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大纲】《景观生态学》

2021-08-24 来源:星星旅游
《景观生态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课程编号:14371069 课程学分:2.0学分 课程总学时: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来源于地理学上的景观和生物学中的生态。《景观生态学》课程是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在林学学生学习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林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扩展到森林景观的研究尺度,探讨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与动态变化。课程内容包括景观的概念和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斑块、走廊、本底)及其特征;景观的总体结构,即景观的多样性和景观的结构类型;景观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景观的基本功能和景观变化规律;景观规划和景观土地属性的分类和评价。其中,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景观的总体结构,景观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是课程重点讲授内容,景观土地属性的分类和评价是本课程的难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例如斑块、廊道、基质、格局、过程、尺度、异质性、斑块性、连接度、破碎度和干扰等,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理论,例如等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复合种群理论等。

了解景观生态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它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 论 (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介绍景观生态学产生的背景、研究内容、学派、主要特点、应用领域、发展简史、展望、课程结构与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景观生态学产生的背景、研究内容、主要特点及应用领域。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掌握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各种理论与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第一节 理论基础(1学时)

一、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0.2学时)

二、等级理论(0.1学时) 三、整体论与系统论(0.1学时) 四、空间异质性理论(0.1学时)

五、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0.2学时) 六、景观连接度、渗透理论与中性模型(0.2学时) 七、景观镶嵌理论(0.1学时)

第二节 基本原理(1学时)

一、景观系统的整体性与异质性原理(0.1学时)

二、格局过程关系原理(0.2学时) 三、尺度分析原理(0.2学时) 四、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0.2学时) 五、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0.1学时) 六、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0.1学时) 七、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0.1学时) 第二章 景观结构(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影响景观发育的因素,斑块、廊道、基质的概念、起源、主要类型、成因及机制。的概念、判定标准、特征与作用;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的作用;网络的概念与类型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斑块的度量指标与成因、生态意义及对自然保护区设计的指导意义;廊道的作用、度量指标与成因;基质的判定标准、特征与作用。

第一节 斑块 (2学时)

一、影响景观发育的因素(0.5学时) 二、斑块的特征指标(1.5学时) 第二节 廊道 (2学时)

一、廊道概念与类型 (0.5学时)

二、廊道的成因与形成机制 (1.0学时) 三、廊道的意义 (0.5学时) 第三节 基质 (2学时)

一、基质的概念 (0.5学时) 二、基质的判定标准 (1.0学时) 三、特征与作用(0.5学时)

第三章 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 (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掌握景观空间格局的概念、类型及

其详细划分、Forman的理想景观格局模式、俞孔坚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模式及组成、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一般过程、景观数字化的方法与技术、景观格局分析的空间取样方法和数量研究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在于景观空间格局的划分、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景观空间格局的空间取样与生态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

第一节 景观空间格局类型 (2学时) 第二节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2学时) 第三节 景观异质性理论与分析 (2学时) 第四章 景观生态过程 (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态流与生态过程的概念;景观中生态流移动的动力与机制、运动格局;景观要素间的物质流、动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以及景观生态过程原理;景观结构对生态流的影响及生态流对景观功能的影响。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在于景观生态流移动过程、景观运动格局、景观结构对生态流影响的过程特点、生态流对景观功能的影响机制。

第一节 生态流与生态过程(2学时) 第二节 相邻景观要素间的物质流(2学时) 第五章 景观动态变化 (3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掌握景观变化及稳定性、景观变化的驱动力、动态及空间模式;景观格局演变与干扰、景观对比度与粒度;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生态环境影响、景观中的人文和文化过程以及动态模型。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景观变化的规律性及评判标准、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生态环境影响、景观中的人文和文化过程;景

观变化动态及空间模式。

第一节 景观变化及稳定性(1.5学时) 第二节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1.5学时) 第六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分类的含义及原则、体系、指标选取及步骤、主要景观分类系统;景观生态评价的概念、特点、方法、内容、程序及几种主要的景观生态评价。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好景观分类系统、景观生态评价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景观生态分类(1学时) 第二节 景观生态评价(1学时)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 (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掌握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目的要求、一般原则、方法与类型、步骤;景观生态规划的实际操作;景观生态建设的概念、目标、原则与内容;区域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在于景观生态规划的灵活分析;景观生态规划的案例分析景观生态建设的目标与内容;各种区域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具体设计。

第一节 景观生态规划概述(0.5学时) 第二节 景观生态建设(2.0学时)

第三节 区域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1.5学时) 第八章 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和研究手段 (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了解并掌握景观野外调查与观测的方法;景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原理与使用;景观尺度的分析。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好各种方法的实际操作及尺度的把握。

第一节 野外调查与观测(1学时) 第二节 遥感方法(1学时)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方法(0.5学时)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考核成绩评定分为两部分: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其中,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平时到课率、上课表现、作业等形式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主要参资料 1.教材

周志翔主编.景观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1版

2.主要参考书

1) 贺庆棠主编. 气象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 李景文主编. 森林生态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魏德保主编. 森林与环境.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4) 徐化成主编. 景观生态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第1 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