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优质范文)

2022-11-19 来源:星星旅游


篇1:尊重幼儿的权利,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优质范文)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也曾说过:“在不断使用双手的同时,孩子的智力与人格发育会提升得很快,发展得更成熟,”这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从外表是很难看出来的,这就好比是一朵盛开的创新之花,真正供给其养分的是它的根,这个根就是——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孩子动手操作探索心知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在这些设想的驱使下孩子会进一步动手探索、摸索、发现,直至闪烁出创作的灵光。正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他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发挥他的创造才能。”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提供触摸、摆弄、拆装等等动手的机会,并重视对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培育出美丽的创新之花,坚实地做好“扎根”工作。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中,我坚持了几个原则:

一、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开展操作活动最关键的是要提供合适的材料,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探索的结果。“合适”的操作材料指的不是数量上的“无限多”,而是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能最直接实现教学目的和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创造性的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体现的是“质量”的要求。有时我们会为孩子提供很多很多操作材料,孩子可能仅将它们当成一般的玩具,因此并不能保证操作活动的成功和促使孩子探索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只有围绕教育目标,为孩子提供能够激发其操作欲望,并且通过操作确能充分显现、

形成一定现象的材料,才能使孩子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如在“处处都神奇”这一科学游戏中,我为孩子提供了糨糊、碘酒、盐和水、冰块、粉笔等材料,并组织孩子对这些材料进行操作,很快,孩子惊喜地有了新发现:“糨糊遇到碘酒变成了紫色”、“冰块变成了水”、“粉笔越画越短”、“盐放进水里慢慢不见了”等等。由于所提供的操作材料,都有助于孩子具体形象地理解“事物都在变化”这一既简单又深奥的科学现象,从而向孩子渗透了物

质转化的科学道理,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生活中可供孩子操作的材料很多,我认为凡是孩子感兴趣、想了解、能感知、无危险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孩子操作的对象。我们平时应注意积攒,并注意废物利用。例如,废旧手电筒可以让孩子拆开、修理或重新组装,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的心理需要,又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事物、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二、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

知识的构建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而对孩子来说,这个过程所要花费的时间就很长。因此,必须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能大大提高。一次,我请孩子做纸偶,没有讲解如何把平面的动物变成立体的方法,而是让孩子根据现有纸偶,自己寻找方法。我提供的材料是色卡纸,与范例所采用的厚度纸板稍有不同。绝大部分孩子拿到材料就想

当然地按范例那样画和剪,结果制成的动物是站不住的。我没有急于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只是提醒孩子比较一下两种材料有什么不同,让孩子自己不断地去尝试。由于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操作时间,许多孩子在尝试中琢磨,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由于孩子认识水平的局限,操作技能的缺乏,孩子的操作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给予孩子充分探索的自由,大胆放手让孩子充分操作,反复感知,让孩子在独立自主的操作过程中能充分表现自身的水平。

三、提供适宜的操作活动,启发比灌输更重要

操作活动选择的适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操作的积极性,启发、活跃孩子的思维。如果操作活动过于简单,能力强的孩子很快获得了结果,掌握了知识,就会觉得缺乏挑战性而降低探索的兴趣,失去探索的动力;如果过难,能力弱的孩子就会感到困难重重、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操作兴趣不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孩子提供适宜的操作活动,帮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内进一步学习。

如在“沉与浮”的科学游戏中,让孩子尝试通过操作,感知物体有沉浮现象,我为能力强、中、弱的孩子分别提出不同的活动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通过亲身操作,对操作过程做沉浮记录;能力中等的孩子——对已提供的操作材料可以选择性的操作;能力弱的孩子——只要按教师在提示卡上所标明的相对应的物体进行试验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孩子分小组操作或每位孩子由易到难,逐一尝试三种层次的操作材料,这样既满足了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又使他们都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教育目标。

尊重幼儿是《纲要》的核心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尊重,首先体现为对幼儿权利的尊重。提供合适的材料,使孩子自主发现,自由创造,这是对孩子“发展权”的尊重;“废旧利用”,使孩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对孩子“参与权”的尊重。尊重,还体现为对幼儿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尊重。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符合了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了孩子发展的规律,能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尊重,也体现为对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尊重。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操作方法,通过启发而不是灌

输,对孩子进行教育,“克服了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纲要》),有利于孩子个性健康

地、多样化地发展。

总之,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根据孩子主要是以自己动手,而并非倾听现成的概念来学的特点,一方面为他们创设充满科学气息的环境,提供充足的时间及符合目标的操作材料,让孩子与环境充分发挥交互作用;另一方面还应努力激励孩子去感知周围环境,动手操作材料,描述探索过程和现象,并引导孩子对感性经验进行整理、概括,逐步建构最初级的概念,从而真正做到不断增强孩子主动探索的参与意识、操作意识、交往意识、表现意识,给孩子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一份期盼揭开奥秘的向往。

篇2: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笔者通过自身教导班级的实际观察发现 :班级内的幼儿动手能力差距明显,水平都不在一条基准线上,更有甚者,

吃饭都需要家长动手帮助。笔者和自己班级内幼儿的家长沟

通过后发现,家长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具备亲自动手的能

力,许多事情依旧需要家长亲力亲为。这就直接导致了幼儿

在家中得不到实际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逐步丧失了原本

的动手能力。笔者始终坚信,幼儿阶段,只有多动手,自身

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可喜可贺的是,当前幼儿动

手能力的培养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同仁的重视,并且都在研

究具体高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自身教学过

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动手操作的对象要富含情境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对于幼儿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当

前我们的幼儿教学,必须要做到在满足幼儿当前的生活需要

同时有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幼儿的普遍特征也促使我们必

须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例如,在进行“动物和我是一家”的主体活动的时候,

笔者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利用相关材料制作了引导小动物回

到属于自己家的活动。笔者在一定的空间内设置了小鸟、乌

龟、绵羊等角色和河流、鸟巢、小窝等“家”的场景。幼儿

只是随意搭建,逐步意识到小鸟应当在鸟巢,乌龟应当在河

里,绵羊应当在小窝中。从而逐步培养了幼儿边动手边思考

的能力。

二、有条理地展现活动材料

笔者坚信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从简单到复杂,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幼儿的动手能力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培养。只有努力做到针对每一位幼儿的差异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将因材施教彻底贯彻落实。

例如,笔者在进行“我们美丽的小花园”的主体活动中,在备课过程中,制作了不同颜色不同花瓣的花朵。笔者引导学生将其进行分类,依据自己的特征进行分类。有的幼儿依据花朵的颜色将其分为几类,有的幼儿依据花朵的花瓣个数将之分为固定的几类。还有的幼儿使用了“我比较喜欢这几朵花”的方式,将其分为了两类。通过这样的形式,幼儿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从而保证了动手能力培养前提条件的满足。

三、富有特色的进行幼儿动手操作指导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这一点 :通过细微观察幼儿在活动的言行举止,准确地判断幼儿当前的想法,从而适当地帮助幼儿,从而保证幼儿动手活动的顺利完成。在幼儿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伴随着不断的思考环节。为了保证幼儿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我们需要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前进行适当的思考。

例如,笔者在进行“我的火腿最好吃”的主题活动中,

给每一位幼儿派发了一根双汇火腿肠,给幼儿提供了剪刀和

小刀这样的工具,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吃到火腿肠,说出

自己的感受。许多幼儿在思考之后,机智地使用剪刀将两头剪开慢慢将火腿肠挤出来。也有的小朋友使用小刀在火腿肠

包装纸上滑动,从而逐步撕开包装纸进行品尝,甚至有的幼

儿在多次努力无果之后,用嘴慢慢咬开火腿肠,从而进行品

尝。最后,笔者请几位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打开方式,最终选

取最简单卫生的方式。这一做法可以引导幼儿思考,逐步培

养幼儿择优的理念。

四、逐步引导幼儿形成独立意识,自主完成任务

笔者认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应当相辅相成,共同进行。幼儿虽然心智发育并不完善,但

是都拥有强大的可塑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观

察幼儿的举止,逐步挖掘幼儿的潜力。一些幼儿独立去做但

是会有一点难度的事情时,要进行鼓励、引导,逐步将幼儿

的能力挖掘出来。

例如,笔者鼓励幼儿做过这样一个活动,回家打一盆水

给自己的父母洗脚。这对于幼儿来讲有几个难点,水应当打

多少,怎么打才不会洒出来。第二水温怎么控制。第三,平

时都是妈妈给自己洗脚,自己知道怎么帮助父母洗脚吗?这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位幼儿都尽自己的努

力,回想自己父母给自己洗脚的场景,通过多次打水最终将

盆子打满,细致认真但有点笨拙地给父母洗脚。通过这样的

活动,既帮助幼儿建立孝顺父母的意识,又能引导幼儿独立

自主给自己洗脚,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五、结束语

引导幼儿逐步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是每一位合格幼师的天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需要用心对待每一次帮助幼儿提升动手能力的活动,事先积极备课,选择最合理的方式进行。幼儿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需要对之进行充分的挖掘,而帮助幼儿最大化的激发潜力的做法,就是引导幼儿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只有通过动手,幼儿才能最大化的激发自己的能力,才能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走得更加顺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