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整理三
2018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三 第六单元 有趣的游戏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
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前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在相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重视亲身体验。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和身边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有关方位和视图的初步知识。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信息窗一,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个小朋友“指鼻子、指眼睛”的游戏画面,引起学生对左、右方位的讨论。在自主练习中,借助“二人听口令击掌”的游戏画面,扩展到对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的学习。信息窗二,是利用几个小朋友一起看照片的现实情境,引起学生对汽车和小兔拍摄位置的讨论,开展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知识的学习。在自主练习中利用小鸟和小猫从不同位置看房子,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巩固。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
展学习活动,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分辨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学生在家庭、在学校、在商店……多种场合都接触过这些事情,只是没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系统知识来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外,还可以设计多种情景,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本课的内容。这样做,可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兴趣,乐于参与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习的空间,便于学生联想和交流。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初步建立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学会用简单的方位知识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等内容,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现实活动,使其身临其境,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用亲身体验唤起对经验的联想,从而学会本课有关内容。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学到的知识才能扎实、灵活,学到有用的知识。由于是初步学习这些知识,只是积累直观经验,不宜作过高要求。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逐步巩固。有关方位和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初步知识是现实经验的系统化,处处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另外,此类知识很难通过几节课,几个例
子,一下子学会,只有通过不断地辨认,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变为得心应手的知识。为此,教师除重视课堂中的体验学习外,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应用,学生能经常用简单的方位知识和辨认物体形状的知识解释和描述一些周围的事物,在应用中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才能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
4、除教材提供的游戏外,教师还可联系当地学生实际,设计结合本课内容的其他游戏,进行教学,达到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目的。
5、对本单元中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学会了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否正确地从上面、侧面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同时,还要了解学生与小伙伴合作,主动运用知识的情况。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图形与位置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的信息窗1,及第69页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 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现实、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知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设想:
通过游戏展开活动,将学习内容寓于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既自主探求,独立思考又相互结合,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和体会由知识结构转化为认识结构的建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师用右手向同学们挥手问好)请同学们也挥一挥你的右手向老师问好,好吗?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游戏。(师可贴示板书)同学们想玩吗? 二、合作活动,理解知识。 (一)理解左、右。 1、引入游戏:
师:谁玩过“指鼻子、眼”的游戏?(有,请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如没有,师可课件演示或者请一位同学帮助演
示,并讲清游戏规则。) 2、同桌合作,做游戏。
师:现在知道怎么玩了吗?你想玩吗?下面就请你同桌的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吧。咱们还要比一比谁指的又对又快。
(给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知左、右)
3、巧学方法,辨认左右。
师:同学们,咱们先玩到这儿。刚才在玩的时候,谁赢了?(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是自己)请几个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指的又对又快?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辨清左、右?(学生可能会举生活实例,例:用右手写字、刷牙;走马路,靠右走……) 4、反馈练习。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请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再举起你的左手、右手。(强化训练)
师: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你还能找出几对这样的好朋友?找找看。 5、相对左右。
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和你的同位握握手。请指一指你同位的左耳朵。
师:刚才在握手、指耳朵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尝试解答)
师:这是因为你和同位是面对面,方向是相对的。所以伸出手的方向也是相对的。这也说明了,在不同方向,左右手的方向是不同的。这就是左右的相对性。 6、做游戏。
师:咱们再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听老师发口令,同学们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伸出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摸右耳、指左眼、指右眼。
②向上看、向下看、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一步、向上跳两跳、向下蹲两下、再往后走退一步、再往前走两步。(再让几个学生发发指令) (二)自主探究,上下前后。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左右这两个方位,那么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又发现了哪几个方位呢?(让学生说,师板书。) 反馈练习。
师:那你能说说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 、下面分别是什么吗?
(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谁还能结合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说说他们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给予鼓励)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谁想介绍一下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三、课间休息: 听音乐,做动作。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师可先演示,然后和学生一起做。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比拍手。
教科书第69页的第1题。教师可请一位学生帮助演示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练习。 (2)师生比赛。 (3)生生比赛。
2、找朋友。(可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内容是大树爷爷让我们帮它找朋友。(课件展示)它的朋友就在每个小组同学的其中一个桌洞里,用信封装着,请大家赶快帮它找一找,并把它们贴上,让他们重新回到大树的身
边,好吗?
要求是:大树左边有4只小燕子;右边有3只小鸡;上面有2只蝴蝶;下面有5朵小花。 每个小组发一张大树图画。 (1)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指导。
(2)展评作品。先请学生说说喜欢哪幅?为什么?教师再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3)课件展示。
四、谈体会: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趣的游戏
左、右 、上、下、前、后 六、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图形与位置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信息窗2及71页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辨
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 教具准备:
信息窗2挂图,学生准备:小汽车、积本、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和各种各样的图片及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好孩子,为了留下这个美好的回忆,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领你照过好多像呢? (学生回答)
2、其实啊,照相也很有学问的,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学生证、身份证、毕业证上的像要从正面拍,有的想为了美观,具有艺术性就要从侧面拍,你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吧?现在谁想当一名小小摄影家呀?(学生回答)
3、师:那么老师首先要考考你的辨别能力,你可一定要先过老师这一关呀!
二、探索新知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挂图:
师: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包括照片的位置) 师:仔细观察,谁能从图上发现点什么?(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小男孩左手和右手举起的两张照片不一样)
师:为什么两张照片不一样呢?其实啊!那是因为拍摄的方向不同。(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回答,若答不出教师再说明)。师:你能辨别出它们各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 (二)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方法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辨认课前准备好的小汽车、积木、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形状,不断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后统一意见,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既是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方面知识的交流,又是学生经验的交流,使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 2、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有效点评,重点是小汽车挂图。 3、操作练习
分小组合作,把每人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照片和起来一起分类。(从前面拍的一类,从上面拍的一类,从侧面拍的一类)教师参加各小组活动,及时指导。 同学们再看这两幅画,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能解决得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在问题的口袋)。 三、自主练习 谁看到的?
学生自己读图,照图讲一个小故事,教师做简单充实,从而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师要引导学生把图中小鸟、小猫和两个小屋子的位置关系说清楚,比如小猫在屋子的里面,小鸟在屋子的上面。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上面 侧面 前面 后面 五、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图形位置——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
2、加深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体验,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六单元尤其是在游戏中,我们都学会了些什么?
二、展示“我学会了吗?”
1、可以借助挂图或事物投影展示“我学会了吗?” 2、学生自己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编一个小故事(如:龟兔赛跑),并用学过的知识说说图意。教师要及时点评,说明个别答案不唯一。
3、完成“我学会了吗?”下面的3道题目。
(1)第1小题,用彩笔涂色,独立完成后,小组相互检查。
(2)第2小题,把小蚂蚁前面第2只涂上红色,小蚂蚁后面的第3只涂上黄色。第二小题做完后可增加一些相关练习,如把从左边起第4只蚂蚁圈起来,把右边的4只蚂蚁圈起来等等。
(3)第3小题,乌龟是谁看到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
的想象,可能是小鸟,也有学生回答是太阳,都合理。 三、丰收园 丰收园里谈收获。
现在学完了,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 (1) 长本领了吗?你长哪些本领了? (2) 习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随笔
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低年级学生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领奖”等为素材,提供丰富的直观信息,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选取学生
熟悉的校园生活为素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知识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编排方式,而是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别放在两个信息窗内,教材只安排了9+6、6+9和16-9、11-3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基本的口算方法,把其余内容安排在自主练习中,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的口算方法完成全部内容。教材由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多种算法。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信息窗1和3是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信息窗2和4分别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信息窗5又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一个信息窗是“参加运动会报名”,通过提出“需要写多少码?”的问题,引出对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方法的探索,并通过自主练习进行巩固。第二个信息窗是“领材料”,通过解决“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巩固加法的口算方法。第三个信息窗是“投沙包比赛”,借助“谁赢了?”的问题,探索20以内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在自主练习中加强巩固。第四个信息窗解决“赛跑分组”情景中引出的“怎样分组?”等有关问题,加强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应用,
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第五个信息窗是“领奖”,借助成绩统计和分发奖品,引导学生提出多少个问题,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本单元的应用价值。 三、教材编写特点
1、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低年级学生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领奖”五个主题情境,构成了具有横向联系的“情境串”。由情境引发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2、教材的编排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留有较大空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
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上不再采取传统的编排方式,加法不再分9加几、8加几------4、3、2加几,即大数加小数,小数加大数;减法中也不再分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4、3、2,即先减大数,再减小数等琐碎的知识点,而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别放在两个信息窗内,只安排了9+6、6+9和16-9、11-3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基本的口算方法,其余的内容全安排在
自主练习中,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口算方法完成全部内容。
3、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材把算式从实际问题里抽出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多种算法,在尊重创造、尊重个性的原则下,提倡学生在共享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把学习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体系框架。信息窗1和3是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信息窗2和4分别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信息窗5又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5、练习题渗透函数思想。
教材在加、减法的练习题中,多处有意识地把有关的口算题按规律排列,让学生在算出得数的同时,从中体验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与和的变化关系;感受到减数不变,被减数与差的变化,以此渗透函数思想。 6、回顾整理的创意形式新颖。
回顾整理这部分教材的编排采取“营地式”的呈现方式。把全单元的内容相聚于“大本营”内,大本营共分为六个营区,以不同颜色的小旗为营区的标志。蓝、黄营区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绿、深蓝营区复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黄、绿、深蓝营区分别对加减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为红、紫营区填写加法表和减法表作好了准备。 通过各个营区设计的不同活动,完成对整单元所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四、具体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建议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教材中的五幅情境图,展现了“小小运动会”的种种情
境。教学时,教师不要静止的“观察”,机械的“问答”,要活用情境图。有的情境图如“运动会报名”、“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可组织学生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的情境图如“领饮料”、“领奖和公布成绩”,可通过看图讲故事,启发学生学习。学生们有了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就会亲切而有积极性。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有个性的选择计算方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特性,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不同,思维特点不同,经验基础不同,同一道题目会提出许多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要注意鼓励、尊重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不要统一限定一种口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学习。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问题欲、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材在“你说我讲”栏目中,虽然设计了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用这些“问题”和“方法”限制学生提问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
思路,应创设开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展开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探索,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加强高效率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生应练好的数学基本功之一。按《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要承认差别,逐步提高要求。开始只要求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在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迅速。练习方法,开始可看卡片,逐步到听题口算,最后开火车或口算抢答。练习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5、对本单元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应考察学生是否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积极性表现情况。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4课时 第一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明确运动员的选拔要求,让学生课前分组选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运动会就要来临了。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
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进行运动会的报名。(出示课题:运动会报名)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提出问题
师: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菜牛上号码,大家想一想,我们班需要多少个号码?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生甲: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问题
1、探索9+6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
生乙: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 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2、探索6+9的算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技术2一下6+9得多少。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15想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3、探索8+7、7+8的算法。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出了要求“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还可以算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个。用这种方法又该怎样列式呢?(指生回答,并且说说算法。) 4、小结与回顾:过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需要多少个号码,并研究9+6、6+9、8+7、7+8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72页、第73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
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四、练习与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一共摘了多少根”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2、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订正时,引导学生看板书寻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5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法。
2、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为了解决运动会报名的问题,我们学会了计算进位加法,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巩固应用
1、说出下面几道题的得数。 8+5 5+8 7+4 4+7 3+9 6+8 7+9 8+9 5+7 6+6 3+8 7+7 4+8 5+9 6+5 7+6 2、自主练习第2题。
小组合作,教师首先要说明要求。可以以举例的方式讲清规则,如一人说得数是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3的算式有条理地按次序说出来,9+4=13、8+5=13、7+6=13、6+7=13、5+8=13、4+9=13。
小组内的同学要互相倾听,互相帮助,尽可能地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说一说。 3、自主练习第3题。
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动物?为什么把小猫和袋鼠连在一起?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 4、自主练习第5题
一共有多少萝卜?学生自己看图,列算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
5、自主练习第6题。
让学生看图编个小故事,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
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让学生尽情地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交流时,先组内交流,再组间交流。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运动会分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
出示76页信息窗2,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让学生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种种信息,通过研究书中提出“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为引线,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顺势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互相交流想法。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与交流。对于当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写在问题口袋里,留待以后解决。 三、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引导学生写算式的练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次序写算式。为了扩大练习量,可灵活增加8加几、9加几、5加几……的算式。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2、自主练习第2题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每个学生手里拿一张算式卡片。出示贴有得数是10、11、12、13、14、15、16、17、18、19、20的小椅子。每个同学手里卡片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找几号小椅子。得数10是多余信息,没有对应的卡片。你能帮它找到朋友吗?指名说。 四、走进生活
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老师领同学们到商店去看看好吗?出示准备好的标有价钱的物品,引导学生说出每样物品的价钱。你需要哪两样东西选好后,算一算需要多少钱?需要帮助的同学请举
手或找同学帮助。教师参与到活动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
这节数学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教学随笔: 第四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78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现在,我们先来比赛,好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看谁算得快。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投影学生课间活动的游戏图。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看
一看画面。然后,拿走投影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大约有几个小朋友?再数一数,看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可完全放手,训练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练习第5题
两队少先队员进行交流活动的情境图。练习时,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补充,互相学习。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的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
2、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交流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3、初步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运动会上,有一个大家非常喜欢的节目,那就是投沙包比赛,我们一起到投沙包比赛的现场去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出示信息窗3
1、师:这是投沙包比赛的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2、师:如果由你当裁判,你怎样判断他们的名次? 三、解决问题
1、到底谁赢了?小组的同学讨论。 2、交流方法。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生:算一算每人投中了几个就行了。 3、完成表格
拿出事先发给学生的统计表,让学生完成表中内容: 要投沙包数量 没投中的个数 投中的个数
4、师:谁愿意将自己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 利用实物投影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是自己样算出来的。
5、以16-9为例,讨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
16-9
6、算出其他小朋友投沙包的个数,并排出名次。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随笔: 第六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充分利用情景图,从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3、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看图,并说说图意并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观察第二幅图,看一看,珠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订正答案。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有什么错误,对于全班共同的错误要给予纠正。 3、自主练习第3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童话故事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对多余信息的处理时,让同学们想办法,搬不回家的怎么办?每个同学都有朋友,你能不能给它也找个朋友?从而对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走进生活
结合实际自己编一道题目,并请同为帮助计算。 五、教学随笔 第七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的信息窗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
2、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前将教室内画上8条跑道。 2、 作13个跑号。
3、 13个学生扮演运动员,1个学生扮演裁判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咱们已经到投沙包比赛的场地去参观过,而且我发现,同学们还是非常优秀的裁判员。今天,我们的赛跑比赛的场地去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信息窗4,同学们观察画面,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 三、解决问题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13人分成两组,只有8条跑道,怎么分?
(1)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提出各种假设。 学生可能会提出:“第一组分8人,第二组分5人。 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第一组分7人,第二组分6人。 对于以上两种分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你是
怎么知道的?
学生还可能提出:第一组分9人,第二组分4人。对于这种分法,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组织学生讨论,这种分法的不合理性。学生再来观察画面,找出其中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提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放在问题口袋中。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八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84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要求:
使学生巩固和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把83页第3题制成口算卡片。
2、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准备两组数字卡片,一组是2—9的,一组是11—18。 教学过程: 一、卡片游戏
同学们,现在我们同桌合作来做游戏,看看哪个同桌做得好。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同桌每人一组卡片,各自抽取一张,根据两个数列出算式,一人说一道,直至老师说停,谁说对的多就算赢,赢的一方保管卡片。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看图,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自主练习第2题
根据计算器上的数据,写出一道算式。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用计算器计算几道题,初步接触计算器。 3、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应该去套什么?其中一个小朋友没有合适的物体去套,可以启发学生想,再添上一个生命数,第一位小朋友就可以找到朋友?或小朋友拿一个什么样的圈可以去套小马、小帽子?
4、自主练习第6题
自己看图,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九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页的信息窗5。 教学目标:
1、借助成绩统计和分发奖品,引导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领奖品和公布成绩”现实的情景画面中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的情景画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结束了,下面该到发奖的时间了,让我们到领奖台看看吧。 二、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成绩公告”栏里以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了一年级三个班男、女同学的得分情况。 三、解决问题 1、整理提出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梳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
列起来。
学生有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发了几本练习本? 发了几支铅笔? 发了几个笔袋?
一年级一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年级二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年级三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班比二班多得多少分? 二班比三班相差多少分? 一班再得几分就和三班一样多?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全班交流回顾
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说出应用图中的哪些信息,解
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四、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出示86页第一题先让生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决过程。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编成童话故事,说给大家听。然后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五、教学随笔: 第十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现实的情景画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教师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题目写在卡片上,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生看图列出算式再交流。练习本题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独立地列出算式,通过小组交流,加强对多方面知识的巩固。
2、自主练习第4题
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87页停车场的情景图,先让生看图,理清图中所所包含的种种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说出运用了图中的哪些信息,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4、自主练习第6题
通过涂得数是11的部分,练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十一课时
小小运动会 回顾整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回顾整理中蓝、黄、红营区内容。 教学目的:
1、复习2 0 以内数的加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0 —9 的数字卡片,教师准备红营区投影片 教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数学大本营去看看,高兴吗?在大本营的各个营区,都为同学们准备了数学题,只有你完成这些任务,才可以到大本营去参观,有没有信心? 二、回顾整理 1、蓝旗区
师:在蓝旗区,为同学们准备了1—10的卡片,请两个同学一组,同时出一张卡片,把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谁先说出得数,谁算胜利。 学生练习。 2、黄旗区
学生拿出写有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个算式卡片,4人为一组,教师先让每组中一个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 你们小组有一人说得数,其他学生抽取相应的算式卡片。 3、红旗区 投影红旗区图。
师说:看看图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师问: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先竖着看,第一列都是9加几,我还看出横着看第一行得数都是11。进位加法以第一小组为例放给小组以讨论合作的形式进行,
分工协作,按规律找卡片并且填完整。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回顾整理,你又有什么收获? 四、教学随笔 第十二课时
小小运动会 回顾整理(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回顾整理中绿、深蓝、紫旗营区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整理出减法表,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写有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36个算式卡片,写有口算的小黑板,紫旗区内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绿旗区有关内容
1、出示口算卡片:13 – 8 13 – 5 13 – 7 师问:结果各是几?你发现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师问: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举例并口算结果 2、计算 14 – 5 18 –9 12 – 3 师问:通过计算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生答:这些结果都是9
师问: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举例并口算结果 二、练习深蓝旗区的有关内容
出示贴有口算题的小黑板,口算下面题。 11 – 9 11 – 8 13 – 9 13 – 8 12 – 6 15 – 8 17 – 9 14 – 5 生口算上面算式结果,师在上面板书结果。
师问:上面算式有什么规律?能否把减法算式按得数分组?
教师把全班分成八个大组,每个大组中合作小组只负责卡片得数为2、3、4、5、6、7、8、9的一个数,具体练习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组长负责,组员找卡片,一生汇报,组与组交流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得数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得出规律后让学生说出结果是7的算式 三、完成紫旗区的内容
出示紫旗区的内容,让学生观察片刻。
师问:通过观察,你得出什么规律?学生根据规律填写算式,集体纠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回顾整理,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内容?
五、巩固练习 1、17 –––– 8 =
2、写出得数是7的退位减法算式 六、教学随笔: 第十三课时
小小运动会 回顾整理(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对第七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进位加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1
1、学生独立完成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结果。 2、让学生自己出20以内进位加减法计算题,其他学生抢答,学生自我评价。 二、综合练习2
小组合作。教师出示下面几个数,11、13、6、17,你能写出一些算式,和下面的数交上朋友吗? 三、综合练习3
给学生一些数字,从里面挑选出3张数字卡片,并组成四个算式。
这些算式有联系吗?都有什么联系?还能找出其余有联系的数吗?
学生上黑板找出来,其他同学评判对错 四、综合练习4
出示4题彩图,让学生看几秒钟,迅速盖住。 请你猜猜图上一共有多少小狗?并数一数。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五、综合练习5
引导学生观察男女生对话图,根据女生说:我比你大,你想到什么?根据男生说:我们俩的年龄都超过6岁,和是17岁,你想到什么? 男孩可能是几岁?女孩呢? 六、课堂总结 七、教学随笔
第十四课时
小小运动会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在对规律题的观察讨论解决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中隐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一些思想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排列有规律的彩灯。
请同学们观察图上的彩灯,你发现了什么?
对,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规律。 二、探索规律
1、投影出示93页第1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叶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你知道第10个是什么形状的吗?为什么? 2、投影出示93页第2题
仔细观察,魔术箱的数有规律吗?是怎样的规律?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并写出后面魔术箱的数。 3、投影出示93页第3题
引导看图,教师说明横看有什么特点、竖看有什么特点。 问:横看第一行数有什么特点?第二行数有什么特点?空白处怎样填? ………..
第五行数有什么特点?空白处怎么填?
填完图后,你还觉得有哪些规律?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探索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看看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什么规律。 四、教学随笔
第八单元 我又换牙了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中统计的作用,产生统计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而且学生
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换牙的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同的。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现统计的必要性。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体验。 本单元只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了许多小朋友关心换牙的情境,通过对话提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由“你说我讲”的系列安排,让学生参与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加强体验分类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分类统计的理解。教材还提供了一个“小知识”,介绍换牙期间的生活常识和应注意的事项,旨在引导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 2、运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单元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我又换牙了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信息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笑一笑,唉,我怎么发现有的同学有几个牙没有了?哪儿去了? 生:我换牙了。
师:你也换牙了吗?换了几颗?噢,原来大家都换牙了,那么关于换牙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谁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 …
师:有这么多情况,大家能记住每个同学换几颗牙吗?(不能)
2、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换牙的情况,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老师很清楚地知道你们中有多少人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呢…… 二、调查整理,体验过程。 1、畅谈想法
生1:可以请每个同学说一说。 生2:可以请他们分别举手表示。
生3:可以请换1颗牙的同学站一排,请换2颗牙的同学站一排,再请换3颗牙的同学站一排……
2、引出课题:像同学们所说的数一数,并且把换牙的人数记下来,这个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3、小组合作,尝试统计
组内分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调查自己组的换牙情况。 4、交流统计结果和记录方法
如学生想不出,可由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 5、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记录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整理各组数据,把全班情况统计在黑板上。 7、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反映的数据,充分发表见解。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统计自家人口。
(1)下面我们用先记录再整理的方法来统计一下自己家有几口人。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组中每个人家有几口人记录下来,再把每家人口的数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记录方法和统计结果。
(3)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五、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我又换牙了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达到熟练和巩固的效果。
2、加强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迅速的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把一些数据记录下来,并惊醒简单的统计,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题意完成(1)(2)题,然后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
2、自主练习第2题
(1)师:同学们你都喜欢什么体育活动?看,这些小朋友都在玩什么?(踢毽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绳) (2)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师引导筛选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踢毽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绳各有多少人?至于学生提出的“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能用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简单统计的方法来整理整理吗?学生运用适合统计的方法来整理。
(4)看了这张简单的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3、自主练习第3题
小调查。可根据书中提供的素材进行调查,也可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学生喜欢事物。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元旦快要到了,我们班要开一个联欢会,可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三样水果,买哪三样呢?怎么办?
生:看调查一下喜欢哪三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或打对号)。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教师:我们应该买哪三种水果呢?
学生观察、讨论,我们应该买哪三样水果?为什么? 4、趣味统计
每个小朋友对自己刚才的学习满意吗?我们也来做个统计。说明统计方法:第一种:自己表现非常棒的就得“大拇指”,第二种就是认为自己的表现“比较好”就得五角星;第三种认为自己需要“继续努力”的就得小蜜蜂。现在根据自己的评价小组同学合作做一下统计! (1)找一个小组到黑板展示统计情况,大家看你能知道什么?想对大家说什么?(看来大多数同学很有自信,很勇敢)
(2)那么同学们对老师这节课表现情况还满意吗?我们也来做个统计?还是分为三类:非常棒、比较好、继续
努力的。
(3)再次观察到黑板展示的小组对老师满意程度,你又能知道什么?
(4)小结: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大胆地展现自我,也同样谢谢同学们对老师公正的评价。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
活动目的:
1、经历研究大蒜瓣数的过程,知道所研究的大蒜瓣数的一般规律。
2、会用初步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形成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体验研究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提出研究的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了:兄弟好几个,围着栏杆坐,脱掉白衣服,露出大肚子。猜一猜,是什么?(学生举手猜谜语)
师:对,是大蒜!这里有一头大蒜(出示一头大蒜),里
面有很多的蒜瓣,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瓣。1、2、3、4 … …,砖,这头大蒜有13瓣。
那么,谁能对大蒜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其他的大蒜有几瓣?是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呢?
师:对呀,是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呢?大蒜的瓣数有没有规律呢? 二、探究研究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大蒜的瓣数到底有没有规律,怎样去研究呢?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数一数一头大蒜有多少瓣;多掰开几头大蒜数一数;记录下大蒜的瓣数;不能把蒜皮乱扔等等。
师:大家想的办法真多,真好!请大家再商量一下,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们小组研究的大蒜各有多少瓣呢?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用符号表示蒜瓣;用数字表示蒜瓣,等等。
三、具体实施研究的方法
师: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前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了很多的大
蒜,你们带来了吗?
说说你的大蒜是从哪儿收集来的?
师:下面,咱们就按刚才讨论的办法进行研究吧!(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收集整理数据
各个小组展示的研究结果。学生有用符号表示结果的,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表示的意思。
师:各个小组都把自己小组研究的大蒜的情况展示出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我们班研究的情况都展示出来呢?
学生交流想法。并根据同学们的相法进行统计全班研究的情况。 五、分析总结
师:观察一下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些大蒜的瓣数,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学生的发言估计有:我发现13瓣的大蒜头数最多;我发现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 …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本地产的大蒜,其它地方的大蒜是不是也这样呢,小朋友们以后可以去研究。 师:小朋友们,今天玩的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六、教学随笔
第九单元 雪山乐园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较、统计初步知识。
教材用一个涵盖了整册知识的十分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主题情境”、“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中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地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具有明显时令特点的,
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在这一情境图中,涵盖了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各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第二部分是根据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采取引导、提示、点拨、指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回顾与思考,目的是将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借助提供的线索,对各单元中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第三部分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使前面理性的复习与整理在这里得到具体落实,以此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教材设计了“雪山乐园”这样一幅综合情境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按照“回顾与整理”中所划分的知识板块分别进行回顾整理,解决问题。 2、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回顾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完善。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可能每
个学生都能全面条理地整理出全部知识,只要能整理出一点,教师就要为他们高兴,给予表扬鼓励,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增强学习的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对全册教材进行回顾整理,学生受观察能力、认知水平、综合分析等能力的局限,开始可能不会全面、系统的整理知识或顾此失彼。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做具体针对性强地指导。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中心板块 对全册教材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全册内容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提出要求:(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忆,然后小组同学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2、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大约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的内容。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分类、比较与位置;图形与位置;统计初步知识。 二、欣赏雪山乐园
师:在我们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雪山乐园,请同学们欣赏。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说什么? 三、提出数学问题
1、在雪山乐园里,你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最想提出那方面的问题?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能对事物的长短、大小、粗细、胖瘦、轻重、高矮等进行比较。
3、熟悉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说出事物的具体位置
4、培养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索、思考的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位置”知识的整理 1、介绍雪山乐园的情况。
师:“我们欣赏过美丽的雪山乐园,知道里面有那么多数学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山乐园的情况吗?”
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雪山乐园,教师适时引导。
结合学生的描述,教师可以进行板书:中间、左右、上下等。
2、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位置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参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位置问题提出来。
3、师:“你能用位置的知识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吗?谁能向介绍自己的家所在的位置?”
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熟悉的教室、校园环境等。 二、“比较和分类”知识的整理
留心捕捉学生交流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介绍“小朋友在雪山乐园非常开心,有打雪仗的、堆雪人的、还有滑雪的”等。
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你能换个角度给图上的小朋友分类吗?”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分类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第8题,整理物品。
(1)说一说怎样整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2)进行评价。“你认为这样整理怎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 统计表。
让学生按照统计表中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整理的
结果填在统计表中。(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第10题,小动物玩跷跷板。
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内容: 位置:左右、前后、上下。 比较:比轻重、比胖瘦、比大小。
鼓励学生用“谁比谁……”,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较,会用“谁比谁----”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五、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左下角板块 数与计算 教学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序。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
2、师:在雪山乐园,有这么多同学打雪仗,你知道有多少个同学打雪仗吗?让我们数一数吧?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可以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或一组一组地数,还有其他方法。) 3、师:你还想数什么?自己一边数,一边作记录。想一想:怎样数能做到:既不漏数,也不重复数? 4、师: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联想到以下内容,如果学生有没有想到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数的顺序: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 : 在计数器上表示11。
5、在玩滑雪的小朋友中,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第一。”
这里的第一与滑雪的有11个同学有什么不同? 6、综合练习第1-3题。
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一涂”,再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让学生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 … … 2、组织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注意问一问:你是怎样计算?
3、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滑雪的比打雪仗的少多少人?… …
4、学生解答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综合练习第4-7题。
第4题,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活动前先说明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要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习,以达到正确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目的。
第5题,通过第一幅图提出计算“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踢球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通过回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黄队离开了几人?”“蓝队离开了几人?”“现在球场上哪队人数多?多多少?”等问题。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第6题是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练习。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也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如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一个数加0、减0,结果不变;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另一个加数大的,和比较大;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减数大的,其差小;减数相同,被减数不同,被减数大的其差大。
第7题通过“给得数是7的部分涂色”,涂出和平鸽的趣味题,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涂出来的是什么,比一比
谁涂得漂亮,以达到启发兴趣的意图。 三、博士提问:
关于数与计算,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自己回家整理,第二天全班交流。 四、教学随笔 第四课时
右上角板块 图形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中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 出示准备好的积木,利用积木巩固所学的图形。
二、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图形,哪么谁能说说你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比如家里的、教室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三、游一游
仔细观察雪山乐园图:看看这里边都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图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找出多一些的图形。如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看一看
1、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正面、侧面、上面等)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2、出示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实物的照片:谁能说说每幅照片是从哪个方位拍摄的?看一看
3、练习:综合练习9圈一圈,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中的形象然后圈出是在前后侧哪一面照出来的。通过小华照镜子的情境图,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 五、评一评
师:同学们将你们捏好的图形拿出来,咱们评比一下,好吗?评比之前教师要说明白要求。 1、分小组进行评比。 2、说说捏得是什么图形。
3、评出捏得好的。 4、进行奖励。 六、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 右下角板块 统计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整理中对右下角板块的统计的相关内容的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统计”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其方法,初步培养统计数据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雪山乐园里发现了许多以前学过的知识,这节课,你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发现。
二、数一数,并统计。
1、投影仪出示课本98—99页雪山乐园的图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画,(也可看书上的图) 2、观察图后,请学生说一说,雪山乐园有…… 3、把你数的数量记录下来,就是统计。并出示表格。 4、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统计表。
5、你还想统计什么?数一数,自己统计下来。 三、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看这张雪山乐园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综合练习 1、课本第12题
(1)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
(2)你喜欢什么?树一数有多少?(在数的时候注意方位的准确性)
(3)一一列出数据制成统计表。 (4)根据表格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
统计一下小组成员中家用电器的数量。 3、实践作业。
统计一下你们家一周内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六、教学随笔 第六课时
综合练习课 你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7—108页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所提提高。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多样化的培养。 3.在练习过程中力求使知识系统化和趣味化。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过关游戏、趣味练习 丰收园内、品味成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唐老鸭博士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数学王国,但是要打开数学王国的大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
要闯关成功,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有信心闯关成功吗?那就开始吧! 二、过关游戏、趣味练习 1、第一关,课本107页第2题
出示图,先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给图上的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字,然后让学生针对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答问题,最后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系统梳理。 2、第二关,动手操作、分类整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物体用一个大袋子装好。
(1)摸,说形状,小组全体成员参与。
(2)摆一摆,比比谁摆出的物体最好,最有创新精神(可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3)统计一下,你摆的车(或其它物体)所用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个数,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展示给老师和同学。
3、第三关,课本108页,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尤其要注意学生叙述数学故事时语言思维的完整性,对于表达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4、第四关(涂一涂,想一想)
(1)先让学生涂完书上12个汽球的颜色
(2)想一想,第16个汽球是什么颜色?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三、丰收园里 品味成功
唐老鸭博士:恭喜小朋友们闯关成功,你们得到了数学王国的金钥匙,看,数学王国里有一棵好大的智慧树,请小朋友们摘下这些智慧果吧!这里教师用手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然后贴上提前准备好的五个大苹果剪纸,反面写上“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学生每摘一个,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然后放到丰收园中去。 四、教学随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