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资料

2022-08-02 来源:星星旅游
七年级语文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资料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实景

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欣欣向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涌起巨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地交换,就像是大海吐纳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景

天上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能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一、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 的第一章。

二、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三、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地交换,就像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这四句借景抒怀,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诗人以沧海自比,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抒发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停地在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

一、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 二、首句的意象:杨花、子规。

三、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这句诗写景并点明时令——暮春。杨花给人以 飘忽不定的感觉,子规的叫声近似“不如

1

归去”,二者合起来,渲染了伤感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挂念之情。

三、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逝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一、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一个“阔”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二、《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请你对这一名句略加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作者用“海日”和“江春”象征美好的新生事物,并且“生”和“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用“残夜”“旧年”象征旧事物。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自然的哲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描绘的画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干枯的滕蔓,衰老的树,栖息着几只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远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有一匹瘦弱的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眼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我这个悲伤到极点的人啊,还远在天涯。

一、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作者是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白朴、郑光祖、关汉卿(白马观郑)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一、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 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人家 ”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呈现了一幅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写哀请,更加衬托了天涯游子的孤苦无依及对家人的思念。

三、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这两句不仅写景,而且写人,抒发了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思乡之情。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谢太傅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与之)相比。谢太傅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起舞。” 谢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一、古今异义词: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 儿女

今义:专指儿女。

二、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按时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三、“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参考:前者写得好,因为雪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 后者写得好,“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2

委而去。” 元方曰:“君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来

有到,陈太丘就丢下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达。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有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就生气地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到了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节。”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一、“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二、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的重要。2.他懂得“礼”的重要3.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4.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 ,愉快 君子:有才徳的人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乐趣:有朋自远方来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讲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日:名词作状语 传:动词作名词

个人修养:五日三省吾身

曾子每天从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这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曾子对自己的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

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规矩。”

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的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

省略句式: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代指“温故而知新”;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⑤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此句是学习方法: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统一的,有只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

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

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这一则是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⑦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自然段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饭:名词作动词,吃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这章讲仁德、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3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本章讲学习态度: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⑪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明百姓。 本章讲个人修养。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德就在其中了。” 仁:仁德 学习方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