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83 (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
单项选择题
1. 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嘴里,结果认识到有些东西是不能够吃的。这个例子属于皮亚杰理论中的哪个过程?(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去中心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生物学的观点,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量的积累)、一个是顺应(质的飞跃)。同化是个体把环境因素纳入到自己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到吃饭,就是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动作,以适应环境。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嘴里,结果认识到有些东西是不能够吃的,于是改变原来的主体动作以适应环境,因此这是顺应,选B。
2. 开窗实验可由汉弥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为例加以说明。在该实验中,如果看到“U+4”,被试的反应应该为( )
A.Y B.W C.T D.S
正确答案:A
解析:开窗实验的任务是: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加上一个数字n,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每个字母之后的第n个位置的字母。U后有V、W、X、Y,第4个应该是Y。
3. 世界上最早,并且采用经验法编制的职业兴趣问卷是( ) A.白纳德职业爱好问卷 B.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 C.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 D.霍兰德职业指导问卷
正确答案:C 解析:比较有代表性的职业兴趣测验主要斯有特朗职业兴趣问卷、库德职业
兴趣调查表、霍兰德职业指导问卷、白纳德职业爱好问卷等,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是世界最早的兴趣问卷,它是根据经验法编制而成的。
4. 儿童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能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B.工具目的定向阶段 C.“好孩子”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阶段
正确答案:B 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处于工具目的定向阶段的儿童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能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
5. 推论统计的创始者是( ) A.皮尔逊 B.费舍 C.瑟斯顿 D.桑代克
正确答案:B
解析:数理统计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描述性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高尔顿和皮尔逊为代表;英国数理统计学家高赛特建立了小样本理论,提出了一种根据样本资料估计均值的检验方法,即t分布;而推论统计真正的创始者是英国的费舍。
6. 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问题解决的策略是( )
A.算法
B.手段一目的分析 C.逆向搜索 D.爬山法
正确答案:A 解析:题目所描述的是算法的含义,这种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7. 心理学家采用FOK判断研究( ) A.元认知体验 B.元认知知识 C.元认知监控 D.元注意
正确答案:C
解析:FOK是feeling of knowing的缩写,指知晓感,用来研究元认知监控能力。
8. 在一次语文模拟考试中,某小学3年级的学生的成绩偏低,90%以上的学生语文成绩都在40分以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天花板效应 B.地板效应 C.实验者效应 D.要求特征
正确答案:B 解析: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是指因变量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而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低端,从而使指标的有效性遭到损失的现象。本题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分数偏低,符合地板效应的情况。
9. 可以作跨文化智力研究的心理测验是( ) A.中国比内测验 B.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C.瑞文推理测验 D.认知能力测验
正确答案:C
解析:瑞文推理测验是一种非文字的渐进图形测验,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与语言等条件的限制,适用的年龄范围也比较宽,可做跨文化智力研究。
10. 记忆系统中,储存能量最大的是(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长时记忆和瞬时记忆
正确答案:C
解析:长时记忆有巨大的容量,是长期保存信息的记忆系统,存储着关于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一切知识,为人的认知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11. 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它们叫( )
A.视觉线索 B.空间知觉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的信息加工
正确答案:A
解析:题目所述为视觉线索的含义。视觉线索对知觉恒常性产生重要影响。
12. 在8~12个月消失的反射是( ) A.游泳反射 B.莫罗反射 C.抓握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正确答案:D 解析:游泳反射在4~6个月消失;莫罗反射在半年内消失;抓握反射在3~4个月消失;巴宾斯基反射在8~12个月消失。
13. 下列选项中,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是( )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的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正确答案:C
解析:思维的特性包括: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其中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即通过其他事物或媒介来反映外界事物。思维对经验的改组是指思维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14. 下列哪个说服过程以后,会使态度逐步固化为信念,成为持久的模式?( )
A.理解信息
B.接受信息的结论,发生态度的改变 C.新态度的保持
D.新态度转变为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说服过程包括:(1)接收到信息,显然如果被说服者从未接触到(听到、看到)该信息,那么信息不可能产生影响。(2)注意到信息。(3)理解信息。(4)接受信息的结论,发生态度的改变。此前四个阶段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的。(5)新态度的保持。(6)新态度转变为行为。一旦态度转变为行为,该行为将加强或激化新的态度,逐步固化为信念,成为持久的模式。
15. 给幼儿呈现如下排列的纽扣,问“上下两排纽扣数量哪排多?”,幼儿回答下排多,说明了(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A.幼儿没有获得数量守恒概念
B.幼儿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C.幼儿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D.幼儿以表象思维为主
正确答案:A 解析:守恒是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注意的是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征,具有中心化的特点。他设计了一系列守恒实验,证明了幼儿不能守恒。题干正是皮亚杰证明这种现象的实验之一。
16. 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如学生的求知欲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如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等都属于间接性的动机。
17. 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 ) 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 B.攻击是对另一个个体的失控的敌意
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解析:在心理学中根据某个心理现象的测定程序对这种心理现象下定义就叫做操作性定义。选项A符合要求。
18. 从效率上来说,( )方法的效率最高。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恒定刺激法 D.心理量表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恒定刺激法不必临时改变刺激,而且测得的每一个数据都可以用上,而极限法和平均差误法重复回答和记录的次数较多,所以可以认为恒定刺激法的效率是最高的。
19. 注意的初级生理机制是( ) A.脑干网状结构 B.朝向反射 C.边缘系统
D.大脑皮层功能
正确答案:B 解析: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反射。脑干网状结构是指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络。网状结构不传递环境中的特定信息,但它对维持大脑的一般性活动水平,保证大脑有效地加工特定的信号,具有重要意义。边缘系统既是调节皮层紧张性的结构,也是对新旧刺激物进行选择的重要结构。大脑皮层是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是主动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器官。
20.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 ) A.反馈信息
B.合理设置课堂环境 C.创设问题情境 D.作业难度
正确答案:C
解析: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21. 计算两个变量都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种类型的测量数据,使用( )的相关系数求解方法。
A.甲相关 B.四分相关 C.列联表相关 D.点二列相关
正确答案:B 解析:四分相关适用于计算两个变量都是连续变量,且每一个变量都被人为地分为两种类型这样的测量数据之间的相关;甲相关是当两个相互关联着的变量分布都是真正的二分变量,在两个分布中间都各有一个真正的缺口时,用甲系数解决此类点分布问题;列联表相关又称为均方相依系数、接触系数等,它适用于二因素的R×C列联表资料;点二列相关用于一列数据是正态、等比或等距数据,另一列是二分变量时。
22. 测量测验内部一致性的指标是( ) A.重测信度
B.肯德尔和谐系数 C.克龙巴赫口系数
D.复本信度
正确答案:C
解析: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系数,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这里题目间的一致性含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所有题目都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其二是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一句话,同质性信度就是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相同程度。在计算同质性信度时常用的是克龙巴赫α系数,α值是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的平均值,它只是测量信度的下界的一个估计值,即:α值大,必有测量信度高;但α值小时,却不能断定测量信度不高。
23. 通过调查发现,某个地区的学校的课堂状况较为混乱,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较低,研究者想探究该地区教师管理水平和课堂状况的关系。该研究属于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研究中几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类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因果研究是通过操作自变量,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研究设计。相关研究是通过调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信息,探究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设计。个案研究是指通过访谈、观察、测量分数,有时还包括心理生理评估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对单一个体心理特征的全面了解的研究方法。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发展心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设计,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定期的研究,是在所研究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测同一组个体的方法。本题中,该研究通过调查的方法考察教师管理水平和课堂状况的关系,这属于相关研究。故本题应选B。
24. 对“鸡尾酒会现象”的解释所支持的注意认知理论是 ( ) A.过滤器模型 B.衰减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资源分配模型
正确答案:B
25. 法官判刑时,将真正的罪犯宣告无罪释放,这种现象在信号检测论中可以类比为 ( )
A.击中 B.虚报 C.漏报
D.正确否定
正确答案:C
26. 威尔尼克区的功能是 A.理解口头言语 B.理解书面言语 C.口语表达 D.书面表达
正确答案:A
解析:威尔尼克区位于颞叶上方、靠近顶叶处,是言语听觉中枢,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布洛卡区与口语表达有关。顶枕叶交界处的言语视觉中枢与理解书面言语有关。因此本题选A。
27. 与“我行我素”、“固执己见”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D.自制力
正确答案:C
28. 镜画仪主要用于研究 ( ) A.连续动作技能 B.动作稳定程度
C.练习效果及技能迁移 D.情绪波动程度
正确答案:C
29. 1890年,在《心理》杂志中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一名词的心理学家是 ( )
A.高尔顿 B.卡特尔 C.麦柯尔 D.比奈
正确答案:B
30. 孩子们在看天上的白云时,经常会说看到了各种小动物。这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正确答案:C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不可能同时把接触到的外部事物纳入知觉对象,而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和说明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的特性。本题中孩子们的知觉依赖了过去的经验,因此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故本题选C。
31. 用项目反应理论来研究心理测验的难度与区分度,其理论基础是 ( )
A.潜在特质理论 B.测验情境关系理论 C.真分数理论 D.测验等值理论
正确答案:A
32. 小明在读一篇研究报告时,发现关键的结果是显著的(P<0.01),然后,注意到该研究的样本量是很大的。下列关于结果解释正确的是 ( )
A.结果可靠
B.结果不一定可靠
C.发现虚无假设是错误的概率很大 D.发现虚无假设是正确的概率很大
正确答案:B
33. 系列位置效应中渐近线的存在支持的遗忘理论是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正确答案:B
解析: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提取失败说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系列位置效应中存在渐进线, 即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这是由于中间部分的信息同时受到前后信息的干扰,这支持了遗忘理论中的干扰说。因此本题选B。
34. 注视灯光一段时间,然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光亮形象,这是感觉的 ( )
A.适应 B.对比 C.后象 D.联觉
正确答案:C
3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意志的 ( ) A.自制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D.独立性
正确答案:C
36. 在桑代克的谜笼实验中,小猫碰到开关后,逃出了谜笼。多次之后,小猫一被放入谜笼中,就去碰开关。这个现象符合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中的 (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正确答案:B
37. 系列探索法是一种测定感觉阈限的常用方法,但其效率比较低,对这种方法的改进是( )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最小变化法 D.阶梯法
正确答案:D
38. 患有词盲的人,其病变可能发生在 A.威尔尼克区 B.布洛卡区 C.潘菲尔德区 D.角回
正确答案:A
解析: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agnosia)。病人说话时, 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接收性失语症的一种较轻的形式叫词盲。这种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言的复杂声音模式。因此本题选A。
39. 下列脑功能成像仪器中,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的是 ( ) A.PET B.ERP C.fMRI D.MRI
正确答案:B
40.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受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的人格特质是 A.体质特质 B.动力特质 C.能力特质 D.气质特质
正确答案:A 解析:卡特尔将根源特质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所决定。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决定。因此本题选A。
41. “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行为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 A.反向作用 B.投射作用 C.升华作用 D.否认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反向指当个体行为或欲望不能被社会规范所容忍,其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动机就会正好相反。投射是指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的事物上,这使得此方被压抑的内容在彼方反映出来。升华是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以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否认是指当个体达到的目标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常规时,为避免或减少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或维护自尊,而给自己行为的一种“合理化”解释。“矫枉过正”、“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都属于反向作用防御机制。因此本题选A。
42. 在弗洛伊德看来,本我的操作遵循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完美原则 D.道德原则
正确答案:A
解析:在弗洛伊德看来,本我遵循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指向本能需要的直接满足。自我遵循现实性原则(reality principle),即寻找一种现实的途径来满足本能需要。超我服从于完美原则(perfection principle)或道德原则。因此本题选A。
43. 某儿童在玩捉迷藏游戏时犯了“掩耳盗铃”式的错误,他本该藏起来,却将自己的眼睛闭上了。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该儿童心理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后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B
解析: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表现出“自我中心”、“中心化”等思维特点。本题中涉及的就是自我中心思维。自我中心就是儿童认为别人和自己拥有相同观点的思维特点。其他选项的解释见简答题第4题。本题选B。
44. 下列婴儿的各种心理特征中,最先发展且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是
A.情绪 B.言语 C.感知觉 D.动作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各种心理特征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感知觉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因此本题选C。
45. 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是 A.自我概念 B.自我评价能力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能力
正确答案:B 解析: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本题选B。
46. 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B.图式改变
C.形成条件反射 D.视觉适应
正确答案:D 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经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起了个体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图式改变来自于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的变化。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故本题选D。
47. 概念改变主要涉及的迁移有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正确答案:B 解析:概念改变主要涉及的是原有的学习对于新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属于负迁移。在概念改变的过程中还涉及逆向迁移,当概念改变之后,实际上就是新的学习内容对于原有学习产生了影响,这属于逆向迁移。
48. 关于听觉掩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单耳掩蔽作用比双耳要显著
B.无论何种掩蔽,只要掩蔽声强度增加,就会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 C.同时掩蔽的最大掩蔽量出现在掩蔽声频率附近
D.掩蔽声和被掩蔽声相距时间很短时,后掩蔽作用大于前掩蔽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对于前掩蔽或后掩蔽来说,掩蔽声强度增加,并不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而同时掩蔽的掩蔽声强度增加会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故本题选B。
49. 有一随机样本,n=50,sn-1=10,该样本的总体标准差的95%的置信区间是
A.[7.42,12.58] B.[8.04,11.96] C.[8.00,12.00] D.[7.26,12.74]
正确答案:B
解析:总体标准差的置信区间公式是:[54*]其中[55*],若总体标准差不知,可用样本sn-1作为估计值计算标准误。将数值代入公式,求得置信区间是[8.04,11.96]。因此本题选B。
50. 想要缩小某个估计值的置信区间,下列各种方法中错误的是 A.扩大样本容量
B.减少样本方差 C.增加置信度
D.减少样本均值的标准误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区间估计中,待估参数的置信区间等于该参数的点估计值加减用于估计该参数的样本统计量抽样分布的标准误乘以置信区间的临界处的检验统计量(Z或t)。以总体均数的估计为例,当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已知时,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由该式可知,要缩小置信区间有两种途径:第一,减小置信度;第二,减少样本统计量的标准误。在总体方差未知时,需要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因而,样本方差更小的话也会导致更小的标准误。同样,增大样本容量也可以降低标准误。综合考虑,应选C。
51. 欲考查这些学生的身高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X2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Z检验
正确答案:A
解析:使用X2检验可对连续变量分布进行拟合度检验。因此本题应选A。
52. 在上面的检验中,其中有两组被合并到其他组中,此时涉及的自由度是
A.10 B.9 C.7 D.6
正确答案:D
解析:卡方检验中自由度涉及两个因素,一是调查中分类的项目数(本题中有9个,本来是11个,但是有2组合并到其他组了),二是计算理论次数时,用到的观察数目的统计量数(本题中要用到平均数、标准差和总数,用平均数和标准差计算标准分数,用总数计算每组的理论人数)。卡方检验时自由度是上述二个因素之差。因此,本题中卡方检验的自由度是6。故本题选D。
53. 实验心理学中,挑选被试时最应注意( ) A.被试数量最好达到30个 B.被试要具有代表性 C.随机选取被试
D.最好选择有经验的被试
正确答案:B
54. 以下行为哪一个符合A型性格的定义?( ) A.忧郁
B.对人有敌意 C.焦虑
D.童年生活挫折
正确答案:B
55. 一个包括40个题目的测验信度为0.80,欲将信度提高到0.90,通过斯皮尔曼一布朗公式的导出公式计算出至少应增加______个题数。( )
A.40 B.60 C.100 D.50
正确答案:D
56. 在人的大脑皮层上,各种暂时神经联系痕迹以不同方式组合,这种生理机制用来解释( )
A.想象 B.表象 C.记忆 D.思维
正确答案:A
57. 如果一个大样本分数的标准差为0,那么( ) A.这个分布的均值也为0 B.这个分布的均值是1
C.这个分布的均值、中数和众数都为0 D.这个分布中所有分数都是相同值
正确答案:D
58. “如何写好一篇心理学学术论文?”“怎样达成自我实现?”这种问题属于 ( )
A.知识丰富性问题 B.界定不清晰问题 C.常规问题
D.知识贫乏性问题
正确答案:B
59. 在某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自变量数目较多,且自变量之间有中等程
度的相关。为了减少自变量的个数,适宜的统计方法是 ( )
A.主成分分析 B.聚类分析 C.方差分析 D.相关分析
正确答案:A
60. 在进行裂脑人研究时,一名进行过割裂脑手术的男性被试坐在屏幕前,屏幕挡住了他的视线,使他看不见自己的手。被试的视线注视着屏幕中央的一个点,然后在屏幕的左侧快速呈现一个单词“螺母”,这时词的视觉形象将投射到被试脑的右侧。结果发现( )
A.被试用左手很容易从看不见的物体中把螺母拿出来 B.被试能说出屏幕上短暂呈现的单词是什么
C.被试既能说出屏幕上呈现的单词,也能拿出螺母 D.被试跃跃欲试,想拿东西,却不知道拿什么
正确答案:A
6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小知觉影响因素的是( ) A.物体熟悉性 B.临近物体 C.体态变化 D.视野大小
正确答案:D
6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梦的特点的是( ) A.不连续性 B.不协调性 C.不稳定性
D.认知不确定性
正确答案:C
63. 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对α和β错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α+β不一定等于1
B.要减小α水平、增大β值,使统计效力增强 C.α大时,β小
D.α和β不能同时减少
正确答案:C
64. 根据库布勒一罗斯(Kublel-一Ross,)的理论,当一一个人真正意识到
病情严重,首次感到死亡的威胁时,其典型的反应是( )
A.感到抑郁 B.感到愤怒 C.感到震惊 D.接受事实
正确答案:C
65. 内隐联想测验的因变量指标是( ) A.概率密度 B.反应时 C.正确率 D.信心评价
正确答案:B
66. 伟氏智力量表的离差智商( ) A.以l00为均数,16为标准差 B.以100为均数,15为标准差 C.以95为均数,l4为标准差 D.以110为均数,l5为标准差
正确答案:B
多选题
67. 下列关于绝对感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成反比:K=△I/I B.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每个人的绝对感觉阈限是固定的
D.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可能不同
正确答案:B,D
解析:选项A中,两者成反比是正确的,但公式表示的是韦伯常数,表明差别感觉阈限和原刺激量的数值关系;C项是错误的,绝对感觉阈限可以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正确答案是BD。
68. 模式识别的特征说强调信息加工的过程是 A.整体加工 B.局部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自下而上的加工
正确答案:B,D
解析:整体加工是指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局部加工是指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自上而下的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模式识别的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照特征说看来,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该模型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无自上而下的加工。同时,该模型是一个典型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模型。因此本题选BD。
69. 短时记忆的两种主要编码方式是 A.听觉编码 B.视觉编码 C.动觉编码 D.语义编码
正确答案:A,B 解析: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因此本题选AB。
70.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动作再现过程 D.动机过程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71. 根据史蒂文斯的观点,物理量和心理量可能存在的关系有 A.心理量的增长比物理量的增长快 B.心理量的增长比物理量的增长慢
C.随着物理量的增加,心理量呈线性变化 D.心理量的增长与物理量的增长无关
正确答案:A,B,C 解析:史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幂函数的指数决定了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决定了按此公式所画曲线的形状。当指数值为1时,物理量和心理量呈正比关系;当指数大于1时,则为正加速曲线;当指数小于1
时,便为负加速曲线。因此本题选ABC。
72. 时间序列设计的特征有( ) A.只有一组被试
B.包括对被试进行前测
C.可以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D.能够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
73. 随机区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来源有( ) A.处理平方和 B.误差平方和 C.交互作用 D.区组平方和
正确答案:A,B,D
74.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阶段之间不能跳跃,更不能逆转。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有( )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艾里克森 D.巴甫洛夫
正确答案:A,B,C
75. 舒茨认为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主要有( ) A.物质需要 B.控制需要 C.感情需要 D.包容需要
正确答案:B,C,D
76. 心理物理学中建立等级量表的主要方法有( ) A.等级排列法 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 D.对偶比较法
正确答案:A,D
简答题
请给出一个交互作用(interaction effect)的例子,并给出各种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类型。
正确答案:
77. 简述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1)凯利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会像科学家一样在所有信息中去寻求规律,即寻求决定一种效应是否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2)凯利认为,人们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三个维度分别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个人),背景(情境或条件)。这三个维度组成了一个协变的立体构架。因此,凯利的理论也被称为三维理论。 (3)凯利的三维理论,将外界信息分成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 ①区别性,又称为特异性,即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只对这一刺激客体作这样的反应呢,还是对所有此类客体都作同样的反应。 ②一致性,又称为共同性,即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是否作相同反应。 ③一贯性,即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所作的反应是否一致。
解析:凯利提出的归因理论,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分析模式,对人们的归因过程的分析和解释比较细致、合理。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一理论过分强调归因逻辑性,是理想化的模式,因而脱离了一般人归因活动的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期望,进行经济、迅速的归因。
78. 以唐德斯反应时为例阐述反应时减数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减数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减数法是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提出的,以此为例我们可看到减数法的上述原理: 他把反应时划分为三类:即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选择反应时(B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C反应时)。简单反应时是指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唐德斯把它称为A反应时,由于这种反应时间是感知到刺激就立即作出反应,中间没有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也称为基线时间(Baseline Time),任何复杂刺激的反应时间都是由基线时间和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所需时间合成的,这就是采用减数法测量认知加工过程的一个基本假设。 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作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唐德斯把它称为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即基线时间)和选择时间(即选择不同刺激的加工时间)。 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的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作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唐德斯把它称为C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间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和被试辨别时间(即在若干个刺激中辨别出目标刺激的加工时间)。 根据A、B、C三种反应所包含的操作过程以及所得到的反应时,运用减数法原理,能够推算出辨别和选择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辨别时间=C反应时-A反应时;选择时间=B反应时C反应时。
解析:反应时的减数法在逻辑上不难理解,多个反应组成复杂的反应,多个反应时之和等于复杂反应时,各个反应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各个反应独自操作时的反应时和它在复杂反应中的反应时是一样的。而要通过反应时减数法计算各个心理操作的反应时,是因为有些心理操作的反应时不能进行直接测量,例如唐德斯反应时中的辨别时间和反应时间,他们需要减法运算计算出来。
某中学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研究者在随机选取了本校初中二年级800名学生,并用随机化法将学生分为两个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持续一学年,实验前后分别用数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A和B,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实验前后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请按要求答题。
79. 指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正确答案:自变量是教学方法,分为传统教学和小组式学习两个水平,因变量是学生的测试成绩,额外变量包括:两班同学原有基础,两班原有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历史,成熟,前测后测等。
80. 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及格式。
正确答案:该实验设计属于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其没计格式如下:
综合题
有研究者研究了“性别”和“正负反馈”对于他们评价一个人的影响。一名主试首先“评价”了被试的社交技能(其实,对一半被试进行正面反馈,另一半被试进行负面反馈),之后测试被试对这名主试的评价。结果报告如下:“被试对给予自己正面反馈的主试的评价(M=9.05)高于给予自己负面反馈主试的评价(M=7.43),F(1,48)=16.94,p其效应被显著地交互作用所限制,F(1,48)=4.22,p。该研究中的描述统计指标见下表。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81. 该研究属于哪种实验设计?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该研究属于两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有两个:性别和正负反馈。因变量是被试对主试的评价。
82. 该研究共有多少名被试?每个处理各有多少?
正确答案:共52名被试,每个处理各13名。
83. 解释带下划线句子的含义。
正确答案:带下划线句子的含义是指正负反馈和性别之间存在交一互作川。具体而言:对于男性,正、负反馈下,被试对主试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对于女性,正反馈下的被试对主试的评价显著高于负反馈下被试对主试的评价。
84. 粗略画出主效应的条形图和交互作用的线形图。
正确答案:性别的主效应正负反馈的主效应性别和正负反馈的交互作用注:三个图的纵轴都表示被试对主试的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