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尘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单元教学安排:
内 容 生活中的比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练习五 机动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课 时 数 3 4 3 2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课本第69-71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 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一)实例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生:图B和图D与图A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C和图E为什么与图A不像呢? 生:图C变矮变胖了,图E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B和图D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出示课本探究活动的图)
师:为了更好的弄清这些图片为什么像又为什么不像?老师把这些图片的长方形画在方格纸上。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谁有关? 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1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6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1.数一数, 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A、B、D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长方形D的长是A的长的几倍? D的宽又是A的宽几倍? (3)长方形B的长是A的长的几分之几?B的宽又是A 的宽几分之几? 3.议一议, 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生1:我们发现了A、B、D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6÷4=1.5,3÷2=1.5,12÷8=1.5 4÷6=2/3,3÷2=2/3,8÷12=2/3(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因为12÷6=2,8÷4=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D的长是长方形A的长的2倍,长方形D的宽也是A的宽的2倍。它们长和宽的倍数一样所以比较像。
生3:因为3÷6=1/2,2÷4=1/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B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形A的长和宽的1/2,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说得真好,我们找到了比较像的原因了,有哪位同学研究与图A不像的图形C、E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
生4:长方形E的长是宽的6倍,12÷2=6(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和图形A、B、D的不一样,所以它们不像。
生5:长方形C的长是宽的8/3倍,8÷3=8/3(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和图形A、B、D的不一样,所以它们不像。
生6:长方形C的长是长方形A的长的8/6倍,而宽是它的3/4,长和宽的的倍数不同,因此不像。而长方形E的长是长方形 A的2倍,宽是它的1/2,这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两个倍数关系也不同,因此也不像。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计算发现了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也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B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1/2,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同学们一张长方形图片如果宽不变,长扩大(或缩小),或者长不变,宽扩大(或缩小),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 生:不会像。
师:对,如果长和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 生:会像。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看长是6宽是4的长方形经过以上变化后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像还是不像。
(出示课件)鼠标点击长方形图下面的每一句话,每点击一次长方形变化一次,让学生直观感受一张长方形图片怎样变就像怎样变就不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只要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同时放大或缩小,变化后的图形就会和原来的图形相像。
(设计意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变化理解只要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图就比较像。使学生既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为以后“化简比”的学习做了准备。)师:刚才大家都学得很好,下面请大家观察黑板的算式,这些算式都是用什么法计算来发现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的。
生:用除法。
师: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让我们一起再来试试吧。请大家看下面这幅图。 (二)、实例2
1、(出示课本第67页第2的情境图)
师:这两道题在我们书上第67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并思考你是如何解决的。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2、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屏幕上把表格填完。 师: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把马拉松选手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他的速度20千米,把骑车人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15千米,再比较,发现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更快。 师:能用算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40÷2=20(千米)45÷3=15(千米)(师板书)
师:刚才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用除法,现在求速度也是用什么法? 生:也用除法。
二、 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1、引出“比”的概念。
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两个数的比。(电脑出示概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8页,边读概念边画线。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的比。
师:如:6÷4我们又可以说成是长方形A的长与宽的比是6比4,8÷3又可以说成是长方形C的长与宽的比是8比3,40÷2可以说成是马拉松选手所跑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40比2,,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你还能用比来说吗? 生1:45÷3可以说成骑车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45比3。 生2:12÷8可以说成是长方形D的长与宽的比是12比8。 生3:------------
师:把你要说的比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 介绍比的读写法和认识各部分名称
(1)根据比的意义,任何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如:12÷8可以写作12 :8 ,读作12比8 (板书)
师: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
(让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接着板书) 12÷8= 12 : 8 =12/8= 1.5,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师指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比值常用分数表示,也可用小数表示。
(2)“:”这个读作比号,那么比号是怎么来的呢?出示幻灯片。(十七世纪,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
不能占用÷,于是他把除号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 : ”就成了比号。 (3)出示幻灯片:“比的自述”让学生读后再说出比中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比,并和同桌说一说这个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3、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我们知道,比的意义与除法有关,比又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看来比与分数和除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教师出示表格,组织学生(每人一张)在独立填写的基础上,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
比、除法、分数三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屏幕上公布答案。 三、 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一) 、找生活中的比。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比,比如说我们全班有53人,那么全班人数与老师人数的比就是53 :1。下面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比(出示幻灯片) 1、 游园活动开始了,3 张奖票可以换2 个玩具
奖票与玩具之间的比是什么?比值等于几?( ):( )=( )
2、奶昔真好喝!妈妈怎么做的? 2杯香焦原汁加3杯牛奶就成了。那么 香蕉原汁与牛奶的比什么?比值等于几?( ):( )=( ) (二)我是审判官: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是1:173,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不对。因为小强身高单位是米,而爸爸的身高单位是厘米,单位不同不能这样写比。
师:对,单位不同的时候,写比要带上单位,或把单位化成相同的再写比。 师:刚才我们找出了生活中的比,并且会判断所写的比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再来解悉生活中一些比表示什么意思? (三) 解释应用(出示课件)
1、消毒液中的比1 :160是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1 :160表示配制消毒餐饮具的消毒水需产品原液1份,水160份。
师:配这种消毒液如果产品原液2份,水要几份? 生:320份。
2、 安利配比瓶中的1 :1,表示什么? 生: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也1份。 师:1:2、1:3呢?
生:1:2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2份,1:3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3份。 生:1:2和1 :3也可以表示水是产品原液的2倍、3倍。 3、产品外包装纸上印有[规格]5ml :5mg表示什么? 生:表示这瓶容液容量为5毫升,重量为5毫克。 简析:让学生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 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当比中的两个量单位不同时怎样写比(出示课件) 居里夫人提炼 1 克镭用了 8 吨沥青。 师:镭和沥青的单位不同怎样写比呢?
生:像包装纸上印的一样带上单位来表示1克 :8吨(课件显示) 师:如果我不想带单位又怎样表示它们的比呢?
生:把它们的单位化成相同:8吨=8000000克所以它们的比可以写成:居里夫人提炼镭和所用沥青的比是 1 :8000000(课件显示)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四) 轻松的认识一些生活中的比《数学万花筒》 这些知识只是让学生了解,教师做简单的解释。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大家想了解吗?(课件显示) 1、 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是 28∶15
2、 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约是 1 :7;人的两手臂伸长的距离与身高的比大约是 1:1;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比大约是1:1 …… 3、地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 63:27
4、 你听说过“黄金比”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 0.618:1时,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所以,许多建筑作品、艺术作品都是按“黄金比”来设计的。
5、厦华高清晰数字彩电有16:9 的宽屏幕,与未来标准接轨,超值影院享受。
6、活力28洗衣粉广告词: 去污渍 1:4 ,用量少 1:4 , 价钱低 1:4 , ……. 1:4。
[设计意图:这些资料帮助学生巩固了比的有关知识,但更多地带给学生探究的欲望、研究的乐趣和发现的激qing,同时也带给学生一种新奇的体验,一种清新的熏陶。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比的化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7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3小杯蜂蜜、12小杯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313:12=12=4=1:4 414:16=16=4=1:4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210.7 :0.8 5:4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21 0.7:0.8 5:4 21 =0.7÷0.8 =5÷4 2 =7÷8 =5×4 8 =7:8 =5 =8:5 化简下面各比。
21215:21 0.12:0.4 3:2 1:3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73 第1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73 第2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73 第4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72比的化简。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独立完成课本P73 第3题。 扩展练习
大小圆的半径分别是7厘米和2厘米,试求它们的直径之比,周长之比和面积之比分别是多少?
杨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的20%,求杨树的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是多少?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课本第74--76页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 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个 2个
6个 4个 30个 20个 ……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 小组合作。 (2) 交流、展示。
(3) 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 小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 ……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3
140× = 84(个)
5 2 5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7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全班交流。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
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三个人分得的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12+14+16并不等于1。 五、练习
1、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用2千克药粉配置这的药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2、打一篇文章,小丽用了3小时,小红只用了2小时,问小丽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六、总结:
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3+2=5 3
140× = 84(个)
5 2 5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56个,比较合理。
比的应用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74--76页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根据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二、练习: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四)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 7+3=10 20× 10 =14(厘米) 20× 10=6(厘米)
【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四、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第76页第3、4、5、6、7题。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练习五
教学内容:课本第77--79页 教学目标:
1、巩固比的意义、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2、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什么叫做比?
怎样求比值与化简比?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二、独立练习
第1、2题练习后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第3、4、5、7题巩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第4题先弄懂题意,再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第6、8——15题是运用比的意义解决一实际问题,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或全班交流不同的方法。
三、你知道吗?
学生自学,然后教师介绍黄金分割。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反弹高度
教学内容:课本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
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排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 师:谁来拍一拍?
(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的不同感觉。)
2、引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呢?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怎样?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3、揭示课题:球的反弹高度 二、实验探究、 解决问题
(一)第一次分组活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阅读材料说明和示意图
师:请仔细阅读和观察第72页的示意图,说说实验的方法,分几个步骤进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行,每个步骤分别怎么做,以及注意点是什么?小组交流。
2、明确实验的方法: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师:(板书:下落高度 反弹高度) 3、明确实验注意点:
(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反弹高度时,取整厘米数;
(3),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4、用同一种球,选择不同的高度做实验。
(1)要求:分三次进行,全班统一,每次确定一个下落高度( 高度分别为100厘米、120厘米、150厘米),及时记录;
(2)小组分工活动并填好记录表;(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注意两点:
①将球的上沿与高度齐平时可以用平直的工具(如书本、直尺等。) ②观察反弹高度时要仔细,及时标记,若看不清可以重复一次。
5、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1)通过观察用同一个球做实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
(3)得出结论: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反弹高度也不一样,但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二)第二次分组活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选择其他不同球分别做三次实验,继续采用上面统一的下落高度。 (1)要求:用不同的球做实验,步骤如上。 (2)小组分工活动并记录;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2、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1)通过观察不同的球做并展示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
(3)得出结论: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不一样,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3、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而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还有许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感受应用
1、出示两个篮球(一个气足,一个气不足),谁来拍一拍,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这是什么原因呢?
2、阅读第73页的“你知道吗?”:学生先自主阅读,了解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计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弹性。
根据“你知道吗?”的数据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在哪个范围内?
出谋划策:我班校篮球队的张鹏同学想买一个篮球,你们可以给他什么建议?应采取怎样的检测策略?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提问:今天上课我们通过几次实验,研究了球的反弹高度,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又有哪些收获?
2、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上网了解有关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其他因素。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看图找关系
教学内容:课本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怎样看图,如何用语言去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揭示课题
1、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小的游戏:
2、刚才,同学们分别利用听觉和视觉描述了公交车的运动过程,表现得真棒。不过,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更简洁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公交车的运动过程,想看看吗?
3、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公共汽车行驶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的几个组成部分。 4、仔细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板书:看图找)
二、读懂图表,获取信息
1、学生看图找信息,自由发表,教师适时插问,如“线往上画往下画分别表示什么?”“纵轴上的400表示什么意思?”“横轴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速度最快达到多少?” “为什么图的上面是平的?”“第4分钟时,速度降为0表示什么意思?”等。
2、大家从图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其实是几个事物存在着的联系,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二者的关系。(板书:关系)
3、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了解到的信息,完成书本61面的的填空。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___分。 (2)在第1分钟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____米/分。 (3)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 (4)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
(5)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____米/分。
4、深化理解:一般情况下,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只要4分钟的时间,但事实上,并不是每天的交通都这么顺畅,比如今天早上……哪位小司机来介绍一下这次公共汽车的运行情况呢? 为什么会中途停车? 三、结合情境,学会分析
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历了多长时间?
2、比赛开始前半小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得非常大?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4、描述下半场足球场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 5、比赛结束到观众全部退场的音量变化是什么样的? 四、练习巩固,思维训练
看图编故事:王老师上午有3节课,上课的教室在同一个教学楼。下面这幅图描述了她上午上课直至中午吃饭的情形。请你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在小组或全班交流。
五、实践应用,总结评价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比赛场次
教学内容:课本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体会“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顾
同学们,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就和我们数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 1、出示例题
六(1)班有4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问: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得那些信息?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同桌之间合作完成。
(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2、交流、汇报
师 :哪个组先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展示学生作业)
生1: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4个点分别表示4名同学。。。。。。 师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列表方法的做的。生1、生2、生3生4分别表示4名同学。。。。。。 生3:。。。。。。 (二)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乒乓球比赛最少需要几名同学参加?要打几场比赛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做。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简明地说出自己的方法,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3、研究3名同学比赛的情况,交流、汇报 (三)发现规律 1、增加场数的原因
(1)人数每增加一人,场数的增加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3名同学比赛的场次3场比2名同学比赛的场次1场多了2场,4名同学比赛的场次6场比3名同学的比赛场次3场多了3场”发现“增加的场数比比赛人数少1”
(2)为什么要增加2场呢?为什么要增加3场呢?
让学生说,引导学生发现“增加2场是因为增加的这位同学要分别和原来的2名同学比赛一场,所以增加2场。
请大家猜想:5名同学比4名同学要多几场比赛?5名同学要比赛多少场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方法) 2、观察、发现规律
请同学们结合图、算式进行观察,能不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明白:“从1开始加一直加到比比赛人数少1为止”这个规律。) 3、即时练习
六(1)班有10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自己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用规律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很方便、简单。
(四)回顾规律的探索过程(播放幻灯片) 先研究2名同学,用表格分析,记录比赛场次; 接着研究3名,用表格分析,记录比赛场次;
再研究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通过观察就发现了规律,最后用这个规律解决了8名同学比赛的情况。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其实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后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研究,发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师:通过刚才播放幻灯片,谁看明白了这个过程?给大家说说。
(多请几名同学来说,让大家都明白这个过程: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研究,发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五)联络方式
1、出示题目:星星体操表演队为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络方式。一旦有事,先有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两位队长再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学生,依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每同时通知两人共需1分。 2、你能画图表示出联络方式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如果有126名同学,需要多长时间通知完?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