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对我国的
影响
------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摘要】: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决定一国的价值和政策
取向,并决定国家的具体目标。因此,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无疑使中国经济隔离于世界市场的“经济鲁宾逊”式的设计最终归于梦想。世界需要中国,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如同一枚硬币有正反面一样,问题的另一面是:中国也需要世界。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主体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中国建立与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相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有了理论上的或概念上的依据。
【关键词】: 国家利益 市场经济 全球化
【正文】: 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文化在文明的传承过程中扮演
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出版业承载着传承文化,引领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出版业具有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双重属性,既有宣传导向功能,也有社会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功能,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文化产业部门。文化产业体现的是国家综合实力,也就是软实力,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动参与文化产业,增强其全球竞争力,不仅必须,更是必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想在全世界进一步增强重要影响力,经济发展、军事强大固然重要,文化扩张更为重要。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出版业在世界上的影响甚微、份额极小。出版业是古老而又朝阳的,隋唐时期人们就发明了印刷术,掌握了复制文化的方法,而新技术的应用使出版跃升为全新的产业,出版由此“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在这个新技术密集的行业里,存在着许多与其很不相称的痼疾,数字化出版也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还
有着一种与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相适应的世界性背景和意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没有国界或地域限制的,市场经济的这种属性必然要求打破国家或地域的限制,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和经营,跨国公司的出现正是市场经济这种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因此,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无疑使中国经济隔离于世界市场的“经济鲁宾逊”式的设计最终归于梦想。世界需要中国,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如同一枚硬币有正反面一样,问题的另一面是:中国也需要世界。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主体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我国高度集中体制下的传统的经济模式中,政府作为一个超级的“经济托拉斯”来与国外企业发生经济利益关系和竞争,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必然导致经济的X非效率。因此中国建立与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相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有了理论上的或概念上的依据。我们把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置于国际大背景的坐标之中,就会看到市场经济体制也是我们在市场经济的总体氛围的条件下的现实选择。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决定一国的价值和政策取向,并决定国家的具体目标。国家利益是伴随民族国家的兴起而产生的,进入20世纪后,这一概念才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然而,对国家利益的内涵、特性及内容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家利益本身因受到时势的影响其含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愈显重要。只有认识到这种变化,准确界定国家利益的内涵,及时调整内外政策,才能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一、传统的国家利益观尽管国家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国家利益的概念及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却有着不同的观点。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利益的内涵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二、国家利益含义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而且改变了国家利益的内涵及内容构成。其一,国家利益的重心由领土扩张转变为市场争夺,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据于重要地位。简单地说,国家利益包括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生存利益是首要利益。按照汉斯•摩根索的观点,在一个许多主权国家为了争夺权力而对抗的世界里,任何一国的对外政策都必须把自己的生存当作最低限度的要求,包括国家领土、政治制度和文化。在传统的社会形态中,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是生存的首要条件,土地、资源、人口是主要的经济资源,民族国家扩大国家利益的方式, 就是扩大领土范围,掠夺有形资源。由于领土和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以此为争夺目标的战争时常发生。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土地和资源已不再是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因而各国为争夺领土和资源而发生的战争大大减少。而今世界各国间的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资本是火力,市场是战场,对世界市场的渗透和扩张取代了国外的基地和驻军,市场
份额成为争夺的主要内容,成为国家权力的一种体现。为此,发达国家利用它雄厚的资本和极强的应变能力,扩张跨国集团,组建区域组织,以占领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谋求最大利益。与此相适应,在国家利益中,政治军事利益已不是惟一首要的利益,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日趋上升,战争和强权政治的地位与作用受到了限制,国家利益的实现更多地是利用经济手段,国家间关系也因此更多地表现为经济上的关系。其二,科技竞争超过军事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点。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将战争视为国际关系的高级形式,信奉”如果你想拥有和平,请准备战争”这句名言,认为通过战争可以迅速实现其国家利益,为此,许多国家不断扩充军备,壮大军事力量,使军事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霸权战争威胁的暂时消除,特别是以科技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使得军事力量对于国家利益的意义被科技水平所涵盖,科技成为国家利益的直接体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因素,国家的强弱兴衰不再取决于它到底拥有多大的领土、资源、人口和军事力量,而是取决于它的科学技术水平。现在,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战略,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正在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在努力抓住这一机遇,以求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其三,经济实力成为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转变为保障其经济利益的实现。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军事实力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尽管当今世界军事干预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随着全球科技、经济地位的提高,一场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正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实力是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能占优势,将不再单纯看它的军事力量的强弱,而是看它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的核心是经济实力。经济实力在国家战略中的突出地位,使各国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上台伊始,便提出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将”经济安全”列为美国对外政策三大支柱之首。 出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防环境”。这说明,在全球化浪潮下,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三、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与维护基于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国家利益内涵及内容构成发生的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在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把经济实力的提高及经济利益的维护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才能实现并维护一国的经济利益呢?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与维护需要从国内及国际两方面进行努力。从国内方面看,安定的政治环境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实现经济利益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下,一国政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分时期、有重点地发展一些对国家经济实力提升有重要作用的支柱产业,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推动经济增长。
战后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及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极其重要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的进步,因此,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培育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当今世界第一科技和经济大国美国为了保证其在世界格局中的”一超”地位,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其目的是全面占领科技前沿,保持在信息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日本提出了”科研创新立国”的口号,通过了《科技基本法》和《科技基本规划》,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欧盟也发表了《2000年议程》,重在发展科技;广大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抓住机遇加速本国科技发展,以此来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从国际方面看,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保障,因此,主权国家应分清轻重缓急,尽量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经济上,全球化浪潮已席卷全球,涉及生产、贸易、交换、金融等各个领域,主权国家要实现本国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入像WTO这样的国际经济组织,享受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关税减让等优惠,同时在国际经济组织原则的制定上争取有利于自己的条款,以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军事上,由于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是国家经济利益实现的保障,当利益冲突达到一定程度而用其他手段又无法解决时,军事手段仍是最终的选择,因此尽管在全球化时代,战争这种解决方式已越来越少,但对主权国家来说,保持一定的军事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Hans Morgenthau.The Dilemmas of Politics[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9.
[2]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程毅,杨宏禹.国际关系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5]百度网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