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 劝说 放弃 ,采纳“ ”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异、善于 的写作特点。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⑥然后从而刑之:
①无以,则王乎: 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③王说:
②无以,则王乎:
②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①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③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⑤刑于寡妻:
④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⑤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⑦盖亦反其本矣: ⑥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⑦ 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 ⑨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⑧ 刑于寡妻: ⑩是罔民也:
⑨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⑪危士臣: ⑫朝秦楚: ⑭寡固不可以敌众:
⑪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⑩ 轻暖不足于体与: 2、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①吾何爱一牛: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⑬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 ③至于兄弟:
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⑮ 弱固不可以敌强: ⑤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⑯ 然后从而刑之:
⑰是罔民也: ⑱树之以桑: ⑲谨庠序之教: 4、一词多义 ①道
①是乃仁术也 : ②是罔民也: ③百姓之不见保: ④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⑤何由知吾可也: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⑥将以(之)衅钟: (2)唯恐道途显晦,……: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道芷阳间行: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②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牛何之:
(3)臣闻之胡龁曰: ③舍
(1)shè舍南舍北皆春水: (2)shě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3)shě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4)sh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sh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诚
(1)诚有百姓者: (2)是诚何心也: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4)楚诚能绝齐,……: 5、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
⑦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⑧莫之能御也: ⑨及(其)陷于罪: ⑩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⑪是诚不能也: ⑫ 臣未之闻也: ⑬牛何之: ⑭ 夫子之谓也: ⑮是折枝之类也:
⑯ 未之有也: ⑰ 王坐于堂上: ⑱ 构怨于诸侯: ⑲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⑳ 然则一羽之不举: ㉑夫子之谓也:
㉒树之以桑: ㉓舆薪之不见: ㉔ 何以异:
㉕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㉖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三)理解性默写: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重点句子翻译: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7、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8、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11、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1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1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4、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15、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16、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7、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19、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参考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异、善于论辩的写作特点。 二)基础知识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②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③王说:说,通“悦”,高兴 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⑥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表确定语气
⑤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⑦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道路
⑨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 控诉、控告
⑩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⑪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2、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①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③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⑤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②无以,则王乎: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③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④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⑥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⑦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⑧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⑨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⑩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⑪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⑫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⑬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⑭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⑮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⑯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⑰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⑱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⑲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 4、一词多义 ①道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2)唯恐道途显晦,……:道路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②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2)牛何之:去、往
(3)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 ③舍
(1)shè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2)shě舍之!吾不忍其觳觫:释放 (3)shě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4)sh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 (5)sh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弃,放弃 ④诚
(1)诚有百姓者:的确 (2)是诚何心也:真的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
(4)楚诚能绝齐,……:果真,如果 5、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 ①是乃仁术也 :判断句 ②是罔民也:判断句 ③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
④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省略句 ⑤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句 ⑥将以(之)衅钟:省略句 ⑦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省略句 ⑧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 ⑨及(其)陷于罪:省略句 ⑩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省略句 ⑪是诚不能也:判断句 ⑫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 ⑬牛何之:宾语前置句 ⑭夫子之谓也:判断句 ⑮是折枝之类也:判断句 ⑯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⑰王坐于堂上:状语后置句 ⑱构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
⑲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状语后置句
⑳然则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句 ㉑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㉒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㉓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句 ㉔何以异:宾语前置句
㉕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状语后置句
㉖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置句
三)理解性默写: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四)重点句子翻译: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译:安抚百姓然后称王,便没有人能抵御他了。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译: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的。我本来知道您是不忍心的。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翻译: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
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翻译: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翻译: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翻译: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
7、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
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翻译: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德推及不到老百姓身上,究竟是为什么呢?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视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安抚,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8、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翻译: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挟泰山去跳过北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翻译:敬重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己及人也爱护别人家的孩子。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样容易了。 10、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翻译: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
11、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翻译: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1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翻译:难道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受到危害,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1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大王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14、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翻译:做生意的都想(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15、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翻译: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确地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
16、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翻译: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没有不做的了。
17、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翻译: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紧接着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 1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翻译: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19、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翻译: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有空闲讲求礼义呢? 2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叮咛他们,头发斑白
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
2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