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生理学在康复中的应用

2021-07-06 来源:星星旅游
电生理学在康复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康复

随着医疗卫生的进展,人们愈来愈看重自身功能,对康复进程的诊断评判和康复医治也日趋关注。在康复进程中,由于躯体性能的恢复,躯体各部位也会产生相应的电位转变;人们此刻能够运用肌电图、诱发电位和脑电图等方式对阻碍人体功能的疾病和损伤进行预防,和对康复进程进行评判;还能够通过利用电刺激产生的对人体的反映来增进人体的康复。现就电生理学在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电生理学检查在康复诊断、评判中的运用

肌电图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的放电水平是衡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在康复的诊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1]。它用肌电图仪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对其波形进行测量分析,能够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协助对下运动神经元的诊断。目前较经常使用的诊断方式有三类:(1)针极肌电图[2],(2)神经传导速度测定,(3)表面肌电信号的幅值。还能够利用重复频率实验,F波、H反射、牵张反射[2]等检查和单纤维肌电图检查等,进一步了解神经、肌肉、神经-肌肉接头和脊髓反射弧的功能状态。通过这些电位的转变能够说明康复恢复的程度,以评判康复的成效。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又称为诱发反映,指给人体感官、感觉神经或运动皮质、运动神经以刺激,兴奋沿着相应的神经通路向中枢或外周传导,在传导进程中,产生的不断组合传递的电位转变[3]。对其加以分析,即可反映出不同部位的神经功能状态。由于诱发电位超级微小,须借助电脑对重复刺激的信号进行叠加处置,将其放大,从淹没于肌电、脑电的背景中提掏出来,才能加以描记。对诱发电位波形、主波的暗藏期、波峰间期和波幅等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经常使用的有体感、运动和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等,可反映脑干、外周神经、脊髓后索、感觉皮质和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各类病变,事件相关诱发电位那么用以判定患者的注意力和反映能力,以此都能够对康复病人的脑部恢复程度进行诊断和评判。诱发电位具有高度灵敏性,对感觉障碍可进行客观评估,对心理精神领域也可进行必然的检测,故被普遍应用于对神经系统病变的初期诊断[4]、康复进程的随访、康复疗效判定和预后估量等。

脑电图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检查方式是在头部按必然部位放置8~16个电极,经脑电图机将脑细胞固有的生物电活动放大并持续描记在纸上的图形。正常情形下,脑电图有必然的规律性,但当脑部尤其是皮层有病变时,规律性受到破坏,波形即发生转变,对其康复进程中脑电的波形进行分析,能够辅助诊断脑部的恢复情形。许多脑部病变可引发脑电波的异样,如脑外伤、炎症、血管病、代谢性脑病等都有各类不同程度的异样。通过研究较重病例脑

电图在缺血区呈现慢波功率的明显增高,且增高的范围比CT显示的要大,增高的范围和程度随缺血的程度而异,进而证明了脑电图随着病情而转变,并发觉脑损害引发的转变要紧以慢波的转变为主[5]。随着躯体功能恢复,脑电图的异样情形也有改善。通过对康复患者的脑电信号进行时期性评判,会发觉患者的脑电波随其康复会有明显改善。这些都说明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意外及其以后的康复评判都是超级重要的。

脑电地形图 脑电地形图是在EEG的基础上,将脑电信号输入电脑内进行再处置,通过模数转换和傅立叶转换,将脑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处置成为脑电功率谱,依照不同频带进行分类,依功率的多少分级,最终使脑电信号转换成一种能够定量的二维脑波图像[6]。它的优越性在于能更直观和灵敏地发觉病灶的转变和在EEG中较难判别的细微异样,提高了阳性率,且病变部位图像直观夺目,定位较EEG准确[5],从而对大脑性能进行客观评判。电脑地形图要紧应用于脑血管的转变引发的脑波转变的研究。

脑磁图 脑磁图是指当电流在导体内流动时,在导体周围能够产生磁场[7]。同理,脑细胞的电活动也有极微弱的磁场,可用高灵敏度的磁场传感器予以检测,并记录其随时刻转变的关系曲线,即脑磁图,其图形与EEG图形相似。脑磁图也应用于康复的诊断中,但与EEG相较,其要紧优势是可发觉有临床意义而又不能被EEG记录到的波形,

或检测到皮质局限性的异样电磁活动;而且磁检器不与头皮接触,也减少了干扰造成的误差。假设与EEG同时描记,还可对不同物理方位的皮质群进行分析,使诊断内容更为全面。

2 电刺激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电刺激是通过对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的刺激,使之暴发动作电位,从而将外部刺激信号传递给相应的组织,实现肌肉收缩[8]、感觉[9-10]等具体宏观成效,达到运动康复的目的。电刺激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如用电刺激进行感觉功能训练,可增进肌腱断裂后愈合的速度[11]等。电刺激可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一是将带有粘性的电极置于皮肤上(经皮肤电刺激皮下的神经);二是将电极插入皮肤内(侵入性电极刺激神经法)[12]。

电刺激分类 依照电刺激与患者之间的交互特性,可分成3类:(1)功能性电刺激,(2)医治性电刺激,(3)神经调变刺激[9]。

电刺激的要紧功能 发生某些外伤后,因受伤等缘故肢体需要长期固定,必然伴随着肌肉的失用性萎缩,而且肌萎缩的程度随着时刻进程呈现慢慢加重趋势,这对伤愈后患者功能的康复造成严峻的阻碍。通过研究发觉尽管电刺激并非能完全避免肌力和肌电图放电水平的下降,但能够有效减缓下降的速度,而且电刺激医治实施得越早,肌肉

功能降低的速度越慢,降低的幅度越小。如此能够加速康复的速度。

电刺激还能够阻碍运动功能的可塑性[13],一样用于两种疗法中,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受损的肌肉以恢复其功能。其中的痉挛肌及其拮抗肌在交替电刺激时痉挛肌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从而达到降低痉挛的目的,同时可增进肢体血液循环、肌力与功能的恢复,对各类痉挛性瘫痪有明显成效。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是用低频电流刺激丧失功能的肢体或器官,以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纠正肢体和器官的功能;通过外电流的作用,神经细胞产生一个与自然激发引发的动作电位完全一样的神经冲动,使其支配的肌肉纤维产生收缩,从而取得运动成效;重复的电刺激通过激活本体的反射机制,在神经组织的原生质中留下确切持久的经历痕迹。

3 电生理学技术的综合应用

生物反馈技术 肌电反馈医治是将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方式相结合,通过对无任何主动运动肌肉的电刺激引发微弱的肌电信号,或将患者成心识的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放大了的反馈电流,再刺激肌肉收缩[14-16],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这种较大幅度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大量的、本体的、运动的、皮质感觉的输入冲动,传入并阻碍相应的大脑中枢,使大脑中枢慢慢恢复对瘫痪肌肉的操纵,促使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新的

连接和重塑神经通路[17],动员相关部位的神经组织替代病变组织所承担的某些功能,促使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恢复,以达到运动功能康复的目的。

脑-机接口技术 脑-机接口技术是利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平台,由患者在想象运动时的脑电信号作为虚拟人运动的操纵信号,从而把想象运动与运动功能恢复训练结合在一路[18]。关于电刺激技术而言,超级重要的一个问题确实是刺激信号本身的操纵。脑-机接口技术为高位截瘫的患者提供了一个超级好的解决方案,即运用脑-机接口技术操纵实施电刺激。它通过搜集到的脑电现象分析后直接实施刺激肌肉,达到站立行走的目的,实现患者在功能上恢复的初衷。 4 小结

肌电、诱发电位和脑电等电生理检查在对疾病和损伤的预防和对康复进程的评判中愈来愈被普遍地应用。电刺激技术在运动康复方面,能够降低肌肉萎缩的速度、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关节挛缩,而且通过表面肌电,能够降低肌肉疲劳,预防继发性损害,这些都对康复病人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肌电反馈仪等把电生理学的知识和电刺激技术有效结合运用将会成为以后要紧的康复手腕。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刺激在康复进程中应及早利用,且宜采纳双侧同时进行康复训练[15],并必需保证疗程的完整。

第2期郭 丞,等.电生理学在康复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晓宇,郝选明.电刺激对失用性肌萎缩肌肉肌力与肌电阻碍的生物学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34-36.

[2] 卢祖能.有效肌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1-389.

[3] 潘映辐.临床诱发电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18.

[4] 魏琰,崔永健,付广印,等.初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阻碍及运动诱发电位对其评定价值[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9):605-606.

[5] 徐朝辉,元小冬,申健,等.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进程中神经功能和脑电生理的转变[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6,13(2):77-82.

[6] 莫新华.脑电地形图在颅内病变康复中的作用与价值[J].现代康复,2000,4(1):67.

[7] 赵磊,吕佩源.脑磁图在神经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脑与神

经疾病杂志,2006,14(6):473-474.

[8] 刘永莲,陈兵.神经肌肉功能性电刺激系统对老年恢复期脑卒中病人步态康复的作用[J].现代康复,2001,5(6):85.

[9] 顾正,林家瑞,原芸,等.电刺激技术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27-2828.

[10] 程安龙,沈晓艳,杨建.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经历和运动功能恢复的阻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7),15-17.

[11] 李香云,张长杰,林秋兰,等.综合康复医治对腕部神经肌腱修复术后功能的阻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3),257-258.

[12] 冯

,何祥.电刺激与神经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

2004,8(31),6977-6979.

[13] 张璐.电刺激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3,12(3),183-188.

[14] 田英然,万琪,栗秀初,等.肌电反馈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

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1):856.

[15] 郑华,孙宝民,吕燕华,等.肌电生物反馈对急性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9):620-621.

[16] 郑萍.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医治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9),854-856.

[17] 牟洪雨,季林红,王人成,等.人体上肢表面肌电反馈康复训练系统的研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5),291-292.

[18] 马贇,王毅军,高小榕,等.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平台[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26(3):373-3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