的蒜瓣,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瓣。
1、2、3、……13,这头大蒜有13瓣。 那么,谁能对大蒜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①其它的大蒜有几瓣?②是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 师:对呀,是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呢?大蒜的瓣数有没有规律呢?
二、探索研究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大蒜的瓣数到底有没有规律,怎样去研究呢?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呢?请各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①数一数一头大蒜有多少瓣;②多掰开几个大蒜数一数;③记录下大蒜
的瓣数;④进行分析;⑤太辣,不能吃;⑥不能把蒜皮乱扔等等。)
师:大家想的办法真多,真好!请大家再商量一下,怎样才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你们小组研究的大
蒜各有多少瓣呢?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①用符号表示蒜瓣;②用数字表示蒜瓣等等。)
三、具体实施研究的方法
师: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的大蒜,就放在你们面前的小盒子里。
×××,你的大蒜是从哪儿收集来的?
×××,你的呢?
师:下面,咱们就按刚才讨论的办法进行研究吧!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四、收集整理数据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 (各个小组将记录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研究的结果:
师:能说一说你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各小组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表达的意思)
师:各小组都把自己本组研究的大蒜的情况展示出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我们班研
究的情况都展示出来呢?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①看一看我们班里每头大蒜的瓣数;②每个小组汇报,把全班的情况整
理出来,等等。)
师:我用(大蒜简图) 表示一头大蒜,在下面写上数字表示瓣数,象这样:
表示12瓣的大蒜有4头(师边说边演示粘贴图片)。
师:每个组选两名代表,一个报数,一个粘贴,其余的同学注意观察他们贴错了没有。
(全班统计的可能结果如下:
五、分析总结
师:观察一下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些大蒜的瓣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是:①我发现13瓣的大蒜头数最多;②我发现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③我发现最多的瓣数是19瓣,最少的瓣数是4瓣;④我发现11、12瓣的一样多;⑤我发现15瓣的比14瓣的、
16瓣的多;等等。)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大蒜的瓣数都不一样呢?②有没有超过19瓣的大蒜?③有没有1
瓣的大蒜?等等。)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本地产的大蒜,也可能其它地方的大蒜不是这种情况,小朋友们以后可以
去研究。
师:小朋友们,今天玩的开心吗?下次我们再玩,好吗?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备课
2008-09-14 09:06:18| 分类: 我的备课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
课题:海底世界——数数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心里高兴吗?暑假前,大家都在不同的学校或班级上幼儿园,现在同学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从今天以后,都应该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也是咱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3、师: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房子、制造汽车、电视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放录象《海底世界》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热带鱼、珊瑚……)你们想不想看的更清楚些? (课件:课本图片)板书课题。
2、师:图片上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
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数量。师:你是怎样数的?(生说:一行一行的顺序……)师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 师: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的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画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7、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8、师给学生渗透海洋生物的知识及进行环保教育。 三、拓展应用
1、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己表现怎么样? 五、课外延伸
回家数自己家里的物品,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6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能规范书写1~5各数。 3、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数10以内的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会写1~5各数。 教学难点:1~5各数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咱们美丽的校园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那就是你们,来到学校里高兴吗?遇到了哪些快乐的事情呢?(生说)有好多小学生也和你们一样,在学校里觉得非常快乐,你们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数数: 1、出示“快乐的校园”图,引导看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同桌互相说,比一比谁观察的仔细,说的全面。
(生观察图,同桌交流) 2、指名回答。
3、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谁能帮老师解决它?(师提问题:天上有几架飞机?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变换问题) 指名回答。
4、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2、3、……
5、在图中,1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 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2呢?…… 6、引导学生读数,(正数、倒数)
7、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规范的书写1——5各数。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数字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师示范写法。重点说明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每个字在格中的布局。 (3)引导学生进行写数练习。重点指导“3、5”的书写。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先说说图中有什么,然后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
2、本题是认数、写数的综合练习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在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子图,最后进行1~5的写数练习。
3、交流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数家中物品的数量。 可先在小组内(或同桌)进行,然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教后札记
1、同学们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4、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第三课时
课题:练一练
内容: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6~7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能流畅地书写1~5各数。 3、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估计意识。
4、巩固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巩固对10以内数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知
1、指导学生正数、倒数。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1~5各数。 二、练习巩固
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了解5的组成。 可以拓展到其他数的组成。
第4题,本题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动物统计图。练习时,不要求学生叙述表格的含义,只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结合实物图填上合适的数就可以了。强调学生认真数出3种动物的数量,正确填写只数。 第5题,练习时,只要学生涂的个数与数对应起来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涂的方法。涂完后,引导学生主动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双数。渗透相邻数。
第6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相互交流和订正中,完善自己的想法。练习时,教师可以设计相似的题目,扩展到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5、第7题,提供的数的信息很多。练习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可现在不数的情况下说出大约的数量来,然后再进行数数验证,以此训练学生的估计意识。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扎记
同学们能够准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能流畅地书写1-5各数,而且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估计意识。学生能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学会了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的乐趣。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教学设计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第62--63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 和数位“个位”、“十位” 。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嗨!圣诞节快乐! 有一伙人在四处打听你,还说逮住你不会轻饶你,他们一个叫财神,一个叫顺利 ,领头的叫幸福!我问过烦恼了,它根本不爱你,还说永远不理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自做多情!还有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它暗恋你好久了并且一生不变! 提前祝你:新年快乐 要发给二十个人你这一年就会财源滚滚,如果删除不发,那你这一年就会破财。发吧!我也被逼的,谁叫你人缘好情,引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领你们到海边去看一看,好吗?
教师出示:“海鸥回来了”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看到图,你想知道什么?提出你们的问题。
学生看挂图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水中有多少只海鸥?
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学生自己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并汇报自己的结果与过程。教师可提倡学生多种数法,只要数的正确就可以。 2、教学认识11和数位 (1)、如果用一根小棒表示1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多少根小棒?同学们快来摆一摆,摆完后并观察小组内各同学摆得是否与你的相同?若有不同,你认为哪种摆法好,为什么?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体会比较可能想到把10根放在一起,1根独放,这样便可以一眼看出11根。
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出10根在一起,1根独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认识。 (2)、学生看着展示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10根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十位”。十位表示有几个十,
这1根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4)、怎样用计数器表示“11”呢?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拔珠表示,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教师最后总结: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拔1个珠子,这1个珠子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拔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 (5)、教学“1”的写法
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1个一,在个位上写1。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出较好的展示给学生们,其余同学模仿书写。 3、教学认识19
我们来看“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学生可以数一数,摆一摆,拔一拔。然后分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意见,讨论怎样一看就知道“有多少只海鸥?”那就写出来,教师指导学生练习“19”的书写,
4、教学20的认识
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一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呢?学生数一数,答20。那20,我们应怎样摆,怎样拔?学生操作。可能出现1个十和10个一组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珠,而在个位上拨10个珠,也可能出现在2个十放在一起,或要计数器的十位上直接拨2个珠,这样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要善于思考,找出最快最好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小组内拨珠比赛,一个小朋友说11、12……20,其余小朋友拨珠。
2、找朋友。教师发给学生数字卡与1个十和3个一,8个一和1个十,2个十,1个十和6个一,1个十和1个一,分组活动找到自己相同的朋友。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还想了解什么?请学生上台说一说,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
教后记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 和数位“个位”、“十位” 。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64页,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看,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回答: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同学们根据以前我们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 1、摆小棒
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可能一根一根的摆放,也可能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共计15根,也就是12+3=15。也有部分学生先摆3根,再摆2根,最后放10根,也是15。即3+12=15。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学生说出自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2、计数器
学生拨计数器计算12+3= 或3+12= 。学生独立拨,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拨法,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板书12+3=15。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因为12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 3+12=15。(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小朋友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1、摆小棒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17-4= ,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
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生: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再用10根加3根就是1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小组拨珠的过程。
3、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呢?有那么叫什么呢?
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 三、估算
教师出示小方块,请学生看看,说说大约有几块,学生回答,4块、5块、6块,那么我们再来数一数,1块、2块……5块。教师再出示一大堆方块,请学生根据以上经验,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块? 生:30块 31块 40块 45块 35块
那么我们让一名学生上来数一数,共计多少块? 5块、10块 …… 40块
象这样我们从实际出发,用眼看大约有多少的过程叫估算。 四、巩固练习 估一估,数一数 65页第5题 五、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教后札记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65—67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提高准确率。
2、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记数单位“ +” 和“—” ,明确11—20各数是有两个数位组成的。能正确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明确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集体数数,稳定情绪。 1、从0数到20,从20数到0。(建立数序概念)
2、男女生做接数游戏,可以2个2个的数或3个3个的数。(建立规律概念) 3、师生共做说写数游戏。教师说数,学生写数。(使学生养成认真听、写数的习惯)写后同桌交流。
二、教师操作,加强数位练习
1、教师用计数器拨数,学生说出所拨数及数位。
如教师拨17,学生答 17的个位上是7,表示7个一。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反复练习,增强数位、数的组成及数的意义的认识) 2、师生做猜数游戏
①1个十和5个一是( )
②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 ③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 ) ④13的左边是( )右边是( ) 三、学生操作,加强交流意识
1、学生用小计数器,每人拨一个数,并比较大小。 如,甲拨15,乙拨18。 甲说我的15比你的18小 乙说我的18比你的15大 ......
2、学生用学具数字卡片做猜数游戏(20以内)
如,学生甲出示卡片11,学生乙说我要出的数比你的大的多。甲猜20,19,18...... 四、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9题------全能练习
1、教师先指导每一个学生明确题意,再让学生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并重点指导学困生。
五、拓展练习(完成67页图画内容)——拓展思维练习 1、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都画的是什么?
2、估一估大海里的海鸥和船只各有多少只? 3、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愿意试试吗?老师愿意随时帮助你!下节课我们继续共同探讨。 教后札记
1、继续练习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提高准确率。
2、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记数单位“ +” 和“—” ,明确11—20各数是有两个数位组成的。能正确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
教学目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备课 第2课时
课题: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练习课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立体图形,下面请与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并从学具中找出相应形状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说一说,你想怎样摆下去。
此题是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正确答案,并说出理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如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2、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分类练习旨在对前面所学的分类知识进行巩固。
可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要重视对第三、四组物品分类的练习。
也可让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圈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
通过摆方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巩固所学知识。练习时,可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先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
4、补充练习:教师教学用书79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三、整理评价
1、完成“我学会了吗”,数一数、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地分类数出各种形体后,填写简单统计表。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2、丰收园。
说说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到过我们所学的知识吗?今天你的表现怎样?
四、课外作业
1、用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搭出你想象的物体,并介绍给你的同伴听。 2、观察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 教后札记
1、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
课题: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7?58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师:小朋友在家里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屏幕显示:小朋友搭积木图。同学们想不想搭积木?现在,我们也准备了一些积木,同学们想搭什么就搭什么,看你还能发现什么,看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搭一搭。
(学生小组间可合作进行操作活动,然后汇报拼搭出的形状,并说明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同时放音乐,增强氛围,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进行汇报。
生:旅馆、幼儿园、别墅……
师:你们搭的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生: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师: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有些积木特别爱滚动?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
生:球、圆柱。
师:从积木中找出形状不规则的积木,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点学生找。我们一块研究剩下的积木。据你搭建积木过程中的观察分分类。 (二)分一分。
学生分组分类,教师指导。 指名学生分类,投影显示。 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原因。
学生甲:长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学生乙: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正正方方的。 学生丙:球的形状象个皮球,面是曲的。
学生丁:圆柱的形状像个筒,它的两头是圆的,它上下一样粗,它的中间圆的,很光滑,像个柱子。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四种形状的物体。”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三) 拓展应用。
学生拿出学具盒放到面前,打开。
教师:里面有没有这四种形状的物体?有圆柱吗、球、长方体、正方体吗? 让学生数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面前。
师: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长方体。看谁搭的好?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对于学生的摆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师:用8个小正方体,能摆一个更大的正方体吗?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 要求学生把学具收拾好。
师:这四种形状物体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屏幕出示。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些形状的朋友吗?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有这些形状的朋友。可见,认识物体的作用可真不小!” (四)课间休息
1、“老师说四种物体的形状,你来想他们的模样。”同时放音乐。 2、教师说名称,让学生从桌子上摸出这些物体,举给老师看。 3、请学生在封闭的口袋里摸,并说出它的名字。 4、小组之间进行摸物体游戏。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师生共同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59页第2题。 教后札记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在教材68—69页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判断左、右的方法。
2、在认识左右的方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领会“左右”的含义。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学会确定左右的方法。 3、通过“练一练”进一步巩固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2、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难点
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突破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与“左右”相关的实践活动来领会“左右”的意义。
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感知左右,再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最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得以掌握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小刀、一个文具盒、一把尺子。 学生准备
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小刀、一个文具盒、一把尺子。 教学步骤
一、做大小声游戏。老师大声说,学生小声说;老师小声说,学生大声说。 二、用左手、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教师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的小朋友举手。和同桌说一说好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左右”。(板书:左右) 3、体验左右。
提问:你们会用右手做哪些事情?
你们的右手真能干,那你们的左手呢?又能干哪些事? 左手和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很大。在你们的身上还能找到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4、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好吗,伸出你的左手转一转,伸出你的右手转一转;踏踏你的左脚,踏踏你的右脚,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6、游戏。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好吗,老师发出指令,看哪个人做得又对又准。小学生准备好了吗? 摸鼻子,眼睛,眉毛,左耳朵,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肩……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桌交流左、右。 2、引导学生手指着说。 3、师生共同活动。 4、找多个学生说。
5、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三、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左边和右边。 教师活动 1、摆一摆。
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好吗? 2、数一数。
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了? 3、说一说。
“提问回答”游戏。小朋友,小朋友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4、再摆摆说说。
自己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回答。 学生活动
1、按老师的要求摆一摆好吗?在和老师,同学说一说好不好?
四、体验 “相对”,左、右的理解。
1、请同学们也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判断一下我举的是右手还是左手?(举右手) 2、请小朋友们也举起右手,和老师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教后记:
1.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判断左、右的方法。
2、在认识左右的方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问题 。
从而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69—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际或游戏中,体验前后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培养学生前后空间观念,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有兴趣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前后上下的意义。 难点:使学生确定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的突破: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前后上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与“前后左右”相关的实践活动来领会“它们”的意义。
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位置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感知前后上下,再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最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得以掌握确定物体前后作上下的方法。 教具:站牌、店牌与台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景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说一说喜欢什么动物,告诉大家好吗?老师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今天,在古老神秘的森林里举行运动会,想不想去看一看,?瞧,!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同学们这是400米跑道,猜一猜谁有可能来参加?电脑出示几个小动物,等枪一响我们开始给他们加油好不好。点击枪声,同学们一起喊加油!
二、 主动探索交流 1、观察赛跑情景
师:现在谁跑在最前面,他的后面是谁,小松树跑第几,小兔又跑第几,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小朋友们可能观察的很仔细,观察仔细的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师:你们刚才说的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上、谁在下的位置及时的进行板书(前后左右)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同桌说,自己说,前后说等方法来完成,再说的同时,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同学们说得真全面,说得真棒!使学生真正体现到了位置的相对性。 2、观察赛车
我们观察完了运动会,想不想看一看赛车,出示赛车场,小兔问大家,几号在前,几号在后,几号在上,几号在下?想一想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学生回答。 三、 活动游戏,实践应用
乘车游戏:出示一个站牌,台阶让学生来辨认前后、上下的位置,活动过程多样化,加深位置的理解,体会他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 讲故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边的生活实际编一个有趣的关于位置的小故事,讲给喜欢的小朋友听,好吗?
五、 教师:“谁想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心情怎样?表现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学习?”
六、 作业:课下帮你的玩具排排队。 2、教后记: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际或游戏中,体验前后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培养学生前后空间观念,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有兴趣获得情感的体验。 课题:综合练习二
青岛版:第90—91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发给每小组一些数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课。 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那位同学表现的最棒。 二、创设情境,指导练习。
1、教师出算式卡片:12-5= 8+7= 16-5= 9+6= (教师指名学生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你能不能独立完成90页的第1题。(生说:能。)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综合练习的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得数是11的算式8道;写13减几的算式8道;写得数是17的算式8道。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发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三张数字卡片写出四个加减算式。
5、第4题,是小猴子、小狗在动物园里玩的情境图。教师先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小狗?然后指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根据书上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推算两个小学生的年龄,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三、拓展练习
猜数游戏:“明明和丽丽的年龄都超过6岁,和是17,并且丽丽比明明大,丽丽几岁?明明几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教后记: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第92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发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一派丰收景象,你想去看看吗? 出示丰收场景图。 二、看图提问题
1、仔细观察图画,说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你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可在小组内先说说,再在班上交流。 3、解决提出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
(1)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到图中找与问题相关的已知条件,分清数字之间的关系,使用加法还是用减法。最后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试着尽可能多提出一些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去解决。 (2)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内集体交流。 (3)刚才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结。 三、延伸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你在家里遇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记: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经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
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题:探索规律
青岛版:第9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初步探索规律的意识,开阔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课。
秋天到了,树上有很多美丽的树叶,黄的、红的、绿的,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课本上的树叶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好吗? 二、探索规律
1、根据树叶排列的规律选择正确答案。练习时,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有序排列,产生兴趣后再找规律完成练习。
2、魔术箱外面的起止数寻找规律,然后按规律进行填数练习。第一排魔术箱起止数的规律是相差5,第二排魔术箱起止数的规律是相差6。
此题既练习加减法,又训练寻找规律,具有综合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3、规律填数练习。横着看,第二行是1、3、5、7、9、11,第三行是3、5、7、9、11、13,第四行是5、7、9、11、13、15,第五行是7、9、11、13、15、17。竖着看,除每一列的第一个数外,都是按单数规律排列的。 二、活动小结。
这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记:
让学生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初步探索规律的意识,开阔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强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地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同一个题目可以用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口算。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新的问题,你们愿意动脑筋做一做吗? 二、自主练习 1、第1题。 方案(1)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9只小蝌蚪。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有几只?(9只)。 又有5只小蝌蚪慢慢游过来了。(老师再画出5只小蝌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蝌蚪,我们怎样来计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9 + 5 = ( )只
指导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 方案(2)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个黑点子,再贴出5个黑点子。问:一共有多少个点子?怎样计算?让学生说出算式。
9 + 5 = ( )个
让学生动手把1个白点子移到黑点子中去,并把它圈起来,这样就凑成了10个,5个白点子还有4个。10个加4个就是14个。 同样的方法学习青蛙图和相应的算式。 通过学习操作,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 2、第2题。 数学游戏
分小组练习,4---6人一组,做说加法算式的游戏,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教师应先说明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说得数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1的算式全部找出来;说9加几的算式,就要把9加几的算式全找出来。还可以补充说得数是12、13、14、15等的算式;除了说9加几的算式,还可以说8加几、7加几等的算式。该游戏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有条理、按次序地说算式。 3、第3题。
通过找朋友连线,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
将这一道题制作成算式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让学生练得生动有趣。 4、第4题。 方案(1)
第4题是练习进位加法的口算题。算式是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次序排列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填写得数,在订正结果之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关系。不要求学生说清楚规律,只要能有体验就可以了。 方案(2)
将口算题制成卡片,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练习时,教师可补充小数加大数的算式。
5、第5题。 方案(1)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轻松一下。教师出示“小白兔拔萝卜”的挂图,让学生看图编数学故事,解决数学故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如:7 + 4 =11 、8 +5 = 13,这时可让学生说出列算式的理由,只要有充分的理由,就是正确的。 方案(2)
给学生创设“拔河比赛”情境,每边都有啦啦队。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找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6、 第6题。
出示小朋友在游乐场里游玩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可先解决“一共有多个学生”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棵树?”,“一共有多少棵花?”——引导学生讨论解答,逐步培养自觉提问题,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自己做了哪些游戏,看到了哪些画面,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们玩得高兴吗? 教学反思:
教后记: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加强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76—81页内容备课
第一课时 领饮料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运动会插图,使学生得到很多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列式计算,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使学生知道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谁参加过运动会?在运动会上热不热?渴不渴?热了渴了都喝什么?能喝多少?好,今天我们学习《领饮料》这一课。板书课题:领饮料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出示“领饮料”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有几组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每个组都领的什么饮料,各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一组要8瓶矿泉水,7瓶可乐;二组要3瓶雪碧,4瓶可乐;三组要9瓶雪碧,5瓶矿泉水。
三、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观察图形,根据插图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小组讨论。
2、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三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三个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一组和
二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一组和二组一共要多少瓶可乐 ?............) 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对提出较多问题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 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谁还有问题把它放在问题口袋中,以后我们再讨论。 四、自主练习 活动一:
做77页的第一题:
分组写算式:北边的学生写7加几的算式,南边同学写4加几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写完后指名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全班同学交流。 活动二:做77页的第三题: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多种商品图及价格:钢笔7元、圆规5元、水壶9元、订书机6元、笔记本8元、铅笔1元、三角板2元、储钱罐4元。然后让学生说出,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其余同学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活动三:做78页的第5题。
出示第5题的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讲一个小故事,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 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对提出较多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 五、游戏:投球
在若干卡片上写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分组发给部分小朋友,每个卡片当作一个球,在前面放好4个篮子,每个篮子上分别写上11、12、13、14。老师发出命令:开始,学生就把球放在相应的篮子里。看谁放的又对有准。同学们轮流做游戏。
5+9= 6+8= 8+3= 4+7= 8+5= 9+4= 4+8= 7+5= 7+7 = 9+3= 6+7= 3+9= 3+8=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教后记:
1、通过观察运动会插图,使学生得到很多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列式计算,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使学生知道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位:韩店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备课成员:张呈岗 王传仓 审核人: 课题:《我 换 牙 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统计。 课时: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数学思考方面: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引导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引导学生在与同学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卡、水彩笔、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牙齿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最近听说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在那里还可以让同学们了解许多有关牙齿的知识呢,大家想去吗?(课件出示)
今天,咱们就跟着佳佳一起去爱牙宫参观一下吧! 二、教学新知:
1、首先进入护牙知识厅。(佳佳介绍牙齿的知识。) 教师相机板贴牙齿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换牙了吗?换了几颗?
如果老师想知道咱们班同学换一颗牙的有几人,换两颗牙的有几人,换三颗、四颗、五颗牙的分别有几人该怎么办呢?(学生们分别说说自己换牙的课数。)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6人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老师发的题纸上汇总小组同学的换牙情况。)
3、小组合作讨论活动结果汇报。 师: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汇总的?你能简单说一说吗?结果是怎样的?(教师相机提问一个小标志表示什么?)
4、板贴题纸小格上图颜色的两份大图,指名小组长说说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分分类,再分别数一数,涂小格。另一种是一边问一涂边小格。) 5、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用的先分一分、数一数、涂一涂或一边问一边涂,最后再理一理的方法就叫做统计。
三、巩固新知:
1、走进开心电影城。
师:看了动画片,你记住了几中保护牙齿的好方法?(勤刷牙、用氟泰牙膏、找牙医、少吃甜食等。)
⑴统计小组同学每天的刷牙次数,看看有什么不同。
⑵统计小组同学每天一日三餐最喜欢吃的东西,看看大家的饮食习惯健康吗? 四、评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参观你有什么收获? 2、评比“最佳表现小组”。
作业设计:请你来当小小统计员,统计一下咱们班同学的生日!
课后小结:本节课中,主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数一数、理一理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让学生在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位:韩店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备课成员:张呈岗 王传仓 审核人: 课题:《我 换 牙 了》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页,自主练习。 课时:第八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知道统计结果。 2、在练习中,对事物进行熟练分类统计。
2、在练习活动中,感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获得统计结果。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让学生分组汇报,并介绍自己的统计过程及其方法。 二、 练习巩固
第一题,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和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解决统计图下面的(1)、(2)两题,再进行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统计图表,充分的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的能力。
第二题,教师借助书中提供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方法,体验分类统计的作用。教师先让学生交流图中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情况,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然后启发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将整理结果填在简单统计表中。如时间充足,教师可以联合体育教师组织同类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数据活动。在学生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三题,对学生进行调查,教师问学生喜欢什么小动物,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进行调查统
计,小组向班内进行汇报。 三、教师小结(略)
单位:韩店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备课成员:张呈岗 王传仓 审核人: 课题:《大蒜有几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统计。 课时:第八单元第三课时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经历大蒜瓣数的研究过程,知道所研究的大蒜瓣数的一般规律;巩固统计及有关知识。
2、使学生会用初步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体验研究的 活动准备:大蒜若干头,实物投影仪,大蒜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研究的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了:兄弟好几个,围着栏杆坐,脱掉白衣服,露出大肚子。猜一猜,是什么?(学生举手猜谜)
师:对,是大蒜!这里有一头大蒜(出示一头大蒜),里面有很多的蒜瓣,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瓣。1、2、3、……13,这头大蒜有13瓣。 那么,谁能对大蒜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①其它的大蒜有几瓣?②是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 师:对呀,是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呢?大蒜的瓣数有没有规律呢? 二、探索研究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大蒜的瓣数到底有没有规律,怎样去研究呢?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请各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①数一数一头大蒜有多少瓣;②多掰开几个大蒜数一数;③记录下大蒜的瓣数;④进行分析;⑤太辣,不能吃;⑥不能把蒜皮乱扔等等。)
师:大家想的办法真多,真好!请大家再商量一下,怎样才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你们小组研究的大蒜各有多少瓣呢?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①用符号表示蒜瓣;②用数字表示蒜瓣等等。) 三、具体实施研究的方法
师: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的大蒜,就放在你们面前的小盒子里。 ×××,你的大蒜是从哪儿收集来的? ×××,你的呢?
师:下面,咱们就按刚才讨论的办法进行研究吧!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四、收集整理数据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
(各个小组将记录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研究的结果: 师:能说一说你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各小组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表达的意思)
师:各小组都把自己本组研究的大蒜的情况展示出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我们班研究的情况都展示出来呢?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①看一看我们班里每头大蒜的瓣数;②每个小组汇报,把全班的情况整理出来,等等。)
师:我用(大蒜简图) 表示一头大蒜,在下面写上数字表示瓣数,象这样:
表示12瓣的大蒜有4头(师边说边演示粘贴图片)。
师:每个组选两名代表,一个报数,一个粘贴,其余的同学注意观察他们贴错了没有。 (全班统计的可能结果如下: 五、分析总结
师:观察一下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些大蒜的瓣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是:①我发现13瓣的大蒜头数最多;②我发现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③我发现最多的瓣数是19瓣,最少的瓣数是4瓣;④我发现11、12瓣的一样多;⑤我发现15瓣的比14瓣的、16瓣的多;等等。)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大蒜的瓣数都不一样呢?②有没有超过19瓣的大蒜?③有没有1瓣的大蒜?等等。)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本地产的大蒜,也可能其它地方的大蒜不是这种情况,小朋友们以后可以去研究。
师:小朋友们,今天玩的开心吗?下次我们再玩,好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