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刚度矩阵
——节点载荷与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
一、 单元刚度矩阵
1. 单元刚度矩阵
RymRxmmRyjRxjyRyiiRxixj
单元e是在节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节点i的节点力为
TRiRxiRyi (i , j , m轮换)
则单元e的节点力列阵为
1
ReRiTRTjTRmTTRRRRRRxmymxiyixjyj单元应力列阵为
T
exyxy
假定弹性体的所有节点都产生一虚位移,单元e的三个节点的虚位移为
*eui*vi*u*jv*j*umT*vm
单元虚应变列阵为
****xyxyT
参照式(3-7),则单元虚应变为
**Bee
作用在弹性体上的外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功为:
2
*eTRe
单元内的应力在虚应变上所做的功为:
eT*tdxdy
根据虚位移原理,可得单元的虚功方程
eTeT*Re*tdxdy
或
eTeT*Re*BTtdxdy
故有
ReBTtdxdy
将式(3-10)代入,的
3
ReBeDBBTTetdxdyeDBtdxdy (3-27)
简记为
keR (3-29)
e--------上式表征单元节点力与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称为单元刚度方程(单元平衡方程)
其中
keDBtdxdyB (3-28)
Tke称之为单元刚度矩阵(简称为单刚),是66矩阵。
如果单元的材料是均质的,矩阵D中的元素也是常量,且在三角形常应变的情况下,
4
B矩阵中的元素也是常数,当单元的厚度也是常数时,注意到
单元刚度矩阵可简化为
dxdy,于是
keDBtBT (3-30)
将单元刚度矩阵按节点号写成分块矩阵形式:
k66ekiikjikmikijkimkjjkjmkmjkmm (3-31)
其中任一子块
krsT (r,s=i,j,m)是一个2×2子矩阵,为
krsBDBt (r,s=i,j,m)
rs(1)对于平面应力问题
将
B和平面应力问题的弹性矩阵D代入,得
5
BrDBst krsT1bbccrsrsEt2241cb1bcrsrs21brcscrbs21crcsbrbs2
(r,s=i,j,m) (3-32)
(2)对于平面应变问题
BD将和平面应变问题的弹性矩阵代入,得
12ccbbrs21rsE1tekrs4112crbs12brcs121bc12cb1rs21rscrcs12brbs21
(r,s=i,j,m) (3-33)
E2E,1(注:是将式(3-32)中的分别换成 和1)
2. 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
6
k(1) 的物理意义
e式(3-29)可完整写为
eUiVUVUVijjmmek11k21k31k41k51k61k12k22k32k42k52k62k13k23k33k43k53k63k14k24k34k44k54k64k15k25k35k45k55k65k16vk26ikuj36k46vjk56umk66vmui
可见每个节点在x和y方向上有二个平衡方程,3个节点共有六个平衡方程。
e单元刚度矩阵
k中的任一元素称为刚度系数,其物理意义为:
kij-----当单元的第j个节点有单位位移,而其它节点位移为零时,需在单元第i个节
点位移方向上施加的节点力的大小。 例如, 位移(即
k23表示是第3个节点有水平(x)方向单位
2个节点所引起的铅垂(y)
u31)时,而其它节点位移分量均为零时,在第
方向的节点力。
(2)单元刚度矩阵只取决于单元形状,大小,方向和弹性常数,而与单元的位置无关。即ke不随单元坐标平移而改变,这叫单元刚度的平移原理。
7
a2mj4imja6i ②①i1jm3i ④ ③ mj5a
例如图示结构,有
kB(1)k(3)
(1)另外,可以证明
B(2)
k则有
(1)k(2)
180即单元旋转后,单元刚度矩阵相等。这是单元刚度旋转原理。
(3) 单元刚度矩阵是对称矩阵。
因为
keBTDBt
所以有
kBDBeTTTt
8
BDBtBTDBt
TTTTek
(4)单元刚度矩阵是奇异矩阵。
即
ek0
因为
ekeeR
当节点位移已知时,节点力是唯一确定的,而为单元没有支承,可以产生任意的刚体位移。
eRe不能唯一确定,因
已知时,
根据上述性质:对于上图结构,在节点力为零时,单元仍可产生刚体位移,即
U0kukvkukvkukvi11i12i13j14j15m16m此时
uuuuvvvvijm0 ,ijm0 ,单元产生刚体位移u0,v0为任意的。
故有
k11k13k15u0k12k14k16v00u,v由于00的任意性,则
9
kkk0kkk01113151416 , 12
从而得
kkkkkk0111315121416
同理可得:单元刚度矩阵任意一行(列)元素之和为零。
(5)单元刚度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恒为正。
即
kii0(i1,2,,6)
二、 整体分析
假设弹性体被分成m个单元和n个节点,对每一个单元进行前面的运算,则得到m组型如
keR
ee的方程。把这些方程集合起来,便可得到表征整体弹性体平衡的刚度方程:
kR2n2n2n12n1 (3-37)
10
式中
2n1-------整体结构的节点位移列阵,1. 是由各节点位移按节点号码从小到大顺
序排列组成的,即
T1T2TTn
iui其中
viT (i=1, 2,…,n)
y4jim1①P32m②ji2PxP3
例如图示结构有
11
TTTT1234TT
uvuvuvuv11223344R2n12. -------整体结构的节点载荷列阵, 是由各节点载荷按节点号码从小到
大顺序排列组成的,即
RTR1TR2TTRn
其中
RRRiixiyT (i=1, 2,…,n)
例如图示结构有
RRT1TR2TR3R4TTPPR1xR1yP0R4xR4y32k
2.
2n2n-------整体结构的刚度矩阵(总刚)
12
(1)2n2n的组集(“对号入座”法)
kkke2n2n例图示结构有
me
单元1
kii(1)kkjikmi单元2
kijkimk22kkjjkjm42kkmjkmm12k24k21k44k41k14k11
kii(2)kkjikmikijkimk44kkjjkjm24kkmjkmm34k42k43k22k23k32k33
注:在单元刚度矩阵中,各子块的下标表示该子块在总刚中的位置。
13
则总刚为
(1)k11(1)kk21880k(1)41(1)(2)(2)(1)(2)k22k22k23k24k24(2)(2)(2)k32k33k34(1)(2)(2)(1)(2)k42k42k43k44k44 (1)k120(1)k14(2)总刚的性质
ⅰ. 整体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
K中每一列元素的物理意义为:欲使弹性体的某一个节点在坐标轴方向发生单位位
移,而其它节点都保持为零状态,在各节点上所需要加施加的节点力。
由式可以看出,令节点1在坐标轴x方向有单位位移,即
u11,而其余的节点位移
为零时,即v1=u2=v2=u3=v3=······= u2n=v2n=0,这样就可得到节点载荷列阵等于总刚k的第一列元素组成的列阵,即
TTR1xR1yR2xR2y……RnxRnyK11K21K31K41……K(2n1)1K(2n)1
k是对称矩阵 ⅱ. 总刚
14
k是奇异矩阵 ⅲ. 总刚
kⅳ. 总刚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恒为正,即
kii0(i1,2,,2n)
ⅴ. 总刚
k是一个稀疏矩阵。若遵守一定的节点编号规则,则非零元素集中在主对角
k越稀疏。
线附近呈带状分布。
单元越多,总刚
0krs0rs/r,s同属于一个单元的两个节点号码
非零元素集中在主对角线两侧,在包括对角线元素在内的半个带形区域中,具有最多元素的数目称为最大半带宽(半带宽),用B表示:
15
B2n2n
B=(max{单元节点号码的最大差值}+1)×节点自由度数
半带宽取决于节点号码的最大差值。半带宽越窄,计算机的存储量就越少。所以,在划分有限元网格进行节点编号时,要采用合理的编码方式,使同一单元中两节点的号码差尽可能地小,以便使半带宽小,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求解方程所需的运算次数,其效果对大型结构显得尤为突出。
67891024681012345 13579
(a) (b)
对于图(a) B=[(7-1)+1]×2=14
16
对于图(b) B=[(4-1)+1]×2=8
ⅳ. 总刚
k的存储方式
通常的有限元程序,一般都利用总刚的对称性和稀疏性的特点,在计算时采用:
半带宽存储-------------只存储上半带的元素
一维变带宽存储
分块一维变带宽存储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