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2022-05-29 来源:星星旅游
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篇一:边塞诗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问题:1.这首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黄昏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 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土的梅花, 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

4、鉴赏《塞上听吹笛》

1 / 29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析。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见问题探究〔1〕〕,后两句是虚景〔见问题探究〔2〕〕。

阅读王昌龄的《参军行七首》〔其四〕答复下列问题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以分析。

〔解析:诗的前两句从景物描写入手,情景交融。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写浩渺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在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二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写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作者抓住边塞典型的景物,竭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点出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剧烈频繁残酷艰苦以及敌军的凶悍边境的荒凉。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士们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以身许国的豪迈誓言。第三句的金甲穿破更能衬托将士的报国壮志没有磨损反而更加坚决。〕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2 / 29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气氛的作用意义。

意境〔气氛〕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华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

3 / 29

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导学案第三课时答案

鉴赏李颀的《古参军行》答案参考优化探究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1.一、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山川的雄阔苍凉,突出了边地的广漠壮阔之景。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用了比喻的手法。写皇帝的恩泽不能到达玉门关以西。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答到这个层次就行了。〕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这样想也行。〕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4 / 29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5 / 29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qì] ,应驮白练到安西。

问题: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比照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⑴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⑵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衬托比照。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写为主,虚中有实 凉州词〔其一〕

诗歌分析:前两句写眼前景物,同时点出了所写的地点、时间、天气、季节。首句“边城暮雨雁飞低〞,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群低飞的鸿雁,并使人看到雁飞的地点是边城,时间是日暮,天气是阴雨。次句“芦笋初生渐欲齐〞,再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片出芽的芦苇,并从芦苇的长势说明已是春暖季节。这前两句:一写从边城仰望的天空景〔远、高、动〕;一写在边城俯视的地面景〔近、低、静〕,都是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的景物。诗的后两句那么把诗境扩展到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诗思推到视线之外。

6 / 29

第三句“无数铃声遥过碛〞,写的是在沙漠上级缓行进的一队驮运货物的骆驼,但句中却并没有出现骆驼和押运人员的形象,只有从沙漠上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这是以声传影,因声见形的妙用。这里只需写铃声之传来,自会凭联想艳声音转化为形象,自会在脑际浮现一支连延不断的驼队渐行渐远的图景

篇二:在唐代诗人描写西北边塞的诗歌中

在唐代诗人描写西北边塞的诗歌中,有一些关于西北边地山川风物名称的词语,如“白草〞、“天山〞等,因种种原因,在历代各种唐诗选率的诠释中,或语焉不详,令人莫名何物;或释义不清,造成歧义纷呈,阅读时,需要我们慎审地加以分析和辨证。 (共2页)

文章关键词: 边塞诗 诗选 诗歌 唐代诗人 唐诗 描写 山川 阅读 释义 西北

文章快照:

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指甘肃境内的祁连山的,有说指新疆境内的天山的.还有说是指自甘肃张掖起向西延伸至瓤疆境内的天山的。这几种说法各有所据.究竟孰是孰非,需要我们加辨证其实,古人对于天山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是把今甘肃境内的祁连山和新疆境内的天山混而为一,看作是彼此相连的一条山。祁连山之名,首见于《史记-匈奴传》: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其夏,骠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_厅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司马贞《索隐》释祁连山日:“西河旧事云:?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东西一百余里,南北二百余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失二山.乃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祁连山一名天山,亦日白山也。〞据《索隐》的说法,祁连山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以南,兼有天山之名。祁连山为何亦称为天山?据颜师古的说法,

7 / 29

“匈奴谓天为祁连〞,祁连是匈奴语,是“天〞的意思,祁连山就是天山。查颜师古注《汉书》,凡遇祁连山皆以天山释云,凡遇天山皆以祁连山释云。因祁连山也有天山之名,所以古人把祁连山和新疆境内的天山台二为一,混而不分李白想必也是如此与李白同时的学者杜估在其《通典》中就说:“祁连自张掖西至于庭州皆周遍。〞庭州在今新疆天山以北的吉木萨尔一带。直至清代,许多学者也没有把这两条山分清楚,《清一统志》仍然把两山当作一条,把甘肃境内的祁连山称为“南祁连〞,新疆境内的天山称为“北祁连〞。由今天地理科学知识看来,甘肃境内的祁连山和新疆境内天山是两条互不连属的山。广义的祁连山是指甘肃西部和青海东北部边境山的总称,因在河西走廊之南,亦称南山,是河西四郡和青海的界山。狭义的祁连山系指最北的一支,向西经张掖、酒泉延伸至敦煌祁连山西北与阿尔金山相接,属昆仑山系。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端深人中亚西亚,向东延伸到哈密一带,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界山那么,今天我们读这些边塞诗时,应该怎样理解和确认诗中的“天山〞所指呢?首先要根据诗的内容分清它是泛指还是确指有些诗中的天山,不过是西北边疆甚至是边疆的代称而已,属泛指,用不着穷究其具体所指。但唐人的边塞涛多是缘事而发,以当时发出的边事为题材,故诗中的天山多属确指。对属确指的天山,要根据诗里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和相关的地名,分清它是指今甘肃境内的祁连山还是新疆境内的天山。上引李白的两首诗为例,《战城南 中的天山当指今新疆境内的天山郭沫假设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讲到这首诗时说:“诗的?条支?与葱河天山等连文,表示地望相接,必指唐代条支都督府的条支,而非远在阿拉伯的大食国。〞又说:条支海?或条支都护府所辖之?海?,如非伊赛克湖(热海),当即巴尔喀什湖。〞尽管有些学者对郭沫假设所说的条支都督府所在和条支海所指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诗中的条支和条支海是属于当时唐王朝幅员内的西域地名。条支海既在西域,又与天山连文并举,“表示地望相接〞,那么诗中的天山必指新疆境内的天山无疑《关山月》中的天山,由下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看,与“玉门关〞、“青海湾〞连文相关,当指今河西走廊以南之祁连山。玉门关在祁连山以北,青海湾在祁连山以南,两地隔祁连山遥遥相望。王昌龄《参军行(四)》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旬.就

8 / 29

很清楚地反映了这三地之间的关系。雪山就是祁连山。实际上,李白的《关山月》和王昌龄的《参军行(四)》所表现的.都是开元年间唐王朝抗击占据青海的吐著的战争,题材相同,主题亦相近。(作者李自仁系甘肃电走嘉峪关分校讲师)责任编辑王亦凡26

古时边塞诗谈

新疆是一块神奇而又瑰丽的土地。古往今来,这里高峻的群山、辽阔的草原、神秘的戈壁瀚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风土人情,以它独特、粗暴、雄奇、博大、浑厚的风采,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

早在汉代初期就出现了边塞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土。 《乌孙公主歌》就是一首最早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从此,边塞诗急骤的马蹄奔驰在新疆的崇山峻岭、戈壁沙丘,随着浑圆的大漠日出、伴着丝绸之路依稀的驼铃和古战场弥漫的硝烟,一朝朝、一代代从没有停止过。到了唐代--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由于国势隆盛,为国立功的气氛弥漫了当时整个社会,昂扬的情绪铸成了边塞诗独特的力量感和进取精神。在唐代群星灿烂的诗坛上,边塞诗成了一支重要的流派,出现了众多描写边塞风光、生活的优秀诗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参军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李欣《古

9 / 29

参军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凉州词》)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这些诗篇以它们豪放的阳刚之美千古传唱不衰。尤其是具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岑参等人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有了新的创造,使古代边塞诗到达了一个顶峰。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哪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

10 / 29

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些诗描写了军旅生活,歌颂了战士们英勇爱国的精神,表现了剧烈的战斗、艰苦的生活以及惜别和思乡的心情,风格雄厚深广、奇丽豪放,不愧是边塞诗中现实主义的杰作。

唐代以后,由于新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历代君王把主要精力放到开发江南富庶之地。到了明朝,航海事业空前繁荣,我国与各国的交往重心从陆地移到海上。尤其是清代,新疆成了囚犯的流放地。这就使曾经鼎盛一时的边塞诗逐渐衰落下来。虽然这期间也出现了不少的边塞诗,其中像林那么徐、邓廷桢、纪昀等为代表的不少文人在新疆流放的日子里留下了比前人更多的诗篇。这些诗篇中也不乏有特色之作,如: 亦有高楼百尺夸,四周多被白杨遮。圆形爱学穹庐样,石粉团成满壁花。 桑葚才肥杏又黄,甜瓜沙枣亦饭粮。绝少炊烟起,冷饼盈怀唤作馕。 ?穴林那么徐《回疆竹枝词》?雪十分贴切地反映了新疆的民俗民情,使人读来倍感亲切。 呼吸苍穹逼斗躔,昆仑气脉得来先。春风难扫千年雪,秋月能开万岭烟。西域威灵蟠两部,北都枝干络三边。会当绝顶观初日,五岳中原小眼前。 (裴景福《天山》)把天山写得很有气势。但是从总体上讲,艺术成就大多都不及唐代,它已不是边塞诗的高歌,而是古代边塞诗顶峰的余波。摘自新疆重点新闻网--天山网(

边塞诗的成熟得益于大西北边塞卫国战事和奇丽风光

11 / 29

边塞诗的成熟和兴盛离不开大西北。没有大西北边塞卫国战事和奇丽风光,就不会有唐代的边塞诗派。从先秦到隋朝,零星的边塞诗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一直够不成流派。没有从初唐到盛唐经营大西北的实践,就不会有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二首》〕;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二首》〕;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参军行七首》〕;李颀的“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古参军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晚唐诗人继武盛唐,不断创作出大量清新可诵的好诗,使边塞诗在唐代到达长盛不衰的地步。

离开了描绘大西北的诗歌,在唐代绝不可能形成和山水田园诗派并称的边塞诗派。在我们民族中,从儿童到青年,从普通读者到研究唐代文学的专家学者,大家能够记诵的边塞诗,有几首不是描绘西北边塞的呢?由此可见,大西北边塞内外的景观风土人情对边塞诗从萌芽、开展、到走向成熟所起的决定作用。

边塞诗的内容既丰富又多姿多彩。纵观唐代边塞诗的根本主题,就是通过描绘边关将士的英雄主义,宣扬大唐的国威,或抒写士人参军报国,安定边疆的壮志豪情。王昌龄的诗是最生动的表现,例如他的《参军行七首》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出塞二首》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另外,如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愿将腰下剑,直

12 / 29

为斩楼兰〞。王维也用多首边塞诗来歌颂边关将士的英雄主义,他赞赏“誓令疏勒出飞泉〔耿恭〕,不似颍川空使酒〔灌夫〕〞的老英雄〔《老将行》〕;他还表现“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少年英雄〔《少年行四首》其二〕。

岑参是在西域生活时间最长的诗人,他表现自己的这种思想真挚而感人,他说自己“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送人赴安西》〕,“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把爱国和追求名利、把完成王命和同家人团聚孰轻孰重区分得非常清楚。这个时候在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下,诗人们流露了强烈的重武轻文的倾向,连王维这个文弱书生都发出“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的昂扬歌声。

高适那么在《塞下曲》中高声唱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李益的《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张籍的《西州》“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这种牺牲自我,参军报国,安定边疆的壮志豪情不仅是当时军人文士的主流思想,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它也是华夏民族昂扬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生动表现。

唐代边塞诗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刻绘大西北的瑰丽景色,表现诗人对这片热土的特殊感受及喜爱之情。不管是中原的还是南方的诗人,只要他们来到大西北,无边无际的草原、戈壁、沙海,高远的蓝天、白云、明月,一年四季飘雪的气候,无不给诗人带来异样的新奇,启发着诗人的灵感。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燕支行》〕只能写于大西北,具体说只能写于出了凉州以后,见到当地的广袤的戈壁沙漠,才会产生这种诗思。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参军行》〕,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

13 / 29

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古参军行》〕,李白“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战城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塞下曲六首》〕,皎然“都护今年破武威,胡沙万里鸟空飞。旄竿瀚海扫云出,毡骑天山踏雪归〞〔《塞下曲二首》其二〕,戎昱“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塞下曲》〕,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稍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参军行》〕,等等,这些描绘边塞战争的诗之所以很成功,无不同对边塞独特景色的成功描写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把边塞的瑰丽景色描绘出来,边塞诗就成功了一大半。

代表唐代边塞诗最高水平,并且最成功地展示大西北瑰丽神奇景色的诗人是岑参。他这方面的诗是又多又好,例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火山云歌送别》,把边塞诗的思想艺术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把古西域天山南北的童话般的神奇美景作了灿烂的展现。例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把北庭都护府冬天独特的景色,酷寒、大风、飞沙走石,用特写镜头作了精心描绘;同时结合这种景色,写了敌人正处在“草黄马肥〞的良好态势下;正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刻

14 / 29

绘了唐军迎着“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艰苦条件出兵,收到“不战而屈敌之兵〞的效果,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唐军的英雄主义。岑参西域诗的成功的微妙,全在于着力去表现当地的独特景色,把这种景色描绘成功了,作品的主旨也就表现出来了。他的送别诗莫不是这样,如“白雪歌送别〞、“天山雪歌送别〞、“热海行送别〞、“火山云歌送别〞等。如果没有岑参描绘西域瑰丽风光的诗,唐代边塞诗会黯然失色的。

唐代边塞诗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的民族交往和互相影响,以及边境不同民族的风情。唐代中原同西北的民族关系是融洽的,虽然存在过战争,但和平根本上是主流,常建《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岑参《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那么通过军中“赌博〞这种游戏,表现了不同民族将领之间的友好关系。李端《胡腾儿》是一首反映西域各族同中原人民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代表作: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冒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揍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胡腾儿,胡腾儿,故土路断知不知?

胡腾舞本是西域的舞蹈,后传入中原,成为当时很受欢送的艺术。这首诗对跳胡腾舞的西域艺术家的形貌、衣着进行描摹,描写他“帐前跪作本音语〞,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作开场白,然后翩然起舞,感动得曾任安西都护府长官的客人泪流满面,洛阳一带的诗人也纷纷写诗相赠。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吐蕃攻陷河西、陇右一带,割断了唐王朝同西域各族人民的联系。诗用“胡腾儿,胡腾儿,故土路断知不知〞表现对这位同故土失去联系

15 / 29

的舞蹈家的同情,也委婉地表达了各族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愿望。王建《凉州行》“凉州四边沙浩浩,汉家无人开旧道。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万里人家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着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养蚕缫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描绘凉州蕃人学习汉语、农耕文化、养蚕缫丝的真实情况。司空图《河湟有感》“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河湟一带地方的汉族受吐蕃统治时间长久,接受了吐蕃文化影响,学会了“胡儿语〞,从而出现了“却向城头骂汉人〞这种奇特现象。

晚唐诗人周朴《塞下曲》“石国胡儿向碛东,爱吹横笛引秋风。夜来云雨皆飞尽,月照平沙万里空〞;贯休《边上作三首》其一“山无绿兮水无清,风既毒兮沙亦腥。胡儿走马疾飞鸟,联翩射落云中声〞,是唐代诗人为西域人民画像的优秀作品。

唐代边塞诗的内容是丰富的,受篇幅影响,我只能简单谈这点初浅的感受,以就教于这方面的专家学者。

边塞诗在清代的兴盛与开展

边塞诗是大西北的歌,它在清代又取得堪与唐代比美的成绩。清代经营西北,尤其重视西域,所投入的力量、所取得的成绩,超过以前的所有朝代。从康熙时代起,在新疆先后发生过噶尔丹、阿睦尔撒纳、大小和卓、张格尔等的叛乱分裂活动,近代又有浩罕军官阿古柏的入侵。为了反对民族分裂,清军屡次出关,粉碎了他们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在清代出关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可以说是成千上百,他们留下的歌咏边塞的诗作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同类作品的总和,在思想艺术上也有超越前代的地方。有位学者在谈论清代边塞诗时说:“到了清代,统治者为了削平四夷,安定八方,对边疆各族有

16 / 29

过几次大的征讨。康熙对噶尔丹的用兵,雍正对青海各族的平定,乾隆对准葛尔、维吾尔的征服等。这些对外战争,在一些文人的边塞诗里都有反映。……清代边塞诗,已是我国边塞诗史上的微波末流了。〞无论对战争的性质还是对边塞诗成就的评价,都同历史不符合。

篇三:描写山水的古诗

描写山水的古诗

诗词鉴赏:怎样判断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挖苦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挖苦诗〞。挖苦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

17 / 29

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鼓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根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挖苦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表达比照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开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18 / 29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较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挖苦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那么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心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文/朱雯佳柳泉鸣)

积累描写山水的诗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9 / 29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有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小诗,名为《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0 / 29

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更是一首集诗画乐于一体的佳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水诗直到盛唐时代才蔚为大观。孟浩然与王维首开山水诗派,光被后代诗坛。孟浩然比王维稍长,他的山水佳篇很有意境。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21 / 29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22 / 29

《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綦毋潜 《春泛假设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王维 《青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23 / 29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24 / 29

天边树假设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常建

25 / 29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26 / 29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破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27 / 29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28 / 29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 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9 /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