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2021中考化学 综合题综合试题含详细答案

2020-01-08 来源:星星旅游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CaCl2·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右图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____________℃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测定晶体(CaCl2·xH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 CaCl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 【答案】Ca(OH)2【解析】

本题通过制取CaCl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可知,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

CaO+H2O;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由图示可知85.5℃左右CaCl2的产率最高,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85.5℃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溶液的酸性较强,可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FeCl3等杂质;

(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

2Fe+3CO2;

(6)①设生成10.0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y 10g

CaO+H2O 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

2Fe+3CO2 2 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 偏大

蓝 85.5 FeCl3 Fe2O3+3CO

111y 解得y=11.1g,所以结晶水的质量=14.7000g﹣11.1g=3.6g, 10010g14.7g×

18x×100% =3.6g,解得x=2;

11118x②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可用碳酸钠溶液检验。如果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计算的氯化钙质量小,水的质量多, x值偏大。

2.认识酒精灯中的酒精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为酒精,某同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①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⑥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点燃酒精灯,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各种“酒”中均含酒精(乙醇),假酒中因含少量甲醇(CH3OH),饮用后使人中毒,轻者失明,重者死亡,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酒精易挥发,因此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酒精挥发发生的是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

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 b.酒精分子的构成 c.酒精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 d.酒精的化学性质

e.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 f.酒精分子的能量 g.酒精分子的质量 (4)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_____。 (6)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 A 燃烧匙 B 试管 C 量筒 D 蒸发皿 (7)用分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酒精和水探究分子的性质,如图,在小玻璃药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再向瓶中加入滴有蓝墨水的酒精,塞上瓶塞,液体液面处于a处,用手指堵住塑料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瓶,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后,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_____。

【答案】②③④ ⑤ 12:3:8(或24:6:16) 分子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或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答组成和结构不同不给分) 物理 bdg 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过一会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或石灰水变浑浊。) 【答题空10】C 分子间有间隔,温度高分子间隔大,温度低分子间隔小(分子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解析】

本题通过酒精的变化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判定,根据化学式进行质量比的计算,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微粒的共性,综合性强,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1)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描述的是酒精物理性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描述的是酒精化学性质。所以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②③④,化学性质的是⑤;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4:6:16=12:3:8,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或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

(3)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酒精分子的构成、酒精的化学性质、酒精分子的质量,故答案是bdg;

(4)酒精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是: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过一会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或石灰水变浑浊);

(6)燃烧匙、试管、蒸发皿都能用酒精灯加热,量筒不能用酒精灯加热,故选C。 (7)液面由a下降至b,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了温度高分子间隔大,温度低分子间隔小(分子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点睛:性质在描述时一般有“能”“会”“可以”“易”等字眼,而变化在描述上没有上述字眼。

3.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__;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氧气(或空气)、水 Fe2O3+6HCl2FeCl3+3H2O (2)① 酸不同 ② Fe+CuSO4Fe SO4+Cu (3) Cu、Fe、Zn(或铜、铁、锌) ACD 【解析】

(1).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 (2). 据控制变量原则,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时,所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都应该相同。所以应该用同种酸的溶液;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反应方程式为: Fe + CuSO4 → Cu + FeSO4 (4).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要回收硫酸锌,需要将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都转化成硫酸锌,所以甲为锌,由于锌过量,所以固体A为Zn Fe Cu;加入过量的酸后,锌、铁反应称为溶液,所以滤液C中有硫酸亚铁、硫酸锌,加入适量锌置换出铁,得硫酸锌溶液。含铁元素的物质有A C D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不与水反应

④密度与空气接近 ⑤常温下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 ⑥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3)实验室要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在一个密闭性良好的装置里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 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①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③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__________有关。(填写化学性质)

④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__ (填序号)。

【答案】长颈漏斗 AD或AE 2KClO3

MnO2Δ 2KCl+3O2 ↑ 2、3 B 盐酸浓度较大,导致

二氧化碳中混有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合理即可) CaC2+2H2O==Ca(OH)2+C2H2↑ C Na2SO3+SO2===Na2S2O5 过滤 氧化 d 【解析】 【详解】

(1)仪器a是长颈漏斗;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也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Δ2KCl+3O2↑;

(3)实验室要制取CO2药品是石灰石与稀盐酸,是固液常温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或C,由于浓盐酸的挥发性,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可能优先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如果将氢氧化钙耗尽,二氧化碳将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4)制取乙炔气体,是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即固体和液体的反应;又因为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所以应选用装置C,C装置加液体的是注射器,可控制加水的速度,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2H2↑+Ca(OH)2;

(5)①亚硫酸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焦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2SO3+SO2=Na2S2O5; ②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分离固体与液态,应采取过滤进行分离; ③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是为了防止Na2S2O5被氧化成Na2SO4,这里反映了氧气的氧化性;

④a.装置应将导管深入氨水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但为密闭环境,装置内压强增大易产生安全事故,故错误;

b.该装置吸收二氧化硫能力较差,且为密闭环境,装置内压强增大易产生安全事故,故错误;

c.该装置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所以无法实现实验目的,故错误; d.该装置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以吸收,且防止倒吸,故正确。

5.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

(1)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I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Ⅰ中水从A转移到B中,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

②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试管D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试管D中气体的体积为n时,试管C中气体体积约为___.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则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

②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3)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④→⑤可析出53.9g KNO3晶体 B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6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 2H2O【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水从A转移到B中.②2H2O

通电通电2H2↑+O2↑ 2n < BE CD

2H2↑+O2↑、电解水时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故答案:2H2O2n.

通电2H2↑+O2↑、

(2)①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所以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小于乙,故答案:<.②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包括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质量不变,A不正确;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减小能变成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B说法正确,C和D说法不正确;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E说法正确,故答案:BE.

(3)A、5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可只加如了80g硝酸钾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只能析出48.4g,A不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到操作②,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剩余18.4g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③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31.6g50g;从③加入50g,共加入80g硝酸钾,到④溶液中只溶解了80g硝酸钾,降温到150g20℃时只能溶解31.6g,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1.6g.故B说法不正确.

131.6g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①100g水中只溶解了20g硝酸钾所以①不饱和,②这一温度下100g水中加入了50g硝酸钾溶解31.6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加热到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加入的硝酸钾只有50g,所得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g硝酸钾共80g,50℃时100g水中要溶解85.5g才饱和,④中溶液不饱和;然后将④中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所得溶液⑤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④中已经溶解了80g硝酸钾,所以再加入5.5g即可得到饱和溶液,所以加入6g硝酸钾能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说法正确

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医”中。 (1)衣: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的方法是灼烧,羊毛线燃烧时能闻到_________气味。 (2)食: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富含维生素C的是____(填字母) 。

A.橙子 B.猪肉 C.面粉

(3)住:下列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石蜡燃烧 B.太阳能热水器 C.燃料电池

(4)行:城市交通中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5)医: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烧焦羽毛 A B 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 C6H12O6 【解析】 【分析】

(1)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来分析;(2)根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来分析;(3)根

据获取能量的来源来分析;(4)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来分析;(5)根据物质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详解】

(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2)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橙子中富含维生素C;猪肉富含油脂与蛋白质;面粉富含糖类;故填:A;

(3)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故填:B; (4)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能节省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5)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7.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

(1)X的化学式为____,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

(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_________kg。

(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 ①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B.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答案】Cl2 +1 5 化学变化 Ca(ClO)2+H2O+CO2=CaCO3↓+2HClO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个数、种类不会改变,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为Cl2;设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x,+1+x+(-2)=0,则x=+1;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12%的“84”消毒液质量为x,x×12%=120kg×0.5%,x=5kg;

(3)①净化水的过程中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②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O)2+H2O+CO2=CaCO3↓+2HClO;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自然沉降,过滤,消毒,最后是煮沸。较合理的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C。

8.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从化学教材下册37页得知,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溶解度变化明显,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反常,如图1。

①KNO3中混有少量NaCl,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②现有一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图2,烧杯A中盛有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现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时,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 b.反应消耗水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于水 d.烧杯B发生的反应与烧杯A无关 【答案】降温结晶;加入硝酸钾;ab。 【解析】 【详解】

(1):①由图中溶解度曲线知低温时,硝酸钾会析出,氯化钠不会析出,故可以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钠;②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以添加溶质,故可以添加硝酸钾;(2):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变小会有析出,故水会变浑浊,选ab。 【点睛】

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进而根据题意判断是否有物质析出,做出正确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