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钢筋验收程序

2021-04-23 来源:星星旅游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中,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其必然的重点之一,设计图纸、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标准图集是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目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钢筋的品

品种、规格、数量、间距控制得较好,在这几方面一般不会出现多大问题,但下面所谈到的是本人在从事监理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其解决方法是本人通过多年监理工作所得。

一、施工、监理人员对施工图理解不一致

问 题:近年来,随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修订、国家相关标准图集的升级,施工图纸在表达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同时也给施工、监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水平要 求。对施工图理解不一致主要表现为:①施工图本身既约定了做法大样又选用了相应的标准图集而大样做法与图集做法不一致;②施工单位从成本控制角度方虑,更 多的偏向有利于节约材料方面理解施工图,此种理解可能理由不是很充分。

解决方法:出现第一种情况时,往往施工、监理人员各持已见很难 形成统一意见,要不就是施工单位作出让步以求工程顺利开展而在其内心并不一定认可监理人员的理解。遇到此类情况,本人认为监理工程师不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 给施工单位而应以监理工作联系单的方式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作出决定,同时在有设计人员参加的图纸会审时请设计人员明确出现图纸大样与图集大样不一致时,取 谁优先是事先预防的一种好办法。出现第二种情况的时候较多,也难一一阐述,我仅将本人近期遇到的一种情况明作简述。某工程设计为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人员 在剪力墙端部及转角处设置了长度相对放长的暗柱,此时就

第1页共20页

出现了暗柱与剪力墙关系理解不一致的情况。由于暗柱相当长、主筋粗,施工单位就将剪力墙水平筋伸入 暗柱主筋内侧达到锚固长度后切断,而本人理解为剪力墙水平筋应从暗柱主筋外侧伸到对侧并加弯钩。最终正确的理解是通过设计人员确认,以本人的理解为准。

二、梁柱节点区域的核芯箍漏设、漏绑扎及钢筋净距不足

问题:框架和柜架——剪力墙 结构应是具有较大延性的“延性结构”,设计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节点、强锚固;同时地震灾害调查表明,框架节点破坏主要是由于节点核芯区箍筋数量不足,在剪 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节点核芯区混凝土出现 裂缝,箍筋屈服甚至被拉断,柱的纵向钢筋被压曲引起的。同此,为防止节点核芯区发生剪切破坏,必须保证节点核芯 区混凝土的强度和配置足够数量的箍筋。近年来,随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执行,设计人员对上述要求引起了足够重视,而作 为施工质量主要保证者的施工、监理人员,也是相当重视。尽管如此,由于建筑业均为使用农民工手工绑扎||安装钢筋工程,梁柱节点区域的核芯箍设置与 绑孔的施工质量普遍不够理想,操作的困难使得核芯箍(尤其是多肢箍的内箍)漏设和核芯箍漏绑扎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梁柱节点内由于有多条框架梁与柱相交、 梁纵筋穿过柱内数量较多,钢筋净距几乎为零。

解决方法:监理工程师要解决此问题应以事前控制为主要手段。首先在工程开工初期认真阅读 施工图纸,弄清梁柱节点主要配筋情况和各种钢筋间的关系,做到期心中有数。其次要求施工单位在对操作人员交底时将核心箍和钢筋净距的重要性讲清楚并讲明操 作要点。再次是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正确操作顺序是先将柱核心箍放置绑所到位,再将纵横框架梁主筋交叉穿入柱内确保足够的钢筋净距。最后是在钢 筋工程检查验收时将其列为必然的重点之一,逐一检查进行检查,发现有此类问题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这样既保证柱核心箍设置正确、绑扎到位,又确保钢筋有 足够的净距让混凝土充分握裹住钢筋,使节点核芯区混凝土密实并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满足抗震要求。

第2页共20页

三、梁柱截面有效尺寸不足

问题:梁柱钢筋绑扎完成后,测量其主筋到主筋的有效尺寸不能达到要求。

从 构件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方式W=bh2/6中可以看出,梁柱截面有效尺寸对其抵抗弯矩能力的影响相当大,造成梁柱截面有效尺寸不足的原因主要有:①箍筋加 工尺寸偏小,梁柱主筋绑好后主筋有效截面尺寸不足;②钢筋绑扎不到位;③设计时梁柱等宽,梁纵筋位于柱主筋内侧,而使梁截面宽度不足。

解 决方法:监理工程师控制梁柱截面有效尺寸应做到:①箍筋加工前要求施工单位提交其加工样单进行审查,核对其放样尺寸是否有误;同时在箍筋加工过程中加强抽 查频率,防止操作人员不按样单加工或加工尺寸不满足要求;②工程进行初次梁柱钢筋绑扎时,要求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执行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在绑扎过程 中进行现场指导,务必使操作人员养成将主筋绑扎到位的良好习惯;③对于梁柱设计等宽,则优先应控制了柱箍筋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然后可要求施工单位在梁主筋 间设置钢筋内撑的方法以减少对梁断面的影响范围。

四、各种构造钢筋错设、漏设

问题:腰筋、拉筋、洞口加强筋、吊筋、附加箍筋等构造钢筋,设计通常在设计总说明中加以说明或要求按相应图集施工,施工单位往往不够重视,错设、漏设的现象时有发生。

解 决方法:首先在工程开工初期监理工程师应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弄清构造钢筋的设计要求及图集要求,做到期心中有数。其次是经常提醒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注意构造 钢筋的

第3页共20页

设置。再次是钢筋绑扎过程中加大巡视检期监理工程师应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弄清构造钢筋的设计要求及图集要求,做到期心中有数。其次是经常提醒施工单 位技术人员注意构造钢筋的设置。再次是钢筋绑扎过程中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发现构造钢筋错设、漏设现象及时纠正。最后是在钢筋工程检查验收时必须将构造钢筋 的纳入重点检查范围之一,发现构造钢筋错设、漏设现象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对于现场钢筋常见问题汇总一

常见问题一、保护层厚度不够

板和墙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该小于规范规定的板、墙主筋保护层的厚度-10,且不应该小于10。对于梁、柱内构件的箍筋及架立钢筋或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任何情况下不应该小于15。

常见问题二、箍筋及拉筋

a、拉筋布置的要求,不论是墙或是梁,拉筋都应该钩住封闭箍筋,柱中的单肢箍也应该拉住封闭箍筋。

b、拉筋位置的要求,在梁的箍筋加密区,拉筋不需要加密,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当梁的腰筋有多层时,拉筋应该呈梅花型布置,拉筋的起始位置为梁支座第一道箍筋与上部第一道腰筋处;剪力墙拉筋布置的起始位置应从楼层水平分布钢筋的第二排,墙身竖向钢筋的第一排开始布置,但当墙的顶部有宽度比墙宽的边框梁时,墙的最上一道水平分布钢筋应布置在梁底不超过100的范围内,同时设置拉筋。

第4页共20页

c、梁箍弯钩位置的要求,当梁的顶部有板时,箍弯钩布置在梁顶,当梁的底部有板时,箍弯钩位置布置在梁底,当梁顶和梁底都无板时,弯钩应布置在梁顶,相邻两组箍的弯钩位置应沿梁纵向对称排布。

d、分界箍筋的布置,在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之间应布置分界箍筋。

e、框架结构节点位置箍筋的起始位置要求,节点最下一道箍,应该布置在距离梁底不超过50的地方,最上一道箍应该布置在距离梁顶不超过100的地方。

f、箍筋的加密要求,除正常加密外,搭接区域内箍筋加密(分界箍筋两头设置);柱根加密Hn/3;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加密500。

06G901-1总结

(一)

一、腰筋的布置。腰筋只有在梁的腹板高度≥450时才需要设置。腹板高度究竟如何确定,以前一直认为是从板底标高(或板顶标高)算到梁底标高的高差(或梁顶标高),其实不是,而是从板底标高与梁底纵向钢筋中心线标高之间的高差来确定是否大于等于450的。 (P5)

二、剪力墙转角暗柱处墙外侧水平钢筋如何布置。以前03G101中规定,墙的外侧水平钢筋必须连续通过转角暗柱,过了暗柱以后才能进行搭接。对此,06G901-1进行了补充,就是说墙的外侧水平钢筋也可以锚入暗柱中,就是说外侧水平钢筋应该伸至暗柱最外侧的钢筋内侧做90度弯,90度弯钩长度不得小于0.8倍的钢筋抗震锚固长度。(P52)

第5页共20页

三、对剪力墙拉筋的起始位置及布置的平面形状做了规定。拉筋应该从每一楼层楼面向上的剪力墙第二道水平钢筋开始布置,墙身宽度范围则从墙的第一根竖向钢筋开始布置,高度方向布置到顶部板底的第一排水平分布筋为止。拉筋布置,在设计未做明确说明时宜做梅花形布置。(P68)

四、对框架结构的节点位置箍筋的起始位置做了明确。节点最下一道箍,应该布置在距离梁底不超过50的地方,最上一道箍应该布置在距离梁顶不超过100的地方。

五、框架结构顶层边柱,当柱钢筋锚入梁内1.5LaE时,梁的上部钢筋应该伸到柱纵筋内侧下弯到梁底。(同101)

六、对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之间明确了要布置分界箍筋的做法,避免了施工验收和结算时的扯皮。(P11)(搭接范围内箍筋加密)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重视,比如LL和AL相交处,主筋和箍筋各该如何布置等等,在06G901-1上都做了详细的明确,一方面纠正了我们错误的认识,一方面对于工程的各方参与人员而言统一了大家的意见,便于工程结算。

(二)

一、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一直被施工人员所忽略的就是一些分布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06G901-1的1-1页再一次进行了强调。

板和墙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该小于规范规定的板、墙主筋保护层的厚度-10,且不应该小于10。对于梁、柱内构件的箍筋及架立钢筋或构造钢筋的保护层

第6页共20页

厚度任何情况下不应该小于15。(P4)

二、明确了砼构件保护层厚度大于40时的防止砼开裂措施,就是在大于40厚的砼保护层中加∮6或∮4@150的钢筋网片。(P4)

三、梁上部和下部钢筋的间距问题。梁上部钢筋净间距不得小于30,且不得小于上部最大钢筋直径的1.5倍。梁下部钢筋的净间距不得小于25和最大钢筋直径。

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得小于50,但中心距不得大于300。

墙中水平和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300。(P5)

四、规定了任何情况下钢筋受拉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当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按较小直径钢筋计算)。(P6)

五、箍筋弯钩弯弧内直径作了明确的规定,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4倍,同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此时90°钢筋弯曲调整值为2.93d)

六、拉筋的布置要求,不论是墙或是梁,拉筋都应该钩住封闭箍筋,柱中的单肢箍也应该拉住封闭箍筋。(P8)

七、在梁的箍筋加密区,拉筋不需要加密。当梁的腰筋有多层时,拉筋应该呈梅花型布置。(P2-2页上图)(P11)

八、梁多肢箍筋的排布形式。梁多肢箍的排布应该均匀对称布置的原则,同时箍筋应该采取大箍套小箍的制作方式,对于奇数箍,则设置单肢箍,单肢箍应该同时拉住主筋和

第7页共20页

封闭箍筋。同时和规定,在同一跨内,复合箍筋的组合方式应该一致,当同一组内箍筋各肢位置不能满足对称布置时,应该沿梁长度方向交错对称布置。

九、对梁箍弯钩的位置做了具体明确(以前的规范或标准图籍中从未有过,只是在一些施工手册中有要求)。当梁的顶部有板时,箍弯钩布置在梁顶,当梁的底部有板时,箍弯钩位置布置在梁底,当梁顶和梁底都无板时,弯钩应布置在梁顶,相邻两组箍的弯钩位置应沿梁纵向对称排布。(P14)

(三)

一、上柱和下柱钢筋直径不同时,上柱钢筋应插入下柱1.5LAE(由节点顶部起算),而下柱钢筋应进入锚固区1.2LAE,同时还应满足下柱钢筋应穿过节点区(或进入上柱内)不小于12D。(图籍综合规定:框架柱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节点,不应在中间层节点内截断,钢筋接头应设置在节点区以外)(P15)

二、框架结构的节点区:即框架结构梁柱相交的范围内。

三、柱封闭箍筋弯钩位置应沿柱竖向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序布置。

四、对框降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肢距做了规定:一级抗震时不宜大于200,二、三级抗震时250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直。

五、节点处梁纵向钢筋的弯锚段与柱纵向钢筋的间距应不小于25。

六、对梁纵向钢筋在节点内的水平锚固长度做了强调,应最少满足0.4LAE,并应伸到能达到最长的位置处。(告诉我们,并非只要直锚0.4LAE就可以了,应在满足钢筋间距的

第8页共20页

要求下尽可能伸到柱纵筋内侧。)

七、梁侧面的腰筋等纵向构造钢筋在支座的搭接、锚固长度达到15D即可。(同101)

八、框架结构在任何情况下梁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内的直锚均应该穿过柱的中心线不小于5D。(101-1对中柱如此规定,其实在边柱一样,就是说在边柱内的直锚能满足锚固要求时,同时还必须穿过柱中线5D以上)

九、框架顶层节点处,当采用柱外侧纵筋锚入梁内时,锚入的长度应不小于1.5LAE,同时还应满足:进入梁内侧不小于500(以前的101-1只是规定不小于1.5LAE,但未规定要满足进入梁内侧500)(P30)

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框架梁截面尺寸相同时,一方向上梁的上部和下部钢筋应统一放在另一方向梁的钢筋的上面或下面。同时节点区,梁的纵向钢筋应放在节点区最下一皮箍筋的上面。

十一、中间层和顶层节点区最上一组箍筋的位置的差别:中间层节点区最上一组箍筋应布置在梁纵向钢筋的上方,但在顶层节点区,最上一组箍筋应布置在梁上方纵筋的下面。

十二、顶层中间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直锚时,直锚长度不小于1.6LAE,且应穿过柱中线不小于5D。(P38)(节点两侧梁顶标高不同)

十三、主次梁相交时,次梁下部钢筋应置于主梁下部钢筋之上。当主梁两侧次梁顶标高不同时,梁顶标高较低的次梁的上部钢筋直锚长度不小于1.6LAE,较高次梁上部钢筋在主梁内的锚固与框架结构相同。(P43)

第9页共20页

十四、井字梁交叉节点处,一方向井字梁的上下部纵筋均布置在另一方向井字梁的上下部纵筋的上部。(P46)

(四)

一、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应连续通过楼板、暗梁或边框梁的高度范围。(P47)

二、短肢剪力墙当截面的宽高比小于4时,竖向钢筋的搭接及锚固要求与框架柱相同。

三、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封闭箍的弯钩位置应沿各转角交错布置,转角墙或边缘暗柱外角处可不设弯钩。(P48 6条)

*四、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边缘构件外边(最外侧的纵向钢筋内侧)弯钩【0.8LaE(外侧钢筋锚固时)、15D(一般情况)或10d(仅边缘暗柱或无墙柱时)】。(P49-54 )

五、端柱的竖向钢筋连接及锚固要求与框架柱相同。

六、剪力墙外侧水平钢筋在边缘构件内的连接,对101-1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在边缘构件内的搭接,搭接长度为水平钢筋弯折后的水平段长度不小于0.8LAE。(P52)

七、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起始位置做了明确:楼层第一道水平分布钢筋应从底部板顶50的位置开始,最上一道水平分布筋应布置在楼层板顶不超过100的范围内。(P55)

八、剪力墙拉筋布置的起始位置做了规定:应从楼层水平分布钢筋的第二排,墙身竖向钢筋的第一排开始布置,但当墙的顶部有宽度比墙宽的边框梁时,墙的最上一道水平分布钢筋应布置在梁底不超过100的范围内,同时设置拉筋。(P55第三条)

第10页共20页

九、剪力墙竖向钢筋到顶应锚入板内,锚固长度不小于LAE,同时保证弯钩长度不小于12D。(P55)(101无12D的说法)

十、剪力墙连梁拉筋的设置与框架梁相同。

十一、连梁和暗梁的钢筋排布,无论楼层还是顶层,连梁和暗梁纵向钢筋的重叠区域不得小于按较小直径钢筋计算的钢筋的搭接长度。(P61)

十二、暗梁第一道箍应布置在距离连梁箍150的地方(距离洞口100),顶层则布置在与连梁第一道箍相连处。(P61)

十三、BKL与LL钢筋排布:BKL的底部纵向钢筋应连续通过LL,在墙身竖向范围内的上部纵向钢筋可以与LL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L1E,且不小于600)。(P64)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钢筋绑扎质量问题分析如下:

一、楼梯梯段部位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够

1.现象

梯段主筋下滑,在下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在上层楼梯梁内主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或主筋放置位置不准确,一侧梁内长度偏大,一侧梁内长度偏小。

2.原因

第11页共20页

(1)下料时,施工人员严格照图计算、下料并制作,而钢筋工在绑扎时,由于主位置放置不准确,造成梯段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有一定的偏差;(2)钢筋未采取防滑措施或由于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使钢筋向下位移;(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看筋工作不到位,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改正、补救。

楼梯梯段主筋下料时,建议钢筋长度可以比图纸尺寸稍长一些,以防出现梯段主筋锚固长度不足的现象;或在钢筋绑扎时,在梯段主筋与楼梁箍筋相交部位附加一根分布筋,将分布筋与梯梁箍筋绑扎连接,以防止主筋下移,同时也能够确保此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梯段钢筋不如现浇板钢筋位置容易保证,并且梯段部位混凝土留槎应在梯段长度1/3部位,如果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主筋下移,使上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足,应对主筋进行搭接或焊接.这样,不仅费工费料,而且施工也不方便,不易保证工程质量。

二、条形基础钢筋垫块加设不到位

1.现象

(1)基础构造柱钢筋上标高标志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部分标志点有下降现象;(2)条形基础厚度不足,实测混凝土条基断面厚度,局部厚度比设计厚度小1-3cm。

2.原因

条形基础施工时,标高往往标注在构造柱钢筋上,由于忽视在构造柱钢筋下加设垫块或垫块强度偏低,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垫块破碎造成钢筋下移,从而使标志点下降,同时造成基础钢筋局部整体下降,使基础断面厚度减小,减小的尺寸基本稍低于垫块的厚度。对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认真制作和加设垫块,使垫块厚度偏差、垫

第12页共20页

块间距、垫块强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三、吊筋制作、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吊筋水平锚固长度不足,底部水平段长度未达到次梁宽度加100mm,弯起角度不准确;(2)吊筋未正确放在次粱正下方,且每侧宽出次粱50mm,或吊筋未放至主梁底部。而放至次粱底部。

2.原因:

钢筋制作绑扎不接图施工,或吊筋制作形状虽然正确,但各部位长度、角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放置位置不准确。

四、混凝土二次浇筑部位钢筋绑扎质量差

1.现象

(1)钢筋顺直度羞;变形现象存在,漏绑钢筋或锚固长度不足;(2)混凝土小构件成型基且出现裂纹;(3)混凝土接槎粗糙、不密实。

2.原因

此部位钢筋往往是预留钢筋(一部分为混凝土浇筑前绑扎),由于施工或保护措施不到血,造成钢筋变形现象严重,且钢筋修整不到垃,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均匀;混凝土浇

第13页共20页

筑时接槎部位清理不干净,不注意混凝土成品养护;再加上施工、监理单位可能对小构件钢筋疏于管理,检查不到位、不细致。

五、现浇梁在支座内箍筋加设不到位

1.现象

(1)现浇粱在支座范围内仅加设一个箍筋或没有箍筋;(2)现浇梁作法不正确,遇圈梁处穿过支座与圈梁主筋绑扎搭接,未按要求锚固到支座内。

2.原因 (1)有部分设计单位在结构说明中注明:现浇梁在支座范围内加设两根箍筋,有的设计单位未注明,施工人员未认真阅读图纸;(2)项目部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不全面、不细致,对有特殊要求的内容未加明确。

六、挑梁弯起钢筋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挑梁

弯起钢筋起角度不准确。弯起角一般为45°,当梁高大于800mm时,角度宜取60°;(2)弯终点位置不正确,按规范要求,弯终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 50mm;(3)水平段锚固长度不足;(4)附加斜筋(鸭筋)放置位置不准确。

2.原因

第14页共20页

(1)技术交底不认真、不细致,施工人员对规范理解不透;(2)质检人员对钢筋细部作法检查不到位。

就结构来说,悬挑构件的施工非常重要,技术、质检、监理部门应该认真对待,高度重视,以免施工失误,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监督常见的问题

一、资料

1、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作变更,没有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2、钢筋没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3、钢筋没有按进场的批次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4、焊接及机械连接的人员没有焊工考试合格证。

5、钢筋连接没有按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6、焊条、焊剂没有出厂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

7、机械连接接头使用的连接件没有出厂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

二、纵筋

第15页共20页

8、部分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9、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的抗震锚固长度小于LaE(三级抗震、砼C25时LaE=35 d)。

10、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梁柱节点处的抗震锚弯固长度小于LaE。

11、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没有伸至柱外边并向下弯折到梁底标高。

12、次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端支座处(主梁内)的锚固长度小于La(砼C25时La=33 d)。

13、梁、板支座处上部负弯矩钢筋部分长度不足(应按支座两边跨度较大者计算短负筋截断点)。

14、梁纵向钢筋在端支座没有伸至对边后再弯锚。

15、梁受力钢筋间距过小(上部钢筋小于30mm或1. 5d、下部钢筋小于25mm)、排距过小(小于25m)或过大(大于30 mm)不符合规定。

16、板、独立基础钢筋网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

17、板受力钢筋、分布钢筋离梁边大于50 mm。(含板负筋)

18、栏杆立柱预埋钢筋级别、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应为4Φ12。

第16页共20页

三、箍筋

19、框架梁柱节点内设置的水平箍筋(含内部复合箍、拉筋)间距大于100mm数量不足。

20、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小于135。

21、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2、箍筋弯钩接头位置没有沿柱、梁长度方向错开。

23、梁腰筋的拉筋间距大于箍筋间距的两倍。

24、框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小于1.5h(h为梁截面高度)。

25、梁箍筋离柱、主梁、圈梁边大于50 mm。

26、主梁上的次梁(柱)侧面附加箍筋或吊筋设置不符合设计要求。

27、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小于4的柱,柱箍筋间距大于100mm。

28、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长度范围内,柱、梁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大于100mm;梁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大于200mm。

四、接头

第17页共20页

29、钢筋接头位置没有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30、机械连接、焊接接头设置在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31、框架梁贯通筋d≥22 时没有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对接焊。

32、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符合设计要求。

33、纵向受拉(压)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足L1(0.7L1)(L1为搭接长度)。

34、纵向受力钢筋电弧焊搭接长度不足(单面焊10d,双面焊5d)。

35、部分现场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不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36、相邻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焊接接头相互错开的长度小于35倍d(d为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

37、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中心点相互错开长度小于1.3L1。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小于25mm。搭接接头中心及两端三点没有全部用铁丝绑扎。

五、保护层、铁丝扣、构造柱

38、基础、柱、梁、板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规定,垫块数量不足(含梁侧面、板负筋马凳)。

39、基础、梁、柱、双向板钢筋交叉点没有全部用铁丝绑扎(含梁腰筋、梁二排筋、

第18页共20页

梁中间钢筋、梁柱节点水平箍筋、板负筋等绑扎)。

40、框架梁下的构造柱没有后浇,或与梁底交接处的孔隙没有用10mm厚的聚苯乙烯硬泡沫塑料板填实。

六、框架柱

41、柱脚表面混凝土中松散石子、焊渣、泥土杂质没有清除干净。

42、柱、梁纵向角筋不在箍筋转角处(含柱纵向钢筋位置偏差过大)。

43、框架柱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44、柱纵向钢筋焊接接头处焊渣没有清除干净。

45、有填充墙的框架柱拉结钢筋没有按每隔500mm设2Ф6拉筋, 拉筋外伸长度小于墙长的1/5。

七、顶层柱

46、框架顶层端节点的内侧及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锚入顶层节点的锚固长度小于LaE。

47、框架顶层端节点的内侧及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直线段锚固长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伸到柱顶后向内或向外弯折的水平投影长度小于12d。

第19页共20页

48、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柱外侧纵向钢筋(大于65%)沿节点外边和梁上边与梁上部纵向钢筋搭接连接,搭接长度小于1.5LaE。梁宽范围外的柱纵向钢筋伸入板内,其伸入长度应与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相同。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没有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距离小于20d。

第20页共2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