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整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年5月.

2020-12-23 来源:星星旅游
精品文档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2012年5月 《发展经济学》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概况

这一部分的研究对象是GDP和人均GDP的数值与增长率,主要通过国际比较和省际比较来说明问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与金砖四国其他四个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GDP排列第三。2009年3748.93美元,属中低收入国家,2010年4428.46美元,属中高收入国家。为此2011年还有一个争论,关于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当然,“中等收入陷阱”不是世行一个标准划分就解决的问题。

印度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巴西,俄罗斯跟中国是一类,但即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世界银行2008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低于975 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 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OECD国家对中国人均GDP的倍数1990年最高达54倍,之后逐年下降,2010年为7.85倍。

从1978年以来,金砖四国中中国GDP增长率几乎一直处于第一的位置。印度次之,巴西的增长也是比较稳定的。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GDP持续增长,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09年出现负增长,10年恢复。现在的俄国是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中国人均GDP增长可以主要关注几个大的事件。

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中国改革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二、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三、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标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到现在也才15年。

四、2002年召开中共“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内蒙古的农业、畜牧业、矿产资源丰富。稀土、煤、银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影响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

(一)需求:“三驾马车”

从支出法可以看出,中国GDP的大致构成,主要是消费和投资。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最终消费支出 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的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和个人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

政府消费支出 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资本形成总额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

存货增加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一般把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2000年之前的数据是以五年一个的,

消费所占的比重比较稳定,85年最高。总体下降。90年开始稳定在40%。这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是一致的。投资和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之和比较稳定。投资与出口此消彼长。

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以前称为私人消费)是指居民购买的所有货物和服务(包括耐用品,例如汽车、洗衣机、家用电脑等)的市场价值。不包括购买住房的支出,但包括业主自住房屋的估算租金。也包括为取得许可证和执照向政府支付的费用。

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OECD国家几乎重合,消费率比较稳定,40年间非常平缓地上升到63%中国的阶段性稳定,阶段间下降。最近下降到35%。消费与储蓄之和是可支配收入,大致等于GDP。随着消费率的而下降的是储蓄率的上升。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资本形成总额(以前称为国内投资总额)由新增固定资产支出加上库存的净变动值构成。投资率自70年代以来一直最高。从97年开始印度一直稳居第二。但是投资率的差异比较大,中国比印度高差不多十个百分点。印度与俄罗斯和巴西的投资率差异也扩大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投资与信贷的紧密关系。信贷又来自储蓄,所以投资和储蓄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看完消费、投资,看下出口,出口的货物现在数额达到一万六千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大国之名也由此而来。现在大约95%是工业制成品了。

增长的隐患及其原因

1、以内需不足和过度投资为主要特征的投资消费失衡,长期困扰着中国经济。过度投资造成

投资效率低下(韩立岩、蔡红艳,2002;许小年、肖睛,2003;蒋云 、任若恩,2004;张军,2002b 等),

银行不良资产不断累积 (吴敬琏 ,2004;T.G. Rawski,2003),

过度能耗和资源破坏(吴敬琏,2005;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3;周力和王培华,2006 等)

通货膨胀风险(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2004) 大范围的产能过剩(T. G. Rawski,2003;韩卫刚,2004) 内需不足使得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吴敬琏,2005) 2、消费率过低有违经济发展的初衷

下边看一下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情况。我觉得这是一种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思路。想真正解决问题,就要知道问题怎么来的。邹卫星,房 林在2008归纳的原因如下,分市场主

导和政府主导两个途径。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对症下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生产要素:土地(略)、资本、劳动、技术

(单位:‰)

首先看下L。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几乎呈直线上升。但是中国的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到

12‰,死亡率稳定在单位7‰,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到 5‰。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看下K。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用永续盘存发估计出来呈指数上升状态。

1979—2008年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为2·1%, TFP增长对增长的贡献为19·7%。资本积累平均增长率为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4%。劳动力年平均增长率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9%。据此基本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或模式为要素投入型增长或资本积累型增长,这与大量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

从99年开始,服务业就开始比工业增长更快。但服务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的更大。2009年降幅超过工业,2010年工业恢复了,但服务业还是没有恢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产业结构升级

Sachs(1994) 通过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落后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型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Fan(2003)也指出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跨地区跨部门的劳动力流动是中国整体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刘伟、张辉(2008) 以及干春晖、郑若谷(2009) 的研究也表明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但他们也指出这种“结构红利”随着改革的推进在逐步减弱。(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

城市化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城市化对产出的积聚效应直接影响服务业竞争力;二是城市化通过住房成本和工资成本等外部成本效应间接影响服务业竞争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步转向效率更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要素的配置更趋优化,从而使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可以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善的生产、金融、信息、技术服务,集中的有规模的市场,并且会由于企业和人口的集中而在技术、知识、信息传递、人力资本贡献等方面形成溢出效应,因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外部成本也会上升,包括由于人口密集导致的居住、交通、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生存环境恶化等,为此需要付出巨额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及环境治理成本。

(四)制度结构:财政制度、官员晋升制度、产权制度(略)和金融制度

财政分权制度

1994年开始实行的财政分级管理体制,重新界定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范围,着眼点是想扭转单纯税负水平和中央财政比重的下降趋势,以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再分配能力。 (云鹤,舒元:2005)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财政支出结构

这次改革维持了原有政府支出范围和权力划分的基本格局,进一步细化了政府支出结构。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了国家安全、外交和中直机关经费

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行政管理所需支出以及基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财政分权必要性与当前问题

财政分权的存在是必要的。信息与人们偏好的不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但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国的财政已经过于分权。

中国的财政分权依然具有很强的非规范色彩,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都需要有所约束。因此, 亟需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克服零敲碎打式的制度修补, 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 对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以促使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步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刘星,文政:2008)

官员晋升制度 Li and Zhou(2005)、周黎安等(2005)证实了地方官员在任期间良好的经济增长绩效能够显著提高其晋升和连任的概率。

在中国,每一级地方政府的首长都是由上一级政府任命的,比如省级首长由中央任命,地级首长由省级政府任命等。(徐现祥 王贤彬 高元骅:2011)

结果:地方官员为增长而竞争。 在相同的政治竞争环境下,那些具有较大晋升前景的地方官员,有更强的动力和激励去推动本地经济增长;那些因地区禀赋差异而处于模糊考核组别的地方官员,发展地方经济的动力相对较弱。(王贤彬 徐现祥:2010)地方官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

问题

中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 造就了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明显扭曲; 并且, 政府竞争会加剧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的扭曲,竞争对支出结构的最终影响则取决于分权程度, 而 1994 年之后包括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在内的现行重大政策并没有缓解这种状况。这意味着, 中国式分权在推动市场化和激发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同时, 与之伴随的成本可能正在上升。(傅 勇 ,张 晏:2007)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的作用越来越大,近些年的研究基本肯定了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Pagano,1993;King and Levin,1993;Rajan and Zingales,1998;世界银行,2001)。

金融结构问题(林毅夫,孙希芳:2008)

根据“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中国在现阶段的最优银行业结构应当以区域性中小银行为主体.

因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下降和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意味着中国实际的银行业结构向最优银行业结构的趋近,因而会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实证结果也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反对意见:金融结构不会促进经济增长

张朝兵(2010)在《管理世界》上文章对1978~2007 山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山西省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原因,但金融发展并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潘士远,史晋川,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2

[2] 石磊,上海经济增长的源泉——“解读上海经济”系列报告之一[J],复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3

[3] 云鹤,舒元,财政分权、转换系数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5

[4]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

变[J],经济研究,2007

[5] 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 [6] 魏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及不同阶段的任务——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J],社会科学战线,2008

[7] 刘星,文政,财政分权理论述评[J],管理世界,2008

[8] 沈坤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增长——1978~2008年的经验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9] 林毅夫,孙希芳,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

[10] 邹卫星,房 林,为什么中国会发生投资消费失衡?[J],管理世界,2008 [11]

[12]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3] 黄泰岩,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六辑)[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4]

[15]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 [16]

[17] 张朝兵,山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1978~2007)[J],管理世界,2010 [18] 宋家乐,李秀敏,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 [19]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

2010 [20]

[21] 王贤彬,徐现祥,地方官员晋升竞争与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2010 [22] 刘明,李善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和未来增长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

2011 [23] 周培奇,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1999-2008)基于预算权的讨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报,2011

[24] 张平,刘霞辉,王宏淼,中国经济增长前沿II——转向结构均衡增长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5]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11 [26] 陆铭,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区域再配置: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世界经济,2011 [27]

[28] 车士义,陈卫,郭琳,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J],人口与经济,2011,, [29] 沈坤荣,李子联,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约束[J],经济学动态,2011

[30] 徐现祥,王贤彬,高元骅,中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J],世界经济文汇,2011

[31] 赵俊民,李志军,中美贸易及美在华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1983-2010年

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2 [32]

[33] 金戈,中国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估算[J],经济研究,2012 [34]

[35] 丁辉侠,制度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视角的分析,郑州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36]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 [38]

[39] 世界银行,http://data.worldbank.org.cn/

精品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