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是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临川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推进我区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校本课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
(1)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地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办学特色;(2)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3)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
第1页 共6页
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4)组织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5)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的决策,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权利。 2、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出发;(2)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5)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6)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实验基地建设,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7)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双向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学校自主形成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必须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一) 校本课程的实施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重在开发”的策略。
“针对校本”,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第2页 共6页
“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重在开发”,就要切实掌握好“六个把握”。
——把握一种模式。即采用菜单式开发模式,这样易于实施,有助于校本课程、师本课程走向生本课程。
——把握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巩固和强化现有的课程,通过将学校已开展的活动课与选修课,课题研究项目,经常性、有目的的举行各种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开发的特色项目等内容规范化、系列化、目标化,随之开发出校本课程;另一条途径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创生新课程。
——把握四个环节。第一,是调查分析,学校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学校有哪些资源?教师能做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等等;第二,是规划,通过规划确定行动目标,选好开发人员、制定操作方案、编好课程纲要;第三,是实施,关键是成立一支志愿军,通过团队协作、小组作战等方式得以落实;第四,是评价和改进,通过分析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性、可操作性和利弊,加以改进。
——把握四条思路。注重推“陈”出新,借鉴出新,改造出新,发展出新,努力推进选修活动课程化;校园活动目标化;隐性课程显性化;实践研究系列化。
——把握五个理理念。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教师主体的开发程式;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民主公平的教育观念;个性化的价值追求。
——把握五条原则。继承与创新并重原则;求稳与思变并举原则;师生主体性原则;动态生成性原则;过程发展性原则。
(二)校本课程的管理1、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和课程研究的两个界面组织。第一个组织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学
第3页 共6页
生代表和家长社区代表组成,其职责是确立目标、建立制度、落实教师、安排课时、确定场地、强化社会、沟通协调和实施评价;第二个组织根据选定基础上的课题,由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其职责是制订方案、明确分工、相互研讨、合作教学、编写教材、评估学生等。其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明确学校教育哲学,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各方面的需要。 2、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通常情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为:确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框架——编写课程纲要——编制教学方案——开发评估工具。
3、加强教师的培训。各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增强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行动研究的习惯,树立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4、各学校既要各具特色,扬己所长,又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1、评价原则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特点和中小学学生身心的特点,评价中应遵循“追求结果,更重过程”和“着眼发展,注意激励”的原则。树立评价时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慎用横向比较的传统评价方法,提倡用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处在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2、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按不同类型的课题而定。一般要抓住三个要点:
①学生态度评价:表现在其认真参加每次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能否与同学合作等等。这方面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全过程进行体验评价的,建议采用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
②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是对学生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
第4页 共6页
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贡献等进行评价。
③学生能力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应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在活动过程的探索创新精神,如质疑,大胆的设想、独特的建议等等应予充分的肯定。
3、评价手段校本课程的评价手段灵活多样,要对“档案袋评定”、“协商研讨式评定”等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但应立足学生参与。评价采用等第制或学分制,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等,在实践中要及时总结这方面做法和经验。
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目标,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提供基本教学材料。
1、校本课程教材必须与各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校本课程教材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可能的情况下,校本课程教材和某些学科教材综合使用。
2、注意联系实际的问题。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应大多是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某个问题或小专题,这些小问题或小专题可以是人文类的,也可以是科技类的,既可源自社会领域,也可源自自然领域和人自身领域,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跨学科式的,既可偏重于学术性、理解性、思辩性,也可以偏重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但这一切问题不同于学科教学中的学业问题。
第5页 共6页
3、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是预先规定好的,标准统一的东西,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考虑已有资源、条件而确定的,同时校本课程教材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带有不确定性,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往往是多元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预见或模糊不清的。某些学习成果是隐性的,无法正确表达的。因此,各校应结合自己特色开发教材,并根据实践过程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完善。
第6页 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