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
职业是社会职能的专业化与个人角色的社会化的统一。职业的这种属性,决定了每一种具体的职业或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要求:做官有官德,行医有医德,从艺有艺德,经商有商德,教书有师德,学术研究有学德,等等。可见,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而一角色走样或错位,职业道德就要倾覆,行业风气就会败坏。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名言,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已认识到教师是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道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他们应当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要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何谓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为了维护劳动、生活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人们必须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调节,对个人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道德便是这种调节、约束的重要手段之一.换言之,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高校教师要正确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对道德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即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
1
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看,教育是新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存在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社会城必需。教育的实质是把人类改造世界所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并不断地丰富发展,使人类的知识和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向前进。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是至关重要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以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的主题,教育本身具有深刻的伦理道德观念.
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内容的操作,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然而,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学任务的完成,固然需要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技巧,尤其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阵地,高校教师具有不管社会如何变化的师德水准,更有其特殊意义。
教育事业是桩具有永恒的事业。教育本身具有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而“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即永恒的内容。如形成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和丰富的人性,热爱自然,尊重本国的语言、历史、传统、文化等等,其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教育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而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教师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为此,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师职业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一、热爱教育,勇作奉献
2
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常言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对每一件事由衷地热爱,从做好这件事情中得到无限的乐趣,这种乐趣能驱动人们努力学习,把事情做好,就好像得到最好的老师指导一样见效。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既需要渊博的知识,又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既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又必须付出体力的消耗。一句话,教师的按劳动是艰苦的,同时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又是意义深远的。没有教师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才人的茁壮成长,就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真正当好一名合格乃至出色的教师,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对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其中就有教师道德。而且在教师道德中被世人最为推崇的传统美德是在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终身不渝的献身精神。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大教育家孔子,从教四十余载,开我国古代规模私人讲学之先河,他所培养的学生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从事教学活动五十年,一生讲学,乐此不倦。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学返国,放弃教育部长高官不做,视三青团书记要职为粪土,终身安于“粉笔生涯”,投身教育三十年,赢得桃李满天下,实践了“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教师是“蜡烛”,教师是“春蚕”,他是人生的基石,他是伟人的梯子。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计个人得失,富于牺牲精神。
时代对教育寄予厚望,对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爱岗敬业,乐于为之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
二、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3
教书育人是教师是根本道德责任,兢兢业业,练就扎实基本功。热爱本职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精神的层次上,不能仅仅是一种感情,而必须把忠于职守,对工作服务对象以及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的责任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工作,以高质量的工作,把成果奉献给社会。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这种工作尤其需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教育上的失误,不能像工人制造产品一样报废了重来,教育上的失误往往给教育对象以长久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在其一生中留下印记。要避免教育上的失误,就需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教书育人更要尽职尽责。
教书是育人的手段,教好书是教师的主要职责.而要想教好书,就得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起码要求,是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基本功扎实过硬,才可能达到本专业的较高水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要靠爱岗敬业的精神,要靠长斯的反复的苦练,其核心是“认真\"二字。
三、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
严谨治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以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二是以严谨的态度把教育和教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提高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严谨治学与提高教师素质紧密联系。严谨治学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要求。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要创造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掌握较高的教学技巧,是创造一流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每一个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类文明正在进入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难以发展起来。开拓创新,根本的一条是要靠教育,靠人才。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二是教育本身也需要创新。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是现代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决策。为此,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秀发展的战略地位.
四、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师德内在要求必须是德与识的统一.即徐特立老先生所概括“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人师”即为人之师,教人为为之道。教人做人做事,首先自己会做人.为此,就人师而言,师德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是否以诚为首。坦诚为人是做教师的基础。孔子言:“人无信而不立\",教师是教人做人之人,做学问之人,惟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方能人正,人正教人才能出正人。堂堂正正做人,表里如派、热情、认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在日常生活中举止文明,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第三方面是要以善教去育人之魂,以真才实学去传授真理.老师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要有宽广的边缘学科知识,还应懂得教育规律,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通今博古、百学不厌、珍惜时光、严谨治学,不误入子弟,不给学生伪科学。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而且更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为此,教师应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素质,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学中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
5
是,民主求实的学风。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多思丑行,关注现实世界,注重学术积累;要厚积薄发,出精品,出上品;要加强团结,和谐合作,在学术研究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要不断研究和提高教学质量,特别要加强基础课程和重点学科的建设。
古人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高校教师要做到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勤奋工作,与时俱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的篇章。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