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小学 茅洪锋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课堂提问是
解决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中动态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些教师在理解贯彻新课标时,以为只要课堂提问能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是新理念。把过去“满堂灌”改为“满堂问”,使学生穷于应付老师的问题,没有时间去深入思考和领会所学的知识。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也同样如此。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的这些提问明显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钱梦龙先生认为提问就是有目的设疑。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使
1
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闻乐答。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之目标方可指日可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孔子还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及遵循的原则。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技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内涵和特点。
2
3、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4、有效性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 5、有效性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6、教师有效性提问技巧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6月——2008年7月,确定课题,撰写课题方案。这个阶段,教师不断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确立研究的课题,并查找、阅读相关理论文章,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8年8月——2008年9月。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1、调查分析,了解我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课堂提问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学生进行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态度、看法,了解学生最喜爱的提问形式和类别,进行比较和研究。
2、加强学习,确定实施方案并进行论证。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学生的相关教育理论;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第三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探索教师课堂提问的形式和方法。根据制定的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第四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总结成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问卷调查语文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
3
为了了解学校语文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抽样调查了四年级两个班的89人。另外还和一些教师、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探讨。
总的说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强烈。分析其原因,一是觉得教师的问题没意思,每篇课文的问题都差不多;二是问题太难时没有把握,生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三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了,越不说,越不想说,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变了。另外,他们希望教师提的问题新颖富于变化,要有趣味性,不要动辄“总结”“概括”“分析”。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关于提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课堂提问设计得越是精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高,思维就越活跃,视野就越开阔,语文素养随之得到提高;反之,则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
(二)多次实践,反复研讨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保证。为此,我在学校语文组的学科校本教研中,就确立了“课堂提问”的交流课题。大家充分关注上课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中,大家就教师课堂提问进行热烈的研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通过交流互动,大家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对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有了自己的见解。
九、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在课堂中注重提问方法、技巧的运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得以较大程度提高,课堂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知识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2、针对本小课题研究,开了两节汇报课,向学校教科室与本学科组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得到学校领导与同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
3、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4、为了丰富自己的认识,我先后读了《名师课堂教学100例》和《特级教师和他的经典课堂》等相关书籍。面向全体教师,开设了《课堂提问的艺术》的讲座。一年来,先后执教4节校级公开课,和老师们就课堂提问的话题展开交流。先后有两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在市区级论文评中获奖。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4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束缚着头脑,比如说,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提问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我们很多时候否定原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完全以提问为主,但流于形式,没有把握精问巧问的实质,导致课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较差;
3.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这是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9年11月10日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