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体会
稻香小学 陈婷婷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这是廖俊波的工作风格,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当前,一些领导还是跳不出“听汇报了解问题、开会解决问题、电话遥控指挥”的怪圈。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出台后,各地看上去并会、压会、减会的少了,文件的出台规范了。可现实是,在脱贫攻坚、生态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各种布置会、推进会、座谈会还是很多,各种检查方案、调研通知、汇报文件还是有增无减!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检查的要求变成了“空中楼阁”。一些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疲于应付各类会议、落实各种文件通知,难以真正做到实地解决问题、落实各项措施。其实老百姓相信的是,出台十个文件,不如解决问题一件。
而且,有的地方热忠于大小会场都要打出会议标题,会议标题一审再审,连一个不足十人的小小座谈会,也挂出几条横幅,然后留此存照,彰显自己“我布置了,我传达了,我开展工作了”的“认真履职”。其实,这是害怕担当、不认真履职的“司马昭之心”,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很多实际的工作、实际的问题,就是被这样的形式耽搁了。
廖俊波作为一个副市长、党委书记,以“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担当,带领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
“实践是检验问题的唯一真理。”必要的会议还是要开,但是仅依靠会议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实属纸上谈兵。须知,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现场的问题千变万化,
廖俊波不迷信开个会议和下发文件,坚信“不做,一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以现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真正体现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
廖俊波入党25年来,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以问题为导向,以现场为阵地,带头深入贫困村蹲点调研,分类推进精准扶贫,使政和县3年多时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万多人,连续3年进入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是对“文山会海”的再次打脸。
是啊,“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一个“会场”一个“现场”,一个务虚一个务实,廖俊波就是以这样的“现场观”,常年奔忙在项目建设、园区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广得赞誉。我们是不是能从廖俊波的“现场观”得到什么启发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