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麻疹的中医药治疗

2022-06-03 来源:星星旅游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19卷第2期Zhejiang JITCWM(Vo1.19 No. ) 101 麻疹的中医药治疗 吴文斌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东阳322100 关键词麻疹 中医药疗法 治疗体会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 染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口腔麻疹 黏膜斑及全身性斑丘疹,冬春季多发。麻疹是世界上 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很早就将麻疹列为一 种独立的疾病,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或中 西医结合治疗麻疹及并发症有良好的效果,它既可缩 短病程,又可使病程经过顺利从而降低死亡率。 1病因病机 麻疹,中医称“麻毒”,亦称“痧疹”,属中医“温 病”范畴。麻毒为阳毒、热毒,属疫疠之邪。麻毒经 口鼻而人,先伤肺卫,继而蕴于肺胃,发于肌肤,而见 麻疹。本病初起,为邪郁肺卫,类似风热肺卫表证, 如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但与一般风热表证不同 的是,麻毒为阳热疫疠之邪,易于化火内炽上炎,上 炎则目赤流泪、畏光羞明,内炽则肺胃热盛,而见发 热继增、咳嗽增剧、烦躁口渴。肺主皮毛,胃主肌肉, 麻毒内蕴肺胃,由里达外,发泄于肌肤,则肌肤出疹, 所谓疹出隐隐于皮肤之下,磊磊于肌肉之间。疹点 外透则毒随疹泄,故麻疹以透达为顺。在麻疹蕴热 外透的过程中,阴液受伤,故后期表现为热去津亏, 肺胃阴伤之证。 2分期论治 中医治疗麻疹主张“麻不厌透”、“麻喜清凉”, 认为麻为阳毒,以透为顺,以清为要,故其治疗原则 首重透发。这是根据疹性喜透自内达外的自然规 律,使毒邪外发而不拂逆其规律的治疗措施。透 发、解毒、养阴是治疗麻疹的三大治法,一般在前驱 期主用透发,出疹期主以解毒,恢复期主以养阴。 但在实践中许多中医前辈都指出治疗麻疹须考究季 节气候的变化,做到因时因地治宜,应根据具体病 情辨明表里虚实,掌握辨证施治原则才能取得较好 的效果。 2.1前驱期 为疹出前的阶段,病程一般为3—5 天,症见恶寒发热,咳嗽,鼻流清涕,眼泪汪汪,继则 口颊黏膜有白色小丘疹,身热时退时升,同时伴有轻 度腹泻。痧毒重者,则有咳嗽增剧,目赤眵多,羞光 畏明,声音嘶哑等。此期治疗上以宣透达邪为主,切 忌酸收,根据具体情况,又有辛平宣透、辛凉宣透和 辛温宣透之分。辛平宣透,主方葛根解肌汤,适于表 证较重,发热咳嗽,舌苔薄白者。辛凉宣透,主方银 翘散加减,适于透疹时气候较热,汗多,苔黄之热象 较重者。辛温宣透,主方宣毒发表汤或麻黄汤加减, 适于气候较冷之地,症见发热无汗,疹透不出,舌苔 薄白,舌质不红者。用药后仍热盛而疹不透者,可考 虑选用羚角解毒汤(羚羊角、紫草、元参、荆芥、柴 胡、连翘、蝉衣、川芎、红花、山楂)。 2.2 出疹期为麻疹病程中期,此期从出疹至透发 完毕约3~4天时间。临床上常见壮热烦渴,咳嗽, 小便短赤或大便溏薄,疹点亦开始见形,先见于耳 后、颈项及面部,继则蔓延至胸腹、背部、四肢,最后 延至手心、足心可见稀疏疹点,即表示疹已出透。疹 点初起细碎稀疏,渐次加密或互相融合,但疹点与疹 点之间仍可见有正常皮肤。疹色由鲜红而暗红,稍 隆起,扪之碍手,唇色焦红,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 腻,脉象洪数。此期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方选 银翘散加减,常用银花、连翘、淡竹叶、牛蒡子、蝉蜕、 紫草、薄荷、芦根、葛根等。应注意透疹不可过用辛 散升提以防耗伤阴液,如慎用升麻等;清解不可过用 寒凉以免影响其透发;出疹期慎用甘草以免疹出不 透。咳甚可酌加桑白皮、杏仁等;高热烦渴者加生石 膏、知母;咽喉肿痛较甚,可加马勃、僵蚕蚤休;若疹 点红赤紫暗,融合成片者加生地、丹皮、紫草或酌加 红花;鼻衄者加丹皮、白茅根、藕节炭。 2.3恢复期此期从疹点透发至疹点消失,约3天 左右,临床上表现为疹点由出疹顺序部位依次隐没, 发热渐退,胃纳转佳,精神日趋恢复,4—5天后皮肤 上有糠状脱屑,留有棕色斑痕,约2周左右才完全消 失。此期治疗以养阴为主,余热不清者佐以清热。 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沙参、麦冬、玉竹、扁豆、 天花粉、桑白皮、枇杷叶、杏仁、川贝、甘草等。热未 退清者,可加连翘、地骨皮;口渴唇燥者加石斛、知 母;咳嗽痰多者加川贝母、法半夏等;咽喉疼痛者加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19卷第2期Zhejiang JITCWM(Vo1.19 No.2 2009) 玄参、马勃;纳少者加生谷芽、麦芽、山楂;大便干燥 外,疹毒内攻,重则可致生命危险。故正确治疗应顺 者加瓜蒌仁、火麻仁;大便溏稀者加山药、薏苡仁等。 3体会 其病势,用表法导邪外出。此外,患者应注意保暖避 风,防止受凉,但亦不可过热应卧床休息,并多饮 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恢复期适当增加营养。 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 据。麻疹黏膜斑在发病早期(2—3天)出现在第二 臼齿附近颊黏膜处,呈细小沙粒状白色斑点,周围有 红晕,起初仅有几个,非常小,易忽视,1~2天内便 密布两颊,出疹时可融合成较大的白斑,一旦出现此 斑,再结合其它临床表现,诊断麻疹基本无误。 麻疹过程中出现泄泻是其常候,据笔者临床观 察,麻疹患者绝大部分都有腹泻一证,此为肠内出疹 所致,其泻多为溏泻,粪便常夹有绿色黏液,气味酸 腥,而且是以前驱期和出疹期见之最多。这种泻并 不妨碍疹子的透发,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造成液竭阳 麻疹的治疗应以透表为原则,最忌见热而注射 退热、抗炎针剂以及见咳止咳等,以免邪毒内陷而酿 成变证。中药不能早用寒凉之品,因疹毒先发于内 脏,外达于肌肤,若早用寒凉,易致热淫于内,冰伏于 脱。泻利还可以清除肠内障碍物,有利于邪毒的排 除,从而减轻内热。切忌见泄泻而止泻,禁用参术诃 蔻等补涩之药。 收稿日期:2008-09-0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体会 林丽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防城港538021 关键词 妊娠中期 引 产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在孕13—16周施行妊娠终止术是一个棘手的 问题。我院对70例中期妊娠,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 统计学方法:采用 检验及t检验。 3 结 果 前列醇引产,疗效优于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观察组70例引产成功68例,成功率97.1%,失 败2例;对照组70例引产成功67例,成功率 95.7%,失败3例。两组用药至分娩的时间、总产程 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用药至 宫缩时间、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见表l。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 残留、软产道损伤、清宫率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引产情况比较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门 诊就诊的妊娠13~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 140例,年龄l9~28岁7O例,28~39岁70例。经 B超证实70例均在该孕周范围内。血尿常规、肝。肾 功能正常,无药物引产禁忌证。分为观察组70例, 对照组7O例,两组年龄孕周均具可比性。 2方法 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引产。用 法:第l天上午8时口服米非司酮100 mg,晚8时口 服米非司酮100 mg,第2天上午8时口服米非司酮 100 mg。第3天上午8时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g, 30min后阴道后穹隆给予米索前列醇200 g。对照 表2两组产后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予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 观察两组用药至宫缩发动的时间、宫颈松弛扩 张情况、宫缩幅度、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胎 膜残留、产伤情况及引产成功例数。注射依沙吖啶 72小时后宫内胚胎组织未排除或仍存活为引产失 败。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讨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