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负性情绪于学业适应的相关性及调节策略

2022-09-07 来源:星星旅游


大学生负性情绪于学业适应的相关性及调节策略

通过分析心理测评中有明显负性情绪的21名学生第一学期期末成绩,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学业适应之间的关系及情绪调节策略。结果显示,负性情绪的学生学习成绩很难达到优秀水平,偏执对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在负性情绪发生前后,情绪调节应分别采取重视积极情绪、保持情绪平稳健康、重视愉悦的行为、保持愉悦的行为经常化和认知重评、表达或宣泄,寻求人际支持,支持他人的策略。

标签:大学生;负性情绪;学业适应;调节策略

引言

目前。心理学界不断对负性情绪与学业适应的关系及调节策略进行探索研究,前人的成果不断丰富,但仍有欠缺之处。一般来讲,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学习动机、个性和情绪等,在诸多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情绪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情绪体验中,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等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四种负性情绪。根据一般的生活经验来看,负性情绪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在学状态,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然而,实证研究上,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对一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到底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这些负性情绪与学习成绩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相关度,以及如何有效调节那些对学习产生较大影响的负性情绪,目前关于这些问题的求证还有限,也就是说,目前学界对负性情绪的心理因素对个体学习效果影响的探讨比较欠缺,而结合不同种类的负性情绪与大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综合、细致的考察更加缺乏。从而使这个问题的求证具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设定为辽宁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中职本科和专升本科2015级新生,样本总量为606人.对以上学生人校心理测评中反映出具有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等四种负性情绪的群体(性别、地域等不限)共21例进行数据分析,其中男生15人,女生6人,年龄跨度从17岁到25岁。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进行深入探讨。调取有明显负性情绪的21名心理测评(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作为心理测量工具)学生的第一学期期末成绩进行相关性的比较分析和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工具,寻找负性情绪与学业适应的显著相关性,得出结论并讨论情绪调节策略。

二、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学业适应的相关性

通過数据统计与分析,了解具有负性情绪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业适应现状.较清楚地明确了大学生负性情绪(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针对以上四种负性情绪提出情绪调节策略。

(一)学习成绩变量的设定

具有负性情绪的21名学生来自不同专业,考试科目和难度各有不同。因此,以他们的各科考试的平均分、挂科率和优良率(80分以上为优良)作为三个成绩参考变量。分别分析SCL-90心理测评中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四项的分值与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挂科率和优良率的相关关系。

平均分的频率统计显示,21名学生中,60分以下的有1人,60-69分的有8人.70-79分的有9人,80-89分的有3人,仅占比14.2%。从平均分水平来看,85.8%的人的平均分在80分以下,80.9%的人集中在60-79分区间,平均分90分以上成绩优异的为零。可见,具有负性情绪的学生学习成绩难以达到优秀水平。挂科率的频率统计显示。12人零挂科,占比57.1%,挂科率在10%-35%之间的有8人,占比38.1%,挂科率超过80%的有1人,占比4.8%。从挂科率水平来看,一半以上的人成绩均达到合格线,没有挂科,42.9%的学生有挂科情况,可见具有负性情绪的学生成绩挂科比例较高。优良率的频率统计显示,优良率10%的有1人,占比4.8%,优良率为11%-50%的有13人,占比61.9%,优良率60%-70%的有4人,占比19.0%,优良率80%以上的有3人,仅占比14.2%。从优良率水平来看,66.7%的人各科考试的优良率在一半以下,没有优良率达100%的人,显而易见,负性情绪的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率较低。

平均分、挂科率和优良率三个成绩变量的频率分析表明,具有负性情绪的学生学习成绩多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下水平,处于两端的成绩优秀和极差的情况很少。

(二)四种负性情绪与学业相关度检验

利用SPSS19.0软件对21名研究对象SCL-90心理测评中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四项的分值与相对应的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挂科率和优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平均分与偏执之间皮尔森相关系数是0.760,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趋近于高度相关(见下表1.1)。挂科率与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之间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是是一0.224、0.11l、0.177、-0.216,四项负性情绪与挂科率之间相关性较弱。优良率与强偏执之间皮尔森相关系数是0.792,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趋近于高度相关。

综上,总结数据统计分析,参考平均分、挂科率和优良率三个成绩变量,具有负性情绪的学生学习成绩多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下水平,其中成绩优良学生和成绩极差学生较少。根据相关性数据结果,四项负性情绪与学业成绩呈中度的正态相关关系,其中偏执与平均分和优良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他三项中,强迫与平均分的相关度较抑郁和焦虑要高,焦虑与优良率的相关度较强迫、抑郁要高。数据显示,负性情绪与优异成绩(90分以上)呈负相关,负性成绩与平均分和优良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挂科率基本不相关。

三、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

(一)情绪调节策略研究现状

Thayer Newman和McClain(1994)提出了六种情绪调节策略,积极的情绪管理、寻求愉悦的活动和分心、消极的情绪管理、社会支持宣泄和满足、直接减少紧张、退缩和回避。等人从认知对行为、参与对转移两大层面,初步归纳出四个维度的情绪调节策略:分心、回避、面对和接纳。将情绪调节策略分为改变人的策略和改变情境的策略,并细划分为下行社会比较、自我奖赏、分心、社会化、运用精神药剂、帮助他人、与其他人交谈、思考未来、祈祷和做运动。提出情绪调节策略包括先行关注调节策略和反应关注调节策略两部分,并区分出了五种情绪调节策略,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前四种为先行关注调节策略)和反应调整(反应关注调节策略)。同时Gross提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最常用且最有价值的策略有两种: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基于Gross的情绪调节策略划分基础上,我国学者黄敏儿提出四种情绪调节策略类型:评价忽视和评价重视、情绪抑制和情绪宣泄。方平(2007)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情绪调节方式依次为积极分心、接受与重构、发泄或表达、情绪认知管理、行为管理、消极分心、暂时解脱。王春花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调节方式依次为积极分心、接受与重构、发泄或表达、情绪认知管理、行为管理、消极分心、暂时解脱。

(二)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竞争日益激烈。来自各方的压力让大学生群体的负性情绪增多。大学生情绪调节在负性情绪发生前后应有不同的策略,负性情绪未发生前,应重视积极情绪,防止负性情绪发生。发生以后,应忽视负性情绪,并及时管理负性情绪。

1.重视积极情绪,防止负性情绪发生

当负性情绪未发生前,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主要包括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需要进行自我有效干预,两个策略与前人成果的分心策略类似。心理层面的情绪调节策略有重视积极情绪和保持情绪平稳健康,两个情绪调节策略是指在出现令人愉悦的情绪体验时。能够重视并自动延长这一情绪体验,诸如快乐、自信、开朗、感恩、从容、乐观,记住提供积极情绪体验的事物或事件,以便需要的时候重忆正能量。

行为层面的情绪调节策略有重视愉悦的行为和保持愉悦的行为经常化。两个情绪调节策略是指在情绪出现波动的早期,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产生不断焦虑的情绪,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心理上处于不太开心的状态。大学生可以主动采取其他愉悦的行为来转移注意力,并且通过保持愉悦行为的经常化避免负性情绪的出现,在焦虑、抑郁等情绪出现之前,采取诸如弹吉他、听音乐、看综艺节目、打球等令自身愉悦的行为转移关注点,并将愉悦的行为经常化而转化为爱好,从而寻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将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调节成正性情绪。

2.忽视负性情绪,及时管理负性情绪

当负性情绪发生以后.大学生情绪调节需要从内部层面和外部层面来进行,单纯的自我调节不易及时消除负性情绪,还需要外来的力量帮助干预负性情绪。内部层面的情绪调节采取认知重评(Gross提出)和表达或宣泄(Thayer等提出)两个策略,忽视负性情绪,及时管理负性情绪。认知重评策略是指当诸如强迫、焦虑、抑郁、偏执等负性情绪发生并蔓延时,有意识地改变认知,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情绪事件个人意义的认识,从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安慰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表达或宣泄策略是指表达出内心压抑的负性情绪或者通过多种渠道宣泄出负性情绪,诸如做运动、品尝美食、参与校园活动、旅游等。

外部层面的情绪调节采取人际支持和支持他人策略。寻求人际支持策略是指向好友寻求倾述内心苦闷或向师长交流想法,获得身边人的关心和支持,征求有益的建议。支持他人策略是指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或帮助他人的活动内心得到平衡,例如去特殊学校看望有天生缺陷的兒童.自己拥有的健康身体都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看到很多人的生活或学习条件都不如自己。比自己更艰难的人都在积极乐观的努力,自己也没有不积极向上的理由,更不应该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

四、讨论与反思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负性情绪的学生学习成绩多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根据相关性数据结果,负性情绪中,强迫、焦虑、抑郁与学业成绩呈中度的正态相关关系。偏执与学业成绩呈接近高度相关关系。数据结果显示,一定的负性情绪(如偏执)对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但负性情绪的学生学习成绩很难达到优秀水平。结合目前国内外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成果,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负性情绪发生前,应采取四项调节策略,即重视积极情绪、保持情绪平稳健康、重视愉悦的行为、保持愉悦的行为经常化。在负性情绪发生后,采取认知重评、表达或宣泄,寻求人际支持,支持他人四项调节策略。

受能力和时间限制,采取的数据样本量较少。数据的效度不够,提出的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策略也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未能采取实验法进行实证分析,希望后来的研究者在这方面多多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