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对话”到“对位”——以巴赫金、福克纳、昆德拉为例谈“复调”小说的流变

2023-09-11 来源:星星旅游
第33卷第2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_0l-33 No.2 2012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12 从“对话 "到“对位" 以巴赫金、福克纳、昆德拉为例谈“复调”小说的流变 刘丰丽 (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巴赫金借用音乐术语“复调”创立了以对话为核心的复调小说理论。在此基础上,以意识流小说为代表的现代 小说则发展了巴赫金的这一理论,创立了叙述语式的复调小说;昆德拉建构了以对位为核心的现代复调小说理论。文章试图 简要阐述复调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变,以期展示其多元、开放的现代性发展模式。 关键词:复调;流变;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l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2—0062—03 一声音意识的复调 的,就连作与读者之间都是平等的。众多的声音之间是一种 “复调”(又称“多声部”),原本是音乐术语,指一种 平等对话的关系,每个声音表述着各自的观念、演绎着各自 比普通主调音乐更繁杂、更高级的音乐形式。它主要是指“在 的命运。它是“一个由相互阐发的不同意识组合起来的世界, 音乐中的两种或更多的声音的同时呈现(旋律线的),它们 是一个有相互联结的不同人的思想意志组合起来的世界” 完全被限定在一起,但是仍然保持它们相对的独立”[1]P58 ̄ [11 。作者对矛盾的双方不作简单的是非裁决,相反,作者 巴赫金则借用“复调”这个音乐术语,并把它引进到文学领 让矛盾的双方平等地争论、对话,而且由于充分理解冲突双 域,天才性地定义托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为“复调”小说, 方各自的理由和苦衷,作家/作者甚至将自己分裂,同时为 进而创建了一套“复调”小说理论。巴赫金的这套复调小说 冲突的双方辩护。对于人物的“复调”的解读,具体又从两 理论,思想新颖,具有开创性,在流派纷呈的20世纪西方 个方面展开:一是人物之间,即人物之间展开着矛盾冲突的 文艺理论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巴赫金对复调小说理论的 “大型对话”;一是人物自己,即人物内心又展开着矛盾冲 阐述主要体现在 托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这本书中,其 突的“微型对话”。 核心思想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 这里的“对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对话,绝不只是指他 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这确实 的主人公说出的那些表面的,在结构上反映出来的对话,而 是托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I]P29 ̄根据巴赫金 是人物与人物之间,小说内部和外部的各部分各成分之间的 的 托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一文,复调小说的主要特征 一切关系。众多被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物平等地对话、 有三:多元性、对话性、空间性。在独自式小说里,“众多 平等地演绎自己的命运,就像用“不同的声音用不同的调子 的性格和命运同属于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按照作者的统一 唱同一个题目”。而“不同的调子”之间,具体又呈现为两 意识一一展开,而在复调小说里,众多地位平等的意识及其 种情况:一种表现为相互呼应,一种表现为相互对立。同时, 各自的世界结合为某种事件的统一体,但又不相互融合” 作品中的人物内心还进行着“微型对话”,他们的内心仿佛 [1]P29。这样,作者的主观权威消失了,文本成为各种思想意 分裂成几个声音,几个声音各自唱着各自的旋律,进行着永 识自由发生的沃土。 无止境的对话。在巴赫金看来,主人公的每一感受、每一念 在复调小说中,复调主要体现在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和 头,都具有内在的对话性,具有辩论的色彩,充满对立的斗 主人公以及读者之间的关系;作者与主人公之间是平等的, 争或者准备接受他人的影响,总之不会只是囿于自身。从更 主人公与主人公之间是平等的,主人公与读者之间是平等 深一层的意义上讲,小说作为“对话”的工具,不仅仅限于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谈,而是包括两个不同的“语言”、社 收稿日期:2011--08—10 会、文学流派或者历史时代的“对话”。对此,巴赫金做了 作者简介:刘丰丽(1978一),女,河南临颍人,硕士, 进一步的阐述:“语言不再是表达一个神圣、统一的思想的 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62 媒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彻底的革 命的转变:把文化语义上的和感情上的指向从一个单元化、 统一化的语言中解放出来,从而使语言不再被视为一种神话 或一种绝对化了的思想。”[21P73 作者通过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仆迪尔西之I=1叙述康普生家的 没落。这四个声部为四支旋律平行发展且相互独立,呈现出 复调旋律的特点。另外,从自然时间上来看,小说的四个部 分发生在四个不同的时间:班吉的部分发生在1928年4月 7日;昆丁的部分为1910年6月2日;杰生的部分为1928 年4月6日;作者的部分为1928年4月8 El。小说叙述的 巴赫金所提到的“对话”或“对话性”是“具有同等价 值的不同意时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1]P374 o它是对话 向独自、向非对话形式渗透的现象,它使非对自的形式,具 有了对话的“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或补充关系、问和答的 关系”【 ] 74。其涵盖范围超过了对话的范畴,体现在对话 时间并没有按照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而是呈现出第三声部 最先出现,接下来是第一、第二和第四声部依次出现。这就 形成了对位法中的对比技巧。各个声部虽然起讫时间不同, 者已不只是文本中人物与人物的对话,还包括作者与人物、 但彼此之间相互衬托,协调发展,从而形成某种和声关系。 作者与读者、人物与读者等多个层次的对话关系;另外,对 话的内容也不只是引号内或文字上的内容,还包括文外之 音、言外之意;此外,由于对话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引号内, 因而对话性形式更加自由,特别体现在作者和读者之间。 “复调”的本质是“对话”。“对话”并非巴赫金首创, 但他从研究语言的交际功能入手,第一次把对话提升到行为 哲学的高度。在巴赫金看来,对话是拥有主体权利的不同个 性以各自独立的声音平等对话,是“和而不同”的一种理念。 作为思想的表达,这实际上宣扬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复调小 说的创作与时代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在一个充满矛盾性、复 杂性及多声部性的时代,时代动荡,各种思想以不同的方式 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众声纷杂的时代在客观上极易培养作 家的“复调”思维。 二叙述语式的复调 “复调”不仅仅存在于声音与意识的层面上。“复调” 作为一种叙事技巧,还体现在叙述语式的层面上。“复调” 常将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在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的视角 进行交替,表现现代人物更为复杂的内心情感。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的意识流小说,则充分体 现了复调因素与之的完美结合。意识流小说中的多重叙述声 音往往会印证深邃人生哲理的平等对话;或者意识流小说中 的主题、人物及细节的对位并置所引发的多条叙述策略,以 及小说结构的多元对话都与复调因素水乳交融。人物意识与 潜意识交替浮现在人物的脑海中,这就促成了故事结构表层 和深层的对话。文本中不同的叙述线索,或者几个人物并行 的叙述,则共存于同一命题场彼此展开对话;视角转换造成 的文本内部的内聚焦之间、内聚焦与零聚焦之间也显示了对 话性的存在。 意识流小说对复调因素的接纳与吸收在某种程度上极 大地拓展了文本结构内涵的深度和形式的广度。我们拿 喧 哗与骚动境 部小说来说,小说的第一部分为班吉的“声部”。 小说通过这个白痴儿的思维来展现康普生家三十年间的变 故。小说的第二部分为昆丁的“声部”。在这个部分,昆丁 通过他在自杀前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对自己和家庭的回顾。小 说的第三部份为杰生的“声部”。第四部分为作者的“声部”。 再者,小说的语言风格与四个声部的叙述相得益彰。班吉部 分的叙述思维跳跃行比较大,这与班吉的智力低下有很大的 关系;昆丁部分的叙述用此艰深,思维活跃,句型变化极不 规则,这与昆丁的身份是及其吻合的;杰生部分的叙述大量 使用俚语且油腔滑调。杰生文化水平不高,生活在社会的中 下层,所以这部分的叙述与杰生的身份很般配。第四部分的 叙述平稳,朴实且坚定有力。小说的四个部分的节奏呈对比 式复调结构,留给人们非常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文体的复调 除巴赫金之外,另一位复调小说理论家就是流亡法国的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复调,作为昆德拉小说的架构与 叙述模式,同幽默的风格与语言特色一起构成昆德拉小说文 体革命的主要内容。昆德拉对复调小说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昆德拉巧妙地继承了巴赫金所创设的 “复调性思维”的精髓。昆德拉根据巴赫金关于“复调”体 现为“声音的多重性”的理解,将“复调”引入小说文体本 身,从小说结构上的诸线平衡并置,将“复调”当作小说自 身建设上的一次升华,提出了“文体的复调”或“文体的多 声部性”。昆德拉这里所肯定的“文体的复调”,主要指小说 中多种文体的同时展现。它们被用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 题”,就如同复调音乐中“两种或更多的声音(旋律)同时 呈现”,并“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音乐主旨。L5J复调 小说是多种文体因素一比如诗歌、散文、新闻、童话、寓言、 论文等的组合,每一种文体就犹如音乐中的每一种声线,既 保持各自独立的审美意义,又能因混合产生出绝妙的效果。 不论是从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到 不朽 ,还是从 告 别圆舞曲 到 生活在别处 ,昆德拉的小说中充满了随笔 式的思考,掺入了诗歌、新闻、哲理思考和格言警句等文体。 小说故事中有思辨的成分,严肃而又不失滑稽,构成了一曲 绝妙的“混合乐章”。 巴赫金的“复调”强调“主人公的独立意识”,即小说 中的人物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可以不受作者的控制。然而昆 德拉却竭力控制其作品主人公的意识与行动。对他来说,叙 述视角的复调就是要尽可能客观、全面、多方位地把对“现 存世界的复杂性”的理解传达给读者。昆德拉强调创作过程 63 中在重视构设不同叙述视角、情感空间的同时,更应注重作 者的统一意识对主人公主观意识的控制与制约。这种控制和 制约不是一种扼杀,而是出于小说家强化主题的策略考虑。 此外,“情感空间的复调”是昆德拉复调理论体系的实质、 核心与主旨所在。不同情感空间的构筑与对照又在很大程度 上关涉于小说叙事节奏的变化。同时,昆德拉强调时空观念 的复调~从“外在时空”到“内在时空”,从历时性到共时 性。现代主义小说强调空间形式的重要性,作者往往会摆脱 单一时间顺序、历时性线性思维的束缚,在实际创作中安排 一系列不同层次上的行动和情节,并将它们置于同一时空领 域展开。在实际创作中,昆德拉将不发生在同一时间和空间 的主人公的活动巧妙地赋予“共时”的因素,其目的是“剥 离”历史,集中笔力体现历史本质的许多因素。 昆德拉的复调概念是从小说的结构出发,最后升华到小 说文体,所以他的复调小说是与单线架构的小说相对的。小 说文体的复调、叙述视角的复调、情感空间的复调与时空观 念的复调一起构成了昆拉得庞杂的复调小说体系。昆德拉在 理论上对“文体的复调”的标榜,创作上对不同文体杂糅的 实反映了当代小说写作的一个潮流,即跨文体写作的倾向。 昆德拉创作的一系列复调小说既是对传统复调小说理论的 超越,又是对现代复调小说理论的充实。我们还可以从昆德 拉这一创新中发现他对小说历史渊源及未来走向的认识。 复调小说最早体现在托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中,巴赫金 首次提出复调小说理论,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随着世界文 学的推进,复调小说的结构在威廉・福克纳和米兰・昆德拉 等名家笔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复调结构上升为多主 题、多线索的复式结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人物声音的 错杂、意识的交错被巴赫金视为其复调理论的主旨;福克纳 作品中的视角转移而造成的语式上的变异则成为热奈特建 构其复调观念的基石;昆德拉则把布洛赫作品中的多种文体 风格的综合看作是“复调”的真正含义。昆德拉已经超越了 对小说狭义结构的关注,进入到小说文体创新的反思之中。 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他实践了文体学的小说结构论,创 造出文体杂糅、风格独特的复调小说。巴赫金看到了陀氏小 说中并置的多种独立意识,昆德拉则把多种文类在小说文本 中平等并置,并藉此构设出具有;司等地位、彼此平衡和谐的 不同情感空间。 从“声音意识的复调”到“叙述语式的复调”进而到“文 体的复调”,复调理论建构过程中的每一步均于现代主义文 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巴赫金.托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自春仁,顾亚玲,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8. 【2】陈秀珍.抽象与具象的融合——论昆德拉不朽的复调性【J] 南平师专学报,2004,(3). [3]唐纳德・范格尔.巴赫金论“复调小说”[J].文艺理论研 究,1 984,(2). [4]米兰・昆德拉.论小说的复调艺术【J].文艺理论研究,1992, (3). [5]米兰・昆德拉.,J、说的艺术[M].唐晓渡,译.北京:作家出版 社,1992. 【6]张杰_复调小说理论研究[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7]李凤亮.复调小说:历史、现状与未来一米兰昆德拉的 复调理论体系及其构建动因[J】.社会科学战线,1996,(3). (责任编校:周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