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创新教案】1

2020-08-20 来源:星星旅游
《地球》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2.知道地球的形状。

3.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其面积的大小。 能力培养目标:

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会查找、收集、分析处理关于地球的资料及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地球的形状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重点难点: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即地球是个球体;探究地球其过程中的组织教学。 教学准备:

1.查找关于地球形状和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等相关资料。 2.稍大一点的三夹板,带桅杆的轮船模型和地球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那么大家知道我们居住的星球叫什么吗?引出本课题目“地球”。

2.谈话: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唯一星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关于地球,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3.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4.谈话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共同探索关于地球的奥秘。到本学期结

束的时候,我们来进行地球知识竞赛,大家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最多。现在对地球知识的学习,还是让我们从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开始吧。

二、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历史。

1.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收集了不少关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资料,同学们分小组分享你们的收集成果吧,交流交流人类特别是古代的人们,在探索地球的历程形成了哪些主要的观点?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2.学生分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放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上,共同梳理出“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4.提问: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哪种观点最接近现在的情况?古希腊人是通过什么现象提出这种观点的呢?

5.演示模拟实验,师生讨论。

用一张三夹板模拟海平面,一个带桅杆的船的模型模拟船在海上的航行,再现古希腊人看到的情形。

6.谈话:这个现象激起了科学家的好奇,他们从这种反常的现象中大胆地提出了海平面不是平的,而是弧形的观点。古希腊人由海平面是弧形的联想到整个地球是球形的,他们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先生,首先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点,这是人类对地球认识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因此在当时还只是一个猜想。他们是怎样寻找证据的呢?

7.学生阅读资料,讲故事,谈感想,教师讲解补充,共同感知人类对地球进行的探索艰险。欣赏视频: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及意义,直观感知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过程。

8.总结前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发生转变的,记录结果。 三、观察图片、计算数据,构建对地球形状和构成的认知。

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从太空远观地球了,地球真的是一个“地”球吗?也就是说是一个以陆地为主的球体吗?请学生观察并计算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以及它们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感知陆地和海洋分布状况,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地球进行描述。

2.观看关于地球的图片,感知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美丽。

3.视频欣赏:遥望地球之美,激发对美丽地球的热爱之情。 4.画“太空中的地球”图,写关于地球的解说词。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

搜集关于地球的小知识,做成海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