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爱国思想的成因
2021-08-16
来源:星星旅游
2012年4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ANJIANG N0RMAL COLLEGE Apr.2012 第33卷第2期 VoI.33 No.2 论李清照爱国思想的成因 荆、 旭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直为社会所肯定,至于其成因却鲜见问津者。从其人生经历及诗歌 表现中可以看到,儒学思想影响下的政治使命感、党争影响、国破家亡的身世际遇、精神家园的破灭、叛逆意识等五 个方面促成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 关键词:李清照;爱国;政治使命感;党争;身世;叛逆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702(2012)02—0073一O3 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直被肯定,程 千帆在《两宋文学史》中就说她“诗风豪气纵横,笔触 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母亲“亦善 文”l-5]l 托 。这种环境的孕育下,她更多受到儒家思 犀利,特别是南渡以后,多忧国伤时之作,充分体现 了她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_1]2 孙望等主编的 想的影响。“每饭罢,做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 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 《宋代文学史》也指出她南渡后的诗篇“面对动荡的 社会现实,把笔端指向了朝中的昏君庸臣。”口n 。后 来研究者认为她爱国思想的特点是“前期表现为追 为饮茶先后o"[4]178显示出她作为文人士大夫的生活 状态。而北宋是学术高涨、思想交融的时代,也使她 具有兼学百家的精神。虽然对爱情的坦露体现出她 求政治改革,借古讽今,对统治者进行讽刺和劝告; 后期则为刺时伤世,思念故国旧家,而后期的爱国思 想又是在前期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31274但是, 与传统礼教的背离,“易安居士”之号也证明了她的 佛学心性,但这些都动摇不了她儒学思想的根本地 位,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着紧密的联系。宋太祖 在建国初期实行儒士治国的国策,“大臣,文士也;近 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 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4。 。这 对于其爱国思想之成因却鲜见问津者。笔者认为, 从其人生经历及诗词表现中可以看到,儒学思想影 响下的政治使命感、党争影响、国破家亡的身世际 遇、精神家园的破灭、叛逆意识等五个方面促成了李 清照的爱国思想。 一使得宋代官僚队伍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贵族化的倾 向。但宋在对外战争中总是屈辱求和,清代史学家 赵翼曾论道:“是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不和议 、儒学思想影响下的政治使命感 而亡。,,[ ]8 面对这样的局面,宋代士大夫“从内心深 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 重任。. ̄71558于是他们上图继承儒家道统,下图富国 强兵,表现出一种对社会群体的无限责任意识和使 李清照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据《上枢密韩肖 胄诗》序中记载:“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 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C4]109其诗中日“嫠家父 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_4j1u,这些足以说明她 的家学渊源,有一定社会地位。她的父亲李格非出 命意识。李清照虽为女子,但身处士大夫之家,深受 感染。她在17岁时写下了《浯溪中兴颂和张文潜 韵》两首和诗,诗中即表现出史识与政见,且隐隐透 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 收稿日期:2012—03—30 作者简介:孙旭(1986一),男,河南驻马店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74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33卷 露出忧患意识。周裕锴在《宋代诗学通论》中也曾 说:“以历史而言,宋代国力孱弱,边患频仍,文人的 政治使命感在宋诗学中自然转化为一种忧患意 识。”I8] 这些在李清照的诗词中亦有所体现。因此, 儒学思想影响下的政治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已经在潜 移默化中促成了诗人的爱国思想。 二、党争的影响 北宋党争主要由不同政见引起,就其范围而言, 以文人士大夫为限。李清照虽喜欢“遇书史百家,字 不刷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L4 J1 ,但她 与赵明诚组成的家庭,让她不得不关心政治形势。 宋徽宗崇宁元年,她的公公赵挺之与权奸蔡京共同 排斥元{;占旧党,而她的父亲“以党籍罢”l_5],李清照也 受到影响被遣回原籍。对此,她借史讽今,写到“君 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l_4jl叭对宋 朝统治者进行讽刺和劝谏,暗含出党争的危害。她 曾上书赵挺之“何况人间父子情”[4 Jl ,奉劝公公明 察党争的危害。后来赵挺之被蔡京陷害“罢知毫州, 入元桔党籍。”Ⅲ5]赵明诚也受到牵连,李清照与赵明 诚一起退居青州。青州十年的生活虽然非常安定, 但党争对她造成的影响无法从心里抹去。南渡后, 南宋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不断,她回归 家园的梦想也彻底破灭,她后期诗词中隐含了归隐 的思想即是体现。因此,党争伴随了李清照的一生, 虽然不是她爱国思想的主要诱因,但是对促成她的 爱国思想起到很大作用。 三、国破家亡的身世际遇 北宋灭亡,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据庄 绰《鸡肋编》卷中记载:“自靖康丙午金狄乱华,六七 年问,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数十千, 且不易得……”_9]4 战乱中人民的惨状,艰难的生活 及统治者的投降政策,让李清照难以掩藏内心的愤 懑。建炎初年,她与丈夫途经乌江县,喊出“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4]1 的时代强音,显示出她的远 大理想与抱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1127则 一改前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叹息而发出由衷的赞 佩,猛烈地抨击了宋统治者的软弱。其《咏史》日: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扰。所以稽中散,至死薄殷 周。” J】们把张、刘伪政权比作王莽政权,歌颂了嵇康 至死不屈地反对司马氏篡汉的英雄气概。朱熹曾称 赞说:“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i0]Ii0在《上枢密韩 公工部尚书胡公》一诗中,李清照给予民族英雄“身 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 仪”[4]1∞ 的赞美,其实是希望韩公能完成使命,给 人民安定的生活环境。此时,她与沦陷区人民的心 情是一样的,“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 郭。” J】 她恨不得“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坏 土”I4]1 并时刻盼望着“乡关新信息。”l_4 Jl 可以看出 国破家亡带来的伤痛是难以愈合的,这也是她爱国 思想最直接诱因,历来史书中也多认同这个观点。 四、精神家园的破灭 李清照的早年生活是快乐的,这在她早期词中 最能体现,虽带淡淡的忧伤,但更多的是欢愉之情。 然而,战乱完全打乱了她的生活,更是毁灭了她的精 神家园。她深富文学才华,“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 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1115,“学诗漫有惊 人句”_4]6,当代袁行霈也赞誉她“改变了男子一统文 坛的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_】 封建制度挡住了她立功的道路,她不能“学而优则 仕”,只能选择立言来弥补。但战火却毁灭了一切, 曾经构建的潜心于文学的精神家园彻底破灭了,她 对家国的理解也有了更深的层次,对于家国安定的 渴望也最深刻。在与金的对峙中,南宋政权一直小 心翼翼,处于下风,鉴于国力衰弱,面对金兵一次一 次的长驱南侵,宋高宗决定向金称臣求和,议和成为 权宜之计。“李清照在南渡避难的过程中丈夫病死, 夫妇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丢失殆尽,国家的软弱,亲 人的离世和四处飘荡的生活,这一连串的打击使背 井离乡、无依无靠的李清照饱尝了国破家亡、颠沛流 离的苦痛,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她逐渐认识到 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收复故土的渴望被残酷的 现实扼杀。”[13]李清照心有不甘却满腹无奈与辛酸。 她的思想由开始的激愤化为内敛。《上枢密韩公工 部尚书胡公》组诗中曰“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倾吐了患难时代一个普 通百姓的真诚心声和愿望,全诗充斥着无奈的悲凉 感。之后李清照渐生归隐之意,《晓梦》一诗借梦抒 怀,通过“安期生”“萼绿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与瓜”L4]1。。可看出她的心情归 于平静。 五、叛逆意识 李清照出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却有叛逆的 个性,郭沫若先生在《三个叛逆的女性》中就认为她 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她词中 第2期 孙旭:论李清照爱国思想的成因 歌功颂德之词以“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 字” ]1∞的嘲笑。诗歌《夏日绝句》一反历史上对于 项羽的偏见,提出项羽宁可战死的精神值得赞扬,才 是真正的大丈夫。“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 成”诙谐中带有对前辈的讥刺之情 ]】 ;“炙手可热 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4]¨ 看出对家长权威的挑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云中谁寄锦书 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都体 现出了这种叛逆的性格。她的诗歌不受形式的束 缚,随性而至,内容也多论及国家政治,处处可见其 反叛意识。她的叛逆还体现在勇于对权威挑战,不 仅指责李氏君臣“亡国之音哀以思”,柳永“词语尘 下”,还批评欧阳修、苏轼“皆句读不茸之诗尔”,王安 战;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更是直指最高统治者“南渡衣 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 ]1”,“南来尚怯吴江 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1鹊,这也成为人们奚落朝廷 石“不可读也” 等等,可谓“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 短,无一免者。 ̄[14330元结的《大唐中兴颂》,后人多有 诗文记之,自黄庭坚、张文潜之后,时人惊为绝唱,她 却写了两首和诗,又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宋人周辉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 思致者能之乎?”[】 ]6 明代陈宏绪评此二诗:“奇气横 的谚语。此外,封建社会要求女流卑弱自处,要处处 居于人下,然而李清照却处处争强好胜,巾帼不让须 眉,她的诗风常常透露出豪放的气概。 从李清照的诗中可以看出,她的叛逆不是小女 子的任性,更不是孩子式的淘气,而是对观念、对世 俗的挑战,渗透着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体现出她对 国家命运的关注。 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Ds]el张文潜的 诗体现了红颜祸水观,她针锋相对地指出唐玄宗才 是根源,不应该把责任推到女子身上。她还对那些 参考文献: [1]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2000. [8]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M].成都:巴蜀书社,1997. [9]庄绰.鸡肋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O]缪钺.缪钺说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1]孙崇恩.李清照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 1984. [2]孙望,常国武.宋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3]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选[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颜贺华.论李清照在诗国中的三种角色[J].剑南文学, 2011(2):71—72. [4]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5]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郭学信.宋代士大夫文化品格与心态[M].天津:天津人 民出版社,1997. [14]孙崇恩,傅淑芳.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济南:齐鲁书 社,1991. [15]侯健,吕智敏.李清照诗词评注[M].太原:山西人民出 版社,1999. [7]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4. LI Qingzhao's Patriotic Ideas:A Causal Analysis Abstract:The patriotism thought in LI Qingzhao S poems has been affirmed by the public all the time, though the causes are rarely known.From her experiences of life and her poems,a conclusion might be drawn:there are five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 to her patriotic ideas,they are the sense of miss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the conflicts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her poor destiny because of home— lessness,the bursting of her spiritual home,and her rebellious consciousness. Key words:LI Qingzhao;patriotism;the sense of mission in policy;the conflicts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rebellious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