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水平提升,医学技术发展逐渐得到完善。在临场医学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对肿瘤诊断、肿瘤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应用,对于肿瘤形成以及认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价值。
标签:免疫组化技术;病理诊断;应用价值。
在病理诊断中,各种新型抗体以及用途被不断发现。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诊断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鉴别、分类以及预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医学实际发展中,免疫组化技术同样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明确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原理以及技术,才能够实现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
1免疫组化技术概述
免疫组化技术,又称免疫组织化学。其能够实现组织切片当中的抗原数量在组织当中的分布状况,对于抗原进行定位、定性以及定量的研究。由于抗体与抗原之间特异性结合,通过免疫组化使得标记抗体显色剂进行实际显色,确定组织细胞当中的多肽以及蛋白质。IHC涉及到的标本种类为两个大类:分别为细胞标准和组织标本,其中组织标本最常用,基本方法是石蜡切片。石蜡切片对于组合保存效果较好,是一种首选组织标本的制作方法。
2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在临床诊断当中,免疫组化技术的主要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良恶性肿瘤判断 免疫组化技术能够判定肿瘤良恶性,并且准确度较高。可以运用免疫球蛋白(Ig)的轻链抗体检测B淋巴细胞增生单克隆或者多克隆,对反应性增生或者肿瘤性增生进行区分。滤泡反应性增生过程中,反应中心细胞不能够及时表达细胞凋亡蛋白(bcl-2),bcl-2性质为阴性。滤泡性肿瘤当中,有90%以上bcl-2为高表达,并且bcl性质为阳性。而PCNA即增殖细胞核抗原、Cycling即周期素、Ki-67为核抗原,通过具体分析,对细胞增生的程度做出相应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判定细胞的良性或者恶性[1]。
2.2确定肿瘤分期 基膜的主要显示成分是层黏连蛋白以及IV型胶原单克隆抗体,以此来进行区分侵润癌以及原位癌,如果上皮性癌突破基膜成为侵润癌,不能够突破基膜为原位癌。因此,在免疫组化技术的实际病理诊断当中,免疫组化技术作为主要的鉴别依据,来对多肿瘤的良恶性辨别以及无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进行鉴别,实现肿瘤具体分期[2]。
2.3细胞属性判定 免疫组化技术在实际发展中,对于细胞属性判定具有重要
效果。通过特定的抗体,进行抗原成分标记,实现细胞属性的判定,明确肿瘤的实际来源。如CK即细胞角蛋白,是上皮性的标记,CK的实际阳性肿瘤为上皮源性肿瘤。
Tg即为甲状腺球蛋白,其阳性反应提示为甲状腺滤泡性癌;PAS即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主要体现在前列腺上皮组织当中;GFAP即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显示过程,具体为胶质肿瘤;CD20和CD79a如果是阳性显示,则B细胞提示为细胞淋巴瘤;Actin即为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提示显示其为平滑肌源性肿瘤;如果原癌基因蛋白产物CD117显示为阳性,即为胃肠道间质瘤;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如果显示为阳性,则为血管源性肿瘤等等。其都是依靠免疫组化技术进行实际辨别的,判定细胞的性质,明确细胞属性[3]。
2.4明确来源不明的转移瘤原发位置 免疫组化技术还能够实现对于移动肿瘤,追溯原始位置,实现肿瘤原发位置判定,能够较为准确的明确肿瘤实际性质,对于病理诊断具有良好效果。如:CK20角蛋白抗体,其在肺癌、乳腺癌、肾癌当中呈现为阴性,在胃肠道癌、胰腺癌以及胆管癌当中呈现为阳性,使得具体实施过程中辨别困难。Tg阳性可以考虑为甲状腺转移;波形蛋白在具体诊断中支持肉瘤诊断;如果甲状腺蛋白阳性可以考虑移动肿瘤为甲状腺滤胞细胞癌;结蛋白(Desmin)、肌球蛋白(Myosin)、肌动蛋白(Actin)、肌红蛋白(Myogiobin)呈现为阳性状态考虑移动肿瘤为横纹肌肉瘤;免疫组化技术来判定来源不明的转移瘤原发位置具有重要作用,为实际预后治疗提供依据[4]。
2.5对感染性疾病诊断 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效果,对靠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抗原的特异性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能够实际检测多种感染性疾病微生物。如:疱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以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等,由于免疫组化技术在进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具有及时性、高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低风险性等相应特点,在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具有良好效果。并且在具体实施当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应用于人类对于新生病原微生物的认识与辨别。同时在医学发展中,能够提供形态学诊断,使得严重感染性的疾病得到及早的治疗,保证质量效果提升。
综上所述,在病理诊断当中,对着新型抗体的用途被不断发展,使得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医学发展中,作为病理医生以及病理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具体缺陷和不足,明确免疫组化技术对于病理诊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和发展免疫组化技术,实现其在临床质量当中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尔曼,卢虹.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0(05):150-151.
[2]吴丹桔.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15):128-129.
[3]翟辉霞,李文灿.免疫组化联合抗体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4(04):144-145.
[4]倪灿荣,马大烈,朱明华.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应用的新进展[J].臨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10(03):346-349.编辑/肖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